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如果要說我國古代哪個封建王朝留給世人的印象最好,那一定不得不提到大唐王朝了。唐朝時期,我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強國,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軍事,唐王朝的表現都是十分出色的,以至於當時我們周邊的鄰國都以向大唐帝國學習為榮。不過任何朝代都會有走向衰敗的一天,唐朝也不能例外。現在的史學界普遍認為唐玄宗晚年唐朝的衰敗就已經開始顯現了,而明君唐玄宗晚年開始貪圖享樂、變得昏聵,他重用了不少的奸臣小人,楊國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相比於楊國忠的族妹楊玉環,楊國忠的事跡並不那麼出名,那麼讓我們一起走進楊國忠的人生,看看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
嗜酒好賭的浪人
楊國忠本名叫做楊釗,他的祖先楊震曾經做過東漢朝廷的太尉,另外我國古代著名的美女楊玉環,也就是後來唐玄宗極其寵愛的楊貴妃,她跟楊國忠是族中兄妹關係。早年時候,楊國忠生活非常落魄,他整天不是喝酒就是賭錢,無所事事,舉止輕浮,就跟混跡街頭的潑皮無賴一般,用一個日本的名詞來描述此時的楊國忠,那就是浪人。
楊氏家族中的長輩對不成器的楊國忠非常的厭惡,他們多次對楊國忠的父母親直言,族中有了楊國忠這樣的子孫是家門不幸,只盼他長大後如果犯了大罪不要連累楊家才好。楊國忠三十歲時離開了家,投奔了軍營,家裡人特意為他謀了一個邊遠地區的軍隊職位,對他失望透頂的家裡人盼望他能戰死沙場,抱效國家。
就這樣,楊國忠在帝國西北部邊關地區從事屯田工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軍營裡的楊國忠表現得很好,很快他就被授予一個縣尉的小官銜。不過後來楊國忠還是離開軍隊,為了能夠養活自己,他投奔了蜀地一個名叫鮮于仲通的豪族。由於楊國忠很善於察言觀色,他順利取得了鮮于仲通的信任,成為其左膀右臂。
顯貴的皇親國戚
公元745年,楊玉環被唐玄宗封為貴妃,楊家開始發跡,楊玉環的幾個姐姐也深受皇寵。相比之下,雖然已經貴為皇親國戚的楊國忠卻沒有很快得到朝廷的擢升,他依舊在鮮于仲通的手下謀生。鮮于仲通的上司是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這個人得罪了朝廷權臣李林甫,出於政治目的他不得不刻意去巴結楊家。
章仇兼瓊讓鮮于仲通去幫他辦這件事,有時候人生就是這麼的巧合,他剛說出這個意思,鮮于仲通就向他推薦了楊國忠,這不正是一個現成的楊家人麼,他們一拍即合,於是立刻開始拉攏楊國忠,並資助楊國忠到長安去討好賄賂楊家姐妹。相傳,後來楊國忠到長安去帶著價值數百萬的土特產分給楊家姐妹。
楊貴妃等人跟楊國忠本來不是很熟,但是畢竟是自己家裡的人,再加上拿人家的手短,她們開始頻繁在唐玄宗面前說楊國忠的好話。玄宗因而召見了楊國忠,而且第一次見面就將他擢升為金吾兵曹參軍,特許他隨意進出宮殿覲見皇帝和貴妃。
昏庸的大唐宰相
楊國忠入仕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憑藉著家族關係輕而易舉地就抱上了楊貴妃這條大腿,再加上他為人謹慎小心,千方百計巴結皇帝和權臣,官場上的他可謂是如魚得水,仕途也是一路順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就被授予了監察御史、度支員外郎等重要官職,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同時兼任了朝廷十幾個官職。
可能是愛屋及烏,也可能是楊國忠善於阿諛奉承,反正結果就是他深得唐玄宗的信任,相比於朝堂上的其他官員,皇帝對楊國忠要格外照顧和寬容一些。在楊國忠當上大唐宰相之前,朝廷裡最大的的權臣是李林甫。楊國忠為了討好李林甫,也是費勁了心思,而李林甫考慮到他是皇親國戚,也是極力地拉攏。
就這樣,在楊國忠在京城當官的前期,他與李林甫關係還不錯,兩人狼狽為奸,打擊、迫害政敵。相傳李林甫一黨構陷太子李亨的事件中,楊國忠甚至就充當著先鋒的角色。由於皇帝對楊國忠比較寬容,所以李林甫讓他率先在朝堂上向太子發難,這也是為什麼李亨尤其痛恨楊國忠的原因。
楊國忠走向滅亡
隨著楊國忠勢力越來越大,李林甫開始忌憚於他,不久雙方開始為了爭權奪利而明爭暗鬥。當時李林甫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經常生病,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朝政上,而唐玄宗也有意扶持楊國忠分化李林甫的權力,以免一家獨大。就這樣,楊國忠最終打敗了李林甫,獨掌朝政。
大權獨攬之後的楊國忠開始胡作非為,地方出現洪災,他為了不讓玄宗怪自己,故意謊報災情,明明受災的百姓很多,他告訴皇帝災情很輕,不用朝廷管。有個正直的御史想要向皇帝皇帝說明實情,他立馬就把人家抓起來審問,其他大臣見此情形也不敢多說,朝堂上楊國忠說什麼就是什麼。
安祿山比楊國忠要發跡得早,他對於李林甫還是很懼怕的,但是對後來繼承李林甫權位的楊國忠他卻不放在眼裡。楊國忠漸漸地對他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構陷他,說安祿山企圖謀反,好在安祿山一次又一次自證了清白,。不過有楊國忠這樣的小人惦記著,安祿山還是很擔憂的,後來他索性抓住機會,以「清君側,誅殺奸臣楊國忠」的名號發動叛亂。楊國忠最終死於群情激憤的玄宗衛兵手中。
結語:不知為何,根據現代史學家們的細心研究發現,古代的史學家們在記述楊國忠所作所為時,總是會或多或少地誇大楊國忠罪行,尤其是跟楊國忠同時代的大唐官方史學家,比如:楊國忠發動的一場失敗的對外戰爭,明明總共出兵的人數不足三萬人,但是史書上會說戰爭致使唐軍六萬人陣亡。不過歷史上的楊國忠確實是一個專權禍國的小人,最後他被兵士們的亂刀砍死,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罪有應得,唐朝在李林甫和他的手中迅速走向了衰敗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相傳安祿山發動叛亂也確實極有可能是被楊國忠所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