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之後,這些角色在歷史上又幹了什麼大事

2021-01-09 新京報

「聖人」的歷史原型是唐玄宗李隆基,「嚴太真」嚴羽幻的歷史原型是楊玉環,也就是楊貴妃,他們的故事與結局盡人皆知,就不展開了。

「聖人」就是李隆基。

嚴羽幻就是「楊玉環」。

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謀臣李泌。李泌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六世孫,李必的臺詞強調自己不是「唐李」而是「隋李」,指的就是他的李姓與李唐皇室並非一支,但是李泌出身趙郡李氏,在唐代也是貴族世家之一。

開元十六年(728年),年方七歲的李泌在正在下圍棋的唐玄宗與燕國公張說面前,以「方圓動靜」為題賦詩,脫口而出「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張說驚為神童,從此名聲大噪。玄宗、張說之外,宰相張九齡等都很賞識器重這個孩子,不過,劇中這個時間,23歲的李泌並沒有當官,這段時間仰慕神仙之道的他一直在名山遊歷,直到7年後的天寶十載(751年),玄宗才想起李泌的「早慧」,讓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也可以說直到而立之年,李泌才與太子李亨有了交集。

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謀臣李泌。

後來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唐肅宗,35歲的李泌受召參謀軍事,大得信用,肅宗兒子代宗即位,李泌又一次出山輔佐,到代宗的兒子唐德宗時李泌正式入朝拜相,燮理陰陽,調和文武,安定邊陲,在軍事、內政、外交、財政等諸多方面做出傑出貢獻。貞元五年(789年),68歲的李泌去世,他被人稱為「神仙宰相,帝王之師」,因為受封鄴縣侯,故也稱「鄴侯」,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就是稱讚李泌藏書豐富。

太子李璵的原型就是玄宗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太子是玄宗第三子,先後有過李嗣升、李浚、李璵、李紹等名字。正是在天寶三載二月,太子更名李亨——本劇的時間是正月,所以他還不叫李亨,但是此時實際上太子叫李紹而不是李璵。說起來,天寶三載的李亨其實根本還沒有遇到重大危機,要到天寶五載(746年),右相李林甫才對太子施以辣手——李林甫先是上奏太子的大舅子韋堅與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勾結,企圖結黨謀立太子,又將另一案件牽扯太子妾侍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

太子李璵(右一)的原型是玄宗太子李亨。

李亨為求自保,不得不先後與太子妃韋氏與杜良娣離婚。李亨在大案與婚變的打擊之下大受刺激,兩鬢變白,好不容易等到李林甫病死,繼任宰相楊國忠仍舊讓李亨險象環生,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李亨才鹹魚翻身。他先是策劃了馬嵬驛之變,殺死楊國忠,逼死楊貴妃,之後與玄宗分道揚鑣,一路跑到朔方軍大本營靈武,自立為皇帝。

唐肅宗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持者,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對抗安史叛軍,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他不能制約身邊後宮、宦官勢力膨脹,也沒有取得平叛的最終勝利。上元二年(761年),重病的肅宗在宦官李輔國發動的支持太子反對張皇后的宮廷政變的同時病逝,時年52歲。

右相林九郎(中)的原型是玄宗朝宰相李林甫。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就是玄宗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淵堂弟的曾孫,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他接替前文提到的賞識李泌的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在他擔任宰相的將近20年時間內,李林甫不但因為陷害可能威脅到他相位的官員,被人稱為「口蜜腹劍」,還在玄宗將三個皇子廢為庶人並殺害時助紂為虐、推波助瀾;前文也已經提到李林甫不斷試圖扳倒太子李亨,但是沒有成功。

天寶十一載(753年),已經病逝還未下葬的李林甫被楊國忠誣告謀反,削官抄家、子孫流放之外,本人被劈開棺木,抉出口內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事情還沒完,肅宗即位以後,打算掘了李林甫的墳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焚燒,還是李泌力勸:太子現在身為天子應該不念舊怨,示天下以寬廣胸懷,才能招降安史叛軍中的脅從者,也不要因為顯得記恨過往導致玄宗內心慚愧不愉快,肅宗才算作罷。

