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2020-06-16 美渣愛讀書

《行走距離》是一部非常小眾的墨西哥電影,由導演阿爾瓦雷斯執導,豆瓣評分高達8.3分。這部時長104分鐘的喜劇片,卻不是一部可以讓你開懷大笑的電影。電影中的主演都不出名,卻恰好符合電影的人物設定——一部關於「普通人」生活困境的故事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一、生活、工作的「贅肉」束縛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要如何自我救贖?

這部電影的主角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普通人,他是一個擁有200多公斤體重的超級胖子。那200多公斤的「贅肉」束縛的不只是他的肉體,還有他的行動、生活,甚至靈魂。因為體重太重,他行動困難,活動的範圍只有自己的房間,每天一個人吃飯、看電視、做手工,日子裡似乎只剩下疲憊的喘息和沉重的腳步,還有那隨時會來又不知何時會來的死神。


與他被「贅肉」束縛的人生相似,我們這些平凡的普通人每天也面對無數的禁錮:無休止的工作、單調的生活、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狂歡後的孤獨......如果你也感覺到孤獨和無奈,不妨看看這部《行走距離》,會讓你透過這個簡單的故事,找到心靈上的共鳴。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史鐵生曾經感悟:「人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只能註定是自己,人生來註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是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欲望,人實現欲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欲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就意味著恐懼。上帝用這三種東西來折磨我們。不過有可能我們理解錯了,上帝原是要給我們三種獲得歡樂的機會。


胖子的生活無疑是孤獨的,連親妹妹都不曾理解他,直到他發現自己的欲望所在——攝影,去記錄下美好的一切,去大海邊看日出,即使死亡一直在他左右,他也未曾畏懼,人的一生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曾為自己的夢想努力過


讓我們一起走進胖子的故事,來深刻剖析一下每個行走人間的普通人,一生必然經歷的三種困境:孤獨、欲望和死亡。

二、胖子的行走,帶我們一起體驗,再現人生3種困境


1、 第一種困境:孤獨


「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張愛玲

電影一開始就是主角費德如山一般的背影,那層層疊疊的贅肉,幾乎佔據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則是他的生活空間——破舊而凌亂。因為身體太過肥胖,他只能終日在舊房子裡生活,稍微運動一下就會氣喘籲籲。他的肥胖,束縛了他的人生,也隔絕了他與外界,他與孤獨為伴。


自從母親去世後,他就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看電視、吃飯、串手工項鍊、睡覺,不停的慢動作重放,每一天都是昨天的重複,空氣中僅有自己沉重的呼吸和腳步聲,生活似乎看不到終點,又似乎已經到了終點。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而電影中另外幾個人物,也各有各的孤獨:


費德的妹妹羅紹拉,她一邊討厭哥哥,一邊同情哥哥,因為她在哥哥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她也比普通人要胖。

費德的妹夫拉蒙,愛好攝影,卻有嚴重的「妻管嚴」,每天要聽妻子的嘮叨和批評,從沒放開自己追求過想要的生活。

快衝店店員保羅,外表叛逆實則內心善良,他沒有什麼朋友,才會發現費德這個有趣的胖子,並和費德成為朋友。


電影中的幾個人物,雖然各有各的生活,但孤獨的底色是一樣的。馬爾克斯曾說:「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費德年輕的時候也曾有家人的環繞,有過暗戀的甜蜜回憶,可最終一切都轉瞬即逝,唯有孤獨一直是生命的主旋律。

他的孤獨源於「贅肉」,在別人眼裡他是個怪人,被忽視、被嘲笑甚至被嫌棄。

他的孤獨更源於「不被理解」,因為胖而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不能做劇烈運動而導致進一步的肥胖,肥胖就像個死循環,沒有人會理解他那肥胖身體下,有著一個有趣的靈魂。


我們的生活其實與費德並沒有多大不同,只不過困擾我們的不是「贅肉」,而是其他種種:工作、生活、權利、地位、愛情......它們隨時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於是,我們開始步履沉重、原地踏步,甚至固步自封,還安慰自己:「平凡難能可貴。」


