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語 |《 蓮葉何田田——編輯部五年文集》序

2021-02-12 編輯部de故事

今年是編輯部正式成立第五個年頭了。一個人一生並沒有多少個「五」,按世俗見,逢五應有一慶,大家湊在一起談起來也不知如何慶祝,笑笑說,不如我們把五年裡來編輯部工作的志工們曾經寫的文章湊起來,出一個集子吧?大家聽了個個稱善。

於是就有了這本《編輯部五年文集》。

我數了數,這個集子共收錄了46個人的文章,共計204篇。46人中,有法師,有居士;也有開始是居士,後來成為法師的;有現在在崗的,也有曾經在崗的;有遠程工作者,也有天天朝夕相處的;也有一些並非編輯部成員,但其人卻跟編輯部有著密切的交集,所寫的內容也關乎編輯部的工作、生活的。

要把這麼多人五年間散落在各處的文章搜集齊全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笑笑最近絞盡腦汁地回憶,四方地打聽,在各個平臺上地毯式地搜索,然而即便如此,肯定也還有佚失掉的文章。

單以這些文章的內容來論,是不太好編成一本書的,因為內容比較蕪雜,有人生感悟、工作總結、念佛心得,也有工作經驗介紹,甚至是工作報告。可能唯一的共性就是每一篇的作者都是在編輯部效力過,字裡行間透著願意為法門付出的忠心,透露著願以微渺之心報佛深恩的赤誠心。

這種文章單一篇看沒什麼感覺,然而放到一起看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用佛厚以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雖然今天大部分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分散各地,做的事也不再相同,但將過去的這些文章聚合在一起,確乎能感到文字背後籠籠如火般的熱忱。

尤其對於我個人而言,文章的每一位作者,都與我有很深的因緣。邊讀故文,邊憶舊事,一幕幕塵影如同發生在昨日一般,心中真箇感慨萬千。

前兩天徵集書名的時候,有位蓮友留了一個名字——《五年故事多》。我看到後不覺暗笑,雖然這幾個字作為書名不妥,但卻妥妥地說到我心坎裡去了。五年間的確發生了很多事,我們轉戰了很多的地方,結識了很多的人,遇到了很多困難,經歷了很多波折,有過分歧,有過爭吵,有過溫馨,有過歡樂……但如今一切竟皆如煙雲般散去了。好在留下了幾十近百種新書,它們靜靜地擺在書架上,似乎一切過往經歷在面對這些寶貴的法本時,都顯得極其微不足道,同時也覺得一切過往都很值得。

書編好了,書名卻始終沒有落實。我們取了幾十個名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於是我就在這幾天發微信朋友圈,向廣大蓮友徵集書名。

有一天,佛明(微信名:繟然子)微信上發來一行字,「蓮葉田田」,乍看不由讓我眼前一亮!我立即轉發給笑笑,笑笑也覺得很棒。

這四字取於漢樂府的一首詩《江南》,原句是「蓮葉何田田」,意思是說「這青青的蓮葉多麼地茂盛啊!」

此一句詩只表葉,不表花。蓮花是念佛人的象徵,花葉同質,由葉之繁茂自可想見花之盛美。

荷葉為綠色,綠色代表青春,編輯部成員平均年齡也就三十歲上下,所以是個青春的隊伍。

慧淨上人曾說:「把青春生命獻給佛教,讓阿彌陀佛做我主人。」青春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青春代表了活力、希望、未來……而一群青年人將身上使不完的勁投身於光大彌陀家業的事上,這又是一幅多麼美妙的圖景!

這個圖景似乎也只能用「田田蓮葉」來表達:一方池水,碧綠的大片大片的葉子,展露著生機無限,荷葉上沒有任何衰黃的斑點,懸覆在湛湛的清水之上,襯著微妙香潔的紅的蓮、黃的蓮、白的蓮等,煞是清爽可愛。葉片上有晶瑩剔透的水珠,清風拂來,葉片被搖曳著,水珠滾動,光影燦燦,閃動不已——「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何其美妙!

另外,「田田」二字讓人聯想到田字格,就是小時候剛剛學寫字時候用的本子。田字格用來寫字,喻意編輯部以文字工作為主,我們每天跟文字打交道,與文字為伍,文字是我們手上的一件武器,我們所要攻克的是眾生的輪迴之城、煩惱之城、疑惑之城;在田字格裡寫,不是在橫格或是白紙上寫,是喻意我們的工作尚處於起步學習階段,很稚嫩,不成熟,所有人都是邊學邊做,邊做邊學,五年間,犯了很多幼稚的錯誤,就像小學生,雖在田字格裡寫字,但也經常寫得歪歪扭扭,甚至寫錯字,甚至寫出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真的需要上人、師父、大眾不斷地指引、指正,甚至是批評、調教。

「蓮葉何田田」,願更多的人成為彌陀願池中的田田蓮葉!願五年後還有更多的「五年」!

