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大唐之亂的奸相——李林甫

2020-12-20 薩培喇談藝錄

《新唐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奸臣傳》,列舉唐代權奸,李林甫名列其中。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評價李林甫,「養成天下之亂」。李林甫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19年,沒辦一件好事,這樣奸臣,在唐代290年的歷史中都不多見。

李林甫出身很高貴,他的曾祖父是李淵的堂弟。李林甫初入官場就擔任了御史中丞,負責督查朝中大臣有沒有結黨營私。他運氣很好,也十分精明。他知道唐玄宗十分反感朝中有朋黨勢力,就假裝成清流。果然,沒過多久,唐玄宗就把他升為吏部侍郎,主管朝中官員的考核升遷。這時發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唐玄宗的大哥寧王交給李林甫一個名單,讓他在官員考核中給予優等。李林甫從中挑選了一個根基最淺的,當作「靶子」,說他四處送禮,品行不好。

通過這樣的小手段,李林甫既沒有得罪寧王,也成全了他自己「剛正不阿」的虛名。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總之他如果不是個奸險狡詐,老謀深算的人,也不能在短短6年之內,就當上宰相了。

唐代的宰相一般是兩人到三人,李林甫為了大權在握,又開始撥打鬼算盤了。當時唐玄宗要犒賞鎮守邊疆的牛仙客,同為宰相的張九齡害怕恩賞過多,容易讓大將生出不好的心思,他提出了反對意見。李林甫裝出公正的樣子說,皇帝的事情應該皇帝做主,別人不應該反對。幾次三番之後,唐玄宗覺得張九齡缺少容人之量,就罷免了他的官職。另一位宰相裴耀卿也被李林甫想方設法扳倒。就這樣,在政壇上再也沒人跟他對抗,除了皇帝他最大。

關於李林甫陰險狡詐,禍國殃民的故事還有很多,成語「口蜜腹劍」說的就是他。大詩人杜甫在長安住了10年,也無法得到朝廷的重用,就跟李林甫把持朝政有很大關係。《新唐書》中記載,李林甫任用酷吏,栽贓誣陷,排除異己,種種手段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李林甫晚年在朝中遇到了「對手」,唐玄宗寵愛楊玉環,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因此受到重用。按照「一山不容二虎」的慣例,李林甫又想幹掉楊國忠,結果他們二人就像「狗咬狗」一樣。李林甫幾次籌謀都落了下風,結果一病不起,就此過世。楊國忠立即揭發李林甫謀反,於是死後的李林甫被從地下挖了出來,按照庶人的禮儀又重新下葬。

