1942年河南大災荒,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何要隱瞞不上報?

2020-11-25 山野村夫說歷史

2012年,有一部來自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在全國上映。這是一部主題十分沉重的電影,而且還有一群老演員的加入,使70年前在河南發生的空前災難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當然,人們更加關注的還有此次災難饑荒的核心見證人之一李培基,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在電影中,李培基的飾演者是老演員李雪健,可以說是把那位老而無助的官員演的淋漓盡致。但是即使這樣,它仍然不是完美的,因為歷史上的李培基離電影的形象還很遙遠。

您可能不了解的是,李培基其實是一個軍人出身。早在袁世凱訓練新軍的時期,他就參了軍。後來,還被東北軍講武堂錄取,並與著名的尚震成為同學和密友。

1911年革命爆發後,全國各地作出了積極回應,包括李培基和商震都聯合組織了革命活動。 後來,二人的革命活動被保守派鎮壓,就來到了大連,並在那裡建立了一支民兵部隊。而後,他們又滲透到了山東,以無可披靡之勢席捲了山東半島。也就在這時,兩者在中國近代史舞臺上才算是嶄露頭角。


所以說,我們能夠想出,李培基這樣的一位鐵血軍人,那是何等的鐵骨錚錚。換句話來說,他就是一個實打實的硬漢形象,這自然與李雪健老師所表現出的蒼老柔弱相矛盾。而根據李培基後人的敘說,即使李培基到了暮年,依然是如利劍一般,剛硬的舊軍閥形象。

好了,咱們再來說說關於這場悲慘的大饑荒。在1942年的1月,李培基被任命為河南省政府主席。上任後不久,河南的災情就變得難以應對。在影片中,李培基急於挽救災難局勢,並以自身奉以節約,儼然一副為國為民之救星。但實際上,真實歷史中的他卻並非如此。


怎麼呢?因為即使當時的河南大災已然是不可控制之局面了:成百萬的災民流離失所、無食果腹,李培基卻選擇了隱瞞於中央,不予上報。直到後來的第一戰區蔣鼎文司令親自去重慶說了,這才被國民政府得知。

然而,結果卻並沒有得到及時地救援,反而是老蔣因為沒有得到李培基的申報,倒把來報之消息的蔣鼎文訓斥了一頓,說他胡言亂語。也是由於這件事,才導致了後來的會戰失利。


那麼問題就有了,既然李培基作為一方主政大佬,一切都瞭然於胸,為什麼卻不上報,甚至是冒著得罪蔣鼎文的行為呢? 細思之下,其實有著三個原因:

其一,他沒這個膽子上報。歸根結底,河南饑荒的根本原因是國民黨在1938年炸毀花園口黃河大堤導致的。從那時起,數百萬肥沃的土地陷入一片沼澤,百姓無田可種,這就是1942年災難的前因。也就是說,此次的大災實則是老蔣直接犯下的過錯,那麼,李培基自然不敢直言上司的功過是非!


其二,李培基沒有作出正確的預判。大災一開始,李培基預料其只是短期的,等秋收過後就會恢復。但可惜的是,緊跟著饑荒而來的又是大旱、蝗災,這就導致了雪上加霜。此時的李培基直接就嚇得麻爪了,失去了分寸。


其三,李培基不想丟官去職。當時的抗戰已然是艱苦不易了,那他再去火上添柴,以老蔣的為人,那是一定會將他一擼到底的。因此,對於這場大災,他只是虛報數字,令後期的救援出現了偏差。

也就是以上這些綜合的考量,李培基才會作出不明智的施為,也就是這種荒唐的舉措,才釀成了河南那無數死於饑荒的可憐百姓!

