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話題,我們編輯部竟吵起來了

2021-02-17 印客美學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少禾說:

哪吒上線了,獅子王上線了,懷舊風又開始吹起。

編輯部裡,在討論童年記憶時,發現來自臺灣小夥伴的童年和大陸童鞋的童年記憶,差別很大,80後90後和95後的記憶也不同,「nonono這不是我的童年」,為了這個話題,我們快吵起來。所以,乾脆把編輯部討論的情況,直播給大家。也許你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回憶。

我不是喜歡過去

只是懷念那段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只是掛念曾經陪我一起走的人

 

 

大陸x臺灣動畫片大對比

#來自大陸小夥伴的動畫回憶#

 


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童年回憶也是不一樣的。

說到動畫片首先想到是小蝌蚪找媽媽、雪孩子等這些經典動畫。

《天書奇譚》是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的動畫長片。上海美術真的是過去中國動畫的巔峰。

寓教於樂是《黑貓警長》的一大特色,導演曾表示《黑貓警長》就是完全體會了帶有科學型的,不是單純說教性的,是有趣味性的兒童教育。


《鼴鼠的故事》是我最喜歡的動畫片。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讓我知道什麼叫做溫暖,輕鬆,平和。



無論從綜藝還是到電視電影,《葫蘆兄弟》的各式改編也是從未停止過的,但經典就是經典,葫蘆娃留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初的模樣。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瓜,風水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這熟悉的旋律一響,你腦海中浮現出的是無數個「爺爺爺爺」還是7個本領超群的葫蘆兄弟呢。

 

在豆瓣上,按照選項定位一下,評分從高到低出現的第一部動畫片是《虹貓藍兔七俠傳》,評分高達9.5分。

 

男兒有膽氣,仗劍走天涯,女兒有劍心,柔情滿山崗。

 

我至今記得虹貓少俠和藍兔宮主意氣風發去尋找其他五俠的樣子,我依然記得黑小虎不得不聽從父親的命令卻默默喜歡藍兔保護她的場面,我還記得七劍合璧的風採……

 



小時候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時總是羨慕小頭爸爸經常和大頭兒子一起想很多奇妙的點子。前幾年央視重新製作了新版播出,畫風雖然精緻,但總覺得那不是熟悉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了。

 

 

是他,就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今年暑期檔上線,獲得一致好評。那霸佔了我們童年的《哪吒傳奇》,動畫片列表中怎麼可能少了小小年紀,敢愛敢恨的他。

明明長得一摸一樣的《藍精靈》們,我們要怎麼加以區分?「我討厭這樣。」掛在嘴邊的一定就是厭厭啦,不得不說《藍精靈》把每一個小精靈的性格都塑造的淋漓盡致。

耀眼的光芒照亮我的心房 ,給我的歌聲插上飛旋的翅膀 。像閃電,衝破黑暗和邪惡 ,像曙光,擁抱生命的希望。相信《小鯉魚遇險記》中小美美的歌聲曾感動過無數小朋友。

經典的動畫片實在太多,《圍棋少年》、《中華小子》、《東方神娃》等等,想到這些童年動畫片,你是不是想起了小時候每晚守在電視機前的自己?你還記得播放平臺嗎?

 

 

 

沒錯!必須是我們的CCTV14少兒頻道啊!

 

「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

這裡的風景呀真好看

天好看地好看

還有一起快樂的小夥伴」

 

 

還有他們,我們的那些老朋友們。月亮姐姐、紅果果綠泡泡、鞠萍姐姐、頑皮、董浩叔叔、金龜子、小鹿姐姐、跳跳龍……

 

真是滿滿一波回憶殺啊!那你好奇臺灣的小朋友都在看什麼動畫片嗎?也有這樣的平臺嗎,來,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來自臺灣小夥伴的動畫回憶#


臺灣的影視文化在90年代初正好遇上迪斯尼、Cartoon Network的海外擴張潮,臺灣也在當時引入這兩個頻道,於是美日動畫漸成一代學子的童年回憶。

 

