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長安十二時辰》?你需要惡補這些歷史小知識

2020-11-28 騰訊網

看不懂《長安十二時辰》?你需要惡補這些歷史小知識

文|竹映月江

近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不少觀眾看過後紛紛表示這部劇史料嚴謹,造型考究,堪稱良心製作。

然而,由於《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唐代的故事,這也導致了觀眾對劇中的一些細節不熟悉,無法達到最佳的觀劇體驗。

那麼,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細節是製片方精心埋下的彩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觀看這部劇需要掌握的歷史知識吧。

01 金魚袋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一段內容是狼衛首領曹破延落水後,被酷愛飲酒的焦遂救起,而後狼衛首領恩將仇報,殺害了焦遂並且拿走了他的金魚袋。

那麼,這個金魚袋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何焦遂會因為金魚袋丟掉性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一起看看焦遂的裝備。

焦遂出場時,他的身上除了金魚袋,還有一壺好酒。

這處細節其實是在向歷史上真實的焦遂致敬,據史料記載,焦遂平生嗜酒如命,與李白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就連杜甫也不忘在《飲中八仙歌》裡說「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不過,《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了劇情的衝突將焦遂的社會地位拔高了不少,於是劇中狼衛首領倒酒祭祀時,焦遂的酒便成了葡萄酒。

葡萄酒最初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妥妥的絲綢之路舶來品,在唐代絕對是價比黃金的奢侈產品。

本來以歷史上焦遂的平民身份,是絕對喝不起葡萄酒的,但劇中的焦遂擁有金魚袋,這就讓焦遂喝葡萄酒有了幾分合理性。

因為,金魚袋只有官員才有,同時官員才有渠道和財力購得葡萄酒,這兩處細節很好的指明了劇中焦遂的官員身份,或者至少是與高官有交情,比如劇中的靖安司何監。

《新唐書》上記載「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可見唐代的官員們人人都有個叫做魚符的身份證,劇中的焦遂也不例外。

唐代的魚符按照官職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原料製作,按照唐代章服制度,「(魚符)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

有了魚符就需要有魚袋來放置,因此從唐高宗永徽二年開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魚袋上面用金銀裝飾,其中三品以上佩金魚袋,五品以上佩銀魚袋,這便是劇中金魚袋的由來。

劇中焦遂能夠入宮與太子老師何監喝酒的交情,並因此佩戴了金魚袋,這就是一張入宮的通行證,難怪狼衛首領為此不惜害死焦遂呢。

02 不良帥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還有一處令觀眾頗為迷惑的情節,那就是劇中一開始介紹張小敬時,說他做過不良帥。

那麼,什麼是不良帥呢?這個職務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據《稱謂錄》引《說鈴續》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由此可知,在唐代時,有個主管逮捕緝拿盜賊的官職,稱作「不良人」,而這些不良人的最高統帥,就是不良帥。

雖然不良人的官職不高,但作用可不小。《太平廣記》裡就曾記載了一個不良人的故事。

據《太平廣記》記載,貞觀年間有個叫李行詮的人,他迎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可這個老婆卻與他前妻的兒子李忠相愛了。

熱戀中的兩人為了長相廝守,便在外面找了間房同居,可李行詮很快發現老婆不見了,於是李忠就騙他說他老婆是被皇上叫進宮去了。

李行詮一聽,立刻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他哥哥左丞相李行廉。

要說李行廉也是愛弟心切,馬上進宮去找皇上要人。皇上被李行廉弄得莫名其妙,好不容易才明白是李行詮的老婆失蹤了。

於是皇上立刻讓長安縣令徹查,這下李忠緊張了。為了脫罪李忠和他的繼母商量後決定,由她的繼母自行用領巾勒著脖子再躺到街上,等縣令問起就說奉旨進宮見皇上途中,被人勒住脖子綁架了,然後歹徒又把她扔了出來。

縣令聽後,雖然心存懷疑,但卻苦於沒有證據,此案一時僵在那裡。

這時候,不良人登場了。這些不良人接受案子以後立刻去四處走訪,然後很快便從交往的社會閒散人員那裡聽說李忠曾去算命的事情。

有了這一線索,不良人順藤摸瓜,初步掌握了李忠的犯罪事實,然後不良人設計將李忠和他繼母關在一起,暗中留下人偷聽他們的談話,終於掌握了他們的犯罪證據,這才告破這起失蹤案。

