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騾子,本名羅安寶,筆名駱雨,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
▲圖片由住在衡陽網友@劉牛牛拍攝
NO. 1|壹
衡陽的禁炮殯改應該是成功的。
新衡陽人可能沒有感覺,老衡陽人還依稀記得,十年前,你哪能睡個安穩覺?每隔幾天,小區或者臨近小區就會有老人去世,佔個馬路,搭個靈堂,一鬧就是4、5天。每到凌晨,就在你迷迷糊糊即將睡去時,炮聲震天,哭聲動地,你跳樓的心都有。
那個時候,我還活躍在紅網上,為此沒少發帖呼籲禁炮殯改。大概是13年還是14年吧,衡陽市下了決心,堅決禁止亂搭靈堂治喪的行為,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當時的阻力很大,特別是安置小區、拆遷戶集中的地方,暴力阻止執法的都有,我記得還發生過執法受傷事件。
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並沒有畏難而退,強力推進,成效很快就出來了。2013年城區亂搭靈堂比比皆是,2014年就只有147起,2015年降到了46起,2016年再降到了31起。今天在城區已經看不到搭靈堂的了。我傍邊就是個安置小區,大概有3、4年沒看到搭靈堂的了,也沒聽到那嗚嗚咽咽的嗩吶聲了。當時要是誰說,政府肯定在城區能禁絕這一陋習,我肯定會覺得是吹牛。
同時,城區應火化遺體火化率也逐步上升,2013年還只有30%,2014年就達到67%,2015年已經到了79%,2016年超過了81%。現在,基本上做到應化盡化了。
好像是2017年吧,全省殯葬改革工作會議和專項社會事務工作會議在衡陽召開,還重點推介了殯葬改革的「衡陽經驗」,為我大衡陽長了一回臉。
7月半的禁燒紙錢也是如此。先是引導集中劃片,鋪上水泥板讓大家在上面燒,後來索性全禁了。又有2、3年了,基本上算禁住了。當然還有少部分老人舊習難改,但只要加強巡邏和執法,及時制止,老百姓總體來說還是聽招呼的。這個習俗我相信也能改過來。
NO. 2|貳
既然衡陽市的禁炮殯改做得很好了,我為什麼還要來提起這個話題?是因為衡山前一段時間的禁炮殯改引發了我的思考。
我發現,縣裡,特別是鄉鎮裡禁炮殯改做得並不徹底,甚至並不好。就是疫情期間,有老人去世,還有靈堂一搭就是4、5天,社戲一唱就是好幾場,大操大辦的。而且,鄉下的火化率並不高,如果不是公職人員,幾乎是一色的土葬。
我記得多年前在農村也曾經推行過火化,推行過殯葬改革,為什麼最後就不了了之了呢?是阻度太大?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不得而知。
禁炮殯改的好處已經不容我多說。對建設生態文明,優化百姓的生存環境,減輕喪戶的家庭負擔都有好處。
我還曾經推介過寧鄉的殯改經驗。寧鄉無論是城鄉幾乎是百分之百的火化。老人一去世,鎮裡面就會安排專車來接去火葬場,免費火化,還送骨灰盒一個,家屬基本上沒有負擔,而且老人也都接受了、習慣了,沒有人對火葬很反感的。只是寧鄉改得不徹底的地方是,雖然不燃放鞭炮,但那個電子炮還是震耳欲聾震天響,噪聲汙染很嚴重,火化之後還要佔道擺幾天做個道場,折磨一下後人,錢還是花了。就此我還向當時寧鄉的一把手提出過改進意見,不知道改了沒有。
所以這次衡山的禁炮殯改我一直在關注著。他們在6月份搞了個萬人籤名活動,劃定了第一步禁炮殯改範圍,出臺了處罰辦法,對公職人員違反的還有黨紀政紀處分。看來是動了真格的。假以時日,持之以恆,應該會有成效的,關鍵是要堅持好。
而其他的縣市卻沒看到動靜。不知道是殯改放鬆了,不搞了,還是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NO. 3|叄
禁炮殯改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它牽涉到人們的觀念,牽涉到傳統的習俗,甚至牽涉到文化背景,有些已經有上千年了,一朝一夕要改過來是有點難。記得多年前我在發帖呼籲禁止7月半燒紙錢時,就有不少人反對我,甚至找出理由要把它作為一個民間風俗保留下來。殊不知,城市人口多了,環境容量小了,百姓對生活質量要求高了,為了自己,也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健康和幸福,有些習俗我們不得不捨棄,或者做些創新,這是大勢所趨。
這一塊,衡陽一直在探索。比如成功將醫院太平間交由具有殯儀服務資質的單位統一管理,開創了全國記錄。比如規範殯儀服務車輛管理,也入了國內先例。比如推行文明祭祀,用新型祭祀用品「新三件」(鮮花、絲帶、心願卡),逐漸替代傳統的「舊三件」(錢紙、香燭、鞭炮),在網上開闢了「清明祭祀網上平臺」,讓年輕人不要跑路、不要回鄉就能寄託哀思。清明節還提供免費公交,在陵園門口免費發放鮮花,或者用鮮花、絲帶、心願卡交換紙錢、香燭、鞭炮,不少社區還設立了「時空信箱、思念牆」,這些創新舉措都很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難能可貴的是,為了創造殯改條件,還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基礎設施。市裡就不用說了,殯儀館環境條件很好,哀思堂各檔次的都有,價格也不貴。縣裡如衡山縣新建了殯儀館,衡陽縣續建了殯儀館,耒陽市改擴建了殯儀館,常寧市還啟動了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項目,衡南縣更有大動作,一個佔地面積319畝,總投資6300多萬元的殯儀館建成了。
NO. 4|肆
硬體設施有了,基本條件具備了,我覺得衡陽要借文明創建這股新風,把禁炮殯改繼續進行下去,做完做好。先市裡,後縣裡,再鄉鎮;先公職人員,再公職人員家屬,再普通百姓;先黨員,後群眾,只要堅持不舍,久久為功,做好宣傳,衡陽的禁炮殯改還能創出新的經驗的。
本文作者 | 騾子
衡陽本土經濟學家,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