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綜藝告別「黃金時代」,製作人轉戰內地開始新一輪掘金

2021-01-13 網易財經

前幾天,小S獨挑大梁網綜《姐姐好餓》收官,蔡康永、小S、陳漢典的同框重聚著實引發了一輪「回憶殺」。

蔡康永擁抱《奇葩說》,小S牽手《姐姐好餓》,陳漢典進出內地各類綜藝,昔日的「康熙」鐵三角,各自有了各自的忙碌。不知不覺,從2016年年初開始,《康熙來了》停播已將近一年。

要知道,當年,《康熙來了》憑著大膽、犀利的風格橫掃兩岸訪談節目,且牢牢佔據臺灣綜藝收視榜首,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01。這檔臺灣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播出12年,見證了臺灣綜藝的輝煌,也目睹了臺灣綜藝的盛極而衰。

行業巨變之下,臺灣綜藝人紛紛「北上」:康熙鐵三角都來大陸發展,小S和詹仁雄攜手愛奇藝打造《姐姐好餓》,但轉型最徹底的是另一金牌製作人孫樂欣。16年3月份,孫樂欣宣布加盟上海蘭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擔任蘭渡旗下王牌節目《深夜蜜語》第四季《XY研究院》的總導演。

從臺灣綜藝的黃金時代,到現在大陸網絡綜藝的爆發,背後折射了一代綜藝製作人的跌宕起伏。

《康熙來了》的盛況,已一去不復返

臺灣綜藝有著輝煌的過往。因為語言文化的緣故,臺灣綜藝節目也一直是內地電視人模仿的對象。說「臺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一點也不誇張。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曾是兩岸電視人的共識。然而近幾年,他們二者的身份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近幾年,隨著內地真人秀節目崛起,昔日引領潮流的臺灣綜藝也日益進入頹勢。動輒過億的節目冠名費、天王天后傾力加盟等大手筆,讓擅長在有限預算內玩到極致的臺灣製作方大為咂舌。

現在的臺灣綜藝節目,隨著王牌節目《康熙來了》的收場,已經沒有其他可以稱道的節目了,有點類似當年的香港電影,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製濫造,結果最終只能大敗收場。

綜藝節目製作人孫樂欣總結臺灣綜藝節目的創新時說,「原則上來講是退步的。」而曾在《康熙》和《國光幫幫忙》兩檔節目做過製片人的陳冠廷認為「臺灣綜藝把自己的路做得越來越窄。」

臺綜加速沒落,誰之過?

近年來,在綜藝電影電視及偶像明星上,我們有了多種選擇,大陸歐美日韓的勢力都很強勁,可唯獨臺灣,貌似處於一種快速衰落的過程中。不禁讓人深思,臺灣娛樂產業為什麼會落到如今這個地步?

節目萬年不變,缺乏創新

翻看近兩年的《康熙來了》、《SS小燕之夜》、《國光幫幫忙》等節目主題列表觀眾不難發現,話題重複已是老節目不可迴避的雷區。有網友調侃: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臺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不僅話題雷同,就連上節目的明星也是家家一樣。

正如孫樂欣所說,節目同質化的結果不僅無法吸引年輕觀眾,還導致原來的中老年電視觀眾也在不斷流失。觀眾少了,收視率自然下降,廣告招商也就不盡人意。

製作費用低到可憐

《康熙來了》製作人詹仁雄曾在接受鳳凰娛樂採訪時表示,帶狀節目是一個讓臺灣綜藝受傷很大的原因,「我本人就是幫兇,因為我們做出了《康熙來了》《國光》《黑澀會》……收視率都非常好,所以所有電視臺都覺得用很低的費用就可以做出這樣的節目,大家就更不肯投資了。」

在臺灣,《康熙來了》50萬新臺幣(相當於 10萬人民幣)的製作費用已經算作高昂,其他訪談類的綜藝節目製作費僅有20-25萬新臺幣的預算,其中包括了包含錄製費用,攝影棚租賃費、布景費、道具費、音效費、梳化費等。