2、 第二種困境:欲望


原本一潭死水的生活,因為妹夫帶來的照片而改變。費德翻出了已經壞掉的舊相機,找到了過去的底片。為了修好相機,他披上早就不合體的外衣,走出了家門。只走了60米,就因為肥胖而氣喘籲籲、汗流浹背,別人異樣的眼光、嘲笑的表情,都沒有讓他停下腳步,他拄著一根舊拐杖走下去,一直走到快衝店。

快衝店的店員保羅幫他把底片洗了出來,看著照片裡過去的自己,費德知道這一次走出來是多麼值得。正是這次「行走」,讓費德有了欲望:想要去攝影,想要志同道合朋友的陪伴,想要去看海。費德的生活,突然有了動力。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我們的一生其實和費德如此相似,一生中充滿了勞累與憂患,如果欲望隨時可以滿足,人們又如何度日,如何打發時間呢?正是因為欲望的不可滿足,人生才有了樂趣。只是深陷欲望之困境,難以看到其中的深意。


3、 第三種困境:死亡

死亡一直貫穿影片,在妹妹和妹夫第一次拜訪費德時,費德說道:「老媽說過,抱一下柏樹就能預知壽命,胳膊長的活不久,因為抱住的多。胳膊短的反而活得久,因為抱住的少。」

「我現在去抱那棵樹,它會不會告訴我還能活多久?」


其實,這不只是測量一棵樹,更是一次對生命的測量。費德的狀況讓他知道死神隨時會降臨,反倒淡然地看待死亡,甚至自嘲因為胖,抱住的少,反而活得久。


保羅跟費德分享他最喜歡看的漫畫《死亡筆記》,費德愛不釋手,還列出了一份死亡名單:有未能治癒母親的醫生,有自己暗戀的對象,最後一個是自己的妹妹。他其實不想暗戀對象和妹妹死去,只是因為他實在沒有其他認識的人,只有死亡能與他們建立聯繫。


而當他為了看海倒在路上時,費德才意識到自己將永遠禁錮在這肉身之中,他開始自暴自棄,等待死亡。妹妹雖然不喜歡哥哥,還是悉心照顧,讓費德在自己的死亡筆記中劃掉了妹妹的名字,在第一個位置寫上自己的名字,對於現在的費德,死亡其實比孤獨而絕望地活著更容易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三、孤獨、欲望、死亡,我們該如何面對?

1、孤獨不是病,享受孤獨是一種能力

「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獨的,完全孤獨的,你就把這種孤獨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

——霍華德·法斯特


人生其實都像在大海上航行,時刻都可能失去方向,隨時可能經歷狂風暴雨的洗禮,內心的苦痛和煎熬說不清、道不明。哲學家三木清曾說過:「孤獨並非在深山裡,而是在街道上。孤獨不是在一個人的時候,而是在人群中。」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人獨處時才孤獨,而是你的身邊熱鬧非凡,你卻因為「格格不入」而倍感孤獨。但孤獨是一種病嗎?答案是否定的。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安東尼·斯託爾在《孤獨:回歸自我》一書中闡述了孤獨的三個重要作用:

一是能夠激發創造力;

二是能夠療愈心靈創傷;

三是讓我們回歸自我,變得更完整。


19歲那年,木心僱了人幫他挑著兩大箱子書上了莫幹山。那時的莫幹山,還沒通電。白天,他伴著太陽的升起而讀書,晚上,他靠著微弱的燭光寫文章。村民甚是不解,為何放著大少爺不做,非要到莫幹山上過這清苦的日子。可是木心不為所動,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寫作,一個人思考......半年後,木心下山,帶著100多篇中短篇小說,還有無數張水墨畫。


卡夫卡曾說:「獨處的時候有一種永遠也不會失靈的超越我自己的力量。它能讓我們擁有額外的力量,去探索和審視生命與世界中不曾被發現的那一面。」所以,孤獨是人生常態,學會接納,享受孤獨,也是一種能力


2、欲望賦予我們無限動力,有了動力生活才有生機

叔本華曾說:「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似乎欲望只會讓人陷入痛苦,但其實沒有欲望的世界,才是缺乏生命力的。這裡所討論的欲望不是負面的,比如對金錢、名利、性等,而是人不斷前行的永動機——那種追不斷追求精神上富足的欲望。


