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開始,玉芬奶奶和男主第一次見面的場景似乎並不怎麼美好。 一個氣勢洶洶,一個有條不紊;一個是區政府黑名單的頭號人物,一個是堅持一切按程序的公務員。
無人不知的鬼怪奶奶,舉報安全隱患的熱血市民,熬走了5屆的區長。就是這樣一個鬼見愁,我們男主樸主任卻沒放在眼裡。
「按原則處理就沒有問題」
不僅如此,男主還高明的幫領導解決了開發的難題。只要區政府發出中斷開發的命令,開發商再提出訴訟。沒有任何違規的開發商必然勝訴。屆時便沒有理由再阻止開發的進行。即維護的政府的形象又讓開發金主滿意,可謂是一石二鳥。
對這些一無所知的玉芬奶奶,一大早便興衝衝的把資料送到信訪處。
接下來,與友人見面時的閃躲、一通沉默的電話又讓我們覺得玉芬奶奶似乎有著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同時玉芬奶奶又在積極學習英語,並且在自己的堅持不懈下最終被學院勸退。這時,她又在學院看到了說著流利英語的男主。
玉芬奶奶自然不會輕易放過男主,
死纏爛打要和男主學英語不勝其煩的男主只能給了奶奶一張卷子,與奶奶約定,只要達標就教她英語。當然,試卷了難度大概~~
奶奶自然沒有達標。
偶然一天,男主跟著弟弟走進一家裁縫店,發現竟是玉芬奶奶的家。原來孤身一人的奶奶偶爾會和弟弟一起吃晚飯。男主看著牆上的單詞,吃著奶奶可口的飯菜,最終答應教奶奶英語。
自此,相互對立的兩人相處的越來越愉快。男主也知道了奶奶學英語的原因,是期盼和遠方親人的對話。
另一方面,男主得知奶奶的心心念念的弟弟拒絕與其見面,害怕奶奶知道真相,便不再教奶奶英語。
奶奶無意聽到區政府與開發商的勾結,發現自己收集的資料也被廢棄,一怒之下打了男主。男主也向奶奶吼道:奶奶弟弟不願與其通話的事。
從此,奶奶就忽然消失了。
直到從報紙上看到奶奶參加HR121聯盟(「慰安婦決議案」聯盟)的報導。電影才真正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玉芬奶奶。
奶奶在母親的墳前哭訴:
到死都要隱瞞的一切。為什麼要覺得丟人,畏畏縮縮的的活著。難道是我的錯嗎?
聽證會前,日本卻以奶奶沒有登記慰安婦資料為由,否認奶奶的資格。即使奶奶站在了聽證會上,日本仍在狡辯,不承認奶奶的身價,這時惶恐的奶奶竟嚇得說不出話。
「how are you」
像是一句魔咒,讓奶奶從驚恐中回過神來。
掀開上衣,滿是刻下的刀痕和塗鴉,13歲的年紀,翹首以盼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卻只能在地獄中掙扎。
玉芬奶奶用自己的痛苦提出自己的要求:我們要求並不過分,只要道歉,我們給你們贖罪的機會,不要把沉重的包袱留給後人。
拯救自己免於不幸的,不是人們的同情,是勇氣。即使戰爭和疾病曾給我們帶來痛苦,但正義終會到來,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在像鬼怪奶奶和無數為她們發聲的人心中,日本就像是一個拒不認錯的流氓,早就沒有了遮羞布,他們的行為只是自欺欺人,把這個沉重的包袱留給下一代,而我們也永遠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