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一部名為《囧媽》的電影刷爆朋友圈。《囧媽》是繼《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之後「囧」系列電影的又一新作。前面三部作品我都看過,影片質量可以說是一部不如一部。本來也沒對《囧媽》報太高的期待,但看完全片後竟然覺得影片還不錯。
囧媽電影海報
這部影片有多位明星傾情加盟:有扮演徐崢妻子的袁泉,扮演表弟兼助理的郭京飛,扮演司機的黃景瑜,扮演列車乘務員的賈冰,扮演熱氣球駕駛員的宋小寶,扮演火車乘客的沈騰、黃渤,甚至還有不久前不幸去世的高以翔。這些配角雖然戲份不多(黃渤甚至未能出現在正片中,只在彩蛋中露臉),但看到他們依然讓人覺得驚喜無限。
黃景瑜扮演司機大龍
《囧媽》故事中的男主徐伊萬是個擁有採暖專利技術的小老闆,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婚姻卻出了狀況。妻子張璐鬧離婚,並訂好機票飛往美國出售專利技術,留在美國發展。徐伊萬和表弟郭貼打算飛往美國阻止交易,到了機場卻發現自己沒護照。返回母親家中取護照,卻被大鐵鎖拒之門外。
郭京飛扮演表弟郭貼
進不去家門的徐伊萬給母親打電話,發現母親正要坐火車前往莫斯科參加合唱演出。原本打算拿護照就走的徐伊萬放棄了美國之行,和母親一起前往莫斯科。在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6天的漫長旅途讓母子倆存在的矛盾逐步顯露激化,爭吵爆發。母親傷心之餘提前下車出走,徐伊萬幾經波折找到母親後,母子倆敞開心扉,達成和解。徐伊萬最終協助母親完成在莫斯科登臺獻唱的夢想,並在旅程中找到了自己婚姻失敗的癥結,決定放下執著。
宋小寶扮演熱氣球飛行員
《囧媽》裡徐伊萬的媽有多囧,同樣身為兒女的我從徐伊萬的遭遇中看得清清楚楚,再聯想自己的父母,難免感同身受。
沈騰扮演乘客
囧媽第一囧:強迫症。囧媽在旅程中經常看表,定時定點投餵食物,不管你餓不餓,不管你是不是在做正事,忙工作,你不吃我就往你嘴裡塞。
賈冰扮演列車乘務員
囧媽第二囧:多疑。懷疑鐘點工偷記開門密碼,把家門的密碼改了6遍,改到自己都記不住密碼了。看到娜塔莎有列車鑰匙,懷疑她是小偷。小番茄不見了,懷疑是娜塔莎偷的。看到兒子和娜塔莎在車尾,就覺得兒子要出軌。雖然小心謹慎是好,但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就太讓人崩潰了。
高以翔扮演麥可
囧媽第三囧:善變。拿一盒紅燒肉給兒子吃的是她,吃到剩下最後一塊死活不讓吃的還是她,還美其名曰要幫兒子控制身材,預防脂肪肝,一會兒一個樣,讓人不知所措。
黃梅瑩扮演囧媽
囧媽第四囧:管得太寬,忘了界限和分寸。兒子的身材要管,兒子的婚姻要管,兒子生不生孩子還要管。這種以愛之名的管束讓已經成年的兒子心存抗拒。
袁泉扮演妻子張璐
囧媽第五囧:自說自話,不可理喻。徐伊萬不只一次的詰問,媽你有認真聽我說嗎?和娜塔莎生孩子是我說的氣話啊。看著徐伊萬或是崩潰咆哮,或是乾脆結束交談,我不禁感慨這是母子倆無法有效溝通的關鍵所在啊。
黃渤扮演乘客
然而囧媽雖囧,母子之間的愛卻是不打折扣的。我不禁想起了潘瑋柏的歌曲《我想更懂你》,其中有兩句歌詞「每次我想更懂你,我們卻更有距離。是不是都用錯言語,也用錯了表情」,可以說十分貼切地描述了這對母子,同時也是天下眾多母子之間存在的問題。
影片中有不少讓人難忘的畫面。比如伊萬為了讓母親晚上能更好地休息,想換個好點的包廂。失敗後,寧願自己在過道的座椅上將就。母親不忍兒子受苦將兒子勸回包廂,母子倆坐在鋪位上熬了一宿,最後母子相互依偎的畫面,看著讓人倍感溫馨。
母子倆雪地裡遭遇黑熊襲擊,已經爬上樹的母親不顧危險,跳下來擋在前面護著兒子的情景令人動容。
在俄羅斯人的婚宴上,兒子醉酒後舉止癲狂,周圍人都以為他在搞笑,人群裡到處是笑得開懷的面孔,只有母親的臉上寫滿了擔憂和焦慮。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那些能在第一時間準確洞察你情緒的人一定是最關心你的人。
伊萬誤會妻子和麥可有染,電話質問妻子後二人鬧得不歡而散。在俄羅斯女孩娜塔莎的慫恿下,伊萬對母親的反抗情緒被催化了。得知母親私下給妻子打過電話,母子間的矛盾終於爆發。母親責怪伊萬和他父親一個德性,伊萬則說自己終於理解了父親,說父親是因為母親才整日酗酒,鬱鬱寡歡,他甚至把父親的死歸咎於母親。激烈的爭吵之後,母子二人一個把自己鎖在包廂裡痛哭,一個坐在走廊裡內疚後悔,此情此景讓人揪心。
傷心的母親提前下了車出走。徐伊萬幾經周折終於在雪地森林中找到母親,母親向兒子坦誠了自己婚姻的不幸。伊萬的父親是電影放映員,當時來母親家附近播放電影《伊萬的童年》(這也是男主名字的由來)。母親看電影時遲到了,父親在散場後單獨給母親重放了影片,母親因此愛上父親,並為了愛情在新疆待了八年。