李林甫死後不久,安史之亂就爆發了,整個大唐王朝的命運陷入風雨飄搖之中,此後再也沒有重現盛世景象。

拓展閱讀

畫得好看也是一種本事,清代王翬繪《仿古山水》

一切就應該這樣,黃賓虹畫《黃山松林》,帶你感受自然天成的美景

只有六個字的一封信,古人寫文章沒有廢話

宋代人才輩出,和相對公正的科舉制度有關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是李林甫
    那麼,劇中這位老謀深算的大唐宰相,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 他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01、宗室子弟翻開厚厚的《舊唐書》,我們驚訝的發現,原來劇中林九郎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時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雖然劇中的李林甫高居相位,威風赫赫,但歷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文化水平並不高,正因如此,李林甫一開始不過是個千牛直長。
  • 大唐職場:李林甫巧妙挖坑,引導政敵主動犯錯
    凡稱得上奸臣的,必有過人之處。李林甫任大唐宰相十九年,史書上說他「無學術,發言陋鄙,聞者竊笑。」然而,不學無術的李林甫,卻頗有心機,能將政敵玩得團團轉。李林甫劇照左相李适之性情疏闊,坦率正直,沒心眼,一不小心就著了李林甫的道。
  • 大唐官場傳奇:李林甫選拔官員,徇私舞弊都能說成公平公正
    李林甫升任吏部侍郎,第一次主持大唐公務員考試,寧王李憲事前給他打招呼,有關係要求關照一下。結果李林甫一點面子也不講,在研究人選時,見到一個人的名字,李林甫便說,這個人寧王打過招呼,銓選官員乃國家掄才大典,豈能私相授受。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林甫-口蜜腹劍勢燻天
    李林甫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中國歷史結束了最輝煌的一段篇章。其實安史之亂之亂的源頭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無心朝政,沉迷享樂,任用奸臣所致,這其中最著名的典型就是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李林甫也是唐朝宗室,不過不算近支。從小機靈,對音律很有研究。後來被自己的舅舅推薦進入朝堂任職。在職期間,從沒有聽過他關於朝政的業績有優異的表現。整日與皇宮中的太監和妃嬪等往來密切,藉機拉攏他們為自己打探情報。
  • 安史之亂的爆發,離不開他的推波助瀾,玩弄權術的奸臣李林甫
    當然與忠臣良將對立的就是奸臣,玩弄權術殘害忠良,奸臣與忠臣有史以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他們就像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宋朝的嶽飛與秦檜,清朝的和珅與紀曉嵐等等,我們今天說的就是唐朝大奸臣李林甫,他在朝為相的19年,間接促進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 安祿山明明手握重兵,安史之亂爆發後,為何大唐君臣還那麼輕敵?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所經歷的一場浩劫,波及了半個中國,歷時長達八年之久。而安祿山這個頭號的叛賊,則是唐玄宗姑息養奸,一手培養起來的。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祿山在範陽悍然起兵。面對各地奏報,玄宗竟然毫不相信,直到十一月十五,各方面的情報匯集到了一起,玄宗才信以為真。
  • 這個化名林九郎的李林甫到底是不是奸臣?
    林九郎的原型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的歷史評價很壞,影視作品裡面都是以一副奸相出場,嘴上稱兄道弟,跟抹了蜜一樣,轉過身就把你的話添油加醋地報上去,成語「口蜜腹劍」說的就是他。但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李林甫非但沒有小人相,說話做事非常有氣場,確實有身為一朝宰相,上位者那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 豆瓣8.6,長安十二時辰右相現實有多牛?打壓王忠嗣,嚇服安祿山!
    那麼,這位右相在現實中的原型人物是誰,是否還是具有這樣強大的威懾力呢?事實上,現實中的右相權力更大,他就是唐玄宗時期,赫赫有名的奸相李林甫!要談起這位奸相有多牛,咋們來聊聊三個人:李亨、王忠嗣、安祿山。
  •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聖人不把朝政交給太子反而交給李林甫?
    馬伯庸先生的《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一個大唐反恐故事。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上元節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幫狼衛帶著石油火藥,準備在上元節當夜引燃玄元寶燈,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內的一幫昏君奸臣全部燒死。負責皇城安全防衛的靖安司得知消息,從死牢中提出殺人犯張小敬抓捕狼衛,一場鬥智鬥勇就此展開。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安史之亂中賣草藥的杜甫)要命的是已經63歲的唐玄宗這時已經完全不理國事,他竟然相信了!要說老糊塗,李林甫比他還大兩歲,也許理由只有一個,他相信李林甫!李林甫的回答是:「這件事臣早就知道了,但華山是陛下的本命山,乃「王氣」所在,是大唐的「風水山」,因此不宜開鑿,所以臣便一直沒有提及。」自此,唐玄宗認為李适之慮事不周,甚至直接對李适之說:「你以後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李适之從此逐漸被疏遠,慢慢淡出了皇帝視線。