迪斯尼頻道

 

Cartoon Network

 

以下就跟大家聊聊,那些年臺灣孩子間最流行的動畫片主題:

 

中國系列:《中華一番》、《神鵰俠侶》

 

臺灣引進不少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的日本動畫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中華一番》。但大部分小夥伴看完後,記憶裡充斥的都是那格鬥技般的烹飪方式、超現實的料理組合,還有情感狂奔的誇張表情,例如可以瞬間支解全牛的"猛牛青龍斬"。

 

 

猛牛青龍斬ing

 

 

猛牛青龍斬ed

 

 

號稱把整頭豬都包進去的宇宙大燒賣

 

還有一言不合就拿菜刀互砍的雷恩與一丈青向恩

 

 

以及評審們嘗到美食後的顏面崩壞

 

還記得那些年《中華小當家》中的彩虹屁嗎?這些評委可以說是彩虹屁的鼻祖了吧~

 

《神鵰俠侶》則是日本改編金庸作品的動漫初登場,劇情基本上跟小說相去不遠,只是考慮到動畫節奏,稍有刪改。雖然現在看來畫風有些怪異,但在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的神作。

 

 

當年的廣告圖

 

 

這是小龍女(後面的是郭靖)

 

 

姑姑的側面

 

 

熊孩子時期的楊過(真的一臉熊孩子樣)

 

外星人系列:《Keroro軍曹》、《外星人田中太郎》、《Ben 10》

 

孩子總對世界的神秘充滿興趣,因此以外星人為主題的動畫也很受歡迎,其中來自日本的代表作有《Keroro軍曹》、《外星人田中太郎》,美國的則是《Ben 10》,然而兩國對題材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日本動畫的重點常在描繪外星人與地球人的互動過程;美國動畫則聚焦在主角如何駕馭、控制外星力量,進而擊倒其他邪惡外星勢力。

 

 

《Keroro軍曹》描述一群青蛙型外星人來到地球後,策劃各種侵略計劃結果笑料百出的故事。

 

 

《外星人田中太郎》則講述名為田中太郎的外星人轉學生至戸成小學後引發的諸多騷動。

 

 

《Ben 10》的主角田小班意外獲得能化身為十種外星英雄的超能力,每位英雄皆有所長,小班因而一肩挑起保衛世界的任務。這部動畫也探討了"何謂英雄"這個主題。

 

日常系列:《櫻桃小丸子》、《摩登原始人》

 

孩子會透過家庭與學校等機制逐漸社會化,親情與人際關係更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因此這類日常向動畫的收視年齡十分寬廣,有些家庭甚至吃飯時全家共賞。然而即便題材類似,日本的《櫻桃小丸子》還是比美國的《摩登原始人》受歡迎多了。

 

 

《櫻桃小丸子》描繪1970年代的日本家庭日常,背景設定在靜岡縣清水市。

 

 

《摩登原始人》雖以石器時代為場景,說的卻是1960年代的美國家庭故事。

 

在過去網絡尚未普及,大陸也好,臺灣也是,看個動畫片都得按電視時刻表來。

所以同學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

 

"你有看昨天那集嗎?太帥了!"

"今晚六點,記得開電視喔!"

 

回首,都是笑中帶淚的童年歲月。

 


大陸x臺灣童年零食大PK


#大陸小夥伴的零食記憶#


談起我們童年的零食,你想到的第一個是什麼?辣條搶個c位,大家沒有意見吧。

 

 

辣條辣片可謂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童年零食了。小時候,辣片是一角錢一片,我總是能從沙發縫裡摸出一兩角錢,背著爸爸媽媽偷偷去買,回到家之後,第一件事總是先漱口,因為辣條辣片味道比較大,害怕他們會發現。

 

現在回想起來,他們可能早就發現了吧,只是不想揭穿而已。

 