在這麼低的製作費用束縛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幾乎不可能添樣翻新。也正是這樣,綜藝節目難得一見大明星,都是一些通告藝人搞來搞去,不勝其煩。

反觀內地的綜藝節目,不論是買國外優秀綜藝節目的版權,還是請大牌明星,動輒單集上千萬的成本比比皆是。像《我是歌手》、《偶像來了》、《十二道鋒味》等一線節目,單集製作費都超百萬元,是臺灣一線電視節目單集製作費的10倍還多。

藝人與製作人紛紛「北上」

臺灣綜藝青黃不接的惡劣環境直接反映在藝人身上,表現為節目酬勞逐漸降低。再加上近幾年內地綜藝的繁榮興起,從藝人到製作團隊,都紛紛北上出走尋找生存空間。令臺灣本地的優秀人才呈現重大缺口。

據記者統計,在2015年電視螢屏和幾大主流視頻網站的主要真人秀節目中,出現過的臺灣綜藝藝人數量已經達到50人以上,「康熙」鐵三角、吳宗憲、陶晶瑩等都已進入內地市場。

而製作人像詹仁雄聯手愛奇藝打造了《姐姐好餓》,孫樂欣則與蘭渡文化合作了《深夜蜜語》。

除臺灣綜藝圈衰敗這個原因外,臺灣綜藝人選擇北上的原因很明顯,一是片酬豐厚,二是舞臺更大機會更多。

在此之前被稱之為「頂薪」的蔡康永和徐熙娣,在《康熙來了》平均每集的主持費也僅為2.4萬元。趙正平、沈玉琳等能為節目帶來好效果的通告藝人通常是2000到3000元。宣傳期的藝人無論名氣大小均約為280元,即便團體成員為多人也只是這一份錢。而他們在內地的收入最少增加幾十倍。

僧多粥少:百家電視臺瓜分收視人群

先看一組數字:90年代初期,臺灣全島僅有臺視、中視與華視三家電視臺,時至今日,全島共有電視臺百餘家。與之相對應的是,僅2300多萬的人口。電視臺的增多,一是瓜分廣告收益,二是割裂收視人群,僧多粥少,收視不佳。「99%的工作人員都抱怨市場太小,這本身不是製作方可以改變的狀況,電視臺一多,就會出現劣弊驅逐良優的狀態,就是誰的價低誰就可以拿到,因為我要省成本。」孫樂欣說。

收益不佳,就只能削減製作成本,節目創新無法實現,馬太效應穿行其中,最終結果就是臺灣綜藝每況愈下,競爭乏力。

大陸節目攔截反超

《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一眾韓國節目的引進,為大陸節目帶來了爆炸式增長,並開啟了綜藝節目的多元化陣營。自此,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本土原創節目層出不窮,以《奇葩說》為首的網綜亦全面開花。

你一定會想,臺灣綜藝為何不向大陸學習,買入國外優秀版權呢?

隨不起,沒有錢,無論是數以億計的版權購買費還是少則亦千萬的自製節目費用法,都是臺綜所難以望其項背的。錢的問題令臺灣本土綜藝逐漸失去光彩。

優勝劣汰,曾經作為臺綜主要輸出市場的大陸,被本土優質節目所佔領,而臺灣本土觀眾也轉而追捧韓國綜藝、大陸節目,臺綜境況可想而知。

視頻網站的衝擊

談及網際網路對於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觀看節目由客廳電視轉為視頻網站便是其一。電視似乎成為一種擺設,臺灣觀眾更欣於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站上收看節目或劇。在孫樂欣看來,視頻網站對收視率的侵蝕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臺灣綜藝造成了巨大衝擊。

另外,大陸經濟的飛躍,以及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大陸綜藝越來越開放,視野很寬泛,看到的是一個世界。而臺灣綜藝卻恰恰相反,可謂一屆不如一屆。

