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2》開播,說一說文化類綜藝的爆款締造思路

2021-03-02 幕後

在如何挖掘文化類綜藝的商業價值,如何長久的佔據受眾的認知這兩個問題上,文化類綜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2月9日,一年不見的《國家寶藏2》以雷霆萬鈞的姿態回歸。這一季的來勢更加兇猛,到目前為止,僅騰訊一個平臺,第一期的播放量已經突破3000萬,豆瓣評分也刷新紀錄,達到了9.4分的超高分。

比起上一季,這一季的製作手筆更大,第一期的嘉賓陣容就十分惹眼,天后王菲、天王黎明再加青年演技派翟天臨。

不僅陣容具有強話題度,舞美的表現也更加極致。尤其是李白《上陽臺帖》展示的部分,在小小一方的舞臺上,就能將水中撈月、醉後舞劍、以及李白仙逝時鳳凰涅槃的景象完美展現出來,足以見節目組製作之用心。

《國家寶藏2》的火爆證明了市場風向的轉變,人們的審美由快節奏娛樂化逐漸轉向文化領域。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中國的文化類綜藝究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其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爆款思路?

國產綜藝中,其實文化類綜藝從未缺席。比如一脈相承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他們組成了第一代文化類綜藝。這些綜藝由於自身形式及題材的局限,以及參與節目的素人較多,難以在社交網絡上引起討論,雖然收視有一定保證,但聲量不足。

2016年,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橫空出世,並在社交網絡上迅速掀起討論。諸多頭部微博、微信kol多維度、多方式的聯合安利,讓故宮文物維修員們的匠心,以及故宮中文物們的精緻和深厚迅速滲透到不同類型的受眾中,掀起了一股「故宮」旋風。

隨後,這股旋風裹挾了更多人加入到這場狂歡裡來。許多文物被網友製作成表情包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故宮中貓的日常也成了雲吸貓網友們的福音,還有故宮精緻的配色和恢弘的建築都在被不斷深挖,讓故宮這一沉澱數千年的古老文化符號徹底進入了年輕觀眾的視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故宮這一古老文化符號的重新翻紅,讓人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潛力。這就為文化類綜藝提供了製作上的全新角度和傳播上的全新思路,為2.0時代爆款文化綜藝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第一代的文化類綜藝是以漢字、詩歌、成語等文學元素為主角,新一代的文化類綜藝們開始探尋全新的製作角度和全新的表達形式。2017年是文化類綜藝崛起並爆發的一年,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張國立主持的《國家寶藏》等成為年度現象級文化類綜藝。

《朗讀者》和《國家寶藏》雖然節目模式和內容不同,但背後隱藏的思路卻是一致的。首先,這兩部綜藝都選擇與名人進行合作。《朗讀者》每一次都會有一個主題,並且邀請各領域的頂尖人物朗讀相關的文字作品。《國家寶藏》則是邀請話題度和質感兼具的藝人,並賦予他們國寶守護者的身份。在節目中有了名人的加入,就有了天然的聲量基礎,在傳播上就都會具有天然的優勢。

這兩檔現象級綜藝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深挖文化符號背後的情感,引發共鳴,產生話題。文字和文物,如果拋去他們背後所蘊含的故事,都只是一個個冷冰冰的符號。《朗讀者》和《國家寶藏》都十分注重對於文化符號背後情感的挖掘,《朗讀者》會用朗讀者們的故事來為文字作品進行情感引導,從而讓觀眾感受到文字的溫度;而《國家寶藏》則會通過國寶守護者的演繹讓觀眾領略每一個國寶的前世今生,從而讓觀眾找回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這樣既有傳播話題,又能夠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綜藝,成為年度爆款已是必然。

《國家寶藏》大火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他堅持原創出了一條年輕人感興趣的道路,把握住了年輕人的興趣點。在國內熱門綜藝大片買版權、抄襲的大環境下堪稱一股清流。《國家寶藏》開創了「文物選秀」的全新模式,讓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們在節目中展現自家的鎮館之寶,再由觀眾選出每一期的國家寶藏,參與故宮600年的文物展。

這個模式是不是非常眼熟?同為2017年度爆款綜藝的《演員的誕生》就是這種形式。藝人的選秀十分多見,但文物選秀就讓人新鮮感十足。這正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興趣點,運用社交網絡,讓觀眾充分參與到節目的互動中來,自發擴散節目相關信息,為節目打call。同時再加上對於節目本體話題點的挖掘,《國家寶藏》成為年度爆款綜藝意料之中。

