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的這句名言,揭露了殘酷的生活真相。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不願就這樣繳械投降,不甘心、不服輸,是我們骨子裡最後的倔強,於是我們把目光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社交媒體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一個剛滿3歲的小男孩在家模仿顛勺炒菜。他左手顛鍋,右手翻炒,尤其顛勺的動作,簡直是神來之筆,一般的大廚都難做到如此出神入化,真是萌到了眾人。孩子媽媽蘇女士回應,這是孩子出生以來最大的愛好,孩子半歲就喜歡玩鍋,哭鬧的時候怎麼哄都哄不好,一給他鍋他就不哭了。自己家裡是開飯店的,平常很容易見到鍋,廚師師傅就給孩子玩,這一玩就玩出了「高超的技能」,而且他的動作連店裡的師傅都不會。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精煉」的技能,讓人嘖嘖稱奇。可網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孩子長期沉迷於此沒有未來。連孩子的媽媽蘇女士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她準備再開兩年飯店就不開了,擔心孩子在如此環境中長大,只對炒菜感興趣,這樣的話,孩子就廢了……蘇女士和部分網友的話再明白不過,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炒菜是不務正業,孩子當廚師是沒有出息的。天下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都不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普通人,孩子的未來應該具有高學歷,出類拔萃,頂天立地……
在騰訊視頻上看到日本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記錄了來自普通家庭的13個孩子,攝影師跟蹤拍攝了他們從七歲以後的生活軌跡。七歲多的貴子說:她想要「另一個我」,「另一個我」可以幫她做作業,那麼她就可以玩和學習了。
是什麼樣的經歷讓這個孩子有如此美好的想法呢?她會不會是一個愛偷懶的孩子呢?貴子的父母非常重視她的教育,早在貴子七歲以前,父母就為她安排了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日程排得滿滿的:
貴子之所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她多像我們現在的孩子。她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孩子一樣,父母為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早早就把他們送進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和輔導班。那麼,興趣班一大堆、7歲就開始上補習班、按高標準培養的貴子,後來怎麼樣了呢?出乎意料的是她並沒有一枝獨秀,而是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挫敗。
可工作後的貴子又面臨新的挑戰。空姐是服務行業,時時得注意自己的言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遇指責,甚至會有人指著鼻子罵她……更為不幸的是,在她工作三年後,她所在的航空公司宣布破產。
真的想抱抱貴子,這個曾經手握最優渥資源的孩子,最後一路走來卻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僅僅是貴子,紀錄片中的13個孩子,歷經28年,最後都無一例外地成為了普通人。有的是由於社會發展了,父母為孩子設計和規劃好的路已經落伍,有的則是被更優秀的同齡人擊潰了。事業頹敗、關鍵的考試失利,婚姻變故……徹底改變了父母為他們規劃好的人生。紀錄片最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終將淪為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孩子要有出息,必須得好好讀書,這是我們大多數父母的共識。讓孩子考個好大學,是我們每一對父母為孩子規劃的第一步。可每年的全國高考,只有6%的孩子有機會考取一本,能讀985的只有0.79%,能讀211的只有2.41%,想讀清華北大,你必須進入全國的前0.03%,這對普通的孩子來說是何其艱難?加上外界環境不可控,孩子們或許拼盡全力,將來也只能做個普通人。既然是這樣,與其現在苦苦地逼孩子,不如讓孩子自由地做自己。最好的父母,不是替孩子去選擇,給他們鋪路,而是允許他們能夠像自己那樣長大。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興趣,以此為方向加以支持、輔導和培養。電影《銀河補習班》有一句臺詞: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每天拉弓又有什麼意義?電影中的父親馬皓文從不按套路出牌,他鼓勵兒子從興趣出發,為夢想努力。兒子馬飛曾是個「學渣」,但他對飛行器著迷。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他以這個興趣為入口,主動學起了數學、物理等相關知識。馬皓文還做出了近乎瘋狂的舉動,考試將近他卻讓兒子曠課十幾天去看航天展。班主任阻攔馬皓文:這次期末考試將是馬飛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馬皓文卻說:「這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地散布在他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希望他學的不止是知識,他必須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幾年後,馬飛成為了學校最出色的孩子。教導主任乞求他參加高考,為學校摘取高考狀元的榮譽勳章,馬飛卻淡然拒絕,提前參加了飛行員招考,沿著他的夢想,從飛行員到航天員,從地球,去到了太空。其次,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態度,比埋頭讀書,死磕成績重要。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功,85%的概率源於一個人的心態,只有15%的概率源於一個人的智力和工作經驗。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只要努力就好,不要害怕失敗。林肯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9歲失去母親,21歲遭遇經商失敗。24歲那年他重操舊業,誰知生意再次失敗,同時還欠下了大筆外債。26歲時,他的愛人去世了,他痛不欲生,臥床6個月才勉強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努力了無數次,失敗了無數次,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失敗者竟在52歲時成為了美國總統。
兒孫自有兒孫福,作為父母,真的不用為兒女的未來太過焦慮。我們沒辦法代替孩子,那麼就請尊重孩子,正確引導,他們的路讓他們自己走,相信他們能過好自己的一生。再來說說貴子,28歲的貴子和同事們一起組織了一個啦啦隊,搞搞啦啦隊活動、和朋友喝喝酒……她比從前快樂多了。有這樣的心態,還怕經營不好今後的生活?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即使他是一棵小草,那又何妨?無論他是花兒、小草還是大樹,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納,這是天下父母的必修課。這世上,有一種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其實,還有另一種教養,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暢銷歐美的家教圖書、超級媽媽譯作《自尊男孩手冊》和《自尊女孩手冊》,已由中國婦女出版社推出新版,點擊閱讀原文可下單。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