永王原型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

永王的原型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安史之亂後,李璘手握重兵,想要模仿東晉盤踞江東,因此被肅宗派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平定,李璘本人也被殺死。李白因為當時在永王麾下做幕僚,又寫了《永王東巡歌》等詩篇,被認定為附逆險些處死,經朋友援救才改判發配夜郎。因為高適沒有理會老朋友李白的求救,李白與高適的友誼小船也因此說翻就翻。李璘幼年喪母,由李亨親自撫養,李亨對兄弟親愛,常常懷中抱著他同睡,在本劇故事發生的時候,兄弟之間的關係大概率並沒有像劇中表現的那樣暗流湧動、劍拔弩張。

何執正的歷史原型就是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在天寶三載四月致仕,也就是劇中故事發生的3個月後,玄宗贈以御製詩,太子率百官餞行,賀知章回到老家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寫下《回鄉偶書二首》,其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特別膾炙人口。賀知章回鄉不久病逝,壽至86歲。因為賀知章當過太子右庶子、侍讀、太子賓客,後來唐肅宗追贈自己這位已逝的老師禮部尚書的官職。說起來,賀知章比唐玄宗還年長26歲,耄耋之年的他備受優禮,從容歸鄉,閒適豁達,種種跡象顯示不像曾經捲入過什麼爭鬥糾葛。

最後一集中何執正離開長安時提筆寫詩,和史實時間有一定差距。

郭利仕的歷史原型就是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本來叫馮元一,是「嶺南聖母」冼夫人的六世孫、歸順唐朝的嶺南首領馮盎的曾孫,幼年因為流人謀反案牽連受刑。高力士替李白脫靴的故事對他不無詆毀之詞,其實他是對玄宗非常忠誠的賢宦,文武雙全,時行善事,後來被李輔國陷害,流放途中見芹菜而做詩明志:「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寶應元年(762年),遇赦回歸,方知玄宗已經駕崩,於是向北號啕痛哭,吐血而亡。

書生程參的原型是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岑參正是在天寶三載這年進士及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他的名句,作為邊塞詩人,岑參與平定永王之亂的主帥高適齊名,唐代宗時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刺史,所以人稱「岑嘉州」,約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元載原型就是元載。

大理寺評事元載的原型就是元載,有朋友或許會認為他這個元姓是北魏皇族拓跋氏改成的漢姓,家世並不差。其實不然,元載姓的是繼父的姓,作為拖油瓶的他出身如假包換的寒門,但是元載嗜好讀書,在天寶元年考中進士,然後靠著智商情商,在官場一路上升。前文講到唐代宗繼位靠的是宦官李輔國,李輔國因此被尊為「尚父」,權傾朝野。元載借著與李輔國妻子同宗為橋梁搭上李輔國的關係,加上自己善於揣摩上意,終於拜相封爵。

元載並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參與唐代宗殺死李輔國的密謀,後來又幫助代宗誅殺權宦魚朝恩,終於獨攬朝政。大曆十二年(777),早已對元載跋扈專權不滿的唐代宗命人抓捕元載賜其自盡,抄元載家的時候,搜出嶺南節度使獻給他的直徑一尺的琉璃盤,而獻給皇帝的直徑只有九寸,更離譜的是搜出八百石(按照唐朝度量衡制折算大約近64噸)胡椒——當時胡椒作為進口香料,價值確實很高,但囤積到如此誇張的數目,可見元載窮奢極欲到愚蠢的地步。

王韞秀原型就是王韞秀。

王韞秀原型就是元載的妻子王韞秀。王韞秀是河東節度使王忠嗣之女,她和元載剛成親時,貧寒的元載不得不寄居嶽家,飽受妻族的歧視嘲笑。忍受不了的元載賦詩《別妻王韞秀》打算入長安求官,詩云:「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王韞秀寧願和元載同行一起受窮,寫下了《同夫遊秦》明志:「路掃饑寒跡,天哀志氣人。休零離別淚,攜手入西秦。」元載獲罪,本來妻女只是沒入掖庭為奴,並沒有死罪,可是王韞秀脾氣很硬,說道:「王家十三娘,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誰能書得長信昭陽之事?死亦幸矣!」堅決不從命,結果也被賜死,一說京兆尹命人將她杖斃。

熱衷於寫傳奇小說賺一筆小錢的華陰縣尉姚汝能的歷史原型就是姚汝能,生平不詳,只知道是《安祿山事跡》的作者。正是在天寶三載,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任範陽節度使,勢力日益滋長,但此時的姚汝能應該還不知道此人會成為自己筆下的主角。關於安祿山的許多史料都來自於姚汝能著作,《新唐書·安祿山傳》比《舊唐書》增加了許多內容,不少就是藉助姚汝能提供的資料。

