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殷 茵
當劇院的定場鐘響起時,一個身著黑袍的男人低吟著歌曲從臺下緩步走上舞臺,他的歌聲仿佛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千年故事,又好似推開了一扇緊閉的大門。
脫下黑袍,扮演「趙吏」的於毅站在觀眾面前,他的歌聲如有魔力一般,拉起觀眾們的手,穿越到大幕之後的異界時空。
昨晚,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完成了巡演上海站的所有演出。
作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020年末演出季上演的首部劇目,《靈魂擺渡之永生》以熱門懸疑網劇《靈魂擺渡》為藍本,從中國文學經典《山海經》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以「永生」為主題,講述了夏冬青在趙吏與王小亞的協助下共同拯救因心事未了而滯留人間的靈魂、合力挽救世間秩序的故事,從現實和虛幻兩個角度展現了人們「貪嗔痴恨」的欲望。
兩個小時的沉浸式觀演,觀眾們如同在現實情感和虛幻異界間遊走,亦真亦幻、讓人陶醉,有觀眾感慨道:「如果《靈魂擺渡之永生》是我2020年的最後一部音樂劇,我覺得這個結尾是圓滿的。」
從網劇到音樂劇
於毅與趙吏融為一體
2014年,網劇《靈魂擺渡》橫空出世,豆瓣評分最高8.4,被粉絲視為網絡懸疑IP鼻祖。劇中,酷炫狂拽的「趙吏」成為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其扮演者於毅也因此聲名鵲起,成為粉絲心中的趙吏「本吏」。6年後,他又在音樂劇的舞臺上再度飾演「趙吏」,引發無數觀眾的好奇——熒幕上形象鮮活的「趙吏」,會不會被本人顛覆呢?
網劇中的「趙吏」,有著狂拽酷炫的「靈魂擺渡人」外表,亦能讓觀眾從細微處窺見他內心深處的柔軟和孤獨;音樂劇中的「趙吏」,則時而俏皮可愛,時而鋼鐵直男,恢弘遼闊的嗓音在劇場上空蕩漾迴響,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讓觀眾直呼過癮。
談及為何會加入網劇《靈魂擺渡》,於毅坦言,富有想像力的故事與愛和溫暖的力量是最吸引他的原因,「對我來說,電視劇版《靈魂擺渡》的結束,不是句號而是省略號,如今它再次在舞臺上生根發芽了。」
為了更好地投入角色,只要出現在排練廳,於毅就總穿著那一套標誌性的黑色長風衣,讓人分不清他究竟是於毅還是趙吏,「這個角色伴隨了我近7年,雖然他的性格可能和生活中的我有些不同,但他已經和我融為一體了。」
音樂劇舞臺,對于于毅而言並不陌生,上海更是他舞臺夢起的地方。大學畢業後,他入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現在我在舞臺上所有的技巧,都是那段時間積累的。」
2004年,出演了張學友音樂劇《雪狼湖》中文版,1年內在亞洲巡演超過50場;2006年,搭檔林依輪主演百老匯經典音樂劇《I love you》中文版,並登上美國紐約百老匯舞臺。
再次踏上曾經熟悉的舞臺,也讓於毅感慨萬千,甚至一度落淚,「我知道其實趙吏不應該落淚,因為他分不清自己的眼淚是不是鹹的,可我忍不住,我離開舞臺實在太久了,如今還能夠再次享受舞臺,很幸福。」從音樂到舞臺處處巧思圍繞「永生」儘管脫胎於網劇,但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又開拓出了聯通魔幻異界和內心現實的橋梁。
劇中,趙吏、夏冬青、王小亞,身份、性格迥異的三人被惡意離間,致使趙吏面臨生命危險,三人友情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此逆境下,三人攜手共同破除外部世界的重重障礙,又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下逐步打開劇中眾人內心的困擾,並試圖向觀眾傳遞「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束縛,最終都將在溫暖中被解開」的核心精神。
這份溫暖同樣貫穿在21首不同風格的樂曲中。不僅有「蒸汽朋克」的搖滾樂曲,也有融合電子迷幻、朋克、中國元素的流行歌曲。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音樂劇的舞臺上還隱藏著一個由吉他、貝斯和鼓組成的流行搖滾樂隊,而這個小秘密直到謝幕的聚光燈投向二樓的舞臺上時才被揭開。原來,現場很多的搖滾樂曲都是來自樂隊的現場演奏。
視覺表現上,同樣可以看到主創團隊的巧思。舞臺上方的齒輪就像是整部音樂劇所匯聚的意象,代表著視覺總監任冬生創造的雙重舞臺和蒸汽朋克的舞臺視覺風格,這同時也是導演馬達對「永生」的隱喻——轉動著的年輪和穿越的空間,「靈魂、擺渡人、輪迴等都讓我聯想起了『圓』,諧音為『緣』,就是臺上那個齒輪。」
如果說《靈魂擺渡之永生》的音樂像是線性的時間——帶領觀眾們在劇中穿梭,那麼舞臺上的視覺世界便為我們打開了「想像與共鳴」的空間。
來源: 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