到了大學之後,還經常和朋友一起買比巴卜吃,總是開玩笑說它是最物美價廉的零食,18年不漲價!小時候身上書本上不知道啥時候就會多出比巴卜的圖案(可以印在身上噠,吃過的小夥伴一定都知道)

  

不知道各位inker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上課想吃零食,又害怕零食聲音太大,明明是很脆的零食,總在嘴裡含軟了再吃。

脆脆硬硬的南京烤鴨絕對是其中的一員,不過現在也是依然可以在小超市見到它的身影。

 

 

關於魔法士呢,我小時候聽說過一個很恐怖的傳說,說它是用屍油做出來的,這可把小時候單純的我嚇得不淺。我從小學聽說過這個傳說後,一直到高中後才敢再次嘗試魔法士。

 

 



大龍蝦糖的歷史可就悠久了,這是活在我記憶裡的花生酥糖。小時候過節送節禮,總會見到它。長大後偶然有一次在超市中又碰到了這個糖,真的很難吃,或許這就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但因為我們吃過很多更好吃的糖,這個糖只能在記憶裡很甜了。

 

我們小時候都叫它小草,只要一角錢,裡面還有簡易的小跳棋,肯定有人為了專門要小跳棋買了小草。我就這樣做過,留言板青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好不好~

 

 

滿滿的回憶殺,那在網購、便利商店還不流行的年代,臺灣的小朋友會有什麼有趣的零食嗎?


 #臺灣小夥伴的零食記憶#

一般臺灣孩子都會去三個地方買零食吃:夜市、柑仔店、福利社。夜市、柑仔店、福利社。

 

夜市就不用說了,從電器用品、寵物、各類小吃、零食到衣物,應有盡有。

 

夜市裡的零食們

 

"柑仔店"其實就是雜貨店的閩南語,裡面賣些家居用品,特點是燈光昏暗、裝潢簡陋,但人情味十足。柑仔店做的是街坊生意,來光顧的通常是附近的家庭主婦或小孩,消費本身就是一種社交,除聯絡感情外,偶爾還能賒賒帳。但隨著老小區逐漸都市化,居民的購物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柑仔店讓位於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與超市,目前已不多見。

 

柑仔店

 

福利社則是附屬於學校的小商店,可供師生購買零食、文具與飲料,聽過羅大佑那首《童年》的小夥伴們,可能還記得這段詞: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這大概是任何年齡層都會有的憂愁。到底臺灣孩子都吃些什麼零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是和我們一樣的漢堡軟糖,聽說臺灣的小朋友也喜歡一層層撕開吃。

 

 

沙士糖(沙士是一種類似可樂的碳酸飲料)

 

 

草莓棒棒糖(草莓樣的包裝紙真的很討喜)

 

 

知心軟糖(拜拜、過年招待客人必備)

 

 

森永牛奶糖(柑仔店熱銷)

 

各種口味的義美小泡芙

 

 

孔雀餅乾(裡面沒有孔雀,孔雀是品牌名,但餅乾真的好吃!)

 

新貴派餅乾(有很多口味,巧克力、草莓、花生)

 

 

可樂果(其實就是碗豆酥餅乾,但因為這款餅乾一開始是由蠶豆製成的,所以也被稱為蠶豆酥)

 

 

玉米濃湯棒(又香又濃,小朋友都愛)

 

 

麥芽糖餅乾

 

日正爆米花(放在家裡瓦斯爐上加熱就可以吃到DIY爆米花啦!)

 

 

愛之味牛奶花生

 

 

同場加映!愛之味紅豆粉粿!

