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筆下的怪老頭

2021-03-04 書法名家鑑賞

不倒翁

齊白石畫人物可謂亮點頻頻!乍看其貌不揚,細看來筆墨精湛簡約,傳神生動,功力深厚、意趣盎然。他曾為畫人不像而急得滿頭大汗,也曾為能畫出紗衣裡透出的袍上花紋而得意。注情於筆墨紙間,故畫出來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無一不反映著自已的生活感受,雖用筆減省,卻不乏善良、樸素、睿智、幽默;雖怪是怪,可和老人一樣個個活得真實、活得風流!

亮點一:百變鐵拐李,不一樣的神仙氣兒

鐵拐李

鐵拐李,是漢族民間傳說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精專於藥理,並煉得專治風溼骨痛之藥膏,恩澤鄉裡,普救眾生,深得百姓擁戴,被封「藥王」。鐵拐李也是白石老人最喜愛的人物題材之一。他依照民間傳說塑造鐵拐李形象:垢面蓬頭、手執鐵拐,肩串葫蘆,亦丐亦仙。但不同姿神配上不同題跋的鐵拐李,總能表達不盡相同的寓意。

1918年作鐵拐李

《鐵拐李》題詩

焚軀歸魄急無依,誤投跛丐醜囊皮。

能為千門除百病,自家足疾總難醫。

這幅《鐵拐李》為白石老人年過半百所作,畫中半丐半仙的老頭,平和而慈祥,手支下顎,盤腿而坐,無法分辨出此人有仙人之出塵脫俗的逸氣。用筆稍微較多,行筆也較晚年為慢,對五官的描繪也較細膩和講究。和晚年行筆迅速、從簡的風格迥異。

但據白石老人的題識,本幅是應索畫者所求而作,繪畢後卻未能滿足其要求,所以存以自賞。題識中打油詩直抒胸襟,後題中對世態的揶揄和嘲諷,和晚年老辣的畫作一樣,有一種令觀者會心而笑的機趣、幽默,發人深省,其可貴思想性,實在入木三分。

1951年作鐵拐李

《鐵拐李》題詩

形骸終未了塵緣,餓殍還魂豈妄傳。

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信是神仙。

他早年畫鐵拐李多持杖站立,誇張強調他「拐」的特徵,頗具天真之趣;晚年所畫,則多坐姿,有的背著葫蘆,有的抱著葫蘆,多蓬頭垢面,少了幾分天真,多出幾分世故的蒼老,著重刻畫的是人物亦丐亦仙的特徵,以此喻事喻理。

鐵拐李

《鐵拐李》題詩

應悔離屍久未還,神仙埋沒卻非難。

何曾慧眼逢人世,不作尋常餓殍看。

《鐵拐李》題詩

形骸終未了塵緣,餓殍還魂豈妄傳;

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信是神仙。

意指借「餓殍」還魂的仙人,如果不是拿著葫蘆和鐵拐,誰又相信他是個神仙呢?這是說世人多隻看外表,而少能追究本質。

1927年作鐵拐李

1928年作鐵拐李

1950年作李鐵拐像

1955年作鐵拐李 題款: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信是神仙。

鐵拐李

鐵拐李

鐵拐李

鐵拐李煉丹圖

《鐵拐李》題詩

盡了力子燒煉,方成一粒丹砂。

塵世凡夫眼界,看為餓殍身家。

這是批評俗人俗眼不識仙身,只把李鐵拐視作乞丐。世間一切只看外表、不究真相的人和事,不都這樣嗎?

鐵拐李

鐵拐李

齊白石 鐵拐李

齊白石筆下的鐵拐李褪去了原本高高在上,脫離塵俗的神仙形象,看似俗氣簡單,其實耐人尋味的寓意表象隨處可見,每一幅畫都蘊涵著深厚的傳統底蘊和文化意味,透著白石老人的幽默和深刻的人生智慧。

亮點二:活力十足的自畫像,人老心不服老!

在眾多人物畫中,也常常出現齊白石自己的影子。白石翁把自己定型為白眉白須,不圖形似而求神似,以此表達自己的思想境界,這也是一種「我寫我心」。

也應歇歇

齊白石七十歲那年,得意弟子瑞光和尚意外圓寂,讓老頭白髮人送無發人。其拜祭之時痛哭了一場,回家依舊難過。老頭認為自己「也應歇歇」了,可是不知為何他終未息肩,依舊馬不停蹄,好像也身不由己,欲歇不能,於是又提筆畫了二十餘年。據說,白石老人曾按照著名攝影師鄭景康給他拍攝的相片畫過自畫像。白石老人那時雖已年邁,但在繪畫肖像時手不抖不顫,筆畫精細舒暢,用筆透徹渾融,肖像儀態傳神,炯炯有神的雙眼、銀白的長鬚生動活現。

老當益壯

白翁的這幅《老當益壯》表現了其生命的另一面:積極向上,不服老,不認輸。畫中老人挺腰舉杖,一副「英雄」樣。但其姿情和年齡的矛盾,又讓人啞然失笑。生活中的白石老人沉默寡言,畫中的自我充滿活力和情趣。人是豐富的,白石老人也是豐富的!