主角張小敬是虛構人物。

之所以把劇中最重要的主角張小敬放在最後,是因為他其實沒有歷史原型。姚汝能在《安祿山事跡》提到箭射楊國忠落馬的禁軍士兵是張小敬,這是馬伯庸玩的一個梗。當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的張小敬,怎麼可能在12年後的馬嵬驛之變時還在禁軍中服役。

□秦凌(文史作家)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說起《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了,這部劇在2019年開播,在開播之後,當時就獲得了很高的人氣,並且在口碑方面,也是有著不錯的成績,如今這部劇開播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快要忘記這部劇的結局了,但是,即便如此,這部劇還是在30多萬人打分的情況下,拿到了8.3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隱藏的含義,是對歷史的尊重
    《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十二時辰》作為一部古裝劇,最大的優點是在場景上。劇中對大唐風貌那種吹毛求疵的高度還原,讓觀眾很容易就代入到故事的環境中。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長安十二時辰》對於這樣一部對場景極其考究的電視劇而言,它必定要做到嚴肅認真,以及對歷史的尊重。劇中很多角色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原型,只是名字換成同音字。而對歷史的尊重,也隱藏在故事的結局裡。
  •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
    《長安十二時辰》海報《長安十二時辰》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歷史懸疑推理小說。馬伯庸在創作《長安十二時辰》時並不避諱他對美劇《24小時》的借鑑,但美劇《24小時》其實是對「三一律」的借鑑和改良。劇版《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本模式本質也是「三一律」的改良版。它限定在一天的時間,場景廣義上也主要集中於一處——長安城(當然具體呈現上有多個場景),並緊緊圍繞著「破迷局,救危城」展開。這便將「三一律」的優點和影視超越時空局限的優點結合起來。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人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
    《長安十二時辰》的創作者們努力將大唐盛世中的一天展現在我們眼前,在我看來他們做到了,劇中不少的人物也和歷史中的原型高度相似,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長安十二時辰》裡的人物生平。第一位是在劇中一出場就死於非命的的焦遂,可以說是「長安大V」了,在劇中,焦遂是何監的酒友,他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但卻以嗜酒而聞名,因而成為大V,可以腰懸金魚袋,自由出入皇宮。
  • 長安十二時辰有真實故事歷史事件嗎 歷史原型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是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非常好看,裡面的歷史人物眾多。那麼長安十二時辰有真實歷史嗎?長安十二時辰歷史原型是什麼呢?一起看看吧。  長安十二時辰有真實故事歷史事件嗎?  其實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他死的最慘 長安十二時辰最新劇情介紹
    但是在小說原版的結局裡,幕後黑手並不是賀東,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是因為不能抹黑歷史人物的原因,所以馬伯庸最後·只能把賀東拿來頂了黑鍋。小說《長安十二時辰》是作家馬伯庸最被人推崇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講述一個發生在唐代朝堂之上陰謀。在繁華都城長安,一些無形的力量正在暗流湧動,一隻幕後黑手更是企圖借著外族之力,一舉顛覆整個長安城。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
    ■馬伯庸在書展上談走紅 新聞晨報:去年《長安十二時辰》大火,那個時刻你分享到的最大紅利是什麼 新聞晨報: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新作《兩京十五日》出爐,其中間隔了多久?你是不是又回到了寫作的日常? 馬伯庸:大概三年吧。《長安十二時辰》出版之後,我就意識到,如果我馬上出一本書,銷量肯定會很好,但我怕這個火。就怕火過了,所以我主動給自己降了溫。
  • 長安十二時辰太子的歷史原型是誰 是繼唐玄宗之後的唐朝第七個皇帝
    長安十二時辰太子的歷史原型是誰 是繼唐玄宗之後的唐朝第七個皇帝時間:2019-07-26 14:13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太子的歷史原型是誰是繼唐玄宗之後的唐朝第七個皇帝 長安十二時辰是很不錯的一部劇,雷佳音真是個好演員,為了這部戲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值了,易烊千璽這幾集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 長安十二時辰各個人物歷史原型結局對照表 歷史上做什麼介紹