 

 

小美冰淇淋(小小一盒,經濟實惠,掀開蓋子,奶香撲鼻)

 

 

小美紅豆粉粿棒冰!(臺灣人真的很愛吃紅豆粉粿)

 

 

乖乖桶(很多孩子過生日都請全班同學吃這個,裡面有各種餅乾、糖果)

 

 

養樂多(來自日本的乳酸飲料)

 

 

健達出奇蛋(外層是巧克力,裡面是隨機的小玩具,有時運氣好可以拿到限量版)

 

 

羊媽媽羊乳片(嚼起來有淡淡奶香,柑仔店與福利社都會賣)

 

童年零食當然不止這些啦,但相信上面出現的每個零食都會給大家滿滿的回憶。零食承載的不僅是童年時光,還有整個年代的記憶,一口咬下,滿是時代的滋味。

 

 


大陸&臺灣童年遊戲都一樣嗎

 

#大陸小夥伴的遊戲#

現在孩子幾乎人手一機,無論去那個地方這一點都是相同的。但臺灣和大陸的童年遊戲也是特別相似的,我們一起去看看在信息化時代到來前,大陸和臺灣的小朋友們都玩什麼呢?

 

大型集體抓人遊戲相信大家都體驗過吧,簡單的一個抓人小遊戲分化出老鷹抓小雞、捉迷臧、木頭人、三個字等等。沒有電子的時代小朋友們為了玩也是絞盡腦汁哇。

 

 

大型的集體遊戲除了抓人的,還有圍圈圈形式的,比如丟手絹、切西瓜。可能不同地區的名字會不一樣,但第一步是無論小男生小女生都會手牽手圍成一個大圓圈準是沒錯的。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她,快點快點抓住她,快點快點抓住她!童年的聲音,餘音繞梁。

 

 

此外還有一個消耗體力型的集體遊戲,丟沙包~

 

沙包也是個萬能遊戲了,可以很多人一起丟沙包,可以單人踢毽子似的踢沙包,還有單手拋的小沙包,你們都玩過哪些呢?

 

 

翻花繩和東西南北應該是女孩子們之間最喜歡玩的遊戲了,簡單,而且沒有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下課時間比較短暫或者下雨天不適合外出的時候都可以。

 

小時我總是纏著媽媽陪我一起玩翻花繩,媽媽技術比較高,她還可以做出小螃蟹,降落傘一些複雜的形狀。我學會後總喜歡跑到班級和小朋友們進行炫耀,小時候嘰嘰喳喳的樣子真可愛。 

 

    

兩個小女孩一起玩的遊戲有啦,那小男孩們該玩什麼?小時候總有爸爸吸菸喝酒留下的紙殼包裝,把他疊成結實的正方形厚紙片,一個「元寶」就完成了。

 

元寶是有競爭關係噠,輸了的小朋友要把元寶給對方可不要哭鼻子。但元寶後來就發展成為集卡片了,會有單獨賣的卡片,方便麵裡也會有。一個小男孩能有一整鞋盒的卡片,那絕對是他的小寶藏。

 

 

彈玻璃球,打溜溜球,這是我小時候對於這項遊戲最經常的稱呼。放學後在家裡的院子,在學校周圍都可以玩一會再走。

可是今天什麼玩具又沒帶,我們玩什麼呢?

跳房子吧!我畫,你去找石頭!!

好啊~

小時候的一拍即合就是那麼簡單

 

 

#臺灣小夥伴的遊戲#

雖然臺灣和我們的動畫片零食是有比較大的不同的,但遊戲卻幾乎是一樣的。在臺灣,只要是80-90年代的孩子,應該都跟同學一起玩過」鬼抓人」與「老鷹抓小雞」。

 

所謂」鬼抓人」其實就是升級版的躲貓貓(捉迷藏),但通常會去掉躲藏的部分,增加一些禁抓條款,以提升遊戲難度。如果最後全體玩家都被抓到,那麼就算"鬼"贏了!這和我們是一樣噠~

 

出了人力合作的遊戲外,臺灣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有很多可愛的小玩具:

 

 

翁仔標(又叫尪仔標),早期在上海被稱作"香菸牌子"。翁仔標玩法眾多,可以比大小、相互擊掀等,因此大家都競相收集。

 

