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全片】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
卓別林—一個「平民」變身「王子」的都市神話。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天賦,成為了閃耀整個20世紀的喜劇之王。父母過早離異,母親精神病發作,給卓別林的童年生活帶來了深切的恐懼。這種原生家庭的影響使他的喜劇具有更深層次的悲憫情懷,同時又讓他窮盡一生輾轉於不同女性間尋找真正的安全感。
【欣賞片花】看這裡↓↓↓
影片以時間為脈絡,系統回顧了卓別林的幾部經典作品的創作過程。並通過對這幾部傳世名作的詳盡分析,梳理出卓別林表演體系的不斷進化和風格特徵的變化。
1894年的英國,小小年紀的卓別林已經開始為身為臨時演員的母親救場。1903年,卓別林經哥哥介紹進入一家英國劇團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不久獲得了美國製片廠的邀請。1914年,他主演了第一部電影《謀生》,到了1914年的年底,他出人意料地拋棄了單片眼睛、大禮帽和長鬍子這些道具。於是,在《威尼斯賽車小子》裡, 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形象,勞工階層的英雄,拎著一根小拐根的流浪漢夏爾洛出現了。
如果要選出卓別林最令人感動的一部作品,那麼絕對非《城市之光》莫屬。該片講述的是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與雙目失明的賣花女在殘酷的社會中傾心相愛的故事。尤其是結尾一幕感人至深:雙目復明的賣花女再次邂逅落魄至極的流浪漢,當她的雙手觸摸到流浪漢的雙手時,熟悉的感覺讓賣花女倍感疑惑。「是你嗎?」女孩問。「是的。」流浪漢羞怯的回答,「你能看到了?」女孩答道:「我能看到了。」簡短的對話之後,在兩人溫情的微笑和盈盈的淚光中,影片戛然而止。美國影評家詹姆斯-艾吉曾稱,這段表演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表演和最高潮的時刻。」
卓別林之偉大還在於他的作品並不只是追求搞笑,同時兼具著對社會辛辣的諷刺批判。這一點在他的《摩登時代》中體現的尤為明顯。永不停止的生產流水線、智能化的「吃飯機器」、能把人捲走的巨大齒輪。這些史無前例的意向,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資本主義剝削下普通人的異化,極富前瞻性。同時因為影片中的諷刺辛辣而犀利,對底層工人的同情顯而易見,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醜化了資本所有者的形象,最終被認定是一部有紅色共產傾向的危險作品。
卓別林藝術生涯最大膽的作品莫過於他在二戰時期拍攝的《大獨裁者》,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刻畫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企圖統治全世界的大獨裁者。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影射了希特勒,並通過表演對法西斯獨裁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1997年,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列為「在文化、歷史和藝術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電影」。
走進暮年的卓別林不可免俗的開始思考死亡。但天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們往往對所有倫常的痛苦有著特殊的思考方式。卓別林將他對自己人生的總結和對死亡的認識,集中在了自己在好萊塢的最後一部電影《舞臺生涯》中。影片的最後,他飾演的那位失去觀眾喜愛的年老小丑,最終在後臺悄然離世。他成功的在舞臺上「殺死」了自己,完成了自我生命的意識超脫。
DOCO紀錄影院 | 每天一部好紀錄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與iPad客戶端【DOCO紀錄影院】每天同步推送一部佳片,在線、下載兩不誤!
(安卓手機的小夥伴若希望橫屏觀看,需要打開微信中的橫屏播放功能並關閉系統屏幕鎖定,設置好後重啟微信即可)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在線播放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