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1、問:請問誦經要用地方方言,還是普通話呢?
答:用什麼語言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恭敬心誦經。
B002、問:請教念經比如《藥師經》,平時念經前後需要注意或準備些什麼?
答:誦經前應淨手、淨口、靜心,若有條件,還可以焚香禮佛。這些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提策我們的恭敬心。誦經後要回向。
B003、問:法師您好,請問聽或者誦讀佛經有什麼時間或者儀式要求嗎?網上總是有說一天中有的時間不能讀佛經。有這樣的要求嗎?還是只要想聽想讀,隨時都可以?
答:讀經是薰習智慧、莊嚴身心的,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一定之規,通常來說,要先淨口、淨手,淨地、供香、禮佛等,如果不方便供香禮佛,也不是非要做,根據條件自己安排即可。佛法從恭敬中求,所有外在形式都是為了策發自己的恭敬心,不可輕忽、褻玩。明白了原則,就知道怎麼做了。
B004、問:師父,我想問一下誦經,默念和出聲念效果是一樣的嗎,時候誦幾遍後感覺氣力不夠了,還想繼續念,師父,您認為怎樣念最好呢?
答:念的根本在心。出聲念,功德不在聲音,但靠聲音可以攝心。如果氣力不夠,當然可以默念。最好是跟大眾一起念。
B005、問:大師,為什麼誦經念佛有功德?
答:人看到恐怖的影像,內心就會留下陰影;聽到粗暴的言語,就會感到痛苦傷害;接觸到雜染的信息,就會躁動不安。反過來,如果接受的是清淨光明的信息,內心就會隨之清淨光明。佛經是佛陀開悟後對弟子講的法,是智慧的流露,佛號凝聚著佛的無量功德,當我們專注於誦經念佛時,眼裡看到的、口裡念誦的、心裏面對的,都是慈悲和智慧,自然而然會增長功德。
B006、問:大師,我讀過很多佛經,都說把這部經、咒語讀多少遍,或者稱頌某個佛菩薩,一切病苦立即消除,各種福報都來了。但事實好像不是如此啊,也沒有這麼立竿見影。這是怎麼回事啊?
答:這些是佛菩薩為了接引眾生修行佛法所設的階梯,經中所說「善男子善女人」,「至心」等條件,都非常重要。讀誦佛經等得到殊勝的果報,有兩種情況,一是今生誦經念佛的殊勝外緣滋潤了宿世善業的種子感果,這種感果就比較快;二是現在勤修善法種下善因,未來世能得到極大利益。佛經中說的是一個原理,猶如「種瓜必然得瓜」,但每個人的業力因緣千差萬別,感果的情形也有所不同,就如同種下瓜種,但根據氣候、土壤、技術等不同,結出來的瓜也會不同一樣。
此外,對這個時間的理解,也很重要。比如久病之人去看醫生,醫生說「吃了這個藥很快就能好」,那麼很快是多快呢?對於生病三十年的人來說,三個月能好就已經很快了,不是只有「立竿見影」才叫「很快」。
B007、問:常說誦經能消業障,那前世的果報就不用受了麼?
答:若如理懺悔、勤修善法,一則正對治過去惡法的種子,二則屏蔽了惡業感果的外緣,就能使惡業推遲感果,並且感果的勢力越來越小,使極大苦果轉變為微小苦受,所謂「重罪輕報」,這就是「懺悔消業」之理。
B008、問:為什麼誦經會減少自己的罪孽呢?
答:人造作了惡業、罪業,唯有懺悔可以對治,而非其他。懺悔是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悔過反省,這是正破惡業種子;在此基礎上去誦經、念佛等,使身心灌注善法,在煩惱習氣的反方向用功,這樣惡業感果的功能就會被削弱,使得重罪輕報,減輕苦果。如果內心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以為只要誦經就可以抵消惡業了,於是一邊誦經一邊繼續造惡,這是未得正見,惡業沒有對治,必感苦果。
B009、問:請教師父,念經文的意義是什麼?很多經文說誦此經文能得何種福報,但修行又讓我們以解脫為主,不要過分追求福報,請問怎麼理解?