不生產新內容,就只能坐著等死

臺灣綜藝的衰落與整個市場環境的演變息息相關,雖然這中間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但這其中,對電視節目製作規律的無視,以及脫離觀眾的現實內容需求,卻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像香港TVB面臨困境時,會主動尋找出路,臺灣電視臺並沒有自省並作出改變。孫樂欣表示,「現在的狀況是,大家都不願意產生新的內容,需要學習在有限的預算中怎麼把快餐做得更具有風味一點。」

在他看來,臺灣綜藝人出走其實也是一種自救方式,「你肯定不能坐著等死,自救的方式就是活下去。」

「目前沒有人有辦法解決困境,只有經歷死亡,人們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孫樂欣告訴娛樂獨角獸,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才可能真的好起來。

更多行業分析,關注鈦媒體微信號:鈦媒體(ID:taimeiti)

鈦媒體微信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蔡康永或轉戰內地撈金 臺灣綜藝節目到底怎麼了?
    有人猜測,蔡康永退出或因拍電影,不過據知情人透露,作為臺灣綜藝節目主持大咖的蔡康永,在內地的主持首秀身價起點頗高,7天共7個小時的主持時長,出場費高達稅後800萬。蔡康永此次離開《康熙》,業內猜測其很有可能轉戰內地!昨日(16日),蔡康永閃辭《康熙》,搭檔小S也宣布跟著共進退,節目製作公司老闆王偉忠隨後證實康、熙請辭消息,並表示「尊重康永的決定」。
  • 浮浮沉沉二十餘載,臺灣綜藝製作人北上生存圖鑑
    儘管只是一檔臺灣綜藝節目的停播,卻幾乎代表著對臺灣整個綜藝生態的告別。小鮮作為《康熙來了》的老粉,2016年節目結束後,幾乎再也沒看過臺灣綜藝節目。有時間還會再翻出之前的節目重看,來下飯、打發時間,也用來懷舊。和小鮮有同樣心理的內地老粉,應該不少。可能也影響了不少內地網綜製作者的判斷。
  • 「康熙」即將到場,臺灣綜藝製作人北上生存圖鑑
    6月29日,「康熙」合體的新綜藝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即將在優酷上線。依舊是訪談類綜藝,依然是棚內節目,甚至幕後主創仍是《康熙來了》的前製作人陳彥銘(B2)。看似,一切都沒變。時隔兩年半,「康熙」重組,熟悉臺綜的那批受眾期待的是二人間的火花和默契。但這期待是打了問號的,因為說到底,時代和語境變了。
  • 時代巨變、行業環境迥異,臺灣綜藝製作人北上生存圖鑑
    小天地裡,臺灣綜藝製作人如何突圍?文 |  林蔚來源 | 小鮮綜藝(ID:xiaoxianzongyi)6月29日,「康熙」合體的新綜藝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即將在優酷上線。早在「大陸學港臺,港臺學日韓,日韓學歐美」的90年代末,已有臺灣綜藝製作人到內地製作節目。曾被臺灣媒體冠為「鬼才製作人」的李方儒正是其中之一。2015年,《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裡,寫到「1997年,李方儒曾跟隨瓊瑤,幫湖南衛視製作過前幾期《快樂大本營》的樣帶。」之後的十年內,內地電視節目出了不少臺綜氣質濃鬱的娛樂遊戲綜藝。
  • 亞視女神轉戰TVB照樣被力捧,合約談崩後,50歲開始進軍內地
    「亞視」女神轉戰TVB照樣被力捧,合約談崩後,50歲開始進軍內地。要說作品的經典程度,其實如今對港劇形成碾壓態勢的內地劇,在巔峰期港劇面前,也不是個兒,如經典港劇《天地男兒》、《大時代》、《創世紀》等劇,都引發過全民追劇的熱潮。