雖然文化類綜藝在口碑上容易成為爆款,但它依然面對著諸多問題。比如:文化類綜藝的商業性較弱,難以吸引投資。除了央視製作的自帶金字招牌的節目,許多文化類節目甚至都很難找到冠名商。其次,文化類綜藝對於觀眾的吸引力過於碎片化。觀眾可能受到某一個片段的吸引去觀看某一期節目,卻很難形成固定的觀看習慣。在如何挖掘文化類綜藝的商業價值,如何長久的佔據受眾的認知這兩個問題上,文化類綜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數說《國家寶藏第二季》:尋找文化綜藝爆款的成功密碼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國家寶藏》第二季的特色,應該說「還是熟悉的配方,更濃的文化味道」。一些綜藝節目喜歡在第二季刻意做一些無關痛癢的形式改變,以為「創新」。《國家寶藏》第二季並沒有陷入這種為「創新」而「創新」的窠臼。前世傳奇、今生故事,一古一今一幻一實之間,將國寶背後的悠悠文韻娓娓道來,整個節目踏實的延續了業已成熟的形式,給人一種如老友重逢般的熟悉感與親切感。對節目形式的堅守,並不意味著新意的缺乏。
  •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網視導讀 : 藉助新穎的節目形式,讓文物走進大眾、歷史得以傳播,這是文化類節目的魅力;但當多檔節目都局限於一種傳播形式時,這便成了不足。時隔一年,央視出品的《國家寶藏》第二季在昨日晚上與大眾見面。而細觀看今年熱播的幾檔文化類節目,《一本好書》《上新了故宮》都是收穫一片好評。但大家可否發現這些節目的一個共有的特徵:通過表演來展現一個故事,傳達某個時代的文化。這樣的存在,究竟是幸還是不幸?12月3日,《國家寶藏》首次公布了第二季中九大博物館(院)推選的二十七件國寶的真容。
  • 《國家寶藏3》首播收視率0.35%,現象級文化綜藝也「曲高和寡」?
    上周日,於央視首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正式開播。只是相比起前面兩季,這一季的《國家寶藏》首播收視暫未迎來開門紅。酷雲直播收視顯示,《國家寶藏3》播出當晚,節目收視率只達到了0.35%,比同期在播的央視另一檔綜藝《你好,生活》還要略低一籌。網絡熱度層面,骨朵數據顯示,該節目目前全網最高熱度為53.67,位列同期電視綜藝第七。
  • 《國家寶藏3》首播收視率0.35%,現象級文化綜藝也「曲高和寡」了?
    上周日,於央視首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正式開播。只是相比起前面兩季,這一季的《國家寶藏》首播收視暫未迎來開門紅。酷雲直播收視顯示,《國家寶藏3》播出當晚,節目收視率只達到了0.35%,比同期在播的央視另一檔綜藝《你好,生活》還要略低一籌。網絡熱度層面,骨朵數據顯示,該節目目前全網最高熱度為53.67,位列同期電視綜藝第七。
  • 《國家寶藏》:文物也能「說」故事
    在各地方臺、網絡平臺忠於打造「娛樂至死」的綜藝節目時,央視每次推出的綜藝都仿佛是一股清流,在噱頭滿天飛的熒幕中讓人眼前一亮。時隔兩年,由央視出品的《國家寶藏3》在前段時間悄悄的上線了,自從2017年第一季播出後這檔文化類的綜藝節目就備受好評,在豆瓣拿下了9.1分的好成績,後續推出的第二季也同樣不輸。「讓文物活起來」是《國家寶藏》的主旨,「文物」怎麼能活起來呢?
  • 電視指南 | 從《正大綜藝》到《國家寶藏》,央視綜藝風雨十六年!
    ,諸如2010年,《藝苑風景線》、《周末喜相逢》、《挑戰主持人》、《聯合對抗》、《想挑戰嗎》、《與您相約》、《幕後》、《演藝競技場》、《新視聽》、《夢想劇場》、《神州大舞臺》、《電視詩歌散文》、《同一首歌》、《文化訪談錄》等18檔節目陸續停播。
  • 無人機表演閃耀環球中心,水井坊聯手《國家寶藏》演繹文化寶藏
    12月5日晚,在萬眾期待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前一日,在亞洲最大單體建築——成都環球中心的上空呈現了一場科技感十足又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無人機燈光大秀,"沉睡數千年"的寶物們驚豔閃耀成都的夜空。
  • 乾貨|後期如何助力《國家寶藏3》講述國寶「前世」與「今生」的故事?
    三季節目製作下來,做著做著,他就成為了爆款。」《國家寶藏》後期負責人朱曉義說道。《國家寶藏》第一季在2017年首播,節目一播出便受到了觀眾的廣泛關注,並獲得豆瓣9.1的高評分,被網友稱為「寶藏綜藝」。2018年,第二季節目依然憑藉著精良的製作,維持了高口碑和高話題度!時間進入到2021年,這檔「神仙綜藝」迎來了第三季。
  • 淺談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的融合與再生
    (一)文化類綜藝融入時代環境的召喚就當下的時代環境而言,人們對精神富足的實際追求與電視綜藝節目的娛樂性發展之間矛盾顯著。在這一愈發尖銳的矛盾下,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出現成為調和劑。而《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綜藝一經面世便備受觀眾喜愛,尤以《中國詩詞大會》的點擊量與讚譽度最高,甚至帶動了全民回憶、學習、誦讀古詩詞的潮流,其第四季決賽收視率峰值達2.21%,收視份額峰值8.11%,摘得當日綜藝節目雙網收視冠軍,帶動CCTV-1雙網收視份額衝破5%④。