由此可見,不良人不僅廣泛接觸民間百姓,同時也為官員辦事,他們既是官府維護治安的重要助力,也是民間與官府溝通的橋梁。

劇中的張小敬能夠迅速發現狼衛行蹤,相信便是得益於他不良帥的職業生涯。

03 大案牘術

《長安十二時辰》中,還有一個令人驚喜的彩蛋,那就是劇中人物採用的「大案牘術」,也是徐主事的看家本領。

大案牘術聽起來很像現在的大數據分析,用統計學的方式迅速精準的定位目標。

那麼,這樣現代化的手段,在唐代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其實,早在春秋時代,古人就開始關注統計數據了。比如《地理志》、《河渠書》、《食貸志》等等古籍,都是涉及統計學的著作。

這些統計數據的確幫了決策者很大的忙,齊國國相管仲就通過這些數據制定了一些科學有效的農業政策。

等到了唐宋時期,當時的官員們開始通過統計數據分析經濟發展動向,還根據這些數據提出了「罷減冗費」的建議。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唐代人已經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但限於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很難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描述的那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獲取結果的,劇中神乎其神的大案牘術,或許只是編劇的美好願望吧。

參考文獻:《新唐書》、《稱謂錄》、《太平廣記》

相關焦點

  • 追《長安十二時辰》,沒些歷史背景知識可能真看不太懂!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看,或者想看懂每個小細節,建議各位看官先看看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再看電視劇也不遲。畢竟小說除了大量的旁白,還有心裡對話以及背景鋪墊,電視劇時很難展現的。長安十二時辰★★★★★原著閱讀地址(掃碼看全文)要想暢快淋漓地看懂《長安十二時辰》,沒點背景知識還真不行~盛世大唐,萬千氣象,一百零八坊的氣勢恢宏,車水馬龍間的井然有序……是不是瞬間對這座星羅棋布的長安城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子民的驕傲與哀愁
    帝國強盛至極,如太陽罩頂,底下往往伴隨著呼之欲出的陰影,如同《長安十二時辰》所點題,人性的善惡交雜、時代的華麗萎靡、文明的燦爛崩毀、長安的溫柔殘酷,在一天十二個時辰中盡顯無遺,生活在盛唐時代的人們各有各的欲望和心事,在一場追緝行動中,他們或大或小的選擇,左右了大唐由盛轉衰的方向。
  • 《長安十二時辰》,除了故事我們還可以看什麼?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醞釀一年多的《長安十二時辰》一上線就迅速掀起觀劇熱潮,並以豆瓣8.6分的成績登頂2019年上半年口碑劇榜單。如今,這部48集的電視劇已經播出近四分之三,作為觀眾的我們,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除了故事本身還可以看什麼?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隱藏的含義,是對歷史的尊重
    不過,如果你結合歷史的角度來審視故事的結局,就會發現,結局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因為《長安十二時辰》的結局不僅僅是徐賓一個人的結局,還有程參、何老、李必、張小敬,以及右相。所以,一些歷史劇就很好的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特別是像《長安十二時辰》這類場景還原度很高的電視劇。而且,要和劇中那些細緻寫實的場景風格相呼應的,是整部劇這種嚴肅正經的風格。如果這是一部鬧劇,就不需要在場景上這麼下功夫。
  • 雜記——《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抖音平臺上有人推薦《長安十二時辰》這本書,趕上當時活動便買了,但由於工作原因一直都是斷斷續續地看,一直到離職之前連上冊的三分之一都沒看完,忙完了公積金,剛剛開始正式找工作,時間相對富裕,就把這套書又撿起來了。
  • 原來我沒「看懂」《長安十二時辰》
    從嚴格意義上講,劇中的芙蓉冠並不一定是真正的芙蓉冠,子午簪的簪子也比較長,但《長安十二時辰》的李必造型,不可謂不用心。除了芙蓉冠,劇中還為我們展示了唐朝軍制的演變。男主張小敬第一次與李必見面,李必說到第八團的往事,張小敬說你不懂第八團,很多觀眾在這裡一臉迷茫,怎麼唐朝也有團這個編制了?其實不是。
  • 歷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歷史錯誤
    按:這是一個歷史學者觀影追劇的小系列。在2019年的國產歷史劇中,《長安十二時辰》是在還原歷史細節方面做得非常用心的一部,原著作者馬伯庸先生本來就有很高的史學素養,在寫作此小說時為了全面展示長安面貌,下了很多工夫;改編成劇之後,服化道方面與中國裝束復原團隊合作,於設計上參考了大量文物,也使得觀眾耳目一新。
  • 這些細節彩蛋中,藏著《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真相
    儘管《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並非真實歷史,但這部從細節上挖掘唐文化的精髓,讓人能真正感受到天保三載的上元燈節,諸多歷史細節和彩蛋的巧妙安排,更讓盛唐氣象和長安風貌活起來。 在細節上的雕琢,並非為了好口碑而刻意為之,再精緻的細節,都要為劇情和人物服務。而《長安十二時辰》在人、事、物上的合一性,才最讓人拍案叫絕。