相關焦點

  • 1942河南大饑荒的一大罪魁:被嚴重美化了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
    電影中另一個較大的錯誤是,他把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和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對於災情的反應顛倒了,這一點我們會在下面談到。 李培基和蔣鼎文 李培基於1942年1月20日出任河南省主席,對於42年饑荒的發生,他並不應該承擔責任。但是,在處理該如何應對災情這個問題上,李培基卻犯了重大的錯誤。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糧價被炒到美國60倍,國軍仍在徵收老百姓口糧
    自古災區人民不納糧。1942年,駐紮在河南省的中國軍隊有第一戰區司令部蔣鼎文、湯恩伯的駐軍約有70萬人。此外,這裡還駐紮著孫蔚如、何柱國、高樹勳、孫桐首、李佳鈕6個集團軍及其他部隊的駐軍。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顛倒人物黑白卻又部分反映歷史真實的影片《1942》
    《唐山大地震》講述一個在大地震中的受害家庭幾十年的悲情歷程,更多體現的是主人公家庭的悲情史,而不是國家和民族的災難,要知道唐山大地震死亡24萬多人,傷18萬多,整座城市淪為一片廢墟,是被載入教科書的災難,結果,拍出的劇情卻是大家熟悉的失孤家庭的悲情史,沒有半點全民的悲情,活活生生拍出一部爛片。這不,《1942》也是一部爛片,即使該影片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等獎,也掩蓋不了她的爛。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這組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
    武漢在四個月後依然失守,黃河水所帶來的隱患,卻間接導致後來的大饑荒。三省四十四個縣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地方,都成了連連災害的黃泛區,房屋、耕田、百姓被淹沒的不計其數,上千萬人流離失所。間接導致了1942年那場大饑荒,當時範圍很廣,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地。
  • 揭秘真實的1942年河南大災荒:農民在夜幕掩護中吃死人肉
    此片根據調查體小說《溫故1942》改編,講述的是1942年河南大災荒。而當時中外記者突破重重封鎖所報導的「一九四二」,還原70年前歷史真貌,比電影更真實,比小說更震撼。【引子】有關飢餓的故事1942年,太平洋戰爭進入第二年,亦是抗日戰爭最為艱苦卓絕的歲月。作為抗戰前線的河南省,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連續發生大旱災,夏秋兩季大部絕收。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蔣介石看後腿不由發抖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由張國立主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主要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42年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在發生災情初期,當時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沒有及時匯報,導致了饑荒的進一步擴大。
  • 講述了1942年發生在河南的饑荒與天災人禍:上
    河南大饑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開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發生在中國的饑荒之一。這場大饑荒的範圍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安徽。平息大旱之後,又遇蝗災,由於河南地處抗日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災情嚴重的有39個縣,受災總人數達1200萬人。大約150萬人死於飢餓和饑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老照片: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飢餓已經讓很多災民衝破了道德底線…
    1942年到1943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了百年不遇的饑荒,在當時110個縣中,嚴重的就高達96個。年河南大饑荒餓倒在路邊的老人 當年在潼關,由於難民越來越多,西安城內已容納不了那麼多難民。
  • 馮小剛電影《1942》:饑荒吃樹皮嚼乾草,「易子而食」似人間煉獄
    這樣的黑白照片距今也不過七八十年時間而自有記錄以來,這樣的照片可能並不多見,但的的確確存在,照片上淚眼乾涸嚎啕大哭的孩子;躺在地上咀嚼乾草的女人;如骸骨一般消瘦的小夥子,哦不應該叫乾屍。全都出自一位外國記者的相機,他的名字叫白修德。
  • 1942年河南饑荒慘狀:150萬人被活活餓死,美國記者看後吃不下飯
    因為生活下去必須要填飽肚子,但是能夠影響到民生問題的直接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說國家政策、稅收,甚至是戰爭以及自然災害等等。當這些情況全部都結合到了一起,那麼可想而知百姓們的日子會有多難過。河南大饑荒的時間點是發生在1942年7月份到1943年春天,其實早在1942年之前,河南人民的日子就已經不好過了。因為1937年時,中國人就已經全面拉開了抗戰的序幕。
  • 從電影《1942》回顧當年的那些事兒
    二、1942河南災害正處於抗日戰爭前線的大背景大家都知道1942年是什麼年份,那是抗戰進行最激烈的年份。河南更加不例外,有過統計,1940年底,有63縣淪陷,全省戰場面積達15萬平方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呢?全省當時有111個縣,淪陷的縣就佔了大半,且戰場面積佔全省面積的92%!
  • 1942中的老東家家財萬貫,卻為何要跟隨災民逃往陝西而釀成大禍
    在電影1942中,由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是一個讓萬千觀眾唏噓不已的角色,早年地主出身家財萬貫,儼然成了村莊的霸主,甚至自己的兒子也可以利用災荒在村子裡為所欲為,可這一切都因為1942年發生的河南大災荒而宣告破滅,兒子慘死兒媳難產而死,老母病死女兒被迫賣給妓院,唯一的孫子也被自己失手悶死,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讓老東家由一個地主變成了窮光蛋。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 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這個有正義感的美國記者是《時代》周刊駐華記者特迪·懷特,中文名字叫白修德。
  • 往事丨曾經的河南專署專員王光臨的故事
    (影視劇中的李培基)王光臨,老家是在河南汜水,也就是現在的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人,他在國民政府中擔任河南省專署專員。他的妻子叫尚寒影,他與妻子結婚還是當年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主持的。從年紀輕輕的二十歲起就為國民黨賣命,但是骨子裡一股樸實勁讓他與國民黨整體的腐敗風氣格格不入,官場不算得意。王光臨辦學校王光臨任開封國民黨部委員的時候倡導並籌辦了一個中學——大華中學,地址選的就是原國民黨開封黨部所在地。
  • 《雷霆戰將》錯的絕不僅僅是「不尊重歷史」
    我借一個抗戰時期的大事件來告訴你:也就是《1942》講述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事件。當然,電影數據並不可靠,劇情加入了很多藝術渲染。下面是盡我所能對這場災荒找到的略有佐證的歷史數據。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無論是中國人民還是日寇,都幾乎同時陷入了比較痛苦的階段。
  • 《1942》:8年過去了,是該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
    1993年,馮小剛經王朔的推薦,看了一個劇本,從而萌發了將它拍成電影的想法。但是,這部電影,因這部電影太過於暴露人性的黑暗面和時機不成熟問題,一直被拖拍。期間,雖有幾次立項,劇本也改寫了好幾次,也沒有拍成。直到2011年,馮導終於如願以償的,拍攝了這部電影。
  • 當災荒遇上戰爭,1942年的那場災難,讓人難以釋懷!
    電影《1942》是由馮小剛導演,由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蒂姆·羅賓斯,亞德裡安·布勞等主演的一部以1942年河南大旱,眾災民逃荒加之日本侵華為背景的大型劇情片。該片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