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林甫,宋朝還有三位奸臣竟也能善終

2020-12-23 知行讀史

中國歷史上文臣武將追求名留青史之人燦若星河,照亮著黑暗的封建王朝。同時,為禍一時的奸臣也屢見不鮮。不遂如人意的是,唐宋這四位奸臣竟也得以善終。

李林甫

口蜜腹劍講的就這位唐玄宗朝宰相,善交通權貴,卻每每構陷於暗處,屢興大獄。

時中官高力士和寵冠後宮的武惠妃(這時還沒楊玉環什麼事)都與李林甫交好,遂得以快速升遷,從國子司業的小官逐步做到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禮部侍郎,直至吏部兵部尚書。名相張九齡去位後,李林甫坐到了宰相的板凳上。

李林甫

李林甫思慮周全,謀定而後動,是以一擊必中。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即為其進言所致,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因李林甫構陷被廢為庶人。李林甫幹涉議立太子不成,遂屢次興大獄引禍水入東宮,從北向南,誅殺官員無數,被貶前宰相李适之竟被嚇得服毒自盡。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與新太子李亨自小生活,後為玄宗朝名將,威震西域。門下名將若雲(如哥舒翰、李光弼等),英勇善戰,被玄宗視若義子。如此重臣,竟也因李林甫構陷被褫奪兵權,鬱鬱而終。

此類事件種種,不一一贅述。然安祿山也是在李林甫的重用蕃將的政策逐步做到三鎮節度使,進而控制了河北,埋下了安史之亂的隱患。如此千古罪人,竟能病重之時還能得到玄宗的慰問,病逝後獲得追贈。雖死後有楊國忠密謀將其劈棺奪爵,但不能改其善終之結局。

天寶十一年十一月,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

王欽若

宋真宗之朝宰相,與寇準同堂為官。澶淵之戰前,一力密請真宗前往金陵,為寇準所不齒。寇老西兒惡搞了一把,將王欽若派往前線邊城坐鎮。每日竟坐在堂中,不知何所為,只能瑟瑟發抖。因為命好,契丹這時竟然退兵了,王欽若立了大功……

王欽若

王欽若回朝後構陷寇準置皇上於危地,籤城下之盟或為後世不齒,以致寇準罷相。此後王欽若一路做到了宰相,一味迎合帝意,邀他人之功,送他人黑鍋。此後貪汙受賄,控制科考。最過分的是忽悠真宗泰山封禪,導致真宗之後竟沒有帝王再次封禪,究其原因是不齒與真宗為伍。

既卒,贈太師、中書令,諡文穆。亦得善終。

高俅

國家一級運動員,踢皮球專家,足球代言人之一。原為蘇東坡小吏,乖巧,擅長抄寫,蘇遂將其推薦到了宋神宗的妹夫家裡做事,後騰達。在什麼都玩得徽宗一朝,官居太尉竟也能管理禁軍。高俅貪慾很重,軍費竟也能貪汙,並搶佔部隊地皮,修造私家園宅。導致部隊紀律荒廢。上行下效,北宋末期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高俅每日與徽宗不務正業,花鳥魚蟲,西風瘦馬,靖康之難,其罪難逃。

高俅蹴鞠

但令人嘆息的是:俅以幸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

秦檜

秦檜事跡不必多說,割地求和,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冤殺嶽飛,把持朝政,致使高宗趙構也背了不少黑鍋,趙構秦檜往往被視為一丘之貉。

秦檜與趙構

秦檜因病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追贈申王,遺臭萬年。

万俟卨

万俟卨因與嶽飛有嫌隙,遂參與秦檜羅織莫須有之罪,為首功。後彈劾張浚(非將領張俊),又交結金國。同為漢奸,竟瞧不上秦檜了,兩人交惡,王八鬥蛤蟆。死後與秦檜一同被立像跪於嶽王廟前,九泉之下,不知作何感想。

