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聲樂技巧——「混聲唱法」的訓練和養成

2021-01-09 吳老師聲樂課堂

很多同學了解到「混聲」唱法的優點

1.唱高音不費力不用聲嘶力竭幹喊

2.可以達到聲音平衡,真假聲無痕切換

3.健康的發聲方式,對聲帶的損耗比較低

「混聲」的根本定義在於真假聲的結合,也可以說連接真假聲中間的聲音,那我們在訓練混聲之前最起碼要知道什麼是混聲,然後去嘗試模擬出混聲的狀態,再通過訓練去熟悉這種發聲感覺

混聲發聲模式

我們知道所謂「真聲」是從我們口腔發出來的,「假聲」從鼻腔發出來,因為中間硬顎的幹擾,所以導致真假聲不能天然的融合在一起,大部分人沒辦法發出唱歌需要的混聲的原因在於真聲太多了,也就是聲音都從嘴巴出來了,沒有進入到鼻咽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位置共鳴,所以聲音很白很乾更沒辦法再往上走。問題知道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聲音更多地進入到鼻咽腔,關於這個感覺怎麼找,如下圖

當我們發出一個「en"的時候感覺聲音在口腔部分還是比較多的,由」嗯「轉成"eng"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舌根是向上推的狀態,會跟小舌頭貼在一起,這時候我們發出「eng」的音會感覺鼻咽腔震動明顯,聲音大部分進入到鼻腔,嘴巴也可以適當開個小口,其實這正是我們常訓練的「哼鳴」,科學的方法都說在哪裡哼就在哪裡唱,因為一個正確的哼鳴就是一個混聲的狀態,同學可以自己先嘗試一下。對於那些目前不能完成的歌曲我們也可以嘗試先用哼鳴的狀態去小聲哼出來,注意聲音保證不能漏氣聲音不能散,只要聲音保證集中,就證明是對的

但是問題來了,很多同學沒辦法做到真假聲的連接,真聲到達一定高度就開始破音,直接轉成假聲,假聲虛弱漏氣,真聲力量又太猛,所以兩者沒辦法統一。我們先要做到聲區的連接,然後再去慢慢加強我們的「混聲」。

下面核能預警,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聲區連接方法!也是效果最明顯的,仔細看

第一種捲舌,該方法在「SLS」的7個步驟中有講過,將我們的舌頭模擬成類似吸血鬼的樣子,出氣時會發出類似一種「zi"和「wu」音之間的感覺,我們把氣流加強,從低音拉到高音,從說話聲音的位置拉向假聲位置,你會不會驚奇地發現聲音沒有了斷層,連接起來了!道理在於捲舌的時候我們口腔內部是通開的,同時舌根沒有力量,口鼻咽腔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聲音自然連接到了一起

第二種吐舌,跟「咽音訓練法」的第三步相同,將舌頭最大化吐出,舌尖向下不能後縮,笑肌要撐起來,儘量把上排牙齒露出來,這個是關鍵哦。嘗試發音會感覺鼻咽腔的共鳴非常明顯,我們試著發「ei」這個音,同樣把聲音從低拉到高,想像向遠處吶喊一樣,中途動作千萬不要動(氣息持續給,舌頭不能後退),我們會得到一條從下到上連接的聲音,到高音部分後會獲得咽音音質很明顯的「加強版假聲」。這條練習非常重要!可以增加聲帶閉合能力的連接聲區!

關於其他的連接方式,我們可以通過「打嘟嚕」,或者發窄元音「o」「u」「i」,從下到上,先要磨平聲音的斷層,斷層的根本原因在於共鳴位置的轉換和氣流的不穩定,但是我們經常磨合真假聲的平衡,控制力會越來越好的。

如果你經常訓練我上面說的聲區連接,那麼你會發現你的真假聲轉換變得越來越自然,聲音慢慢達到平衡的狀態,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擁有初步的「弱混聲」了,在一些輕柔的歌曲中能體會到訓練的結果。帶入到發聲訓練,我們要用窄元音,也就是小口音作為起點,因為一些閉口音很容易做到聲帶閉合,這樣真假聲才能都達到「關閉」的效果。例如你聽孫悟空說的那句「呆!妖怪!」其實就是很好的混聲發聲位置,當然你不能發成漏氣的聲音,一定是要集中的。類似的很多音比如「nay""gee""wee"都能找到聲帶關閉的感覺,多發一發會對你的聲帶訓練很有幫助,當你的聲帶機能越來越強了,混聲力度也會越來越強。

當「弱混聲」逐漸達到平衡和良好的控制的程度我們試著將混聲力度加強,簡單的說如何把弱混加強成為「重混聲」,第一氣息支撐要加強,腰腹繃緊的感覺會更明顯,類似你在搬重物時核心收緊腰腹用力的那個感覺,加強氣息支撐後,對抗的感覺會更明顯,聲帶閉合力量也會加強聲音自然更集中。第二就是元音轉換,在前一步訓練的窄元音小口音,我們嘗試穩住這些音慢慢把口腔空間放大,空間更大共鳴更豐富,聲音會變得更有張力。小竅門,增加「混聲」力量,我們多學貓叫,發「MIAO」這個音,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保證聲音始終不能散掉,能很好的突出你聲音張力的一部分,而且還能磨合你的聲區轉換

