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林甫-口蜜腹劍勢燻天

2020-12-22 太史公講歷史
李林甫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中國歷史結束了最輝煌的一段篇章。其實安史之亂之亂的源頭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無心朝政,沉迷享樂,任用奸臣所致,這其中最著名的典型就是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

李林甫也是唐朝宗室,不過不算近支。從小機靈,對音律很有研究。後來被自己的舅舅推薦進入朝堂任職。在職期間,從沒有聽過他關於朝政的業績有優異的表現。整日與皇宮中的太監和妃嬪等往來密切,藉機拉攏他們為自己打探情報。

雖說天意自古高難問。但是通過對唐玄宗的一舉一動的掌握,李林甫可以很快分析出他的想法,藉此在朝政建議上能迎合唐玄宗的心意,慢慢開始被唐玄宗重視。

而且李林甫還對後宮的勢力格局了如指掌,藉此拉攏後宮的妃嬪為自己所用,

李林甫善於權謀,最擅長的就是坐山觀虎鬥,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朝中很快就被李林甫所迷惑,連宰相也被他的計謀所欺騙,於是推舉他擔任宰相之職。在這幾股勢力的支持下,李林甫就此擔任了宰相之職,成了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當上宰相後,李林甫想的也不是為國為民,而是依舊延續他的權臣作風,打壓其他同僚,企圖獨掌大權。當時唐玄宗對太子不滿,幾次要廢除太子,因為其他大臣的勸諫,才忍而不發。當朝堂上討論這事的時候,李林甫一言不發,等退朝後,卻私底下對皇帝身邊的宦官表示這是皇帝的家事,沒必要和外人商議。這已經不能算是暗示了,這是赤裸裸的的向唐玄宗表示支持,此人的城府由此可見。

後來,唐玄宗想提拔一名官員,委以重任,一名宰相當場表示反對,並且認為此人學識一般,不堪重用,因此極力反對,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李林甫依舊是正堂不發一言,私底下故意向外洩露自己的看法,支持唐玄宗的用人。世人都知道李林甫的作風,評價他為「口有蜜,腹似劍」這就是成語口蜜腹劍的由來。憑藉陰謀詭計,李林甫由此開始大權獨攬。

唐玄宗

李林甫上臺後,開始支持改立太子。唐玄宗一直都有這種想法,只是以前宰相總是反對才作罷,如今有了李林甫的支持,這事就好辦多了。於是唐玄宗便將太子廢黜,同時還把他同母的兄弟一起廢為庶人。不久之後又下旨將他們賜死,世人都為其喊冤。第一步走的很好,李林甫便計劃將與自己關係較好的壽王推上太子之位。可是這次唐玄宗卻認為忠王更符合自己的心意,再加上高力士也支持,於是忠王李亨便被立為太子,他就是日後的唐肅宗。

雖然沒能擁立太子,但是李林甫卻已經在朝堂上一人獨大。他將性格懦弱的其他人舉薦為宰相。名義上坐鎮朝堂,其實只是個傀儡,自己則在幕後掌控大局。既有實權,也不引起懷疑。連唐玄宗也對他格外寵信,時常賞賜珍饈美味,絡繹不絕。

雖然表面風光,但是李林甫心中仍然有隱患,畢竟太子不是自己擁立的。跟自己關係一般,一旦日後即位,自己很可能會被清退。為了自己日後的榮華富貴,李林甫開始計劃再次更換太子,他的進攻開始了。

一開始,李林甫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太子妃。直接進攻太子肯定會讓人懷疑,而打擊他的身邊人既可以消除他的實力,也可以趁機把他拉下水,可謂一箭雙鵰。於是李林甫便將目光放在了太子妃的兄長身上,他開始派人暗中調查,同時指派手下羅織罪名,趁機誣告,最終逼迫李亨將太子妃廢除,同時還把支持李亨的一名宰相趁機罷官,可謂旗開得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林甫再次發起攻勢,他這次的目標是太子的近侍。利用對方的家庭矛盾,趁機挑撥,趁機把戰火燒到太子身上。最終把太子身邊的幾位大臣趁機打倒,很多支持太子的官員都受到波及。李林甫有一次大獲全勝。