嶽王廟前跪像

紹興二十七年,万俟卨去世 ,時年七十五歲,諡號為「忠靖」。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的爆發,離不開他的推波助瀾,玩弄權術的奸臣李林甫
    當然與忠臣良將對立的就是奸臣,玩弄權術殘害忠良,奸臣與忠臣有史以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他們就像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宋朝的嶽飛與秦檜,清朝的和珅與紀曉嵐等等,我們今天說的就是唐朝大奸臣李林甫,他在朝為相的19年,間接促進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 中國歷史上三位最大的奸臣
    奸臣一詞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是指不忠之臣,弄權使詐之臣,通俗講就是欺上瞞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過國家社稷的不忠的朝臣,這樣的官吏在中國歷史上不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位最大的奸臣。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這個化名林九郎的李林甫到底是不是奸臣?
    所以易烊千璽的老師,何監還有太子就反反覆覆提醒他,千千萬萬不能和林九郎對著幹,這人老奸巨猾,喜怒不形於色,你還太年輕,不是他的對手。「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舊唐書》一個說他口蜜腹劍,一個說他喜怒不形於色,這個化名林九郎的李林甫到底是不是奸臣?
  • 李林甫是把唐朝帶入深淵的奸臣?還是維持開元盛世的能臣?
    提起李林甫,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常年霸佔「中國奸臣榜」,是人們口誅筆伐的重點對象。如果說「指鹿為馬」是趙高的專屬代名詞,「口腹蜜劍」就是李林甫的專屬代名詞了。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把姚崇視為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者,而把李林甫視為「開元盛世」的終結者。故而,姚崇往往是「賢臣」的典範,李林甫往往是「奸臣」的代表。
  • 唐玄宗時期的奸臣,除了李林甫,還有個野心更重!
    當時李林甫勢力很大,楊國忠就主動投靠他。韋堅一案中,楊國忠出了不少力,楊國忠和李林甫一樣,都擅長觀察唐玄宗的心思,當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後。 楊國忠野心越來越大,逐漸不滿足於在李林甫手下辦事了。他先想辦法排擠掉李林甫的幾個親信,削弱了李林甫的勢力。
  • 李林甫是奸臣,為什麼宰相卻做了19年
    文/歷史崔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雖然出身皇族,但是到了他這一輩,皇族的身份,能換來的,只有一個在京城
  • 三位不應該寫進《宋史》奸臣傳的奸臣,其中有一位只做了半年宋臣
    歷史結論的含義不一定準確,史書的評價很多都賦予了特定的意義,放在如今,很多歷史愛好者在可以輕鬆判斷因果的情況下,對其中有些名臣是否算得上是奸臣,也能有較清晰的,符合自己觀點的解讀。雖然研究者或歷史愛好者因為自身觀點的不同,對各自的見解會有爭論,但史書中記載的部分奸臣未必是奸臣還是可以肯定的。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歷朝歷代都一直出現奸臣,他們在朝廷上不斷地蠱惑皇帝,還有的權力大的更是呼風喚雨,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榨著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就是嚴重阻礙天下太平的反賊。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宋朝奸臣被美劇拍成民族英雄,網友:理由還真沒法反駁
    中國歷史上出過不少奸臣,然而細細數來,宋朝奸臣多達21位,《宋史·奸臣傳》是二十四史中所錄人數最多的一部。宋朝「盛產」奸臣,除了確有蔡京、秦檜等世人皆憤的巨奸影響惡劣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政見不合扣帽子。
  • 三個來自奸臣的成語,東窗事發是由秦檜創造,一個比一個有內涵
    此時君王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百姓的關愛,但是卻又喜歡臣子誇讚其政績,而奸臣正是利用這一點,迎合帝王的心思,但是諫臣卻做不到這一點,自然失去了帝王的寵幸。這些巧妙利用帝王心思,而在外狐假虎威之人,歷朝歷代數不勝數。他們禍亂朝政,甚至賣國求榮,而其中這些奸臣的事跡更是令人後人深思,由他們的故事所衍生出來的成語,也被後人沿用至今。
  • 養成大唐之亂的奸相——李林甫
