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宰相之夢靠兩個女人一個宦官實現,是如何找到這些靠山的?

2020-12-23 五六居河西56

唐玄宗時期,李林甫當宰相全靠一個女人,武三思的女兒武氏。李林甫時任史部侍郎與宰相裴光庭的老婆有私情,靠著這女人的關係一路爬上了萬人之上。

李林甫雖有皇室血統,一直努力著,只是一個千牛直長,擔任普通宮廷侍衛,找不到出人頭地方法,他感到很憋屈。

仕途不順他總得想辦法,通過舅舅姜皎,找到時任宰相源乾曜謀求郎中之職,源乾曜的說:郎中的有才幹,你不合適,」只給了一個太子諭德的閒職小官。

李林甫的目標是要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當宰相是皇上欽定的,自己沒有這層關係搭不上話,好不容易通過巴結宇文融才做了史部侍郎,經過篩選,選定了唐玄宗寵信之人高力士。

高力士協助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亂,深得寵信,唐玄宗對他很信任,內外臣之奏章,必先送高力士,然後再呈皇上,小事高力士可自行裁決。唐玄宗還經常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才能睡個安穩覺,」對他的信任從來沒有質疑過。

只要是能夠取得高力士的信任,推薦就是十拿九穩。怎麼樣才能跟高力士攀上關係?腦筋一轉,想到了一個女人,宰相裴光庭的老婆武氏。

原來,武氏是武三思的女兒,全憑武三思幫助,才走上飛黃騰達。當年高力士少年時進宮,宦官高延福非常喜歡他,收為養子。高延福又是從武三思府邸走出的,經常派高力士往來與武三思 第宅,武三思見到很喜歡他,在他幫助下,高力士得到了武則天賞識,開始在宮中展露頭角。

高力士一向重感情,一直在感恩武三思,武三思離世後又對他的女兒格外照顧。只要是武氏的請求,他都特意幫助,高力士都會辦的妥妥的。

李林甫眼睛一亮,想到這個關係價值千金啊,我好好要用一下,不顧朋友反對,很快跟半老徐娘的武氏打的火熱。有朋友勸道:「你好歹也是個世家子弟,美妾豔婢能買得起,何必要跟武氏鬼混,她的老公可是宰相啊,一旦查出事發,你可吃不了兜著走。」

李林甫還是按自己的計劃行動,不管其他的事。也難怪,裴光庭好似不在乎似的,始終沒有東窗事發。

李林甫有個特點,精於權術和謀略,善於尋找賞識別自己的伯樂,就是找個向上爬靠近自己心中目標的推薦人。靠著宇文融的提拔擔任御史中丞後,升任刑部侍郎、史部侍郎等官職,他還是不滿足,離他心中最高的位置宰相依然相距甚遠。

靠著這種關係武氏找到高力士,想辦法幫助李林甫謀取宰相之職,高力士考慮到宰相只有皇上才能欽定,他是一直尋找機會。

一次,高力士透露給武氏的一個消息,唐玄宗要任命尚書右丞韓休為侍中。武氏很快把消息告訴了李林甫,李林甫靠著聰明就開始行動,把消息提前告訴了韓休,韓休果真當上了宰相。韓休很感激李林甫,並在唐玄宗面前老說李林甫的好話,說他是有宰相之才。又通過武惠妃的枕邊風和高力士的說好話,李林甫終於在開元二十三年實現了宰相之夢。

一同當選為宰相有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當時唐玄宗最器重的是張九齡,李林甫反而是最不管事的一個。最終李林甫靠著權術慢慢爬到了最高位,替代了張九齡的權利,是唐朝擔任宰相最常的一個。

