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路徑成焦點 港交所國際化優勢顯現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李迪

在美股監管風險加劇和國內支持企業回歸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已是大勢所趨,回歸路徑的選擇也頗受關注,其中,港交所憑藉國際化的環境備受青睞,中概股回A的綠色通道也已打開。

回歸企業近期偏愛港交所

中概股回歸,往往會面臨VIE架構拆解、股東利益協商等難題,為了節約成本並提高效率,如何選擇回歸路徑成了重點。

中金公司(港股03908)研報認為,在不拆除紅籌架構的情況下,目前紅籌企業可以考慮以發行存託憑證(CDR)和直接發行股票的渠道回歸上市。紅籌公司採用CDR模式發行,多一步存託手續,還涉及CDR本身處於發展初期的顧慮,近期多數紅籌企業更願意選擇直接境內發行股票回歸上市。

中概股境內發行股票的路徑有A股上市和港股上市兩種。近期港交所對中概股的吸引力似乎更強,網易已在港交所披露聆訊後資料,彭博社也稱京東正在謀劃赴港上市。

聯儲證券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全對記者表示,目前網易等中概股回歸,比較喜歡選擇香港而非內地證券交易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香港證券市場的交易規則更加國際化,中概股回歸過程中較為容易銜接;二是香港金融市場相對國際化程度更高,包括貨幣體系、交易結算體系等,讓這些中概股在回歸過程中沒有太多障礙。

富途證券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認為,港股市場不斷釋放利好信號,無論是政策面還是投資者層面,對中國企業都更加友好。「有阿里回港上市作參考,相信京東回歸香港也會成功,這也會起到一定的示範效應。預計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香港的新股市場中,這些回歸概念的股票會非常受歡迎。加上中概股在美股市場受到冷遇,會更促進這些中概股來港股上市或者從美股返回港股上市。」

從回歸難度看,中概股回歸港股比回歸A股相對更加容易,操作成本也更低。安信證券香港子公司戰略產品部主管朱江認為,短期來看,對於多數中概股公司而言,回港的操作還是比回A容易一些,「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涉及幾方面的難題,包括協調所有外方和中資股東、解決可能存在的訴訟糾紛、拆解紅籌架構等,每一步工作都不容易,甚至動用幾百億資金去操作,周期較長,難度太大。」

「A股市場估值整體比港股高,流動性也比較好,應該是中概股回歸的第一選擇。不過,多數中概股帶有VIE架構或同股不同權架構,在A股上市流程流程複雜,上市存在不確定性,這可能成為其變更至港股市場重新上市的重要原因。」某頭部券商投行部相關人士表示。

北京一券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港股的上市周期相對更短,這也是部分公司以港股為上市首選地的原因之一。這次網易從被傳提出申請,到通過上市聆訊,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推進順利網易6月就可以港股IPO了,速度很快。」

中概股回A綠色通道已打開

與港交所相比,A股的上市規則相對更加嚴格。北京一券商業內人士對記者稱,港股除了對同股不同權公司更加「寬容」外,還允許關聯交易佔比極高的公司上市。至於A股,對關聯交易的審核歷來是重點事項,關聯交易比例30%是監管紅線。

李全認為,需要加快場內交易的市場化建設,目前來看,滬深交易所在這方面的進步還是非常顯著的,在監管規則日益市場化、全球化的視角下,將會迎來更多企業在A股市場落地。

目前科創板市場日漸成熟,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框架也在快速搭建,政策層面對紅籌企業的回歸也重新修改了門檻,中概股回歸A股的綠色通道已經打開。

朱江也指出,未來中概股回A浪潮依然可期。「從我們近期接觸的很多港股私有化項目來看,不少港股公司打算從港交所退市回到A股市場上市,這類現象和公司的訴求越來越多,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一波回A潮。」

朱江分析,一方面,港股、美股和A股之間存在估值溢價,若政策打通後,企業回A重新上市融資的動力和意願會更為強烈;另一方面,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不斷推進,市場的容忍度不斷提高,將會允許這些曾經在外上市的企業回歸A股市場。

