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申遺成功,這裡沸騰了……

2020-12-23 東孚之聲

送王船申遺成功!

昨天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

「送王船」申遺成功

消息傳來

東孚芸美村沸騰了

通濟宮理事會長陳銀卿發來消息:

「太激動了」!

明年大幫,一定好好籌辦

將這個民俗活動好好傳承下去!

百年送王船,了解嗎?

一百多年來

芸美村村民每四年(逢牛、蛇、雞)

舉行一次送王船活動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更以此表達心中對海的敬畏和感恩

攝影:歐陽淑順

芸美「送王船」以通濟亭為依託

在東孚一帶規模最大

習俗寄託了馬鑾灣片區芸美、鼎美、後柯人

祛邪、避災、祈福、發財的美好願望

每年到「送王船」的時候

海滄芸美村就被喧囂的氣氛包圍

紅色氣球高懸在村宅上

鞭炮響不停、戲班唱不停

甚至有不少信眾從外地趕來

村民淨船安宅、燒香巡街

村裡熱鬧得堪比過年

到了芸美「送王船」的晚上

煙花焰火照亮黑夜

鞭炮鑼鼓響徹村莊

男女老幼全體出動

手拿香火,追隨王船而來

遠去的王船帶走平安祛災的願望

更延續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文化精神

芸美送王船是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爺。根據芸美陳坤侖先生考證,此俗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王爺代表代替皇帝巡遊四方、賞善罰惡,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製造一艘王船,選用優質杉木、樟木製成,把精緻的紙紮王爺請上王船,載上柴、米、油、鹽以至各項生活用品等實物,選定地點焚化。

點火儀式開始時乩童以紙錢引火,隨後眾人也上前幫忙。火光沖天,在場的民眾紛紛跪地,默默祈求上蒼能將平安、好運和吉祥賜予自己。火借風勢,船隻漸漸消失在熊熊的吉祥火焰之中,這就是壯觀的王船化吉

海滄芸美村的送王船活動是廈門送王船活動的縮影,在翔安後村、新店、思明沙坡尾、同安呂厝、海滄鐘山等地也盛行。

民俗專家盧志明說,每個村落供奉的「王爺」不同,舉行的年份也不盡相同。譬如翔安後村供奉的是嶽飛;在海滄鐘山,每三年舉辦一次;而在芸美村,送王船送的是朱、池、鍾三位王爺,每四年舉行一次——前三年由三位王爺輪流進行慶典,屬於小任年,第四年三位王爺一起出巡,叫作大任年。

三位王爺共同出巡時,兩百多位「監」、「班」開道陪同,也是芸美村獨有的特色。「之所以供奉的是朱、池、鍾三位王爺,主要是由於他們的憐憫之心。」盧志明解釋,傳說其中的池王爺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誠,原籍南京,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文中舉人、武中進士。池然當時在去漳州府任道臺的路上,途中遇上瘟神,得知瘟神要在井裡下毒,毒害村裡的百姓,就將藥騙來服下,最終毒發而亡。「所以,池王爺的面是黑的。」盧志明說。

為此村民們一直供奉著這位王爺,感激他救下全村百姓。至於朱、鍾兩位王爺,芸美村的相關史料沒有詳細的記載。

場面壯觀,萬人空巷

東孚街道芸美村的村民們對個傳統民俗活動有著特殊的記憶

制船師傅肖大州

今年70歲的肖大州,已有50多年的做船經驗,往年「送王船」的船王就是由是他和另外兩名師傅共同完成。「王船不在於大,要根據村裡道路情況量身打造。」肖大州介紹,一艘船需要三人耗時50天才能完成。

芸美老村民陳崑崙

陳崑崙是土生土長的芸美村人。他記得,以前芸美村就在廈門「西港」邊上,三面環海,是連接海陸的交通要道,那時90%以上的村民都在討小海,「每逢天文大潮時,海水能漫上村路,湧到通濟宮前。」