伊萬的父母雖然因愛結合,但因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婚姻生活並不幸福。父親酗酒家暴,母親騙兒子說家裡進了賊。這樣煎熬的日子讓母親多次萌生逃走的念頭,但聽到兒子稚嫩的聲音說長大後會保護母親,母親便隱忍了下來。她把自己的餘生都傾注在兒子身上,兒子成為她人生的動力,她也渴望通過關心兒子而獲得存在感和認可感。在兒子的激烈反抗下,母親終於意識到兒子早已不再是《伊萬的童年》中的小孩了,自己不該再過分越界,幹預兒子的人生。母子終於相互達成諒解。
影片利用了對比的手法,展現了此次交心前後母親態度的轉變。此次交心之前,在火車上,張璐打電話被兒子掛斷,母親還責問兒子為什麼掛斷電話,為什麼拒絕兒媳婦的關心,追問兩人的婚姻狀況。
此次交心之後,在俄羅斯人的小木屋裡,兒子收到張璐的信息,母親再沒有湊上前去,而是放手讓兒子自己解決。在兒子落淚時,母親看在眼裡,但決定維護兒子的自尊,假裝沒看到,給予兒子足夠的尊重。 在兒子向自己坦白已經離婚的事實時,母親擁住兒子,及時給予他安慰和支持。
前往火車站的車子裡,想起兒子婚姻破裂,母親沒有向以前一樣指責兒子,而是十分自責,第一時間檢討自己,認為都是自己這個婆婆做得不夠好。如果自己對兒媳婦再好一點,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了。看到這裡很心痛。
除了上面這些場景,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設計得十分巧妙,細細品品,回味無窮。比如,貫穿全片的大白兔奶糖,母親家門的大鐵鎖,母親歸家後卸下假髮等我覺得都有導演的寓意在其中。大白兔奶糖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每一次出現都表現出兒子情感的轉變。
大白兔奶糖的四次出場
1、徐伊萬扒車拿護照,迫不得已只能坐6個小時到集寧站下車。母親擔心兒子在旅途中餓著,先後遞過方便麵,餅乾和大白兔奶糖,兒子不耐煩的一把推開,拒絕了母親的好意。對於母親依然用照顧小孩子的那一套對待自己,這讓成人伊萬極為不適。
2、終於挨到集寧站下車的徐伊萬發現口袋裡的演出傳單,上面寫著參加演出需支付兩萬元,徐伊萬雖然擔心母親受騙,但依然沒有動搖離開的決定。再次掏口袋,發現母親留下的三顆大白兔奶糖,他回頭望向車窗,一個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那是母親隱忍不舍在遠遠的張望。短暫的糾結後,徐伊萬決定放棄美國之行,陪母親前往莫斯科。奶糖勾起了成人伊萬的童年回憶和對母子溫情的眷戀。
3、徐伊萬指責母親對父親管得太多,父親不自由,不開心,才終日酗酒,把父親的死歸咎於母親。母親傷心離車出走。徐伊萬拖著行李在白雪皚皚的樹林裡找到母親,聽著母親述說著婚姻的不幸,心裡內疚萬分,小心翼翼地掏出大白兔奶糖,笨拙地學著小時候母親哄他的模樣,想要哄好母親。母子消除誤會,達成和解。
4、徐伊萬和母親回到家中,將母親扶上床休息。伊萬說自己將房子的一樓騰出來,讓母親可以來自己家裡住。徐伊萬安頓好母親,離去時拿起大白兔奶糖會心一笑。往事湧上心頭,放佛又想起小時候自己許下的誓言——長大後要保護好母親,而自己終於做到了。
母親家門上的大鐵鎖
大鐵鎖暗示母親心裡的不安(母親不相信密碼鎖,認為加大鐵鎖是雙重保險),也寓意著母子二人之間存在心結。而在影片結尾,徐伊萬用鑰匙打開了大鐵鎖,寓意著母子二人敞開心扉,心結已解。
母親歸家後卸下假髮
伊萬在懇求沈騰扮演的乘客換包廂時說自己母親70多歲,我當時還覺得他騙人。因為看囧媽帶著假髮,穿的花枝招展,訓起人來中氣十足的樣子,最多也就50來歲吧。但看到影片最後,母親摘下假髮後的樣子,稀疏花白的頭髮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我終於相信她70多歲了。頓時一陣心酸,感覺囧媽偽裝得太久,一直故作堅強,什麼事情都自己抗,堅持做兒子堅實的後盾。直到母子交心後,回到家裡的囧媽才終於卸下偽裝,原來她也不過是個孤獨脆弱需要人關愛照顧的小老太太,而她也終於肯接受自己不那麼強大的事實,坦然接受兒子的保護啦。
看完整個影片,我覺得自己最初有一些想法完全錯了!
兒子到底為什麼忽略了母親呢?
不是因為不愛,也不是因為工作忙無暇顧及母親,應該是因為自己婚姻失敗,無顏面對母親,所以只好避而不見。徐伊萬給張璐發的信息中表示離婚的事情已經和母親講了,原來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難。
母親為什麼要堅持坐綠皮車呢?
母親這麼一個時髦的人,在火車上蒸臉、敷面膜、吃自嗨鍋,還用摺疊盆泡腳,卻不肯做更快捷、更舒適、票價更便宜的飛機呢?根本不是因為任性!原來不過是有點私心,因為坐火車才可以和兒子有更多相處的時間呀。
非專業影評人,評論僅代表個人觀念,稚嫩之處難免貽笑大方,敬請見諒!
本篇文章寫了兩天,十分用心,喜歡請點讚和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