「從政策改革的細節看,市場將越來越多元化,同股不同權企業、短期虧損的企業都有可能被允許重新上市,上市審核周期也會逐步縮短,這對於企業而言,激勵作用較大,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回歸A股市場。」朱江表示。

中概股回歸後,不僅投資者獲得了更多投資優質企業的機會,A股市場也將迎來新的變革。李全提到,中概股回歸後,對A股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應該是又一次提升,一方面,這些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尤其是發達資本市場歷練之後回歸,對國內資本市場將會形成良性的對比效應,有助於強化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速度;另一方面,中概股回歸對A股市場整體估值當然會有影響,從長遠來看,A股市場的估值國際化是大勢所趨。

對於A股上市的板塊選擇,不同市值水平、領域不同的紅籌股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市值大於2000億元傳統紅籌企業可能選擇回歸主板,而創新型紅籌企業可能在創業板和科創板中選擇。

相關焦點

  • 港交所計劃將MSCI衍生產品交易及結算時間延伸
    港交所計劃將MSCI衍生產品交易及結算時間延伸 2020-10-26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港交所站上歷史潮頭 | 稜鏡
    2018年,港交所新版《主板上市規則》生效,允許國內新經濟公司在港二次上市,同時保留VIE構架和「同股不同權」。2019年,阿里巴巴「回歸」港交所,創當年全球最大規模IPO。2020年,香港作為連接國內與世界的金融樞紐,再次站上歷史潮頭。網易、京東……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歸」港交所,或明或暗,湍流洶湧。
  • 港交所大時代:香港十年規則之戰
    1997年,香港回歸,GDP約合13445億元人民幣,排名全中國各城市第一。一水之隔的深圳GDP只有1297億元人民幣,香港是深圳的10倍有餘。 即使到了2009年,香港還是美國《時代》周刊編輯麥可·艾略特筆下的「紐倫港」(Nylonkong),即香港和紐約、倫敦並列構架的金融網主導了世界經濟。 直到2018年,深圳GDP反超香港221億元。
  • 28城比拼:深圳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國際化優勢突出
    來源: 深圳新聞網日前,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智庫的《中國城市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019)》發布,在作為研究對象的全國28座沿海城市和7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創建城市中,深圳作為後起之秀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國際化優勢突出。
  • 樊秀娣:「綁」住教師的「國際化」指標能鬆開嗎
    這就不難解釋今年年底,國內學術會議「井噴」現象了,估計其中也有相當部分是出於「國際化」指標的考慮吧。現如今,學術機構或學者個人,如果拿不出一些「像樣」的「國際化」指標數據,儼然便是教育科研履歷的「短缺」,還有不少組織把有關「國際化」指標作為對教師晉升、考核的「硬性」規定。
  • 港交所迎中概股回流 市場生態大變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已成趨勢,更多的中概股正在回歸港股或A股二次上市的路上。 在這一輪中概股回歸潮中,經過IPO制度系列改革後的港交所贏得先機。隨著新經濟公司不斷赴港上市,疊加中概股的回歸,港股市場生態亦在發生變遷,「新經濟」成色愈發明顯。
  • 賣方研究亟需破舊立新 四大突圍路徑顯現
    近期,證券時報記者通過深入行業調查,試圖釐清各家賣方研究的突圍路徑。   薪酬考核:  分倉佣金或應淡化  「研究服務換佣金」的商業模式,在各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中並不罕見,國內賣方研究最早亦是源自海外。然而將分倉佣金和分析師個人收入直接掛鈎,或許仍是「中國特色」。
  • 杭州灣深度「國際化」 綠地全球貿易港拉動長三角新消費
    在今年全球消費增長面臨大考的經濟形勢下,長三角經濟帶顯現了蓄力已久的優勢。
  • 百年港交所:從英國人的金錢世界到中國人的亞太NO.1
    怡和的退出給了華資又一個乘勢而起的機會,聯交所非但沒受影響,恆指還在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歸前一天,以15198點的歷史高位收市。遷冊潮至此戛然而止。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還未來得及慶祝,另一場危機又接踵而至。
  • 執掌港交所10年間披荊斬棘
