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香港四分之一零售店鋪或年內結業

2020-11-18 財新

  【財新網】(駐香港記者 劉雁菲)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香港近三個月的時間,冰封的旅遊業讓這座「購物天堂」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香港零售管理協會4月16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以公司是否有能力繼續經營的反饋推算,預計到今年年底,香港將有1.52萬間店鋪結業,約佔零售店鋪總量的24.4%,即每4間商鋪中就將有1間結業。

  截至今年2月,香港零售額已連續錄得13個月的虧損,且從去年7月開始,每月的同比跌幅均為雙位數字;今年2月的同比跌幅高達44%,為有記錄以來最高。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的此次調查在3月31日至4月9日進行,共收到152間零售公司的回覆,其中42%為連鎖店,58%為中小企業,共覆蓋3345間店鋪,涉及的員工總數約為全香港26萬零售從業者的23%。

相關焦點

  • 香港讀書的地方越來越少了!40年歷史的老牌書店一夜結業!
    連擁有40年歷史的老牌書店大眾書局,都禁不住衝擊,即日起關閉全港16間分店,全線結業。大眾書局的結業可以稱得上是猝不及防!結業原因可想而知,就是零售市道持續低迷。但集團表示在香港的其他非零售業務則繼續維持營運。集團發言人也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過去十年零售書業在香港一直面對市場結構性的挑戰。在最近十二個月持續惡化,導致零售收入嚴重萎縮。
  • 香港唱片金鐘店結業 時代巨輪下唱片業還有未來嗎?
    結業當日中午,創辦人蕭勁展曾默默到店鋪駐足,環視將於即將正式關閉的店鋪。問及他的感受,曾經說過對唱片行業不看好的他,只淡淡回應:沒什麼感覺。太古廣場分店由 1989年開業至今,可謂見證香港近 30年的歷史,亦一同走過香港的高高低低。但最終仍敵不過音樂數碼化以及網上音樂平臺的洪流。近年隨著數位音樂的流行,唱片行越來越少。
  • 唐詩詠前任男友媽媽店鋪光榮結業 三十年家族生意不被繼承
    近日隨著香港的疫情再度爆發,不少劇組和藝人都紛紛停工,再度響應號召儘量待在家中,而同時有不少是「老闆」的藝人生意受到一定的影響。加上香港近期宣布禁止堂食,讓不少店鋪生意都十分慘澹,像楊明和女友莊思明合開的多間燉湯店,楊明透露五間鋪頭的生意額總共下跌了三四成。
  • 香港失業率創九年新高
    受疫情影響,香港企業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許多居民生活困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香港的失業率從前一時期的3.7%上升至今年1月至3月的4.2%,為9年來的最高水平。就業不足率也從1.5%升至2.1%,為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就業總人數和工作人口都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下降。
  • 香港hmv全線結業,別了,唱片年代 !
    公司 香港hmv全線結業,別了,唱片年代 !2018年12月19日 18:20:19 香港傳真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香港傳真」,本文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12月18日,進駐香港24年的唱片老店——hmv——全線結業了。
  • 逝去的港味 香港老店年底掀起結業潮!
    又是一年年尾。舊的一年過去,許許多多的告別也隨之而來。在香港,又有一批特色老牌餐館宣布了年終結業的消息,即將在無聲中與港人道別,令人惋惜。很多對這些老店有著獨特感情和記憶的顧客們都十分不舍,紛紛趕在店鋪結業之前再去打卡品嘗一次。一家老店,早已不僅僅是吃飯的處所,更是人與人聯結的紐帶,充滿濃濃的人情味。而向來以美食天堂著稱的香港,隨著無數老店的消逝,屬於城市記憶的一部分也正在被帶走。
  • 香港莎莎業績下滑加劇 未來18個月內擬關閉20%-25%的店鋪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香港知名化妝品零售企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178.HK 下稱「莎莎」)2019/20財政年度第三季度業績下滑加劇,暫定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關閉20%-25%的店鋪。
  • 零售寒冬也能業績大漲...
    那麼,面對零售業的漫漫寒冬,香港商業地產該如何做困獸之鬥?不妨看看太古城中心!作為香港娛樂休閒的終極地標,座落於港鐵太古站上蓋的太古城中心是香港島(不含新界及九龍)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零售面積有111萬平方呎(約為10.3萬平方米),由一期和二期商場共同組成。公開資料顯示,太古城中心項目共有四期,設有辦公大廈及商場。
  • 美國國稅局:蕭條或持續至2027年,美國四分之一的兒童正遭受飢餓
    ,同時,美聯儲官員還警告稱,儘管美國的住宅市場在復甦,但包括零售、商業地產、休閒和酒店行業的商業貸款在2021年的違約率將會直線上升,暗示美國的商業房地產行業未來將面臨更多麻煩。美國國家餐廳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在12月6日發布的報告警告說,未來三周內將有10,000多家餐廳永久關閉……,一份新的報告顯示,今年約有17%的美國餐廳已經永久關閉,另有數千家餐廳瀕臨破產。