  • 央視高分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山東這座世界文化遺產藏不住了!
    闊別兩年,《國家寶藏第三季》於2020年12月6號開播了!我們曾在《國家寶藏》2020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中,一起探索過山東黃河兩岸的秀麗風景和國寶故事,那麼這一季,我們又會從中看到山東的什麼呢?
  • 《國家寶藏》後,央視又出神仙綜藝!竟然是一場服裝秀
    說到文博類的綜藝節目,這段時間可謂是出了不少,比如已經出了兩季,第三季已經宣布定檔,每季評分都在9分以上的《國家寶藏》。還有播出三季,每集評分都在8.5分以上的《上新了!故宮》等。 總而言之,文博類綜藝節目越來越多,但他們的目的都在於傳揚中華傳統文化,宣傳中國古典之美。
  • 2017年文化類綜藝節目口碑排行榜
    回顧2017年的電視綜藝圈,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爆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 文化類綜藝節目能打動你嗎?
    大屏木【文化類綜藝節目能打動你嗎?】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 《奇葩說》第五季開播,求生欲滿滿,延續爆款網綜IP價值
    作者|爽子《奇葩說》第五季開播了,引起了很多人對於這檔節目的關注。從第一季走到第五季,如今已過去五年。這檔誓要在華人圈內尋找「最會說話的人」的網綜節目不僅一躍成為了開啟網綜時代的代表作,IP價值遙遙領先於許多網綜節目,其背後所彰顯著的平臺方愛奇藝對於綜N代的爆款生產力,更是有目共睹。
  • 開播9.5,消失兩年的國產寶藏綜藝回來了!
    沒關係,看完這個綜藝能一次性補全你今年的看展「KPI」。是誰有這麼大的口氣?《國家寶藏》第三季為了照顧尚未入坑的小夥伴,小鋪首先對前兩季節目進行簡單介紹。《國家寶藏》是一檔由央視出品的「真·寶藏綜藝」,2017年首播。前兩季節目,在豆瓣上有超10萬人打出了9.1的高分;這檔爆款綜藝,很多人看過、聽過、也熱淚盈眶過。看,國寶們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
  • 《國家寶藏3》終究曲高和寡?網絡傳播喜人!
    如此「凡爾賽」的主持詞,出自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以下簡稱為《國家寶藏3》)「001號講解員」張國立之口。這檔由央視出品、製作、播出的文物類節目,融合運用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得到了觀眾的好評。《國家寶藏》第一、二季均斬獲豆瓣評分9.1分的高分,如今第三季更獲得豆瓣9.5分的超高評分,甚至在B站上的評分達到了9.9分。
  • 《我是唱作人2》是寶藏還是糊了?這檔音樂綜藝做錯了什麼
    文|令狐伯光愛奇藝音樂競技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2》。自2020年4月16日開播,到現在5月29日將會播出第七期。這麼一看,這檔綜藝節目已經播出過半了,但要說它到底是爆款還是糊了,又挺難定義的。《我是唱作人2》開播直到現在,似乎又一直缺乏那種大爆的情況。比如愛奇藝的同期的綜藝節目熱度排名,《我是唱作人2》搜索排名可是在第七位,連前五都沒有上。如果說和偶像選秀《青春有你2》相比,人家火了幾個月不提了。
  • 【綜藝】《國家寶藏》第二集 | 撒貝寧上演秦朝版「今日說法」
    央視大型文博探索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自開播以來,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 文化類綜N代依舊潤物無聲
    上周,央視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四季低調回歸,和已經播出過半的《國家寶藏3》《上新了·故宮3》以及新節目《登場了,敦煌》共同構成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風景線。 例如,節目特別展示了抗戰詩人陳輝《為祖國而歌》的手稿,並朗讀了陳輝詩集《十月的歌》中《我和人民》一文。經典傳唱人俞灝明提到,手稿有很多塗改的細節。拿著槍、手榴彈和詩歌的陳輝,用生命留下崇高的「讚美詞」,反覆推敲的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一位青年人炙熱的愛國情懷。 無論是主題還是表現形式,辦了四季的《經典詠流傳》顯然正在尋找新的表達,這也是文化類綜藝不可避免的創新難點。
  • 《中國詩詞大會3》「悄無聲息」,文化類綜藝的生命力該如何延續?
    2017年春節,《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成為了「爆款」,並迅速成為了文化類綜藝走紅的風向標,引發了一輪製作同類綜藝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