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曾在一次談論房價問題時認為在中國農村房是沒有計算在商品房價格中的還有目前大批的城中村的房子如果要把這些計算進去的話房價就不會那麼高了另外再看看成交量每年房子都能賣到10多億如果房價真的高這些成交量又如何解釋呢所以說中國房價真的不高至少沒有高到大家都買不起的程度。
董藩是誰他就是那個曾在2011年發表言論「當你40歲時沒有4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的北師大教授。一位教授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學生表面看是激勵學生實際上是讓學生學會悲哀。
眾所周知早在十年前就有調查數據顯示8成以上的居民已經買不起房覺得房價太貴。而十年以後房價又上漲了幾倍能不能算大家都買不起房。
不錯從這些年來的情況看確實相當一部分居民都已經買了房且有的居民改善了自己的住房條件從過去的低於90平方米的房子變成了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每年的房產交易量也相當大看起來多數居民還買得起房房價似乎沒有高到大家都買不起。
但是有沒有分析過或者說有沒有看過媒體報導的消息到老百姓家裡去做過調查研究。這裡不妨來看一組數據。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之間老百姓存款增速從百分之十八下滑到了百分之七左右。2010年全國居民儲蓄率為百分之十六而2018年僅為百分之七。
與此同時我國家庭房貸債務率為35%左右住戶各類貸款佔住戶存款比高達65%左右考慮到其他債務實際可能更高。居民家庭資產中房產已經達到了70%左右的水平。
一邊是儲蓄率下降、儲蓄存款減少一邊是債務率提高、住房資產佔家庭所有資產的比重7成左右。而這一切難道不是源於房價上漲源於房價上漲後房產比重的提高難道還不能說明房價的過快上漲已經讓多數居民買不起房。
所以給人以居民都買得起房的感覺是因為居民用負債用犧牲其他方面的消費甚至犧牲很多方面的幸福換來了一套房產。千萬別把全國居民都當作自己的學生他們沒有達到每個人到40歲時都擁有4000萬資產的水平他們的收入仍然要為幾十萬、上百萬、數百萬的房產負債。因此他們也不得不用壓縮和犧牲其他方面的消費來滿足住房消費。
反過來如果不是因為房價的過快上漲犧牲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費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更好。更重要的能夠帶動其他方面、特別是實體經濟的更加健康發展和快速增長帶動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就業的擴大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
也正因為如此相關專家認為房價還沒有高到大家都買不起的程度的觀點是完全不切實際、不顧居民生活甚至沒有人性的表現。而這些專家自己各種黑色、灰色收入很多也就根本看不到百姓的不容易、老百姓的購房艱難。
所以對這樣的觀點除了反駁、批評就是希望他們不要再胡說八道不要再住在別墅裡講一些令人反感和痛恨的話。老百姓購房不易不要再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