聽了這麼多不妨自己試一下吧,「混聲」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重點是知道思路和方向,日積月累你的「混聲」肯定會越來越熟練的,關注我,更新更多原創最幹最幹的聲樂技巧。

相關焦點

  • 歌唱半聲唱法及輕聲唱法的訓練
    馬臘費奧迪在《卡魯索的發聲方法》一書中說,在自然領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聲帶張力和少量的氣息來發出每個聲音,這樣,才能建立起一個均衡的發聲機能。我國著名聲樂教授王福增採用「微聲」唱法,訓練出很多國內著名的歌唱家,他們不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難度相當大的西洋歌劇詠嘆調。
  • 什麼是混聲唱法?
    混聲唱法什麼是混聲唱法?混聲是指歌唱時,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的混合運用。單有頭聲共鳴則聲音明亮有餘而渾厚不足;單有胸腔共鳴則聲音渾厚而不明亮。只有把兩種共鳴混合起來應用,聲音才會均勻、明亮、甜美、通暢。混聲唱法就是要避免發低音時用真聲(指胸聲),發高音時用假聲(指頭聲)這種把真聲和假聲截然分開的做法,從發聲生理機能的角度是指喉頭的位置和淹腔打開後的長短、寬窄和收縮的比例調節到恰到好處的意思。從聲音訓練的角度是指發任何一個音(高音或低音)都是混聲的效果。絕不允許低音單純用真聲,而高音單純用假聲這種上下兩截,音色不統一的唱法。
  • 唱歌技巧:歌手都在用的唱高音技巧「混聲」如何唱呢?
    「混聲唱法」是將頭聲區、口咽腔區、胸聲區的聲音有機結合、融會貫通,使音域拓展、音色一致,充分展現人體機能的一種科學唱法。由於「混聲唱法」的稱謂借鑑於西方,聲樂界的一些同志認為「混聲唱法」是美聲唱法的產物,是西方人研究的成果。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混聲唱法」不僅是美聲唱法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民族唱法的一個重要標誌。
  • 最科學的聲樂訓練方法----半聲練習
    它是把難學的聲樂技巧化繁為簡,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一種訓練方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將「輕聲唱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哼唱練習很容易獲得假聲和混聲,對聲區的統一有很大的幫助。用閉口哼唱和開口哼唱交替練習,使聲音逐漸變豎、變圓、變集中,使集中的聲音往頭腔裡輸送,以求獲得進一步的頭腔共鳴。
  • 半聲練習在聲樂訓練中的應用
    柯威介紹說:「輕聲是測驗和練習母音的一種技法,可以用來糾正各個母音不良的發聲狀態。」威爾認為,輕聲可以改善讀字不清,大聲的輕聲應該在八至十尺遠的地方仍能聽得清楚。馬臘費奧迪在《卡魯索的發聲方法》一書中說,在自然領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聲帶張力和少量的氣息來發出每個聲音,這樣,才能建立起一個均衡的發聲機能。
  • 聲樂培訓:流行唱法麥可傑克遜唱功技術分析(上)
    談論麥可傑克遜的唱功,「聲樂培訓」的內心是相當忐忑的。面對這樣一位在流行音樂世界,各個領域都做到了極致,並給予後人無數啟發,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歌手」這個身份恐怕已經遠遠無法襯託出他的偉大。但是,「聲樂培訓」想要告訴大家,麥可傑克遜演唱方面的造詣,絲毫不比他的舞蹈差,他是頂級的流行演唱家,技術上的能力,不僅僅包括現代流行聲樂主流的內容,此外,還發明了自己的專屬技巧。通過這篇唱功分析,希望能夠令大家從更多的維度去感受麥可傑克遜究竟多麼偉大。
  • 最科學的聲樂訓練方法半聲練習
    我國著名聲樂教授王福增採用「微聲」唱法,訓練出很多國內著名的歌唱家,他們不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難度相當大的西洋歌劇詠嘆調。著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講道:「我經常小聲為學生做示範,尤其是為高聲部的學生做示範時,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總是努力將喉嚨打開唱輕聲。這樣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的很高的聲音。」
  • 淺談美聲唱法男高音整體歌唱訓練技巧
    文章著重就構建男高音聲部的方法與要領,特別是解決高音技術這一核心問題,強調了「關閉」唱法中的十字要領是解決核心難點的金鑰匙。應遵循科學、正確的聲樂教學方法原理,注重男高音實際演唱中的訓練實效。   許多聲樂界的世界級前輩名家都對歌唱方法做過總結。
