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BBC拍攝的一部五集紀錄片,以安徽省一個小鎮為縮影,集中拍攝了一組家庭、老師、孩子們一個學年的生活。
《中國學校》
中國的在校生有三千五百萬。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只把焦點放在幾個學生身上。據國家廣電部陳燕霞介紹,被譽為『中國第一狀元縣』的休寧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人傑地靈好的地方……歷史上曾先後出了19位文武狀元。
這個影片裡有艱難痛苦也有歡樂喜悅,通過它可以了解中國成千上萬個同它一樣的學校。不僅對一群孩子和一個小鎮的印象有了新的了解,而且能見到中國教育鮮為人知的一面。
片子涉及的問題很多。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應試教育、人權、價值觀……短短5個小時卻深刻並且嚴密的剖析了當代中國學校的殘酷現狀,剖析能力的確讓人膜拜。
世間最殘酷的考試高考步步緊逼:金榜題名,前程似錦;落榜,終生面朝黃土。
正如此時五月的驕陽一樣,高考的熱度正炙烤著每一個高三學生。他們考試的結果將會影響到他們全家的命運,貧窮或者財富。
17歲的尖子生吳羽菲身負重擔,她的學校期望她能在全省百萬考生中拔得頭籌;她的母親放棄一年的工作專門用來照顧女兒起居飲食。
吳羽菲, 2007年安徽理科高考狀元。她的目標本是理工專業,但在杭州聆聽錢穎一院長關於經濟學的演講後,轉而選擇清華經管學院,大三伯克利加州大學交換生,取得數學金融雙學位。2011年,她拿到了MIT、哈佛、芝加哥、伯克利加州、斯坦福、耶魯、西北、哥倫比亞等名校offer。 她說在學院,「不管往哪個方向發展,總有老師支持和學院給的各種機會。」
在平民小學,程超期望能加入少先隊。
在休寧新的學期開始了,休寧中學新高一入學,許多孩子第一次離家住校。新班長選舉,第一次考試,從前的尖子生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秋天了,送走了夏日的炎熱和考試,學生們要在運動場上瀟灑一番。海陽中學有3400名學生,是本地最大的學校,因此運動會對於副校長來說是個莫大的責任。
而對於校廣播站的廣播員扎玉潔(音)同學則是一年中最精彩的日子。平民小學第一次舉辦運動會。年輕的冠軍戴德利(音)決心奪得金牌。
這部片子厲害之處在於,它完全沒有說教,更沒有將矛頭指向我國的教育體制,而只是簡單的敘述故事。
特別是當中流露的人性關懷,著實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