答:佛經都是佛陀與弟子們的對話,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解答,幫助大家認識人生、世界,指導修行。讀誦佛經時,我們自己也就是在領受佛陀的教誨,學習佛陀看待人事物的方法,猶如心靈的洗滌,能洗去煩惱塵垢;又如精神的大餐,能夠滋養智慧靈性。用心讀經,本身就是一個善業、淨業,由此更能令身心清淨調柔,這些既是催化宿世善因成熟的條件,又是未來樂果乃至成佛的種子,所以可以增長福報、通向解脫。
佛法的究竟目標是解脫生死,但初機眾生更相應於眼前的福報,為了鼓勵更多人讀誦佛經、種下善根,所以經文中提及種種福報,「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有人想從佛法中得到福報,有人想從佛法中得到智慧,佛法應機而現,眾生各取所需。
B010、問:頂禮師父,弟子請教您佛經都好,是不是每部經的好都不同。如玄奘大師當年取經在沙漠遇到魔障時誦心經除障。這是不是說明心經在除障礙能力比較強呢?比如生病了應該首選讀藥師經,煩惱重的人可以多讀誦金剛經,請教師父可以這樣理解嗎?
答:佛經的本意,既不是為了治病,也不是為了清除障礙,而是講述修行的心得、經驗,幫助眾生破無明、止惡業、除煩惱。人的心善良了、清淨了,病也就容易好,外境也就隨之轉變。所謂誦經的「效果」大小,主要不是佛經的差別,而是人對佛經的因緣有差別,信心有差別。
B011、問:頂禮法師,阿彌陀佛!誦經時被打斷怎麼辦?
答: 儘量安排在不會被打擾的時間誦經。誦經時也做好防護,減少外緣幹擾。
B012、問:頂禮法師!念《無量壽經》一年多了,基本沒間斷,除了回老家過年不方便念,都是每天至少一篇,但念是還是妄念紛紛,怎麼辦?怎麼樣才能攝心念好?感恩法師!
答:不僅是攝心的問題,還有前面信心的問題。對阿彌陀佛的信心越強,對極樂世界的希求心越強,讀誦時自然就能全神貫注,這樣讀一遍才有味道,才不容易走神。學習佛法不是僅僅誦經念佛而已,必須要聞思教理,真正消化佛法,才能改變自己的心意。不然,讀再多遍經也只是口頭功夫,不走心。
B013、問:大德師父開示,諷誦佛經一開始都有「如是我聞」,這是佛說的嗎?它的意思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
答: 佛經結集是由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誦出,「如是我聞」即「我聞佛如此說」,表示經文內容是阿難親自從佛聽聞而來,非從他聞,以昭信實。
B014、問:師父,到了該做功課讀經的時間了,但是因為世間事處理不圓滿,心裡掛礙妄念不斷雜亂無章,這會兒勉強讀經也不知所云,請問師父,這種情況是先把功課放一放等心情平靜了再讀嗎?
答:做事的時候做事,讀經的時候讀經,心始終安放在當下,這種訓練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心收放自如,不被妄想所轉。
B015、問:法師好,很恐怖很痛苦,好像著魔了,因為過去曾無知犯邪淫而產生的恐懼心理,總是對佛菩薩起邪念妄念,越想抵抗越厲害,可是我本心根本一點欲望也沒有的,膽小好害怕自己下阿鼻地獄啊,怎麼辦?
答:對於妄念,不要去抵抗,否則就被這個妄念牽著跑了。要多去學習並憶念佛菩薩的功德,如讀誦經典、聽聞善知識開示、念佛、拜佛等,心要安住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妄念出現了不去管它,把心拉回來就是。
B016、問:法師您好,最近總是休息不好,即使是誦經時,腦海中的念頭此起彼伏,妄想紛飛,根本不受自己控制,感覺好疲憊,即使睡著了也是各種夢境,弄的自己頭暈腦脹的。
答:不要隨著妄念走。要認得自己的心相,分清哪些是情緒、哪些是妄想,哪些是憑空增添的猜測……這樣才能從紛紛擾擾的念頭中快速平靜下來。做到這些,需要正知見帶來的判斷力以及比較熟練地觀察心相。初期可以藉助佛號來輔助定心,不要管其他念頭,儘量把注意力聚焦到一句佛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