  • 《長安十二時辰》憑什麼這麼炸裂?我們找出了這些細節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已成年的唐代仕女常梳雲朵髻和墮馬髻,而諸如理髮師小女兒及元載侍女都梳著雙環垂髻,歷史感滿滿。說到細節,《長安十二時辰》不僅在服飾和妝容方面用心良苦,在人物形象、臺詞和道具等方面,也參考當時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輝煌至極的大唐盛世。
  • 答應我,《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著小說你一定要看!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甫一開播, 就在豆瓣拿下了 8.7 的高分。
  • 《長安十二時辰》:且看且珍惜
    《長安十二時辰》對服飾的考據《長安十二時辰》很講究。劇情且不說,服裝、道具、打光、對唐朝社會風貌的考據等,就比普通古裝劇上了一乘。它涉及朝廷,但著眼點是升鬥小民。高層鬥爭藏於冰山之下,表面可見的是小人物在長安城中的艱難抉擇。張小敬相比李唐貴族是小人物,但他也參與到歷史大潮之中,《長安十二時辰》要表現的,就是小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 「精剪版」《長安十二時辰》登廣東衛視
    《長安十二時辰》反臉譜化的角色塑造也令觀眾津津樂道,劇中每個人物都立體鮮活,展現出真實複雜的人性。不僅有張小敬、龍波(周一圍飾)、檀棋(熱依扎飾)、崔器、姚汝能(蘆芳生飾)等血肉豐滿的「小人物」,也有李必、何執正(韓童生飾)、唐玄宗(馮嘉怡飾)、嚴羽幻、林九郎、太子李璵等具有真實歷史原型的「大人物」。
  • 影視|「精編版」《長安十二時辰》將登廣東衛視
    該劇講述了唐朝天保三載上元節前夕,繁榮昌盛的長安城面臨空前危機,長安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臨危受命,與天才少年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飾)在十二時辰內攜手拯救長安的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此前曾在視頻平臺上線,豆瓣評分高達 8.3 分,居 2019 年國產古裝劇豆瓣評分榜首位,網友給出了 " 近年來不可多得的良心劇 " 等高度評價。
  • 《長安十二時辰》 看雷佳音易烊千璽在線vlog
    小編覺得這個評價最有代表性:和以往很多注水劇恨不得兩倍速看還要開著彈幕吐槽不同,看《長安十二時辰》最好不要開彈幕,0.5倍速,才能靜心細細品味。這樣恰到好處的詩詞融入,也讓網友感慨:「這沒點文化還真聽不懂啊...」剛開始看這劇確實會讓人各種懵圈,知識點太多了啊!本來就一堆文言小詞不說,還一會兒一個生僻詞,什麼狼衛、望樓、靖安司的。好在後期有良心,貼心地為觀眾送上了生詞小tips。
  • 長安十二時辰
    年關將至,總想起《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熱鬧的景象,前段時間出了一期《一日看盡長安花》,小夥伴們被盛唐色彩吸引,反響不錯。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真的是爛尾?其實是尊重歷史?
    去年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死囚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30集精簡版首播
    去年夏天,最火的一部電視劇非《長安十二時辰》莫屬。時隔一年,在《長安十二時辰》開播一周年之際。片方發布消息,優酷平臺將播出《長安十二時辰》的精簡版,由原來的48集縮減到了30集。同時,《長安十二時辰》的精簡版也於6月8日起在廣東衛視播出。
  • 長安十二時辰 7個冷知識!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近日,《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李必、張小敬攜手擊敗恐怖分子,拯救長安城的故事。
  • 遊「長安」 十二時辰哪能夠?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抑或是外國人,都喜歡到長安來走一走。這些都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所體現。7月,是西安最火熱的暑期旅遊季。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持續火爆,追劇的人扎堆兒來到西安,探訪「長安城」、感受唐文化,觸摸自己心中那個不一樣的長安。尤其是與影視劇相關的歷史文化類景點,如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永興坊、華清宮、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更是流量與人氣節節攀升。
  • 長安十二時辰有真實故事歷史事件嗎 歷史原型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是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非常好看,裡面的歷史人物眾多。那麼長安十二時辰有真實歷史嗎?長安十二時辰歷史原型是什麼呢?一起看看吧。  長安十二時辰有真實故事歷史事件嗎?  其實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並不是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