林甫能夠躋身於宰相行列,得益於三個人的幫助,武惠妃、武三思的女兒和高力士,給他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他靠著權術和謀略,最終走到了最頂峰。李林甫能夠在唐玄宗時期執政十九年,有他的過人之處,並不是平庸無輩。至於他的整人手段和其他齷齪,大家也有所耳聞。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林甫-口蜜腹劍勢燻天
    其實安史之亂之亂的源頭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無心朝政,沉迷享樂,任用奸臣所致,這其中最著名的典型就是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李林甫也是唐朝宗室,不過不算近支。從小機靈,對音律很有研究。後來被自己的舅舅推薦進入朝堂任職。在職期間,從沒有聽過他關於朝政的業績有優異的表現。整日與皇宮中的太監和妃嬪等往來密切,藉機拉攏他們為自己打探情報。
  • 李林甫是奸臣,為什麼宰相卻做了19年
    今天歷史崔要介紹的,是李林甫成為中書令後,如何在這個崗位上,待了19年,要知道張說三次當選宰相,總時間加起來,也才七、八年。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1、不學無術的李林甫為什麼能當上宰相2、張九齡,被安史之亂推向歷史齒輪的宰相3、張說,策論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李林甫從副校長,升級到中書令,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就是李隆基的媳婦武惠妃,對於後宮的女人來說,最關心的其實就一件事,兒子能不能成為新皇帝,一旦兒子君臨天下,下半生的日子,就安逸了。
  • 影響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
    晚唐兩位鼎鼎大名影響唐朝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王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兩個人的生平事跡。 李林甫(683-753),祖籍隴西,唐朝宗室,位居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 李林甫是把唐朝帶入深淵的奸臣?還是維持開元盛世的能臣?
    一方面,他得到了唐玄宗寵臣宇文融的提攜,另一方面,他主動接近高力士等受唐玄宗寵信的宦官,又通過宦官高力士等接近受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請求保護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從而和唐玄宗身邊的親信建立起了政治聯盟。李林甫經過官場多年的歷練,如今早已不是初出茅廬的莽撞青年,而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中年人了,他已然懂得如何利用朝中和宮中的各種勢力實現自己的目的。開元二十二年,李林甫成功晉升為宰相,其事業開始走向輝煌。
  • 太平廣記之李林甫
    郎君且歸,熟思之,後三日五更,復會於此。」李會回計之曰:「我是宗室,少豪俠,二十年宰相,重權在己,安可以白日升天易之乎?」計已決矣,及期往白。道士嗟嘆咄叱,如不自持,曰:「五百始見一人,可惜可惜。」李公悔,欲復之。道士曰:「不可也,神明知矣。」與之敘別曰:「二十年宰相,生殺權在己,威振天下。然慎勿行陰賊,當為陰德,廣救拔人,無枉殺人。如此則三百年後,白日上升矣。官祿已至,可使入京。」
  • 宋仁宗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一個死於宦官,兩個愛上宦官?
    不過,與他的政績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卻並不幸福:身為帝王,妻妾成群,生前卻與兩個正宮皇后感情不睦;一生3子、13女大都早亡,只存活了4個女兒。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兩個皇后郭皇后、曹皇后,和他最寵愛的大女兒——福康公主都與宦官糾纏不清,給後世留下了諸多難解之謎。這是怎麼回事呢?一、郭皇后:死於宦官閻文應之手?
  • 從嚴書記被捕談唐朝李林甫:兩面人能可怕到什麼地步
    歷史是最好的「照妖鏡」,近讀唐史,讀到李林甫,一個典型的「兩面人」。不禁遍體生寒。靠著「兩面人」的做派,他從一個小「保安」一路竄升為盛唐宰相!「口蜜腹劍」這四個字,說的就是他。李林甫不甘心,他託關係、找門路,費盡了心思,總算挪了挪地方,但也不過是太子府裡一名普通辦事員(太子中允)。2、殷勤跑關係、及時表決心李林甫懂得一個道理:好事不可能找上門來,得靠自己去跑。他仔細梳理了家裡的社會關係,發現有一個親戚能幫他。
  • 安史之亂的爆發,離不開他的推波助瀾,玩弄權術的奸臣李林甫
    當然與忠臣良將對立的就是奸臣,玩弄權術殘害忠良,奸臣與忠臣有史以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他們就像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宋朝的嶽飛與秦檜,清朝的和珅與紀曉嵐等等,我們今天說的就是唐朝大奸臣李林甫,他在朝為相的19年,間接促進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 正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是怎樣一個人?
