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這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2021-01-18 文蹤旅跡

我國古代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奸臣,他們有的擅權專恣,在朝中作威作福;有的利慾薰心,在民間壓榨百姓。總之,他們的存在不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因此,後世對於他們的評價往往都是十分惡劣。

歷史上,有這樣三個奸臣,他們分別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會經常使用。

01司空見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李紳的作品。如果光看他的作品,或許人們會覺得他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官,但實際上,他卻或許並非如此。歷史上,李紳幼年喪父,二十出頭便考中進士,晚年時甚至成為了大唐宰相,站在了權力巔峰。

然而,在青年時期目睹農民辛勞而寫下《憫農》後,李紳卻最終成為了自己討厭的人。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大詩人劉禹錫被封為蘇州刺史,就職期間,當時官居司空的李紳邀請他一起聚會。席上,李紳叫來歌妓歌舞助興,提供的酒菜也是極盡奢華。

見此情景,劉禹錫寫下了「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的名句,來諷刺李紳的奢靡。

這便是成語「司空見慣」的由來,如今,人們常用"司空見慣"來形容很常見的事物,其實其最初是含有貶義的。

除了宴請他人時的大肆鋪張,李紳在生活中也是可詬病之處眾多。據僖宗年間文人範攄所著的筆記《雲溪友議》記載,李紳當年默默無聞之時常常到李元將家中拜訪叨擾,並尊其為"叔"。

後來,李紳步步高升,而李元將再想與之交往,就不得不自稱為"孫",李紳才願意搭理他。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都體現了李紳在發跡後翻臉不認人的低劣人品。總的來說,儘管我們不能知道李紳對待故人是否真的那麼過分,但至少可以確定是的,在當上大官後,他的生活開始變得奢華無比,而當年關心民間疾苦的他則是一去不復返了,

02口蜜腹劍

第二個奸臣與李紳都是唐朝人,也都曾經官居宰相,甚至,他們還都是李家人,他便是唐玄宗時的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並且從小依靠這一優勢在宮中得以不斷得到舉薦,地位水漲船高。靠著對阿諛奉承的擅長和對玄宗心思的揣摩,李林甫當了十九年的宰相,這一數據位居大唐宰相在任時間榜的榜首。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林甫對才能超過自己,又得到玄宗欣賞的官員都是十分忌恨。為了鞏固自己的相位,他表面上對誰都客客氣氣,十分和善,但暗地裡卻施展陰謀詭計,將有威脅者一一陷害。甚至,當玄宗下詔廣求天下人才時,李林甫還故意將有實才者淘汰,並稟報玄宗說民間已經沒有未被發現的人才了。

因為表面姿態和暗中行為的巨大反差,世人都稱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劍",這也就是成語"口蜜腹劍"的由來。

在處理政務上,李林甫還算是有些能力,但他的識人之明實在是過於缺乏。任宰相期間,他信任安祿山、扶持楊國忠,結果自己去世後,正是這二人誣告他謀反,導致本已入棺的他被改用庶人的規格下葬,這或許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的體現。

03指鹿為馬

最後要說的這個奸臣比起前兩位要狠得多,如果和他相比,那李紳不過是奢侈了一點,李林甫不過是權力欲大了一點而已,他便是趙高。

作為秦始皇所寵信的權宦,趙高在始皇帝出巡途中逝世後仗著自己擁有發布遺詔的權力,便勾結丞相李斯、皇子胡亥修改了詔書,讓歷史脫離了原本的軌道。

因為有著擁立之功,趙高在胡亥繼位後可謂是橫行霸道,他先是擔任郎中令,又在害死李斯後將其取而代之,以宦官身份成為了大秦的丞相。甚至,在站上實際的權力巔峰後他還不滿足,還準備將胡亥推翻,自己來當皇帝。

為了徹底除掉朝中對自己不滿的人,排除掉自己登基稱帝的阻力,他命人牽來一頭鹿,並告訴胡亥這是獻給他的馬。

對於趙高這一舉動,胡亥表示不解,便詢問大臣們這到底是鹿還是馬。

當時,有的大臣比較耿直,便直接指出這其實是鹿;有的大臣雖然想說實話,但害怕觸怒趙高,便沉默不語;有的大臣為了討好趙高,便附和說這就是馬。最終,說實話的大臣都被趙高清理,而朝中此後也就沒有了和趙高相異的意見。

