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金剛川》,不禁思考高射炮子彈沒有擊中目標,會怎麼樣?

2020-12-22 騰訊網

高射炮本身就是爆炸後的破片殺傷。

我本人經歷過彈頭在附近落地的情況。1971年9月,在華陰部隊農場(也是兵工企業試驗火炮的靶場),我帶著六零炮班和另一個火箭筒班獨自在外守護農場莊稼,晚上有高射炮射擊試驗,西邊空中看到亮光升空,接著聽到有炮彈落地聲音,沒有爆炸,一發接一發落地,聽聲音很近,我只好帶領戰友們向外跑去,看到亮光一滅炮彈要落地了就喊大家趴在地上,防止有實彈爆炸,結果我們跑了七八裡路才跑出危險區。第二天早上,我們就挖出了30多發炮彈,沒有火藥和引信,最近的離我們只有20多米。

除了戰時,平時高炮打靶都在海邊和湖邊,炮彈產生的碎片都會落入海中或湖中。不管37炮、57炮、85炮還是100炮,炮彈上都裝有觸發引信和定時引信,不管是否直接命中目標(這種概率很小,都是靠彈片殺傷),最後都會在空中爆炸,落下的都是碎片,不會整個炮彈落下,更不會落到自己的陣地。

就算在空中爆炸也會形成彈片雨,一樣會傷人的。在高空形成自由落體下降速度很快的,可能比在地面爆炸危害還大。不會是一爆炸就形成煙霧了吧?

高射炮的炮彈是定時爆炸彈,達到一定的高度就爆炸了,這樣毀傷面積更大,包括現在的先進飛彈也是貼近目標引爆,用碎片毀傷目標。並不是接觸目標才爆炸。

高射炮,打擊空中目標,好像不是直接命中目標,高射炮在空中爆炸,爆炸的半徑,應該70米,飛行器,觸急到爆炸的半徑之內,就能打中空中目標,也就是說,炮彈的近觸引信,在設計上,和飛行目標一個水平面才爆炸。

艦上有雙聯裝三七艦炮,塗成軍艦的灰色。這炮彈有彈夾,5發一夾。每次擊發射出3發,永遠是噹噹當。當年部隊都要求看內部電影「啊,海軍」,國外三七跑打的是彈鏈非常震撼。有人說了艦炮離甲板建築那麼近,不怕打著自己。當年年輕,試了試炮的機關,哪怕你是瞄向桅杆或90度垂直,這擊發踏板也踩 不下去。炮的齒輪系統到處都按有限鐵。

在極限距離會自動爆炸,看過空戰影視的人都見到飛機周圍突然出現的小小雲朵,就是爆炸產生敞煙塵,當然也有不爆的啞彈落到地面受到撞機後爆炸,也有鑽入土中不爆的,成為危險的地雷!

高炮的炮彈打擊飛行物是很難直接命中目標的,基本都是在不同高度打出一組組的彈群,利用彈頭爆炸產生的彈片群的威力去擊中飛行物,所以在影視片上常常看到高射砲射出的彈群在空中象雲朵般地開花,不可能出現彈頭沒擊中目標所謂的自毀或落地的彈頭,啞彈有沒有自毀裝置不好說,彈頭碎片的可能性大些。85、100高炮為榴彈!是靠引信引爆的,引信飛行引爆時間是炮描雷達和指揮儀送到火炮授信儀,通過半自動和自動引信測合機裝到引信上,炮彈接近目標時,引爆彈丸,靠大片的榴彈彈片有效殺傷敵機,當然也有直接命中的!彈片爆炸直經約200米,一個連八門火炮一個齊放滿天的彈片可想而知,飛機撞鳥都那樣,何況彈片!