    其任十九年的宰相獨攬大權,掩塞言路,排賢斥才,擾亂綱紀。其接任張九齡、攬居相位、專政自恣、斷絕言路、助成安史之亂,實在是唐玄宗的不恰當之舉,導致了唐興衰,這是唐朝的悲哀!唐至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唐玄宗勵精圖治,虛心採納意見,任命一批比較賢能、有才幹的官員,使開元盛世的局面得以實現,人民生活安定。
  • 唐代李林甫是如何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位的?為相後做盡了壞事?
    但他發跡並沒有靠其宗親關係,而是善於玩弄權術,排除異己。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主撰《新唐書》時,把其列入《奸臣傳》之中。(一)拉攏關係,謀取升遷李林甫的舅舅姜皎是個有心計很會見風使舵之人,唐玄宗李隆基還在當藩王時,他就瞅準了其有飛黃騰達之時,因此拼命巴結。李隆基上位後,深得皇上喜愛的姜皎權傾一時,得到的賞賜無數。
  • 養成大唐之亂的奸相——李林甫
    《新唐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奸臣傳》,列舉唐代權奸,李林甫名列其中。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評價李林甫,「養成天下之亂」。李林甫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19年,沒辦一件好事,這樣奸臣,在唐代290年的歷史中都不多見。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是李林甫
    這個職務在唐代就是個妥妥的基層官員,然而,這份不起眼的工作還是李林甫靠著他龐大的家族關係才能獲得呢。李林甫的曾祖父,是李淵的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說起來,眼下當政的李隆基跟李林甫也算得上是親戚。靠著這樣的人脈,李林甫沒參加科考就做了官。這樣的為官「捷徑」讓科舉出身的官員們深感不滿,李林甫由此再無加入文官集團的可能。
  • 唐肅宗的皇后為何被宦官害死,背後原因是什麼,唐肅宗為何不阻止
    李瑛當了23年的太子,李亨當了18年的太子,李瑛被廢殺,而李亨在當太子的時候也好不到哪去,不斷處於政治威脅之中,這也算得上是唐朝特色,唐朝的太子一直受到皇帝的打壓,李亨同樣如此,在太子之位上活得小心翼翼,先是李林甫的打擊,後是楊國忠的威脅,而這一切的背後,就是唐玄宗的默許。
  • 唐朝後期宦官亂政,「甘露之變」後太監挾持皇帝,四位宰相被腰斬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三個朝代之一,如果說其他兩個朝代東漢和明朝宦官專權,還不敢把皇帝怎麼樣,頂多是幹預朝政,對抗大臣,那麼在唐朝中期以後宦官的囂張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是:他們敢直接殺害皇帝,而且一如遊戲。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66歲那年,終於當上了宰相
    李必在和張小敬的對話中說道: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我要做宰相! 這樣的臺詞和表演,讓許多觀眾為之驚嘆,然而,歷史上的李必,一生坎坷,直到66歲的時候,終於圓夢做了宰相。
  • 唐代宗時期的宦官權利之爭
    他們表面上是皇帝的臣子,實際上儼然是一個個獨立的王國,和皇帝一樣,這些武將也採取父死子繼的繼承方式,這就為唐朝政府收回權力製造了難度,這就是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關於這一點我以後寫到唐德宗的時候會詳細講解),為了防止武將連京師都佔據,所以讓宦官掌握中央禁軍,而宦官一死這個職位也就空缺了,但是唐朝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宦官死了以後,繼任者還是個宦官,而且更加囂張跋扈,先是李輔國,後來是程元振,程元振死了以後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唐朝宦官回長安嚇跑百官,宰相大將挺身而出能否挽救局勢人心?
    作為執掌中樞、禮絕百僚的朝臣首腦,宰相的表現確實是臣僚和市民們判斷形勢的一個風向標。如果尊貴如宰相這樣的高官都驚慌失措、狼奔豕突,那麼天下人眼中的大唐朝廷必然已是搖搖欲墜、大難臨頭了,人心必然更加離散。至於逃出去避難,現在出城為時已晚,況且即便逃出了長安,到了荒郊野外,反而更不安全。
  • 大唐職場:李林甫巧妙挖坑,引導政敵主動犯錯
    凡稱得上奸臣的,必有過人之處。李林甫任大唐宰相十九年,史書上說他「無學術,發言陋鄙,聞者竊笑。」然而,不學無術的李林甫,卻頗有心機,能將政敵玩得團團轉。大唐先天、開元年間,皇帝唐玄宗有個習慣,邊關大將如果幹得好了,就召回朝廷,給個宰相干幹。如薛訥、郭元振、張嘉貞等,都是從節度使被調任宰相的。開元二十七年,李适之出任幽州大都督府長史,知節度事;天寶元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兼任兵部尚書、弘文館學士,授上柱國、光祿大夫,封渭源縣開國公。
  • 「大忽悠」李林甫:一句話將人忽悠成病
    上回書我們也講到,大唐厚黑學高手李林甫,忽悠人的功夫,不比本山大哥差。(見拙文李林甫的厚黑學:一番忽悠,讓潛在對手明升暗降)。今天,讓我們再次見識一下李林甫的忽悠術,如何「忽忽悠悠」就讓人得病了。中書侍郎嚴挺之素有傲氣,看不起李林甫,且在政治上站在李林甫的對立面。大唐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抓住嚴挺之為贓官開脫講情的罪過,指使宦官打小報告,將嚴挺之貶為洺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