  • 唱歌技巧:讓你的混聲上天,真聲入地
    所謂強假聲,其操作效果如圖所示,在不同標準的聲樂理論體系中,由於難度大,那是當然的。Bi 1號。首先,我們需要確定一個前提。好的,我會在空中配音的演唱方法上加上更多的要點。混音是各種腔體的組合。喉嚨訓練可以提高唱高音的成本。今天有兩個學生來問我關於聲帶消除的問題。一些理論稱之為真實聲音。
  • 在流行音樂中,說一下「咽音唱法」與「混聲唱法」的區別和聯繫
    二、接下來談咽音,咽音指的是以咽腔共鳴為主的發聲方式,它僅僅是一種發聲方法,能在短期內提高你的音域,可以說是上高音的一種捷徑,但是這種高音是差點味道的,聽著沒有感情可言,但不意味著這種唱法不好,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可否認的是咽音出來的聲音金屬感強烈,聲音爆發極強,具體可參考黃綺珊老師的《等待》三、再來看混聲,混聲本身並不是一種單一發聲腔體,而是一種綜合各個腔體的共鳴
  • 用最通俗的話給大家說一下,什麼是唱歌,什麼是混聲唱法!
    每一位歌手能收到大眾的歡迎,都是有原因的,不只是聲樂方面。一首歌,首先能不跑調,完整地唱下來,就合格了。然後能在曲中用不同的唱腔技巧和強弱控制等,唱出情感,或者唱出歌曲的感覺,能感染到別人,這說明是一個不錯的歌手。
  • 聲樂課堂(一):美聲唱法
    美聲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美聲唱法不僅影響著中國的聲樂藝術,同樣也影響著社會其他國家的聲樂藝術。美聲唱法側重於:1.打開胸腔、喉咽腔、口咽腔、咽腔和口腔。2.氣息和聲帶形成巧妙的對抗。3.形成共鳴管子。4.咬字是聲帶、牙關、嘴角。5.真聲用咽音、假聲聯合運用並用意識控制聲帶頻率震動。6.激起和哭腔的配合運作。7.口型橫式豎式自由應用。
  • 流行唱法中混聲的教學實踐與應用
    法國歌唱家加羅德在其所著的《歌唱法》一書中便提到了男高音演唱中對真假聲混聲的應用:「男高音為了把胸聲區和頭聲區很好連接起來,常用胸聲往高處多唱一個或兩個音而成某種加工的聲音,這種聲音叫做『混聲』」。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並建立了「八度」混聲訓練方法,以音階快速跑動、伴音跳躍、琶音等組合練習曲,建立八度音程訓練並貫穿在聲音訓練和演唱中。
  • 聲樂唱法的劃分
  • 關於聲樂唱法的科普貼
    關於唱法美聲:起源於義大利語的外譯詞義(既:美妙的聲音)。目前,在聲樂界「美聲唱法」是最符合人體發聲一種科學的發聲方法。需要長時間慢慢跟著專業老師學習。不能操之過急。SO,美聲也是學聲樂的基礎,一般來講無論在最終哪種唱法,都需要美聲作為基礎訓練,掌握好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後,再來根據自己的聲線和音域來給自己確定一到兩種風格。
  • 【轉載】論無換聲區混聲共鳴的訓練
    筆者認為混聲訓練完全可以打破「傳統」訓練模式,即無換聲區概念,建立一種完整的、統一的、無換聲區的一站式混聲訓練方法。   所謂有換聲區概念除了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外,還有這麼幾方面原因值得剖析:   1、主張以真聲為基礎,上面接假聲,或者在低聲區構築了「堅實」的低音基礎,中、高音再混聲。學生在這種思維指導下勢必長期真假聲打架。
  • 學唱歌如何唱好高音區的混聲?
    三個方法,幫你讓聲帶變薄,更容易地唱好高音區混聲,更好地過渡平衡混聲。快點跟著「聲樂培訓」了解一下今天的內容吧!第一個方法,其實就是發一種悶住的舌顫音。悶住的舌顫音,需要將一些空氣壓縮在口腔內 ,這能夠完全地解除掉你聲帶上的壓力,讓共鳴靠前,緩解可能過量了的氣流。
  • 高音技巧解密:死了都要愛要怎麼才能唱上去?
    信樂團的《死了都要愛》這首歌是一首很變態的歌曲,最高音d3(high D)達到了很多男聲的真聲極限,而且副歌部分持續c3(high C),對於一般沒有聲樂基礎的男生來說,是非常難的。十個男生中有【高音技巧解密:死了都要愛要怎麼才能唱上去?】
  • 唱歌技巧,關閉唱法和咽音唱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摘要:關閉唱法和咽音唱法其實都是聲樂教學中的概念而已。不同流派的聲樂老師,會發明一些自己才用的聲樂概念,這是為了教學方便。
  • 女聲換聲區的「混聲」唱法要領
    戳藍色字「聲樂網校」關注我們喲女聲換聲區的「混聲最重要的感覺是聲音脫離了胸腔和嗓子,共鳴音響進入了鼻咽腔和頭腔的位置。同時,有個聲音位置轉換的感覺,從胸聲區唱到混聲區時(唱五度或八度大跳音的練習),讓聲音從後背往後腦勺「翻」唱,聲音就轉換了共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