  • 臺灣綜藝節目沒落 內地逆襲
    本期《貴圈》,騰訊娛樂記者採訪《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小燕之夜》、《國光幫幫忙》等節目的製片人,臺灣娛樂圈資深媒體人,以及十餘位臺灣本土觀眾,帶領大家看一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臺灣的綜藝節目固步自封,甚至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 告別黃金時代 臺灣電視的內憂與外患
    隨著電視生產工業的不斷發展,臺灣綜藝節目形態也在不停地進行著改變。而在看似數量眾多的娛樂節目海洋裡,近些年談話形態的節目以其成本低廉、故事性強、收視率好而成為電視臺和製作人的新寵,也由此引發了山寨、跟風、抄襲等同質化現象,消解了臺灣電視綜藝節目的良性生態建構。
  • 專訪臺灣金牌製作人李壽全: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李壽全對張大春說,你想像一下,就像拍電影一樣,鏡頭從一間房,推向一扇窗,窗外在下雨,然後推出去,有雨的聲音,還有街上車來車往的聲音。張大春就寫道,「雨水和車聲擁擠在窗口」,一首歌,就是兩個人坐在咖啡館裡,聊著聊著就寫完了。那是他們做唱片的黃金時代,作家、音樂製作人、歌手,大家總在一起玩,腦子裡有一個想法,就能迅速做出來。專業是評判歌手和唱片的最重要標準,大家都會去買唱片。
  • 臺灣綜藝你怎麼了?藝人紛紛北上製作人離職
    與此同時,利菁等綜藝老將也有節目停播,臺灣綜藝圈「三王一後」(張菲、張小燕、胡瓜和吳宗憲)時代終結。此後,隨著大批人才的北上撈金,曾經風光一時的臺灣綜藝圈已「崩塌」大半。新節目收視不好馬上被砍除了《康熙》,觀眾還能數得上名字的臺灣綜藝節目已經寥寥無幾。曾在《康熙》和《國光幫幫忙》兩檔節目做過製片人的陳冠廷,目前正在跟內地洽談合作。
  • 從霍建華的《花千骨》到趙又廷的《三生三世》,臺灣小生內地螢屏翻紅的黃金時代已來到...
    電影市場已經臥虎藏龍,他開始轉戰內地螢屏就顯得選擇正確。最近爆出的《烈火如歌》劇照,他搭檔迪麗熱巴、張彬彬等新生代演員,但是感覺顏值並沒差。亦或許,一個輪轉之後,花澤類的爆點還是在螢屏。不能否認,如今啟用臺灣小生+內地小花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為新潮流。作為這個類別的開創性人物,霍建華是有奠定基礎之功勞。《花千骨》實在是讓太多人拜倒在尊上的白衣角下。
  • 獨家 《康熙來了》製作人孫樂欣:創新與改變才是最大的挑戰
    傳統綜藝製作人身上所具備專業素養和豐富製作經驗,才是網綜得以立足的根本。 《康熙來了》製作人孫樂欣,轉戰內地網綜《深夜蜜語》。這一次他能否再現「康熙」的輝煌?從電視平臺轉戰網絡平臺又會有什麼難題和改變?且看新生的網綜如何掀起市場的浪潮。 《康熙來了》:與其被大家討厭,不如及時轉身 記者:《康熙來了》製作的始末,緣何開始,緣何結束?
  • 臺灣本土綜藝全面敗落,內地綜藝受追捧,奇葩說竟被抄襲
    近年來,我們熟悉的臺灣綜藝,變著法子在內地復甦,如《大學生來了》,其製作人就是臺綜《大學生了沒》的原製作人詹仁雄,主持人也請了常駐《大學生了沒》
  • 《小燕有約》停播,曾「領先二十年」的臺灣綜藝如何在幾年內敗落?
    尤其是2015年《康熙來了》的停播,更被視作臺灣電視衰落的標誌性事件。在內地綜藝市場火爆、現象級節目頻出的對比之下,臺灣綜藝的現狀更惹人唏噓。除了臺灣知名度和人氣最高的一線節目陸續傳出停播消息外,臺灣綜藝的當家主持人、製作人也紛紛離開臺灣綜藝圈、進軍內地綜藝行業,曾經「領先二十年」的臺灣綜藝,甚至開始跟風、借鑑內地當紅綜藝。