  • 香港澳門酒店價格跌至70,多家店鋪倒閉…黃金周生意慘澹!
    via:視頻截圖近四分之一的店鋪面臨倒閉以往十一黃金周,尖沙咀、旺角、銅鑼灣一帶熙熙攘攘,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小型店鋪,都擠滿了拎著大包小包的遊客超過6成的藥妝店直接倒閉,銅鑼灣和旺角的藥房也紛紛貼上「結業清貨」的招紙,有藥房老闆眼泛淚光搖頭興嘆,「捱得到租約期滿,已經係光榮離場。」
  • 光榮結業!68年傳奇麵館或成絕唱
    計劃年底前再去一次香港,昨天我在家查飯店,偶然看到灣仔永華面家即將於八月底前關門消息,對著屏幕一聲嘆息……「光榮結業」四個大字,白紙黑字,貼在了金字招牌上
  • 你聽過2020香港書展這個傳說麼?
    12月甫入中旬,便傳來消息,又一所香港書店行將結業。智源書局,這家見證了80、90年代日本潮流文化在全港的風靡,歷經70多年風風雨雨的日本書店,沒能逃過2020圖書業的寒冬。可見,結業的決定既是直接受制於疫情,也是長久經營困局的結果。書店已經為維持運營做出了充分的努力。圖為疫情以來包括書報業在內的香港零售業銷貨價值指數(以2014-2015年度為基數),括號內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百分數。(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可見,書報業的銷售額僅佔五年前的六成,比去年下降了三成有餘。
  • 現在香港經濟狀況如何?2020年香港經濟現狀
    同期內地訪港旅客僅為268.9萬人次,按年暴跌92.2%。7月,內地僅有5709人次到香港旅遊,相比去年同期的500多萬,暴跌99.9%。8月,訪港旅客初步統計為4449人次,同比暴跌99.9%,其中,內地旅客僅為2323人次。  當下,讓包括內地人士在內的遊客對香港望而卻步的是幾起幾落、尾大不掉的新冠肺炎病例難以清零,以及因此所帶來的一進一出須隔離28天的嚴厲防控措施。
  • 疫情下的香港餐飲業:40年珍寶海鮮舫結業,上千店鋪或倒閉
    半年來的修例風波,加上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美食天堂」香港餐飲業經歷著一輪比2003年「非典」時期更難熬的經濟「寒冬」:去年12月,曾為多部影視作品拍攝地的「中國冰室」宣布結業;3月,經營超40年的「珍寶海鮮舫」亦宣布「停擺」;「翠華」「許留山」等餐飲品牌也先後宣布關閉部分門店。
  • 香港這七間"黑心"藥店被點名曝光
    雙方起糾紛後,香港警察也到場調解,但沒有效果。據了解,「黑鬼油」是市面上常見的普通藥油,可用於跌打損傷、關節痛等,正常售價不到100港元。事件發生後,香港消委會介入調查,涉事藥房隨後下架了「天價藥」。港九藥房總商會也表示將跟進事件,協調退款給消費者。
  • 聽說,陳根記要…要…結業了?!
    連這都熬過來了,現在卻被迫結業,心中未免不甘。「你生意經營不善,自己倒閉是一回事。你的經營方式過得去,以及大牌檔的風味在今時今日都抹殺了,我覺得是一個可惜……不甘心,只可放在心,無話可說。」 本帥剛開始也是一臉懵逼,所以特地去查了下這是何方神聖。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領展(Link REIT)的前身是領匯(The Link REIT),是香港一間房地產信託基金。
  • 莎莎國際(00178)將關閉新加坡市場所有零售店鋪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莎莎國際(00178)發布公告,董事會決定關閉新加坡市場所有零售店鋪,集中資源發展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特區、中國內地和馬來西亞市場,以及電子商貿業務。新加坡當地管理團隊將與各新加坡店鋪的業主展開協商,以期儘早關閉店鋪,唯每間店鋪的確實關閉時間將取決於與個別業主的商議。集團在新加坡市場的表現多年來一直欠理想,及在過去連續6個財政年度取得虧損。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集團在新加坡市場的營業額為9940萬港元,按當地貨幣計算按年下跌4.6%,佔集團總營業額2.8%。
  • 又一家服飾品牌關舖自救,但卻堅守香港……
    轉眼2020年將結束,回顧今年香港的零售業就是一浪接一浪的結業潮,「撤出香港」成許多國際品牌的選擇,包括一夜之間關店的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以及服裝品牌topshop等。 而本地品牌呢?則選擇堅守香港。
  • 又一家服飾品牌關舖自救,但卻堅守香港...
    轉眼2020年將結束,回顧今年香港的零售業就是一浪接一浪的結業潮,「撤出香港」成許多國際品牌的選擇,包括一夜之間關店的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以及服裝品牌topshop等。而本地品牌呢?則選擇堅守香港。
  • 「直播帶貨」風吹到香港!港版「李佳琦」要誕生了?
    香港商報2020年10月26日訊 2020年新冠疫情成為新常態,本港零售行業悄然「大變身」,眾多主力做遊客生意的珠寶奢侈品商店無奈結業,做本地客生意的平價日用百貨商店卻逆市擴張。零售業各出奇謀尋找出路,在疫境中為減少人與人接觸,拓展在線生意已經成為零售業界共識。儘管抗疫之路遙遙,不少零售業界依然鬥志昂揚,深信「捱過就有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