就是沒有擊中目標否則一發37毫米炮彈就能讓一架飛機去閻王那裡報導了,其實步槍也有擊落飛機的紀錄,更何況高射炮呢!在看到敵人飛機向自己飛過來時候大部分士兵都沒有很好的瞄準敵機開火全都亂套了!只能對空胡亂開火!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武器高射炮 金剛川電影是真實的嗎
    《金剛川》武器高射炮落後的裝備並不能打到解放軍堅強的意志,我們之所以能贏的最後的勝利,是因為解放軍都有這隨時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精神。影視中,張譯和吳京管理著高射炮用來對付美軍戰機。
  • 如果高射炮沒有擊中飛機,最終會飛到什麼地方?不說你絕對想不到
    既然有戰機,自然就會出現專門打擊戰機的武器,高射炮就是其中一種。高射炮產生在一戰期間,原型是普魯士研製的一種專門打擊氣球的火炮。1870年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包圍了巴黎,切斷了巴黎與外界的聯繫。法國人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派人乘坐載人氣球衝出防線,與外界取得聯繫。對此,普軍參謀長下令研製一種專門打擊氣球的火炮,得名「氣球炮」。
  • 紀錄片中志願軍沒有戴鋼盔,《金剛川》吳京和張譯戴鋼盔合理嗎?
    紀錄片中志願軍沒有戴鋼盔,《金剛川》吳京和張譯戴鋼盔合理嗎?從小看抗戰電影,或者長大了看紀錄片,我們都是看到日軍或者美軍會戴著頭盔參加各種戰爭。但是我們中國解放軍卻從來沒有帶頭盔作戰的形象,要帶也是很靠近現代,直到國家富強以後鋼盔才開始普及起來。
  • 解讀《金剛川》:張譯用的什麼高射炮?為何採取單炮防空戰術?
    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這部電影,今天就來介紹下電影中張譯和吳京操作的高射炮到底是哪一種型號,以及相應的防空戰術。蘇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又稱61K型高射炮)電影《金剛川》中部署於江邊的兩門高射炮是蘇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定型量產於1939年,是一種單管半自動高射炮,全重2100千克,最大射程8500米,最大射高6700米,有效射高3000米。
  • 解讀《金剛川》:張譯用的什麼高射炮?為何採取單炮防空戰術?
    昨天觀看了新上映的電影《金剛川》,片中以張譯、吳京為代表飾演我志願軍高射炮兵的英勇犧牲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兩個高射炮陣地為了安全掩護橋梁之安全,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壯哉!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這部電影,今天就來介紹下電影中張譯和吳京操作的高射炮到底是哪一種型號,以及相應的防空戰術。
  • 影片《金剛川》中,炸橋的飛機和掩護浮橋的高射炮,到底誰更強?
    老周 摘要:抗美援朝戰爭影片《金剛川》日前上映,影片就是圍繞金剛川上的浮橋而展開,炸橋的美軍飛機和掩護浮橋的志願軍高射炮,到底誰更強?
  • 高射炮如果沒命中目標,完好的炮彈何去何從?完全不怕!
    高射炮是陸地中比較另類的武器,因為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防禦空中火力打擊的,作為陸地中空防的重要武器之一,高射炮和飛彈有著極大的差別,畢竟如今的飛彈有著自動瞄準和尋找目標的能力,而炮彈僅僅是一個裝滿炸藥的東西,除了高射炮在發射前還算是瞄準的話,炮彈發出去的那一刻似乎就已經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了。
  • 作為飛機剋星的高射炮,若炮彈沒打中目標,會飛到哪去?
    在二戰的時候它經過了幾次改進後,也成為了各國軍隊重要戰力來源,與此同時,大家也在考慮如何對付這種新式武器,進而衍生出了高射炮。現在的高射炮有了更多的新功能和新種類,雖說現在防空已經能用飛彈了,但是高射炮依舊沒有被各國拋棄,說明即使是和飛彈比起來,它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 衝鋒鎗槍管折彎180度後開槍射擊 子彈會怎麼飛?能擊中反向目標?
    這項危險的試驗是,將F1衝鋒鎗的槍管折彎180度後進行射擊,看看子彈是否會沿著彎曲的槍管射出,擊中反向的目標。 工作人員將一發子彈上膛,隨後遠離這杆衝鋒鎗,用繩子遠程扣動了扳機。
  • 《金剛川》首發「獨白」版預告,張譯高射炮打敵機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10月12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發布「獨白」版預告,以戰爭親歷者的角度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主戰場之外的戰爭往事,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殊死較量徐徐展開。
