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一個季度,綜藝市場顯得有些乏善。年度爆款《乘風破浪的姐姐》衍生節目《姐姐的愛樂之程》意外啞火,熱搜擔當由《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取而代之。作為一檔角色競演真人秀,兩季過後,這檔節目究竟留下了什麼?
115個熱搜背後,誰是最大功臣?當微博熱搜成為大部分網友獲取信息的主要窗口之一, 一檔節目能否稱之為爆款,首要的考核標準是能否佔領熱搜。從這個維度來說,《演員請就位》的確是市場上的佼佼者。
10月2日,《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首播,當天便輕鬆斬獲近20個熱搜。節目已經播出8期,根據CBNData消費站(以下簡稱C站)不完全統計,該節目熱搜數量超過115個,平均每期15個,也因此這檔節目遭到不少調侃稱應該叫做《熱搜請就位》。
C站發現,這些熱搜詞大致可以歸結為演員表演、導演點評、節目進展、場外衍生四個方面的相關話題。在這之中,演員和導演相關的話題成為了熱議的主題,節目衍生的諸如「唐一菲懟演員請就位剪輯「、「Angelababy為倪虹潔打call」事件也將節目的熱度一再推高。
總體來說,導演爾冬陞、郭敬明和特約嘉賓李誠儒拿下了個人熱搜數量前3位,包攬了總體四分之一的話題;演員方面,黃奕、辣目洋子、倪虹潔備受關注,而陳宥維、丁程鑫、何昶希三位偶像成為男演員中最具熱度的人選。
導演和點評嘉賓成為主要討論對象,這本就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此外,參演演員中,流量偶像明顯成為了主要賣點之一,這也受到不少觀眾詬病。略顯諷刺的是,「流量明星擠佔演員生存空間」的話題正是上一季節目拋出的話題,向流量低頭的《演員請就位》多少有些不講「武德」了。
業務話題之外,還有哪些討論焦點?如果集中在這批人身上的討論仍然圍繞演技方面的業務討論,包攬熱度也無可厚非。不過,從熱搜的具體數量分布來看,似乎只有本季新加入點評席的嘉賓爾冬陞承擔起了這一責任。
評價年輕演員演戲時,他會直言不諱道,「三位導演對你很客氣,但是我只能說『無語』,你連五官都還沒知道怎麼樣去用技巧去控制」。諸如此類的發言讓他成為熱搜常客,「爾冬陞好敢說」、「爾冬陞好嚴厲」、 「反矯達人爾冬陞」等關鍵詞為大眾勾勒出了的耿直的人物畫像。
熱搜數量僅次於導演的是特約嘉賓李誠儒,同樣因為大膽發言出圈,李誠儒本季主要的話題集中在與郭敬明的「愛恨情仇」上。在李誠儒的8個熱搜中,有4個與郭敬明相關。
上一季節目中,兩人曾經因為郭敬明作品的優劣展開過一段激烈的辯論,本季節目李誠儒再次因為郭敬明將「S卡」發給演技不佳的偶像何昶希再起爭端,但實質上指向的是節目中「S卡」是肯定還是鼓勵的節目設置,與業務討論無關。
在偶像演員身上,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從陳宥維與女演員對戲時因為偶像身份衍生的一系列爭議,到大家在節目外不約而同通過「髮長文」的方式發表感想,集中在他們身上的話題多關於外型、身份以及節目外舉動而非實質的業務能力。
除此之外,雖然參演演員中也不乏胡杏兒、馬蘇、黃奕、楊志剛、唐一菲等資深演員,但同樣不夠友好的是,相對關於他們演技表現方面的討論,對於他們個人過往經歷和綜藝表現的關注度更高。
以黃奕、唐一菲、馬蘇三位最受關注的女演員來說,雖不乏「眼神都是戲」、「XX演技」等關鍵詞,但這些話題的熱搜排名都遠遠低於其他具有爭議性的戲外話題。例如「黃奕回應讓唐一菲演艾莉」、馬蘇稱「這幾年攤上寫亂七八糟的事」等話題紛紛登上熱搜前5,這一普遍現象的背後是對演員私人生活與關係的窺探,將原本有望通過演技重回大眾視野的演員們重新投回輿論漩渦。
對於一檔演技綜藝來說,聚焦在演員業務方面的討論稀薄,而本該成為節目調味補充的邊角料,反而成為了節目無法逃離的標籤,即便擁有了同期綜藝節目無法企及的話題度,依然很難將之歸結於節目的成功。
熱度之後,誰成為了受益者?看似繁榮的熱度背後,到底哪些人成為了受益者?首先從節目本身來看,期期飽滿的話題度並沒有給節目本身帶來直觀的助推,甚至引發了不少反感。截至11月26日,《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豆瓣評分剛到及格線,比起第一季並不算高的打分還低了0.8分。
除了口碑不佳,根據骨朵影視影視的數據統計,節目的播放量呈現出每況愈下的形勢,從首期的1.9億跌落至最新一期的5600萬。
雪上加霜的是,相比其他爆款綜藝一連串的贊助商口播,《演員請就位》似乎也並不怎麼受品牌青睞。《演員請就位》第一季有蘑菇街、Meco蜜谷·果汁茶、騰訊微視、雪花四個贊助商,而本季依舊是四個——唯品會、紐西之謎、百事可樂、皇家美素佳兒,很難相信這是一檔S級項目所具備的招商實力。
如果節目本身並沒有從熱度中獲利,那麼主要參演明星呢?新劇觀察近期統計了參演第一季節目50位演員的境況發現,4位冠軍雖然與導演籤訂了演員專屬合約,但在1年時間內,合約並未兌現,資源方面基本屬於原地踏步,通過這個節目得到「飛升」加成的演員基本沒有。
第二季是否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尚不得而知,但通過參加演員的人氣和知名度提升大致也能看出一些端倪。C站統計了10位熱門演員微博新增粉絲數發現,增粉比例幾乎在20%以下,最可觀的丁程鑫和任敏的增粉比例也不過16%、15%,其中馬蘇在參加節目後粉絲還有小幅度的下滑。
圖片來源:熱搜神器
反倒是嘉賓李誠儒,在退出節目後,頻頻活躍在大眾視線。除了接受多家媒體繼續以金句佔領熱搜之外,李誠儒還接受到了新的綜藝邀約,宣布加盟B站新綜藝《我是特優聲》。
此外,還有商業品牌向李誠儒伸來了橄欖枝。11月18日,美團外賣7周年邀請李誠儒拍攝的活動廣告片上線。廣告中不僅延續了他懟人的個性特徵,而且借用了他在《演員請就位》「儒言儒語」,「李誠儒說你膨脹了」的廣告詞條搜索量破200萬,遠高於他的其他熱搜。
從這一維度來看,《演員請就位》最大的受益者似乎只有李誠儒,但這顯然並不是節目的初衷。綜藝節目追求熱度本身沒有錯,但滿屏的熱搜和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不該是一檔定位為影響市場和大眾審美的類型綜藝的最終追求。
熱搜綜藝的花名之下,難以形成對受眾與市場有所裨益的生態閉環,也就側面拷問了節目IP存在的價值。《演員請就位》的跑偏背後,沒有一個熱搜是無辜的。當流量機制依然未得到有效修正,綜藝節目作為內容消費的一部分,同樣需要思考是否無形中為「劣幣驅逐良幣」添磚加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