  • 大宦官高力士的忠奸善惡
    高公公在大唐寺人中應當算年月最早的了。固然,到了中唐晚唐時,勢力燻天乃至挾持暗殺天子的寺人如仇士良等輩就多得很。這些寺人雖然比高公公更牛,但藉助唐玄宗、楊貴妃這些大牌人物,官方曉得高公公的要多很多。中國歷史上,寺人多是陰損奸邪之輩。好比秦朝趙高、漢朝十常侍、唐朝的仇士良、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等等。以是一提起寺人,那就是奸人的代稱。在常人們的印象中,高力士形象和魏忠賢之類的差未幾。
  • 奸相楊國忠的發跡,是靠楊貴妃的裙帶關係嗎?
    而百官之首的宰相,大都是三品官。所以,正三品就已經是士大夫們能夠達到的最高官階了。 但奸相楊國忠,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從八品官提拔為三品宰相,升官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大家可能要說,楊國忠有一個美若天仙的貴妃堂妹楊玉環,提拔的能不快嗎!然而翻開正史,會讓我們驚奇地發現,楊國忠能當上八品金吾兵曹參軍,是靠楊貴妃姐妹,而一路高升成為宰相,還真不是靠楊貴妃的裙帶關係。反而馬嵬坡兵變時,楊貴妃被賜死多少受了楊國忠的連累。
  • 荒誕不經的李隆基,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因為什麼走了下坡路?
    李隆基清除太平公主--自己的姑姑之後,整頓吏治,先後用了姚崇、宋璟、張九齡等為相,經過一番作為有了「開元盛世」的壯麗之景。隨著國家的強盛,李隆基被衝昏了頭腦做出一系列的荒唐事來。
  • 太平廣記之李林甫
    郎君且歸,熟思之,後三日五更,復會於此。」李會回計之曰:「我是宗室,少豪俠,二十年宰相,重權在己,安可以白日升天易之乎?」計已決矣,及期往白。道士嗟嘆咄叱,如不自持,曰:「五百始見一人,可惜可惜。」李公悔,欲復之。道士曰:「不可也,神明知矣。」與之敘別曰:「二十年宰相,生殺權在己,威振天下。然慎勿行陰賊,當為陰德,廣救拔人,無枉殺人。如此則三百年後,白日上升矣。官祿已至,可使入京。」
  • 影響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
    晚唐兩位鼎鼎大名影響唐朝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王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兩個人的生平事跡。 李林甫(683-753),祖籍隴西,唐朝宗室,位居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 唐玄宗李隆基:開創大唐盛世又親手毀掉盛世的雙面君王
    這時的李隆基知人善任、選拔賢能,先後任命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為相。開元初年,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李隆基看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當一切制度已經基本建立,需要有人堅定地維護執行時,他任用剛正不阿的宋璟為相;當盛世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大力開拓人文精神,建立盛世人治的時候,他任用任用文才飛揚的張說為相;開元年間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因其出眾的才華被玄宗相中。
  • 這三點原因使他在大唐官場混不下
    二、與楊國忠的糾葛在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糾葛,還避免不了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李林甫。唐玄宗開元後期,李林甫成為大唐的宰相,李林甫是一個十分有才敢,且有政治手段的人。李林甫為相時,安祿山便十分懼怕李林甫,原因是李林甫在安祿山的身邊安插了很多眼線,安祿山的一舉一動他都明了,這導致了安祿山非常的懼怕李林甫。每次向李林甫匯報工作的時候,安祿山總是提心弔膽。
  • 「大忽悠」李林甫:一句話將人忽悠成病
    上回書我們也講到,大唐厚黑學高手李林甫,忽悠人的功夫,不比本山大哥差。(見拙文李林甫的厚黑學:一番忽悠,讓潛在對手明升暗降)。今天,讓我們再次見識一下李林甫的忽悠術,如何「忽忽悠悠」就讓人得病了。中書侍郎嚴挺之素有傲氣,看不起李林甫,且在政治上站在李林甫的對立面。大唐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抓住嚴挺之為贓官開脫講情的罪過,指使宦官打小報告,將嚴挺之貶為洺州刺史。
  • 倘若李林甫在世,安祿山還敢謀反嗎?皇帝:這亂子就是他惹出來的
    而在眾多臣子中,權臣、能臣、奸臣、忠臣、清官、汙吏,官場眾生相各有不同。而事實上,大多數奸臣也是能臣。權臣。如果不是具備很強的能力,那麼他們也做不到權傾天下乃至於禍亂朝綱。大家都知道唐朝由盛轉衰,始自安史之亂,而在當時,宰相李林甫充當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反面角色。宋代蘇軾的《荔枝嘆》中曾這樣寫道:「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