雖然幾次進攻都打擊了太子李亨的實力,但是李亨本人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李林甫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他將太子和邊境將領的交往誣賴為心懷不軌,目標直指太子。後來連唐玄宗也親自過問,最後查明沒有反跡,但是仍將該將領革職,太子又一次躲過一劫。

唐肅宗

此後李林甫仍然多次趁機挑撥太子和唐玄宗的關係,但在朝中其他大臣的幫助下,再加上高力士的支持,太子的位置仍然算是比較穩固。

於此同時,李林甫的所作所為被大家鄙視,有正直的大臣開始彈劾李林甫,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是唐玄宗對於李林甫的信任開始疏遠。

後來,唐玄宗開始寵愛楊貴妃,對他的家人也開始封官進爵,大加賞賜。其中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更是一日千裡,很快就位高權重。李林甫對於楊國中非常忌憚,幾次三番上奏讓他出外任職,解除對自己的威脅,可是唐玄宗就是不肯,還對楊國中許諾要他入閣為相,這讓李林甫如鯁在喉,恨恨不已,最終身患重病。

此時的李林甫身體已經一日不如一日,他深知自己已經無力對抗楊國忠,於是便想和他緩和關係。楊國忠雖然對他恨之入骨,但是仍然擔心這是個圈套,只得敷衍應付。

李林甫雖然生氣對方的虛與應付,但是已經無力反抗,只得無奈憂鬱。不久之後,病發身亡,一代奸相李林甫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相關焦點