打彈珠,跟翁仔標一樣,是競爭性很強的遊戲,因此頗受男生喜愛。當時村內孩童還會互比彈珠、翁仔目標收藏量與戰鬥力,藉此決定地位排序(真是大人社會的縮影)。

 

 

日月球,也就是日本的"劍玉(けん玉、Kendama)",《機器貓》中的大雄偶爾也會玩。

 

 

 

水鴛鴦,其實嚴格來說這不算童玩,而是一種帶有危險性的小鞭炮。因為爆炸聲音大,故調皮的熊孩子常用來嚇人。

 

 

陀螺,孩子常在廟埕或三合院裡一起玩,比誰的陀螺轉地最久最穩

 

 

 

戰鬥陀螺,自從日本動畫"戰鬥陀螺"在臺灣開播後,大家就迷上了這種玩具。玩法其實跟傳統陀螺類似,只是戰鬥陀螺會故意讓陀螺們撞在一起,直接挑戰陀螺的穩定度,有時一場下來,陀螺沒什麼損傷,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戰鬥陀螺》動畫

 

 

遊戲王卡,其流行原因跟戰鬥陀螺類似,是被日本動畫"遊戲王"炒熱的周邊,分怪獸卡、魔法卡、陷阱卡三類,每張卡牌效果不同,採回合制,生命值歸零即宣告落敗。

 

 

《遊戲王》動畫

 

 

庫洛牌,也是因動畫《庫洛魔法使(又名百變小櫻)》而爆紅的周邊,當年的孩子雖然也用來競賽,但因卡牌沒有固定效果,所以最後常是雙方各說各話。故孩子們主要還是收集,順便鑑賞一下卡牌上的漂亮小姐姐們。

 

《庫洛魔法使》動畫

 

是不是都一樣的眼熟,小朋友們的愛好總是那麼出奇的一致。

 

就像電玩時代來臨後,這些玩具便逐漸被歷史的洪流吞沒,大陸也是,臺灣也是。幾乎見不到放學之後大家呼朋喚友一起聚集玩捉迷藏的場面。見不到兩個小女生在馬路邊上玩著翻花繩等媽媽的場景。

 

這些人們偶爾懷舊的瞬間,留在我們這一代人記憶的夾縫中,不會忘,也忘不掉。

大家對童年還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動畫片、零食和小遊戲呢?背後又有什麼小故事呢?可以留言一起分享哦~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印客美學 id:ink20160101

 商務合作 微信號   shaohe0102

 