  • 臺灣綜藝庸俗風格到頭 團隊集體進軍大陸
    ·市場近況· 頻繁被砍 獲金鐘獎的新節目也沒倖免  縱觀臺灣綜藝節目現狀,除了《康熙來了》,內地觀眾還能叫上名字的臺灣綜藝節目已經寥寥無幾,有名氣的新節目可以說一個都沒有。  「其實不是沒有新節目,而是新節目並沒有收視亮點,更新速度過快,觀眾還沒回過神就下檔了。」臺灣電視資深製作人香慈表示。
  • 大陸綜藝產業日漸火爆,臺灣電視主持人紛紛北上現狀盤點
    那麼這些年臺灣綜藝都經歷了什麼?這些主持人又是如何適應新環境的,獲得了怎樣的發展?囿於製作費、舊的觀念把路越走越窄的臺灣綜藝說「臺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這評價一點也不誇張。《康熙來了》中大尺度的談話風格刷新了不少內地觀眾的三觀,《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整蠱藝人的花樣百出讓人看著著實刺激,在這種強大文化軟實力的影響下,內地支持人學港臺腔成了一時風潮,彼時還是湖南臺綜藝一姐的李湘,因為在臺上過度使用「港臺腔」,還曾被廣電總局當做反面教材。《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視為臺灣綜藝節目走下坡的分水嶺。
  • 臺灣也要看內地的綜藝?那些我們熟悉的臺綜來了內地之後又怎麼樣?
    而且看用詞就知道明顯是臺灣本土的觀眾還在認真討論王嶽倫的四塊五,還有幾個小朋友有多可愛。這次評價有嘻哈的時候,臺灣的評論員難得地表示,內地綜藝也是日新月異,而著名電視製作人詹仁雄表示,臺灣的問題不僅是錢,如果這個節目放在臺灣做,不到四季就要收,
  • 蒼井空普通話長進 被曝內地結搭富二代新歡
    在亞洲走紅的她專注在內地掘金,近日盛傳她已有一名中國籍男友,對方日前不但陪她出席活動,更化身保鏢護花!有指其新歡是內地富二代。  現年29歲的蒼井空由脫星上位,成為性感女神後更揚名亞洲。她早前告別AV界,而以她為首的性感女團惠比壽麝香葡萄也已解散,蒼井空因而轉戰內地。除以天價接拍廣告外,她日前又到寧波參加當地樂園的宣傳活動,引來大批內地男士接近,獲大會派出二十名壯男維持秩序。
  • 【解析】《康熙來了》停播 大陸綜藝迎來「黃金時代」嗎
    19日,《康熙來了》的節目製作公司老闆王偉忠正式宣布,臺灣知名綜藝《康熙來了》將隨蔡康永與小S離開而宣告停播。不停播風波過後,「綜藝大哥」吳宗憲在採訪中透露,臺灣近幾個月來已經停掉11個節目,綜藝界迎來真正的寒冬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綜藝市場的如火如荼。
  • 蔡康永的離"熙" :見證臺灣綜藝輝煌時代的衰落
    而這三年來《康熙來了》愈見令人疲乏的內容,也慢慢影射了整個臺灣綜藝圈的"半壁江山",而「康熙」的逃走,也恰如其分的拉開了臺灣綜藝輝煌期的徹底衰落。「康熙」滅亡最現實的是:將會毀掉臺灣獨有的"通告藝人"近年來,港臺藝人頻繁奔赴內地撈金,佔據各大衛視和網絡的綜藝節目,這已是固有現象了。
  • 特稿臺灣綜藝寒冬,「康熙三劍客」北上背後:「臺綜」衰退,為何大陸才是最好的出路?
    蔡康永擁抱《奇葩說》,小S牽手《姐姐好餓》,陳漢典進出內地各類綜藝,昔日的「康熙」鐵三角,各自有了各自的忙碌。不知不覺,從2016年年初開始,《康熙來了》停播已將近一年。 要知道,當年,《康熙來了》憑著大膽、犀利的風格橫掃兩岸訪談節目,且牢牢佔據臺灣綜藝收視榜首,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