隨著地理地貌變化

如今芸美村離最近的馬鑾灣海域有數公裡遠

加之隨著馬鑾灣片區芸美的整村拆遷

村民們也收網上岸

不再以打魚為生

但從古時流傳下的送王船傳統民俗

卻仍然經久不衰

送王船文化已經融入芸美村發展歷程中

展現著閩南人互助友愛

敢拼會贏的精神

代代傳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文/編輯:周逸芸、尤琦

部分圖片源於牽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今日海滄

申遺成功

相關焦點

  • 送王船成功申遺!145秒了解什麼是「送王船」
    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歷史記憶 共同遺產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題: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歷史記憶 共同遺產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陳悅「中馬聯合申遺成功,使『送王船』在世界的可見度大大增加了。」對於「送王船」申遺的成功,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閩南文化研究會原會長陳耕18日受訪時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這將為廈門和馬六甲兩個旅遊城市帶來契機。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由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報送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簡稱「送王船」),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廈門首個申遺成功的項目「送王船」是什麼活動?
    12月17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稱為廈門市首個申報成功的項目,如果不是老廈門人,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送王船。
  • 「送王船」成功申遺 助力閩南文化走向世界
    「送王船」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業界認為,「送王船」的成功申遺,將有助於向世界推廣閩南文化、中華文化。  中馬視為共同遺產  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
  • 「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 陳智勇)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市為共同申報單位。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
    和煦的冬日暖陽中,迎著東北季風,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宣傳活動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舉行。  據悉,同安是「送王船」舉辦次數最多(152屆)、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區域。而同安呂厝一直是廈門「送王船」活動的最主要的區域之一。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在廈門...
    12月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在廈門市同安區呂厝社區舉行,馬來西亞馬六甲申遺方通過視頻連線對「送王船」申遺成功表示祝賀,稱將以此為契機,共同傳承和發展中馬兩國的共同文化遺產。「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
  • 剛剛申遺成功的「送王船」,是一種怎樣的民俗?
    「太極拳」作為全民皆知的國術在歷經12年的艱苦申遺後終於如願成功,而「送王船」這一主要在東南沿海至東南亞流行的華人民俗則激蕩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從送瘟到送王的轉變「送王船」起源於我國古代民間的送彩船習俗,宋元時期就有相關科儀本《神霄遣瘟送船儀》的流傳,雖藏於《道法會元》之中,但追其根本也是民間巫儀與道法的結合之成果。
  • 跨國聯合申遺:「送王船」的另一看點(看·世界遺產)
    2020年4月1日,中國和馬來西亞共同提交了編號為「01608」的申遺文本。12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送王船/王船/王舡儀式和維護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相關做法一併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昨在同安開幕
    昨日,在同安區西柯鎮呂厝社區,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 同安是「送王船」舉辦次數最多(152屆)、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區域。昨天在活動現場,民眾舉辦了盛大的「送王船」民俗儀式,近百米長的「送王船」隊伍,浩浩蕩蕩地沿著呂厝社區繞境巡安,寄託了當地百姓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堪稱一場「海洋文化狂歡節」。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總數居首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圖片來源:新華社)送王船The wangchuan ceremony and related practices are rooted in folk customs of worshipping Ong Yah, a deity believed to protect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
    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  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福建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_中國經濟網...
    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   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消息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非遺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馬六甲送王船傳承單位慶賀馬中聯合申遺成功
    馬六甲送王船傳承單位慶賀馬中聯合申遺成功中新網馬六甲12月23日電 (記者 陳悅)「馬來西亞、中國——送王船申遺成功慶祝大典」22日晚在馬六甲送王船傳承單位勇全殿舉行。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馬漢順出席慶祝大典時表示,希望送王船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馬來西亞及馬六甲能積極開展相關文化交流、研究,進一步促進馬中友好。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媒體聚「焦」
    原標題:太極拳申遺成功 媒體聚「焦」   太極拳申遺成功,成為我國42個世界非遺項目之一。消息傳來,全國媒體紛紛聚焦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給予了濃墨重彩的報導。
  • 「送王船」:人與海的約定 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合作範本
    此次申遺成功,大大提升了『送王船』的文化能見度,加深了在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了文化自信,推動營造了積極主動展示文化的氛圍。」陳文濱說,「更值得期待的是,申遺成功後,『送王船』連結的社區範圍會進一步擴大,隨著我國與馬來西亞社區更加多元、密切的交流,『送王船』及其精神價值更為世界所認可。」
  • 古之傳統:「送王船」背後有祝福也有敬畏
    陳文濱說,「更值得期待的是,申遺成功後,『送王船』連結的社區範圍會進一步擴大,隨著我國與馬來西亞社區更加多元、密切的交流,『送王船』及其精神價值更為世界所認可。」   福建省泉州市泉郡富美宮董事長陳淑賢認為,富美宮傳統的「送王船」活動是社區居民、泉州人重要的節俗活動,承載著當地百姓祈求平安健康、風調雨順的美好祝願,同時也寄託著海內外華人華僑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 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
    新華社吉隆坡12月18日電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新華社記者林昊 王大瑋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