相關焦點

  • 今天我們說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的永恆的話題
    人活著最終是為了追求什麼,這個問題從人類存在開始就在思考,無數哲學家也一直在討論,似乎它早已成了一個永恆的人類話題。但是,它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想,這個問題永遠沒有一個最統一的完美的解答,因為生命的存在如萬花筒般千姿百態,生命的最終追求也一定千差萬別。
  • 竟然因為《馴龍高手3》,整個編輯部吵了一架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各大電影網站上的比較吧: 豆瓣方面,第一部8.7分,第二部7.9分,第三部7.8分;爛番茄方面,第一部98%,第二部92%,第三部91%;Metacritic方面,第一部74分,第二部76分,第三部71分。
  • 豆瓣編輯部的故事
    今天豆小瓣將分享一些豆瓣編輯部的趣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苦中作樂。(但其實我們也並不是很苦哈哈哈哈哈哈)1、一個關於拒絕的故事第一個出場人物是眼袋姐。OMG這個問題可真是太難了,答案五花八門。我們的boss咩姐思索半天,終於加入了話題:「可能是因為有親密接觸,需要避嫌?」「拉倒吧最多的親密接觸也就是對著唱歌吧!」 ↑你們的蟲洞小姐姐在吐槽方面真的造詣頗深。3、一個關於程序猿的故事月亮是個娃已經快能打醬油的小姐姐,老公是程序猿,這是前情提要。
  • 編輯部Reaction:說唱2020,是吳亦凡有賣點還是嚴敏牛逼?
    說唱這個打開垂類綜藝局面的綜藝,從一家獨大升級到了三家爭霸。 於是,編輯部在「吳亦凡帶來的話題點更加得人心?」還是「B站和嚴敏的組合更有吸引力?」抑或「魔動閃霸才是唯一出圈」的討論裡爭執不休(甚至當場翻了白眼)。 那麼,扎堆的說唱綜藝,到底哪家強?
  • 在這個編輯部,有新人熬不過三天
    和普通的編輯部不同,這裡不一定給編輯配辦公桌,但是有大型實驗室、廚房、洗衣室;編輯寫稿子只是基本功,端茶倒水、打掃衛生是日常工作,測試商品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人不僅要有過硬的眼力,還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和越挫越勇的精神……更要命的是,這裡還有位令人聞風喪膽的「天才」主編——花森安治!
  • 僧語 |《 蓮葉何田田——編輯部五年文集》序
    今年是編輯部正式成立第五個年頭了。一個人一生並沒有多少個「五」,按世俗見,逢五應有一慶,大家湊在一起談起來也不知如何慶祝,笑笑說,不如我們把五年裡來編輯部工作的志工們曾經寫的文章湊起來,出一個集子吧?大家聽了個個稱善。於是就有了這本《編輯部五年文集》。我數了數,這個集子共收錄了46個人的文章,共計204篇。
  • 英國演藝圈的半壁江山,為了《哈姆雷特》一句臺詞吵起來了
    英國演藝圈的半壁江山,為了《哈姆雷特》一句臺詞吵起來了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6-04-2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 五月天火氣大 阿信惹惱瑪莎當場吵起來
    阿信翻著點歌本點歌,竟故意說要點《分手快樂》、《我多麼羨慕你》,分別是瑪莎前女友梁靜茹,還有曾和怪獸傳緋聞的江美琪的歌曲,逗得怪獸「怒」說:「不唱了啦!」談到對感情的回憶,瑪莎說:「如果她的回憶有我,那是我的榮幸。」阿信則虧說:「第一次看瑪莎在臺上說話說到流汗。」團員又自嘲:「五月天的世界怎麼這樣 骯髒。」
  • 記錄者 | 法院裡的「編輯部」
    新浪微博編發近200條,創設話題#石法人的戰疫故事#,獲41.1萬次的閱讀量;抖音快手平臺發布原創視頻15篇;門戶網站推送石法抗疫專題信息21條……而發出這些聲音的,就是我們編輯部的大家,有她,還有他。閆媛媛,「編輯部」的新媒體管理員兼文案編輯,團隊中學歷最高的才女,寫起文章來如行雲流水,小到法院動態消息,大到微電影劇本,她都能搞定。
  • 今天到底是不是小年,南方人北方人又吵起來了
    全國各地為這個問題吵起來了!今天是臘月廿三,還有7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從昨天開始,有關「小年」的話題便登上微博熱搜!到底哪天是小年,全國各地為這個問題吵起來了!臘月廿三?臘月廿四?除夕前一夜?元宵節?正月十六?
  • 郭敬明又和李誠儒吵起來了