  • 養成大唐之亂的奸相——李林甫
    《新唐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奸臣傳》,列舉唐代權奸,李林甫名列其中。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評價李林甫,「養成天下之亂」。李林甫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19年,沒辦一件好事,這樣奸臣,在唐代290年的歷史中都不多見。
  • 影響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
    晚唐兩位鼎鼎大名影響唐朝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王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兩個人的生平事跡。 李林甫(683-753),祖籍隴西,唐朝宗室,位居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 正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是怎樣一個人?
    玄宗朝的寵臣、唐朝的宰相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玄宗唯我獨尊,又極力阻撓群臣上奏,遮掩玄宗的耳目。在他看來,臣子就像天子儀仗中的馬,馬如果聽話就可以了,如果敢擅自嘶鳴,就應該把馬拖出來。總而言之,應該排斥那些不順從的臣子。所以他痛恨賢才,排擠賢才。
  • 李林甫是奸臣,為什麼宰相卻做了19年
    文/歷史崔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雖然出身皇族,但是到了他這一輩,皇族的身份,能換來的,只有一個在京城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是李林甫
    那麼,劇中這位老謀深算的大唐宰相,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 他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01、宗室子弟翻開厚厚的《舊唐書》,我們驚訝的發現,原來劇中林九郎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時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雖然劇中的李林甫高居相位,威風赫赫,但歷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文化水平並不高,正因如此,李林甫一開始不過是個千牛直長。
  • 這個化名林九郎的李林甫到底是不是奸臣?
    林九郎的原型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的歷史評價很壞,影視作品裡面都是以一副奸相出場,嘴上稱兄道弟,跟抹了蜜一樣,轉過身就把你的話添油加醋地報上去,成語「口蜜腹劍」說的就是他。但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李林甫非但沒有小人相,說話做事非常有氣場,確實有身為一朝宰相,上位者那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 李林甫宰相之夢靠兩個女人一個宦官實現,是如何找到這些靠山的?
    仕途不順他總得想辦法,通過舅舅姜皎,找到時任宰相源乾曜謀求郎中之職,源乾曜的說:郎中的有才幹,你不合適,」只給了一個太子諭德的閒職小官。李林甫的目標是要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當宰相是皇上欽定的,自己沒有這層關係搭不上話,好不容易通過巴結宇文融才做了史部侍郎,經過篩選,選定了唐玄宗寵信之人高力士。
  • 除了李林甫,宋朝還有三位奸臣竟也能善終
    中國歷史上文臣武將追求名留青史之人燦若星河,照亮著黑暗的封建王朝。同時,為禍一時的奸臣也屢見不鮮。不遂如人意的是,唐宋這四位奸臣竟也得以善終。李林甫口蜜腹劍講的就這位唐玄宗朝宰相,善交通權貴,卻每每構陷於暗處,屢興大獄。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太平廣記之李林甫
    郎君且歸,熟思之,後三日五更,復會於此。」李會回計之曰:「我是宗室,少豪俠,二十年宰相,重權在己,安可以白日升天易之乎?」計已決矣,及期往白。道士嗟嘆咄叱,如不自持,曰:「五百始見一人,可惜可惜。」李公悔,欲復之。道士曰:「不可也,神明知矣。」與之敘別曰:「二十年宰相,生殺權在己,威振天下。然慎勿行陰賊,當為陰德,廣救拔人,無枉殺人。如此則三百年後,白日上升矣。官祿已至,可使入京。」
  • 中國歷史上三位最大的奸臣
    是指不忠之臣,弄權使詐之臣,通俗講就是欺上瞞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過國家社稷的不忠的朝臣,這樣的官吏在中國歷史上不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位最大的奸臣。李林甫李林甫生於公元683年,他是唐朝的宗室,是唐太宗李淵的堂弟長平王李樹良的曾孫。李林甫最大的特點是兩面派,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剛當上丞相的時候是和著名宰相張九齡搭班,又一次唐玄宗由於太子李瑛不滿媽媽失寵而有怨言,準備廢掉太子,張九齡不同意,李林甫表面不發表意見,但背地裡卻說「此乃皇上家事,不必與外人商量」。
  • 唐朝人才輩出,李林甫憑什麼高居丞相長達19年?
    一日,武三思的女兒去拜訪高力士,請求他給李林甫的仕途之路指一條金光大道。高力士把這項工作視為當前的政治任務重點攻克。那時唐玄宗欲立韓休當宰相,他一直守口如瓶。高力士揣摩出皇上的心意之後悄悄地跟李林甫說:「明天早晨皇上將頒布韓休當宰相的詔書,你現在去跟韓休道喜,欣喜之餘他必然會心生感激。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反間計(下)
    其實論起以德取人,也不免失之吳起阿。計之九:口蜜腹劍李林甫如果在綿延幾千年的中國反間史上選出個十項全能的冠軍,個人以為非大唐開元,天寶年間名相李林甫莫可。李林甫此人可以算是不學有術的典型,他雖學識鄙陋,無甚文才,但論起權術手腕,心機城府,風流天子唐玄宗的麾下名臣能吏無數,卻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
  • 從嚴書記被捕談唐朝李林甫:兩面人能可怕到什麼地步
    歷史是最好的「照妖鏡」,近讀唐史,讀到李林甫,一個典型的「兩面人」。不禁遍體生寒。靠著「兩面人」的做派,他從一個小「保安」一路竄升為盛唐宰相!「口蜜腹劍」這四個字,說的就是他。通過情人武氏,李林甫聯絡上了當時正大紅大紫的高力士。在這位高人的關照下,李林甫由侍郎升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與時任侍中的裴耀卿、中書令的張九齡同列宰相高位!至此,李林甫完成了由一名「皇家保安」到當朝宰相的跑官曆程,其「成就」之大,堪稱「史上跑官第一人」。
  •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這些角色在歷史上又幹了什麼大事
    「聖人」的歷史原型是唐玄宗李隆基,「嚴太真」嚴羽幻的歷史原型是楊玉環,也就是楊貴妃,他們的故事與結局盡人皆知,就不展開了。「聖人」就是李隆基。嚴羽幻就是「楊玉環」。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謀臣李泌。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這十個角色,原來歷史上都有原型
    劇中主角在歷史上都是有原型的,李必和張小敬也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還有何監、林九郎等,這些都有對應的原型。藝綻君為大家梳理了劇中十位角色的原型。李泌自幼聰穎,深得唐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為東宮屬官。後遭宰相楊國忠忌恨,只得歸隱名山。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秦二世荒淫不理朝政,趙高心裡有了篡位的種子,導演了一出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的醜劇。有一天朝會,趙高牽來一頭鹿,獻給二世說:「臣有千裡馬一匹,獻給陛下玩賞。」秦二世大笑說:「丞相眼花了吧,這明明是一頭鹿。」
  • 歷史上三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剛剛說到有些成語是因為一個故事,專業的來說叫「典故」,在中國的歷史上不乏有奸臣當道,有這麼三個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這個成語的來源跟秦檜這個大奸臣有關係,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秦檜是害死嶽飛的罪魁禍首,一代忠良因為一個奸臣的攛掇身死魂消,說來卻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不知道該責怪當權者的昏庸,還是應該唾罵奸佞的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