    李小加執掌港交所的10年,港交所從一個區域性交易所脫胎,成為亞太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資本市場。今年是港交所成立暨上市20周年,在20年的發展裡,港交所不斷自我改革,H股的歷史性推出更為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後互聯互通、債券通、同股不同權等相繼推出,讓港交所再次站上了擁抱新經濟的時代舞臺。
  • 港交所:港版國債期貨不會對在岸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辦公室發表最新研報指出,由於港交所在產品設計中加入多項特性,香港的國債期貨交易不太可能對在岸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境外資金對中國主權債券興趣強烈經過數年迅速增長,我國債市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人民幣56.3萬億元。與此同時,我國也在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內地金融市場開放。
  • 又一美國利空傳來,中概股加速撤退,港交所為何能成資本敦刻爾克
    種種不確定,會進一步加速像阿里巴巴這樣中國企業回歸國內市場。相較而言更為優質的港交所,將成為大國博弈中的受益人。【1】2019年11月26日,港交所抬出了「鎮店之寶」——重超200公斤的銅鑼,作為阿里重返香港上市的敲鑼儀式上的器具,來表達對阿里的歡迎。彼時,媒體將這一時刻稱為歷史罕見。只是,這一場景在2020年的上半年頻繁上演。
  • 1997~2017,香港回歸20年!
    這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日子相信大家當時激動地在電視機前看回歸直播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時光荏苒,如今香港已回歸20周年。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大陸對香港的認知一般都源於TVB製作精良的港劇。由於是香港首間獲得免費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臺,故一般被稱為「香港無線電視臺」或「無線」、「三色臺」,也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臺。
  • 《王牌對王牌6》原班人馬回歸,唐藝昕產後穿古裝,腰圍成焦點
    綜藝《王牌對王牌》第六季終於要來了,這個節目能做到第六季,就說明在觀眾心目中很有分量,聽到這個消息,粉絲們最重視的是否是原班人馬回歸啊!換一張照片還能看出唐藝昕的腰圍,這身材一下子就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 IG公布隊員近況,Theshy和Rookie相繼回歸,JKL成粉絲焦點
    隨著LPL公布訓練賽賽程之後,很多LPL賽區戰隊的隊員們也陸陸續續回歸到了戰隊基地,其中就包括RNG戰隊的選手們,不久之前,RNG戰隊發文宣布了選手們的近況,小明、小虎、小龍堡、狼行、Betty等選手已經回歸RNG戰隊基地,但是,UZI仍然居家等待安排,然而,RNG戰隊公布選手近況後
  • 中國音樂成為「全球範本」,下一步瞄準「國際化」
    第一,數位音樂領域的正版化讓音樂價值回歸。以同為亞洲文化圈的日韓音樂為例,由於Spotify和Apple music兩大巨頭更傾向購買韓國音樂版權,日本音樂市場的影響力已開始顯現頹勢。這也是昨天騰訊音樂與索尼音樂聯合liquid廠牌的初衷,作為中國數位音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相較其他平臺,在國際化方面具備更多的優勢和基礎。
  • 藍月亮登陸港交所 成大型日化赴港第一股
    原標題:藍月亮登陸港交所,成大型日化赴港第一股   12月16日上午,藍月亮集團
  • 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 華興資本包凡這樣評價「潮玩第一股」
    (原標題: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 華興資本包凡這樣評價「潮玩第一股」)
  • 思維·對話|東方高聖張聰:穿越變革 循三大路徑尋找下一個千億醫藥股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醫藥行業前所未有地受到資本市場關注,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醫藥行業正經歷變革與轉變,傳導至資本市場,誕生了越來越多的千億市值公司,誰的估值會越來越高,成了資本市場最關心的話題《投資者網》蔡俊生物醫藥行業,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突然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 ...國際領先的亞洲時區交易所:如何看待港交所(00388)的業務獨特性...
    資料來源:WFE,中金公司研究部► 股票業務規模及活躍度:以2019年新股融資額及股票交易活躍度來看,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在IPO融資額、上市公司規模、股票交易活躍度上均具備領先優勢,上交所發展均衡、增勢強勁,港交所新股融資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