齊白石畫自己,除了表現不服老的一股兒倔氣,有時也借畫表達自己的原則。齊白石家中壁上掛有一幅畫,一老人手持酒壺,一手招另一老人來飲酒,持筆老人一手卻之,且面帶怒容,而這一臉傲嬌樣兒的人便是齊白石自己了。此畫便是借來,告訴那些想用其他東西討好自己的買畫人:我什麼都不要,你只需照價給錢即可!

亮點三:百變偷桃圖,細節刻畫極致入微!

偷桃圖

中國有祝壽的傳統,祝壽的文化,祝壽的藝術。松、柏、鶴、石、桃、靈芝等多種自然景物,都被視為長壽的象徵。它們進入畫面,成為祝壽畫經久不衰的主題。齊白石愛桃,求畫者也喜歡請他畫桃。而《偷桃圖》也是齊老喜歡的題材之一。

偷桃圖

齊白石的《偷桃圖》或表現畫中主人翁從仙界偷桃後,鬍鬚和飄曳的衣裾,顯出疾走的動態,或描繪手持偷摘的蟠桃,回首環顧,面露竊喜之狀,偷桃得手後的得意之情和擔心被仙吏發現的微妙心理被齊老刻畫得惟妙惟肖。

東方朔偷桃圖

盜桃圖

亮點四:人物真性情盡顯,雅俗共賞!

洗耳圖

挖耳朵、倒騰鼻子、撓會兒痒痒……白石老人筆下的人物從表情神態、到動作舉止皆詼諧幽默、稚拙純樸、意趣橫生,可以說都是「民間味」意涵的具體呈現。原本這些是傳統文人畫視之為小道的冷門,卻讓齊白石抬上了文人雅趣的臺面。

人物

得閒圖

撓痒痒,這事兒咋看雖俗,但一經白翁之手一入畫,便使人看了心裡也舒舒服服、妥妥帖帖的。齊白石不以此為俗,更是表現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真實。

鍾馗挖背

搔背圖

醉仙圖

他一生堅持「寫意」與「傳心」,而非「寫象」與「傳物」。白石老人體會生活,觀察生活,於是他的筆下也縈繞著生活。神仙並非那麼超凡脫俗,高士也不是一味的灑脫冷峻,醉酒之客、偷桃之人也變得天真可愛起來了。這實在是白石老人的高妙之處!

齊白石更多人物畫欣賞:

畫面上鍾馗身穿大紅袍,腰懸寶劍,弓背縮頸,正伸手接住從天而降的蜘蛛,人物形象簡煉誇張,生動傳神。蜘蛛在民間又被稱為喜蛛,故此畫有「喜從天降」之寓意。

清平福來

休閒圖

盜甕圖

齊白石的這幅《盜甕圖》,大約作於八十歲,畫中一個老者,倚甕而眠,留髮髻,面色微紅,蓄長鬚,頗有官者遺風,空酒提橫倒在地上,看來他因醉酒而昏睡。上面題道:「宰相歸田,囊底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借山老人畫吾自畫改稿。」

盜甕圖

這幅《盜甕圖》上提款「宰相歸田,囊底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予每畫此圖必題此十六字,八十五歲白石老人。」據白石友人胡佩衡、白石弟子胡橐記載,此圖畫的是東晉畢卓故事。

盜甕圖

劉海戲蟾圖

劉海戲金蟾

不倒翁

不倒翁

不倒翁

得財

得財

採菊圖

《採菊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比較常見的題材。來自陶淵明的名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由於陶淵明的詩名甚著,其高潔的品格歷來被無數文人讚頌、仰慕,齊白石也不例外。此作畫一白髮老翁面向左,右手拿竹杖,左手提一籃菊花。人物線條粗放有力,用色沈穩,畫風古拙,用筆減而富有意趣,形象簡而蘊內涵,特別是一些自寫性質的人物畫更是稚拙而純樸、凝練而平和。