  • 《金剛川》一部震撼心靈的電影
    繼《八佰》之後,再次迎來了管虎導演震撼的作品《金剛川》。金剛川位於朝鮮與韓國交接處金剛山的腳下,其中有一條湍急且暗流湧動的河水經過,志願軍為了在美軍合攏之前到達金城主戰場,與美軍轟炸機部隊展開了一場你炸我修的拉鋸戰。
  • 你被子彈擊中了嗎?
    鉛球的出現改變了子彈的使用,不但製造方便,還不會破壞槍筒,基於以上好處,一直使用到了十九世紀左右。 形成期:圓柱形子彈。鉛球的直徑要比槍孔小,在燃燒時會在槍筒彈起,這對於準確性而言可想而知。大約在19世紀中葉,鉛球逐漸被鉛制圓錐體子彈取代。由於來自黑粉的受熱氣體對於子彈的影響引起子彈會夾住膛線槍筒。這也意味著,其鑽孔更小,也保證了在較遠的距離便可擊中目標。
  • 《金剛川》——藝術與史實(上)
    「希爾被擊中了!重複,希爾被擊中了!」無線電內,希爾的僚機向總部急切匯報導「冷靜!冷靜!史密斯,保持高度,重複,保持高度!」炸彈再次落下,隨之而起的,又是沖天火光。 「以昨天的轟炸力度,他們不可能再把橋架起來。」
  • 金剛怒目,川流不息,電影《金剛川》:沒有退路
    精神豐碑當你在享受今天幸福的物質生活時,耳旁是否會響起《八佰》中謝晉元團長帶領那不足四百的壯士們不畏犧牲,爭先抱著炸藥包跳下樓並吼出自己名字時的嘶叫聲?是否也會想起《南京!南京!》中無數悲慘同胞們面對日寇屠殺時所發出的哀叫?以及《集結號》中戰士們在敵人的強大攻勢面前卻喊出「決不撤退」的怒吼?
  • 對《金剛川》影片的觀感
    不久前,慕名去影院看《金剛川》,這個慕名不是聽誰說精彩啥的,一是看了介紹宣傳,二是奔著(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一睹為快。看完失望至極,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個藝術加工確實極端高於生活[捂臉],。從軍事角度完全不合理,槓精可以把我的言論當鍵盤俠,甚至懟我也行「你行你去啊!」,不過我還是不吐不快。
  • 《金剛川》:張飛牙咬布條,為斷臂止血,高射炮上鑄就血肉雕塑
    在滿是焦土的爆炸廢墟中,找到了三枚高射炮。少了一隻手和一條腿,他只得把炮彈掛到脖子上,找了一個還可以用的高射炮。他將僅剩的炮彈裝進炮筒,費力的爬上發射炮彈的位置,調整方向,點燃了周圍的雜草使自己暴露在敵機攻擊範圍內。此舉吸引了敵機的火力,擊落敵機,同時也被敵機轟炸。他為大部隊順利渡河,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 《金剛川》觀影隨筆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國產電影《金剛川》作為抗美援朝題材放開之後的第一部電影,也是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的電影,據說該片從立項、攝製到上映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如此粗放的「快餐」,得到了豆瓣6.7分的評分,也很不容易。
  • 高射炮或高射機槍很難打下空中的戰機
    不要說是現代戰爭,即便是二戰時期,對付螺旋槳的戰機,高射機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卵用,有多少高射機槍打下戰機的案例,事實上並不多見。在中東熱點地區的衝突中,全球為數不多的12.7和14.5毫米的高射機槍,都被政府軍或遊擊隊搬上了豐田皮卡車,成了對付武裝人員的有力武器,妥妥的戰場收割機,這玩意射程遠、威力大,對付戰機不行,用來打人還是挺管用的,被這兩種大口徑子彈擊中人體,哪怕是手腳位置,不想死都挺難。
  • 《金剛川》單人單炮擊落美軍戰機不真實?不!我軍真有這樣的英雄
    美軍在夜間出動了F4U-5N「海盜」夜間戰鬥機,對守衛金剛川工程橋的志願軍高射炮陣地進行空襲,彈雨甚至將志願軍戰士的軀體打碎,而張譯、吳京飾演的高射炮兵戰士則操作2門單管37毫米高射炮,發出了不屈的怒吼。這段場景非常感染人,讓人們感受到我志願軍戰士在技術裝備落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 《金剛川》‖一個國家,若老百姓不尊重軍人了,家國就危險了!
    今天,第一時間跑到電影院看了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非常感動,幾次都是眼鏡很溼潤,心裡暗暗在為中國鼓勁!一、電影裡,抗美援朝的一對情侶在前線相見了,因為戰事節奏太快,兩人沒有說上一句話。只能默默地互相鼓勵。因為在這場戰爭中,敵我力量和武器裝備懸殊太大了。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美軍的狂轟亂炸所淹沒。子彈是不長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