    今天這一期《演員請就位》,郭敬明和李誠儒又吵起來了。這個節目說是選拔演員,但一直很尷尬,因為來的一半是愛豆,沒有任何拍戲經驗的人,就這麼跨界成為了演員。當然,今晚不負眾望,郭敬明和李誠儒又吵起來了張大大不愧是後臺硬咖,並不會和新人一樣給郭敬明面子,聽到郭敬明誇何昶希是愛豆拍戲不容易,他彈起來
  • 《編輯部的故事》新老版交接引懷舊熱潮
    但是和《新白娘子傳奇》《西遊記》等經典劇目所不同的是,《編輯部的故事》並不是螢屏常客,可以說近些年來都沒有該劇的身影,只是成了觀眾記憶中的經典。此次,借《新編輯部的故事》播出之際,東方衛視成為了有心人,斥巨資將老版的《編輯部的故事》修復一新,與《新編輯部故事》同步上映!
  • 真實人間指南: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講述了「人間指南編輯部」裡的六位編輯與形形色色、性格鮮明的社會人物奇遇的電視劇,在之後的二十餘年被大家反覆觀看,一批文字工作者將其奉為職業聖經。《人間指南》編輯部面試的主家排起了長龍。 李玲玉飾演的大齡單身無業貧窮女青年,為了謀生,把自己偽裝成「人工智慧人」蕾絲,混跡到各類公司騙取工作。
  • 《編輯部的故事》選角一波三折,葛優為何多次拒絕,多虧有馮小剛
    拍攝過程中還有哪些好玩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01 馮小剛從美工變成編劇在《編輯部的故事》開拍前,知名導演馮小剛還只是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的一個美工,鄭曉龍在採訪只說是馮小剛自告奮勇加入編劇團隊,還寫了一集的劇本,因為和王朔的風格極為接近因此被同意加盟劇組。
  • 【夜聽】這個世界很吵,請把自己照顧好
    文字:沈茵翮  主播:桉樹微博上一直有個熱門話題,叫做「餘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過吧」,下面有很多評論,有一條印象很深,是這麼說的: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為什麼一定要談戀愛一定要結婚現在的我們有父母需要贍養,有朋友需要維持,有各種各樣的娛樂來放鬆自己,如果結婚是為了避免孤獨,那現在的我們大可不必。不要說害怕孤獨,有時候我們甚至渴望孤獨,那麼又如何肯去將就另一個人呢。
  • 看老版《編輯部的故事》重溫八零年代
    《編輯部的故事》六大主演。在《編輯部的故事》熱播的那個年代,「新聞民工」這個詞尚未出現,「媒體從業者」還是文化精英、體面職業的代名詞。劉蓓——歌星雙雙相貌姣好,氣質溫婉,為了生存和妹妹「唱雙簧」——妹妹幕後出聲她在前臺做口型,但最終因心有愧意,主動公開了真相。這個角色似乎預示了劉蓓後來的戲路——沉穩內斂,不輕易暴發。馬曉晴——小保姆米繼紅米繼紅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進城當保姆卻在僱主家當起了主子。馬曉晴將米繼紅的嬌橫、無知演繹得十分到位,頗具諷刺效果。
  • 黃海波白百何主演《編輯部的故事》 葛優客串
    編輯部有何新變化?鄭曉龍導演曾是當年的總策劃,他決定明年拍攝的新作《新編輯部故事》(以下簡稱《新編輯部》)將為觀眾重尋記憶的同時,還要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目前主演已經敲定黃海波、陳好、白百何、王千源(微博)、呂麗萍等,而今非昔比的大腕葛優也已確定加盟客串,與《新編輯部》再續前緣。
  • CM朋克透露AJ李曾經為了WWE和他大吵特吵
    CM朋克透露AJ李曾經為了WWE和他大吵特吵最近,前WWE超級巨星CM朋克(CM Punk)做客蕾妮·楊(Renee Young)的播客節目。節目中,這兩位曾經WWE的員工聊了很多粉絲們關心的話題,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還是他和AJ李(AJ Lee)的關係。
  • 新《編輯部的故事》……
    ——大家的關心和關注讓我們心裡暖暖噠所以今天我們就與你說說司法部兩微「編輯部的故事」……與你相識篇熬得了通宵文案用得好Q萌表達就是我們編輯部的不完全技能!別看我們平常都是積極向上的大好青年有時候卻很「奇怪」別不信!有證據!爆料怪咖篇說到編輯部裡的「怪事」,那還真多!
  • 為了「瑪莉亞」,臺灣人吵起來了
    初看之下,所謂「力場」似乎是為了保護香港免受颱風侵害。其實在當地人的語境中,這個明顯帶有調侃意味的傳說的真實含義,在於「李氏力場」會讓香港天文臺不能掛出8號風球或以上的警告信號,換句話說,意味著不能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