    《新唐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奸臣傳》,列舉唐代權奸,李林甫名列其中。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評價李林甫,「養成天下之亂」。李林甫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19年,沒辦一件好事,這樣奸臣,在唐代290年的歷史中都不多見。
  • 奸臣害一朝,奸論害百世.
    說不透,打個比。李林甫是拿馬來諸臣說道理打比喻的。杜璡之事,李林甫幹部會上做了這個講話,「由是諫爭路絕。」李林甫的這個講話,大家果然深刻領會,貫徹執行了。不再搞勞什子調研,不再寫勞什子建議,有工資有福利有職級,反之,降工資降福利降職級,甚至,腦殼都降地板。豬也會計算其中利害與得失的。現在我們不用再說杜璡,且說李林甫;李林甫也不用說了,古今天下,李林甫都被認定為奸臣,早已批垮批臭,鬥垮鬥臭,而且從目前看,沒人翻案。
  • 兩宋風雲:三個歷史事件帶你走進真實的宋朝,見證悲哀的時代!
    宋朝那麼真實的北宋到底如何,我們就通過下面三個歷史事件去走進真實的北宋:忠臣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缺少的東西,但我們縱觀歷史就會發現:宋朝的忠臣很多,除了開國初杯酒釋兵權外善終的卻基本沒有。大將楊業因為趙光義的面子強遷百姓而命喪石碣谷,然後名將潘美就替趙光義背個這個鍋。狄青、範仲淹、宗澤、李綱、韓世忠等最終都鬱鬱而終,而嶽飛更是被自毀長城殺於風波亭。
  • 唐代李林甫是如何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位的?為相後做盡了壞事?
    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主撰《新唐書》時,把其列入《奸臣傳》之中。(一)拉攏關係,謀取升遷李林甫的舅舅姜皎是個有心計很會見風使舵之人,唐玄宗李隆基還在當藩王時,他就瞅準了其有飛黃騰達之時,因此拼命巴結。李隆基上位後,深得皇上喜愛的姜皎權傾一時,得到的賞賜無數。從小生長在舅舅家的李林甫從舅舅身上接受到了不少啟蒙教育,為入仕後不擇手段謀升遷打下了基礎。
  • 中國古代三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天下的忠臣,例如明代的海瑞、宋代的嶽飛,然而有忠臣,自然也有奸臣。例如宋代的秦檜,清代的和珅,由於這些奸臣無惡不作、專門欺壓百姓,民間老百姓還專門給某些奸臣,創造了符合他們惡行的成語,藉此諷刺這些奸臣。
  • 倘若李林甫在世,安祿山還敢謀反嗎?皇帝:這亂子就是他惹出來的
    而在眾多臣子中,權臣、能臣、奸臣、忠臣、清官、汙吏,官場眾生相各有不同。而事實上,大多數奸臣也是能臣。權臣。如果不是具備很強的能力,那麼他們也做不到權傾天下乃至於禍亂朝綱。大家都知道唐朝由盛轉衰,始自安史之亂,而在當時,宰相李林甫充當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反面角色。宋代蘇軾的《荔枝嘆》中曾這樣寫道:「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林甫-口蜜腹劍勢燻天
    其實安史之亂之亂的源頭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無心朝政,沉迷享樂,任用奸臣所致,這其中最著名的典型就是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李林甫也是唐朝宗室,不過不算近支。從小機靈,對音律很有研究。後來被自己的舅舅推薦進入朝堂任職。在職期間,從沒有聽過他關於朝政的業績有優異的表現。整日與皇宮中的太監和妃嬪等往來密切,藉機拉攏他們為自己打探情報。
  •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聖人不把朝政交給太子反而交給李林甫?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上元節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幫狼衛帶著石油火藥,準備在上元節當夜引燃玄元寶燈,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內的一幫昏君奸臣全部燒死。負責皇城安全防衛的靖安司得知消息,從死牢中提出殺人犯張小敬抓捕狼衛,一場鬥智鬥勇就此展開。 靖安司如此賣力賣命的主要原因,就是李隆基(劇中稱為聖人)準備把大唐朝政全權交給右相李林甫打理。
  • 正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是怎樣一個人?
    獲得這些功績後,唐玄宗開始大放異彩,貪圖懶惰、懶政,尤其任命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這些奸詐無比、專權的宰相給唐朝留下了巨大的隱患,並將其拖入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可以說這是唐朝走向滅亡的前奏。李林甫是個狡猾、狡猾、毒辣的小人。外表看起來滿嘴甜言蜜語,和藹可親,其實他總是在無時無刻不在暗算別人,特別是那些冒犯他的人,沒有投靠他的人,或者只是比他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