                                   宗道

                          2019年4月7日 於北京

相關焦點

  •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樂府古詩不押韻嗎?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不過,這首詩最令人疑惑的是後面四句為什麼不押韻?一、重疊反覆欣賞這首詩,首先注意的是後面幾句的重複: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雪梨子:《爾也文集》序
    》(上、下冊)【新書推介】《爾也文集》序曾凡義先生要出《爾也文集》,這是本邑文壇的大喜訊。上次回國聊起,他囑我寫序,讓我惶恐。曾先生長我二十有餘,學識文採完全在我之上,是地道的前輩,自己附驥都未必夠格,怎敢作序?但曾先生說了幾個理由:在他這次整理出版的文章中,大部分都曾與我先睹切磋,相當比例的文章曾經我編輯發表。最後一點,他這回不想找「有權有勢有名望的人」來抬莊。前兩點是事實,但不能成為賜我作序的有力的理由。
  •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這首最「囉嗦」的詩究竟好在哪兒?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江南》,出自漢代《樂府詩》,這首詩歌描述了江南勞動人民採蓮時歡快愉悅的場景。然而,可能有很多讀者對這首詩都有一個疑惑,因為在這首詩的後半部分,連續重複了幾句話,「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說白了,這幾句話都是在描寫魚兒在蓮池中嬉戲的場景,由東到西,由南到北。有必要這麼多次重複嗎?難道大家不覺得囉嗦嗎?為什麼這首最「囉嗦」的詩,能成為千古名篇?其實,這正是這首詩的妙處。
  • 【520】「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你真以為是鯉魚戲水圖?
    南朝樂府中很有名的一首樂府詩《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魚戲蓮葉東西南北,為什麼不是口水詩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江南》是一首漢代民歌,由於曲調已經失傳,後人將其列入「樂府詩」。看著這首《江南》,眼前就浮現出一卷採蓮美景。詩中沒有出現採蓮人,但讀了詩之後,腦補的形象應該是採蓮女。
  • 【語文課本中的自然故事6】嬉戲蓮葉間的是什麼魚?
    《江南》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連葉北。「看,那裡有一群魚!異鱲[liè],進了紅皮書的。」水墨朝著水潭的深處一指。「哪裡,哪裡?」
  • 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閱讀答案及翻譯解析
    楊評事文集後序柳宗元贊曰: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採,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於聖,故曰經;述於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辭令褒貶,本乎著述者也;導揚諷諭,本乎比興者也。
  • 序丨甘建華:詩歌讓他活得與別人不一樣——《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
    《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書影。詩歌讓他活得與別人不一樣——《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序文/甘建華1988年夏秋間臺海開禁,洛夫先生偕夫人首次返回大陸,在家鄉衡陽探親訪友、祭奠父母。因此,我們決意為先生編輯出版一本紀念文集,並向海內外文朋詩友伸出橄欖枝,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和推波助瀾。洛夫先生最初貽我墨寶:「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這是莊子之語,現在想起來仿佛神諭。
  • 蓮葉的自淨能力
    在紀錄片《隱形世界》裡,科學家用一個放大千倍的鏡頭,解開了蓮葉為何具有自淨能力的玄機...
  • 寶可夢No.270,No.271,No.272——蓮葉童子,蓮帽小童,樂天河童
    這裡介紹下頭頂有荷葉的家族——蓮葉童子,蓮帽小童,樂天河童。蓮葉童子蓮葉童子是水屬性和草屬性寶可夢,非官方的常用譯名有頂葉獸和荷葉蛙。蓮葉童子平時很安靜,也很溫馴、隨和,它們會用背上的蓮葉馱不會遊泳的小寶可夢渡河,也會大量聚集在池塘或湖中央進行光合作用,不會打擾彼此,有時,蓮葉童子會為了尋找乾淨的水源而在陸地上行走。蓮葉童子的設計理念基於蓮葉,這也解釋了水和草的雙屬性。本體的造型可能基於熊蟲,身高0.5m,體重2.6kg,它是小型藍色寶可夢,有著像喙的黃色嘴巴和六個藍色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