後來,人們便將混淆視聽的行為稱之為"指鹿為馬"。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三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天下的忠臣,例如明代的海瑞、宋代的嶽飛,然而有忠臣,自然也有奸臣。例如宋代的秦檜,清代的和珅,由於這些奸臣無惡不作、專門欺壓百姓,民間老百姓還專門給某些奸臣,創造了符合他們惡行的成語,藉此諷刺這些奸臣。
  •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個奸臣,他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湧現了無數名留青史的忠臣,他們的事跡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同樣的,在古代歷史上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奸臣,他們的事跡也是「廣為傳頌」。只不過,忠臣留下來的是美名,而這些奸臣們留下來的就是惡名。比如說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個奸臣,他留下了一個成語「指鹿為馬」,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美麗富饒的華夏大地上,曾先後湧現出大大小小百餘個統治王朝。無論是哪一個王朝,都存在著忠臣義士和姦邪小人。還有一部分人,為了一己之私,他們逢迎獻媚,結黨營私,欺君罔上,殘害忠良,甚至弒君殺臣,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這些人則被統稱為:奸臣。奸臣,亦作「僭臣」,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在中國古代,記載貪官汙吏,奸臣的野史,遠比歌頌偉人,英雄,忠臣的正史多。這些奸臣強暴出了伎倆和特點。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
  • 歷史上三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成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多數為四字成語,僅僅四個字就能明確的表達出一種意思,一種情感,一個故事,可以說這種文學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誇讚別人,也可以諷刺別人,對於那些熟知成語的人來說,運用起來會更加自如。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這也讓趙高在朝廷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而趙高為了鞏固自己在朝廷上的勢力,在朝堂之上對著大臣,指著一隻鹿說它是一匹馬,讓大臣們一個個去辨別,說鹿的大臣全部被他殺死。「指鹿為馬」的成語也由此而來,這個故事也成為了顛倒黑白的「典範」。趙高死後,秦朝的統治也隨著分崩離析,被滅亡也是遲早的事。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的璀璨明珠,寥寥幾個字,便能夠道盡百轉千回的情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 這3大奸臣,各自留下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如今我們還在用
    自古以來,奸臣就是一個口碑很差的群體,他們身居高位,卻利慾薰心,讒言諂上,助紂為虐,擅權專恣,賣官鬻爵,魚肉百姓,禍國殃民等,不少盛世,強大的國度都被他們禍害著走向了衰落和滅亡,所以百姓對他們是恨之入骨。同時,奸臣也是國家穩定和走向強盛的破壞者。
  • 商紂王被妲己魅惑終致亡國,遭周武王嘲諷,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到,三國時期曹操為兒子曹丕納了袁紹的兒媳婦甄姬的時候,孔融曾寫信給曹操說了一個典故,即武王伐紂之後,把傾國傾城的妲己許配給了周公。這個典故是孔融為嘲諷曹操而杜撰的,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發生。周武王本人自己對妲己沒什麼興趣,也沒有將她賞賜給其他人,而是將她殺死了。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歷朝歷代都一直出現奸臣,他們在朝廷上不斷地蠱惑皇帝,還有的權力大的更是呼風喚雨,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榨著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就是嚴重阻礙天下太平的反賊。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東漢牧子:哥哥逼弟弟離婚,弟弟唱一首歌,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一:不對等的婚姻故事發生在東漢,記錄在蔡邕的《琴操》當中,說商陵有一個很有名的士人,牧子。牧子之所以有名,大約兩個方面的因素,文章寫得好以及品行。事實證明,有才總能得到很多女人的青睞,牧子當然也不例外,成年之後,便有媒婆踏破門檻,好多人家都想把女兒嫁給他。
  • 古代的美男子李煜,創作的歌詞至今流傳,給大家帶來了唯美的感受
    熟悉李煜的觀眾,相信大家都知道,他不僅是一位千年一遇的美男子,同時還是一位作詞高手,由他創作的詩詞歌賦,至今仍然被廣為流傳,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不過在他的晚年時期,由於宋太祖趙匡胤的出現,他被迫成為了一名階下囚,一時間驚掉了大家的下巴。不過即使這樣,他仍然不忘創作詩詞,以發表自己的感嘆。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憤然寫一首詩,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講一個有關於蘇軾的故事。由於他作了一首詩,卻意外讓一個成語流傳至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話說蘇軾已經小有名氣的時候,有一次約了一個叫陳季常的官二代朋友喝酒。但陳季常已有家室,還是個妻管嚴,每次出來玩都需要對妻子保證早早回家,才能出來。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 大奸臣秦檜作的兩句詩,至今廣泛流傳,竟然成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說起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奸臣之輩,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南宋時期的宰相秦檜。長期以來秦檜被世人視為賣國賊或漢奸,當年他以屈膝求和、迫害抗金英雄嶽飛的惡行成為千古罪人,被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出於對秦檜的痛恨,後來人們又在嶽飛墓前建了秦檜的跪像,讓其永遠的跪地懺悔。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三個來自奸臣的成語,東窗事發是由秦檜創造,一個比一個有內涵
    此時君王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百姓的關愛,但是卻又喜歡臣子誇讚其政績,而奸臣正是利用這一點,迎合帝王的心思,但是諫臣卻做不到這一點,自然失去了帝王的寵幸。這些巧妙利用帝王心思,而在外狐假虎威之人,歷朝歷代數不勝數。他們禍亂朝政,甚至賣國求榮,而其中這些奸臣的事跡更是令人後人深思,由他們的故事所衍生出來的成語,也被後人沿用至今。
  • 蘇軾被友妻拿棍子趕走,氣憤不已寫下一首詞,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都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唐朝的李白跟宋朝的蘇軾更是流傳千古的大文豪,他們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喜歡喝酒,甚至還有很多流傳千古的名篇都是他們酒後有感而發才寫出來的。被一個女人趕出門的蘇軾生氣不已,但是卻又無計可施,又生氣又無奈,感慨不已於是寫下這首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將軍沒給車夫分羊肉,次日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古代將軍在大戰之前都要犒賞大軍以鼓舞士氣,這原本是一個俘獲軍心的好時機。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將軍,卻因此犯下致命的錯誤。在開戰前犒賞大軍時,宋國一個叫華元的將軍親手給將士們分肉,但這個將軍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給自己駕車的車夫。因為將軍沒有給車夫分羊肉,次日直接被車夫拉去敵營,主將都被活捉,成敗可想而知,由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