    【長安十二時辰各個人物歷史原型結局對照表 歷史上做什麼介紹】《長安十二時辰》雖然這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但是裡面的人物不少都有其歷史原型,那麼這些劇中對應的歷史人物原型他們在歷史上的結局又是如何?  1、李必(靖安司丞)——歷史原型【李泌】  由易烊千璽所扮演的靖安司丞李必歷史原型是唐朝的李泌。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真的是爛尾?其實是尊重歷史?
    去年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死囚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這些細節彩蛋中,藏著《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真相
    儘管《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並非真實歷史,但這部從細節上挖掘唐文化的精髓,讓人能真正感受到天保三載的上元燈節,諸多歷史細節和彩蛋的巧妙安排,更讓盛唐氣象和長安風貌活起來。 在細節上的雕琢,並非為了好口碑而刻意為之,再精緻的細節,都要為劇情和人物服務。而《長安十二時辰》在人、事、物上的合一性,才最讓人拍案叫絕。
  • 歷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歷史錯誤
    按:這是一個歷史學者觀影追劇的小系列。在2019年的國產歷史劇中,《長安十二時辰》是在還原歷史細節方面做得非常用心的一部,原著作者馬伯庸先生本來就有很高的史學素養,在寫作此小說時為了全面展示長安面貌,下了很多工夫;改編成劇之後,服化道方面與中國裝束復原團隊合作,於設計上參考了大量文物,也使得觀眾耳目一新。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揭秘他死的最慘
    優酷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本劇講述盛唐時期,天寶三年上元節時發生在唐城內的一次刺客行動。
  • 走近「長安十二時辰」
    近一段時間,我的興趣點轉移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執導了網絡劇《長安十二時辰》。看上去,傳統文化與當下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但對我來說,不論何種題材,所有創作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就是要有現實生活做根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長安十二時辰》播出後,引發諸多有益討論,我也收到不少評價,認為這部劇比較真實地再現了唐朝文化。
  • 《長安十二時辰》「角色」背後真實歷史人物,結局如何?
    在最後一幕中,張小敬、李必、檀棋三人分別,整個畫面是黑白色的,黑白畫面的設置也讓不少網友感嘆,「這是什麼天才想法。」談及大結局的設定,12日下午,導演曹盾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坦言,因為很多記憶中的老照片都是黑白色的,而《長安》這個故事到了最後一場戲,該結束了,選擇黑白色也是希望「長安」能像老照片一樣留在大家記憶中。▲《長安十二時辰》結尾變成了黑白色。
  • 看不懂《長安十二時辰》?你需要惡補這些歷史小知識
    看不懂《長安十二時辰》?你需要惡補這些歷史小知識 文|竹映月江 近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不少觀眾看過後紛紛表示這部劇史料嚴謹,造型考究,堪稱良心製作。
  • 【劇說P2·長安十二時辰】用項目管理思維做好團隊角色部署
    《長安十二時辰》裡令人叫絕的項目管理思維 —【用項目管理思維做好團隊角色部署】—> 《長安十二時辰》是近兩年國產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劇情緊湊,懸念設置扣人心弦,即使一口氣看完48集也不會覺得時間很長。
  • 遊「長安」 十二時辰哪能夠?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抑或是外國人,都喜歡到長安來走一走。這些都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所體現。7月,是西安最火熱的暑期旅遊季。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持續火爆,追劇的人扎堆兒來到西安,探訪「長安城」、感受唐文化,觸摸自己心中那個不一樣的長安。尤其是與影視劇相關的歷史文化類景點,如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永興坊、華清宮、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更是流量與人氣節節攀升。
  • 《長安十二時辰》歷史上真有張小敬和姚汝能?不僅有,還殺了宰相
    要說這幾年我最喜歡的劇那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莫屬了,作為一個資深的唐粉,見到劇中對唐代長安的種種還原真是驚喜的不得了呢!什麼各個居民小區啊(坊)、大型綜合超市啊(東西市)、還有人們的社交禮儀、談吐言辭、衣著妝容、用具飲食都是來個原汁原味,也給我好好補了一課!
  • 《長安十二時辰》,除了故事我們還可以看什麼?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醞釀一年多的《長安十二時辰》一上線就迅速掀起觀劇熱潮,並以豆瓣8.6分的成績登頂2019年上半年口碑劇榜單。如今,這部48集的電視劇已經播出近四分之三,作為觀眾的我們,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除了故事本身還可以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