淵明採菊圖

讀書圖

焚香高僧圖

呼雷圖

降妖圖

李逵醉酒

相關焦點

  • 鑑賞| 齊白石筆下的蔬果,垂涎欲滴!
    鑑賞 | 齊白石筆下的蔬果,垂涎欲滴!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齊白石筆下的蔬果
  • 齊白石畫三幅怪畫:老頭、小鳥和醜馬,畫醜馬的那幅賣了1380萬!
    接下來就看下齊白石的3幅怪畫,分別畫了老頭,小鳥和醜馬,畫得有些醜,但是卻十分幽默風趣。首先來看第一幅,如下。這幅畫的名字叫做《人罵我,我也罵人》,現藏於北京畫院。 首先來看下這幅畫的內容:畫面裡畫了一個老頭,以打坐的方式坐著,冷眼斜視,伸出右手,還比了兩個手指頭,左手則放在膝蓋上。整個人物形象,顯得很是滑稽好笑。這也成了微信圈很火的一款表情包之一。整個形象,似乎是在對罵的意思。
  • 詩作裡窺情商 齊白石並非不懂人情世故的倔老頭
    齊白石所畫梅蘭芳家中牽牛花  在許多記述中,齊白石被描述得像是個孤傲、吝嗇、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倔老頭。之前,齊白石已由齊如山引薦拜訪過梅蘭芳。梅蘭芳與之恭敬寒暄,頓時令賓客們對齊白石另眼相 待。  像這樣的事,一般人過了也就過了,但齊白石不。他回家立即很認真地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並題了一首詩,送給梅蘭芳。詩云:「曾見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動公卿。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 齊白石被稱為百年巨匠,放大鏡下的小昆蟲,其實隱藏大乾坤
    這一點就拿他繪畫過的一些作品,作品之中有一些昆蟲的畫法,如今很多專業研究齊白石作品的人都喜歡拿放大鏡來觀察他筆下的昆蟲,研究他的畫法,通過放大鏡,發現齊白石作品之中其實隱藏著大乾坤!首先就是齊白石的繪畫作品大致可以分為二類,一類就是粗線條的,充滿著十足的童趣。
  • 一個「修車老頭」,震住了中國畫壇!
    最近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的「修車老頭」石溪可謂很火,聽聞這位大師有幾大怪:一怪,美女止步;二怪,畫不賣貪官;三怪,辭去中書協會員,家鄉書協副主席,政協委員,不善與人打交道;四怪,謝絕一切飯局;五怪,自嘲修車老頭;六怪,為了畫畫,不吃肉,不喝酒,
  • 齊白石筆下的一盤櫻桃,為何能賣出2408萬?這3個原因很關鍵
    齊白石的傳世作品中,除了生動可愛的動物畫,還有一類畫作最為引人注目,那就是他筆下的水果,尤其是他筆下的櫻桃尤為可愛,因此也成為了收藏者的最愛。2010年,他繪製的一幅櫻桃圖,就拍到了2408萬元的高價,也成了櫻桃圖中最值錢的一幅。
  • 齊白石的三幅畫,描寫了老頭、小鳥和醜馬,給大家帶來了唯美享受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齊白石創作的繪畫作品,都給人一種非常有意境的感覺。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由他創作的《人罵我,我也罵人》、《磚紋若鳥稿》和《春柳奔馬》三幅作品,卻聚焦老頭,小鳥和醜馬,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因為畫作太抽象了,也讓人感到非常醜,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 《怪老頭》之「我的代表」
    80後還記得動畫片《怪老頭》嗎?一個神奇的老爺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可以把房子疊起來帶走,可以把小鳥放進肚子裡有點捉蟲,可以取掉自己的鼻子和耳朵。他去找怪老頭訴說自己的苦惱。怪老頭給星星想了個辦法---做了一個跟他一模一樣的替身,代替他在家看書做作業。星星非常開心,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代表呢,就老老實實在家,除了吃飯,就是認真學習。
  • 齊白石畫蝦欣賞
    62歲時,齊白石在案頭水碗裡,長期養著數隻活蝦。
  • 齊白石《十二屬圖》十二生肖在我國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人也經常將十二生肖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徐悲鴻的《十二生肖圖》、範曾的《十二生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齊白石筆下的《十二屬圖》。1959年,北京市民關蔚山在一次展會上首次展出齊老《十二屬圖》,作品一經展出,引起不小的轟動,十二個屬相的動物在齊老的筆下生動傳神,活潑可愛。
