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書香》劇照。 |
5月8日晚,我國首部反映文化扶貧的影視劇《遍地書香》在北京衛視播出。5月8日下午,本報記者專訪了該劇的編劇、中國著名作家張繼。
張繼現常年居住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卜樂山莊,深居簡出,他讀書、寫作,親近泥土,被稱為「離土地最近的作家」。
《遍地書香》講述了第一書記劉世成到椿樹溝村用文化扶貧、扶志、扶智,帶領椿樹溝村村民走出了一條以沂蒙老區為背景的文化扶貧、文化致富的新型發展道路的故事。全劇彰顯了「翰墨書香」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強大生命力和推動力。「我希望能通過這部電視劇,讓孩子們放下手機,拿出書本,讓讀書成為終生的習慣,讓更多的鄉村響起琅琅讀書聲。」張繼說。在他看來,村裡那種琅琅的讀書聲是全世界最美的樂章。
談起創作過程,張繼告訴農村大眾報記者,他先後到費縣、蘭陵、蒙陰、沂水等地採風,先後與這些地方的20餘位「第一書記」深入座談。「可以說,這部電視劇是山東省『第一書記』的人物群像。我們單位也有一些文化幹部下鄉擔任第一書記。來到這些『第一書記』的工作現場,我深有感觸,他們的故事感染著我,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我。」張繼說。
這是一部「山東人寫,山東人拍,山東人演」的地道魯劇。張繼說,該劇導演是臨沂人,演員80%以上是山東人。為了寫好拍好這部電視劇,張繼先後在椿樹溝村居住20多天。村裡的青山綠水、家家戶戶的核桃樹深深印在了張繼的腦海,並滋養著這位作家。
2018年7月29日,38集電視連續劇《遍地書香》在蒙陰縣椿樹溝村開機,歷經95天拍攝完成。該劇是我國第一部反映文化扶貧的影視劇,還未播出便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列為2020年脫貧攻堅重點播出劇目。
在張繼看來,讀書在鄉村社會中具有普遍意義,他說,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王傳喜就是帶頭讀書的典範,值得學習。在這部電視劇中,因為讀書,一個成天刷抖音的青年走上了致富之路;因為讀書,一個悍婦改變了自身的氣質,還在報紙上發表了文章。「讀書可以學到種地的知識,讀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辦事能力,讀書可以讓一個人變得與眾不同。文化的力量用好了,就可以轉化成生產力。」張繼說。
「咱村啊,人人愛讀書、好讀書,人家就是聞著這個書香味來的。有了這個書香,咱村的魅力就越來越大。不僅吸引外來人投資,將來還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到咱這兒來。」片花中,一名村民這樣感慨。
目前,張繼正著手《遍地書香2》的創作。
農村大眾報記者 劉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