  • 【印心】可愛的「二剛老頭」
    可愛的「二剛老頭」 文/馮國偉 (一)讀韓羽先生文章書畫作品時,覺得這真是個可愛的老頭,想著將來是不是可以寫一本《可愛的老頭》。之所以有如此自然而強烈的聯想,當然是因為劉二剛多年來一直在畫老頭,而且畫的都是可愛的老頭。老頭不僅是劉二剛藝術上的標籤,更是他人生經歷的體味和態度,有著畫裡畫外的一致性。或言,老頭誰不會畫?自然,對今天以素描和寫實訓練出來的學院畫家來說,畫個形象準確的老頭一點也不難。但是讓他拋掉照片或寫生對象,自寫個可愛的老頭可能就一籌莫展。
  • 中國水墨四絕之一:齊白石的蝦
    提示:點擊↑左上角"西北書畫藝術網"即刻關注 免費訂閱!他筆下的蝦,活潑生動,就像正在水中遊動著一樣,一節節的蝦身透明而富有彈性,長長的蝦須和兩隻蝦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擺動著。而且,有的人可能還不知道,這一隻只活靈活現的水墨蝦,在齊白石的筆下不到一分鐘便能畫一隻。後來有不少人學齊白石畫蝦,但這份功力都是望塵莫及。與齊白石有過交往的呂宜園所撰寫的《看齊白石作畫》一文就詳細地寫到了齊白石畫蝦的情景。
  • 花卉蔬果冊:齊白石晚年力作!
    齊白石 (1864-1957) 齊白石有著齊白石曾這樣提到他的人生伯樂陳師曾,正是陳師曾的發現和鼓勵提攜,使逆境中的齊白石下定決心衰年變法,自創了「紅花墨葉」的大寫意花鳥畫風格。而後聲名鵲起,成為中國畫壇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 小動畫帶你看懂齊白石畫蝦
    多媒體腳本:王亞楠多媒體製作:王 毅文/吳佼姣齊白石早年學習畫蝦時,主要參考古人作品。
  • 《二手雄獅》:兩個怪老頭給男孩的最好童年!
    兩個怪老頭卻向沃爾特講述了年輕時的一段奇幻冒險經歷,為沃爾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推薦理由1、最勇敢男性形象的展現沒有父親的沃爾特膽小、唯唯諾諾,兩個怪老頭通過言行向他展示了男性勇敢、無畏的一面,以及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漢,這也是培養孩子男子漢氣質最好的方法。
  • 齊白石一反常理畫起公雞帶小雞
    2018年,福建博物院舉辦了「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作品展」,匯集齊白石及其弟子各時期代表作80多件,其中有兩幅作品十分獨特,主題是「公雞帶小雞」。 「雞」與「吉」諧音,雞自古被譽為「德禽」,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羽毛豐滿、顏色繁麗的公雞常為畫家筆下的主要題材,古往今來畫雞高手層出不窮,近代著名的有徐悲鴻、陳大羽、車大於、石開等。除了蝦蟹,齊白石的公雞亦是他的「一絕」,所畫的公雞具有生動活潑的氣息,十分質樸,而其弟子陳大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筆下公雞「骨氣洞達,爽爽有神」。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湯發周解析北京榮寶拍賣的齊白石書畫作品!
    北京榮寶19秋拍「榮名為寶 · 齊白石書畫作品專題 」 共9件精品,題材涉及人物、花鳥、瓜果、草蟲。齊白石的繪畫生涯是從畫人物開始的。自言:餘數歲學畫人物,三十歲後學畫山水,四十歲後專畫花卉蟲鳥。齊白石年輕時就以畫人物為生,尤其是寫實的美人圖,在當地頗有名氣,當地人都叫他「齊美人。
  • 齊慧娟繪畫進步明顯,風格有望超過爺爺齊白石,真是後生可畏
    齊白石老人家的作品擁有獨特的風格,而且繪畫的藝術造詣也是相當的高。近年來市場之中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很多人也越來越喜歡他的作品。
  • 揚州八怪金農作品欣賞:繪畫造詣勝過齊白石,詩文奇特有創意
    有繪畫也有書法,金農的作品怎麼樣?毫不誇張的講,在專業的古畫欣賞者眼裡,他的作品造詣其實勝過了齊白石,甚至算是獨一無二的寫意作品。
  • 15隻草蟲,看齊白石的絕活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齊白石的草蟲而不管是工是寫,齊白石都非常注重草蟲的體態結構,反映了他極為細緻的觀察和表現能力。他畫的草蟲得其翻飛鳴躍之相,翻者折翅能見動作,飛者振羽如臨風聲,鳴者切股能聞音響,躍者挺身可視耀狀。這種千姿百態的變化,反映了他深厚的具有中國特點的造型基礎。 齊白石老人筆下的昆蟲是鮮活的,鮮活到翅膀的通透、身上的秋毫,雖渺小微物,總有細視力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