如果只靠「想」,欲望是無法得到滿足的。胖胖的費德的第一次」行走,是為了修好舊相機,找回過去。第二次「行走」,是想要去看海,這一次他沒有那麼幸運的走到目的地,幸好還有支持他的好朋友、愛他的妹妹,他才有勇氣重新站起來,去實現「欲望」。最終,他的兩位朋友用皮卡拉著費德和他的沙發,把他運送到大海邊,實現了他的夢想。


正是因為有了「攝影」的欲望,費德才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所以,欲望不是貶義詞,有欲望才有動力,為了實現欲望就要行動起來,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3、死亡之於生者,只是一種對於「活」的態度

讓費德站起來的不僅是親人、朋友的愛,還有對死亡和生命力的重新理解。在他摔倒的一剎那,相機偶然拍下了孩子們快樂的踢球,那強大的生命力和燦爛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費德。


有時候,活著其實只要一點點意義就夠了,他要出門去完成夢想,獲得了妹夫和保羅全力支持,他們用皮卡將費德和他的沙發拉到了海邊。三人面朝大海,肩並肩站著,一起實現夢想的感覺真好。即使此刻費德死去了,他也不會後悔。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哲學家們曾提出一個「死亡的剝奪理論」:將生命看作一個容器,裡面裝著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死亡的壞處就是你再也不能享受生命中種種美好的事物,比如美食、旅行、愛情等等。對大部分人來說,生命總體而言是快樂大於痛苦,所以死亡看起來確實是一件壞事,但也有一少部分人,生命中痛苦的事情對於快樂,死亡奪走的就是不幸和痛苦,這時死亡並沒有什麼壞處。


就像費德,他最開始對死亡是淡漠的,可是當他有了欲望,有了夢想,死亡讓他感到痛苦。攝影對他來說是追求成就的一種方式,去看海則是走出家門才能體驗到的快樂。如果不能將追求成就和體驗快樂結合起來,那這樣乏味的人生,對費德來說就是滿滿的遺憾。


生命有限,死亡終將來臨。重要的不是擔憂何時會死,而是怎樣看待死亡,放下死亡的包袱,輕裝前行,坦然生活,追求夢想,不留遺憾


結語:

蕭伯納曾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躊躇滿志,一是萬念俱灰。」費德就經歷了這兩大悲劇,卻還是通過行動,跨過肉體的束縛,跨過心靈的距離,雖然走向死亡的步伐從未停止,但至少實現了一個願望,人生就少了一個遺憾。悲劇往往是喜劇的開始,所以這部看哭觀眾的《行走距離》才歸類為喜劇。人生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其實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費德的人生困境,我們也正在經歷,只不過「贅肉」換了表現形式,變成了生活、工作以及無處不在的壓力,希望你我都可以像費德一樣,向著心中的理想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之《行走距離》
    我們今天推薦的電影就是差點被埋沒的好電影《行走的距離》影片取材於重度肥胖患者這一邊緣人群,講述了一個因為過於肥胖的身體不得不呆在家裡的人如何走出困境的故事。電影的核心是故事,但是現在能為我們靜下心講故事的人卻越來越少,《行走距離》很少會為了製造某種戲劇衝突或效果而對鏡頭做什麼處理,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好地沉浸到故事裡。
  • 電影《行走的距離》觀後感.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停的在行走與停留間不停的轉換,無論行走與停留,相同的是總會有故事發生
  • 街坊求助後續:400多斤雞蛋已經被金花街坊「解決」啦,有愛!
    在西華市場經營雞蛋檔口的李女士丈夫突發疾病入院需要照顧,庫存的400多斤雞蛋成了壓在她心裡的大石頭。當時小e也做了報導。街坊求助:丈夫生病入院,我的400多斤雞蛋怎麼辦?小e從金花街社工站得到好消息,400多斤雞蛋已經全部賣完啦!
  • 有趣的電影8.3分,佛系的皮囊400斤
    行走距離不要被黃色的海報誤導了,這是一部難得乾淨的,小清新?電影。主角是一個400斤的胖子,(目測最少400斤),被肥胖限制了行動,生活在破爛不堪的街道。胖成這樣,從臥室走到客廳都要拿出洪荒之力。主角看著這些來自遠方的照片,回憶起媽媽小時候講的故事,發出難得開心的笑容。這大概是被困頓在這所房子裡的他,最開心的時候了。妹妹卻急著回家,不願和他多呆。
  • 體重668斤,被稱中國第一胖子王浩楠,為愛減肥一年瘦400斤
    喜歡看娛樂方面資訊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每天都為你帶來不同的娛樂圈故事他後來為追求自己的愛情,一年內瘦了400斤。這樣的事跡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也實在是太勵志了。一年瘦了400斤,正常女性一般一百斤左右的體重,他直接瘦掉了4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王浩楠!
  • 400斤大胖子的日常生活,卻把我給看哭了
    低頭一看發現肚子上的「遊泳圈」都多了好幾個……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墨西哥電影電影,男主人公很好地詮釋了宅在家中的胖子的日常。《行走距離》Distancias cortas豆瓣的評分8.3,電影講述了一個胖子因為太胖而被困家中,為了出門這一願望而努力的故事。男主角費德裡科,這裡就叫他費德吧,是個400多斤的大胖子,一個人生活,沒有朋友。
  • 年少的憂傷是人生必經的花園
    這是一段故事,很長……很長……長的撕心裂肺……這一年,年幼的他從懂事起就有了一個遙遠而偉大的夢想,他想踩著雄鷹矯健有力的翅膀飛上蔚藍的天空,去摸摸柔軟的雲朵,把他捏成想要的模樣,躺在夢寐的彩虹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去向高空中的勇士打聲招呼,炫耀自己也能像鷹一樣翱翔,向藍天傾訴自己的快樂,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天空之城。
  • 好看的皮囊你我都愛,孤獨的靈魂400多斤.
    今天想給你們分享一部孤獨又溫暖的電影——《行走距離》。冷門好片,這份孤獨足有四百多斤。《行走距離》豆瓣8.3人和人、路和路之間,都有一段距離。我們來來去去,有太多害怕猶豫,走走停停,一直在斷斷續續。見識過離別,認識到孤獨,便似鴕鳥一樣,藏進自己的心房,不去行走,徒留距離。
  • 李安《父親三部曲》:中國父親的三種困局,傳統中國的三種困境
    看起來是中國父親的三種困局,卻蘊含著傳統中國的三種困境。,《推手》的故事很溫和,但是已經具備了李安的獨有風格。出場人物少的一大好處,就是能有清晰的象徵關係:父親老朱對應的傳統中國,兒媳瑪麗對應的現代西方,兒子曉生對應的現代中國,還有孫子對應的未來中國。
  • 遭遇困境時,有三種人不能求,有三種人不用求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很難一帆風順,有風光無限的高光時刻,也會有事事不順的陰鬱谷底。當你順風順水時,喜歡「錦上添花」的人往往很多,少一個多一個並無大礙。當你寸步難行時,真正能做到「雪中送炭」的人卻少之又少,每一個都顯得彌足珍貴。每一次困境都是一面鏡子,挖掘你內心的軟弱與堅強,也映照你身邊人的善惡美醜。
  • 「一個礦泉水瓶的距離」環保公益計劃圓困境家庭「微心願」
    「一個礦泉水瓶的距離」環保公益計劃圓困境家庭「微心願」金羊網  作者:符暢 王煒蓉  2020-08-11 在廣州天河區棠下街,一個家庭正因經濟窘迫
  • 體重668斤王浩楠為愛減肥,一年瘦400斤
    ,是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他被稱為是中國第一胖子,體重高達了668斤!但是這現在已經是他的過去了,因為他在一年時間之內為愛減肥了400斤。他就是王浩楠!>聽起來就已經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正常成年男性體重有個200斤都是胖子了,三個200斤胖子都沒有他胖,他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胖中胖」了吧!
  • 電影《行走距離》:生而為人,願你的世界總有光明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停的在行走與停留間不停的轉換,無論行走與停留,相同的是總會有故事發生,不同的則是心境。
  • 三種選擇三種人生《羅拉快跑》
    三種選擇三種人生《羅拉快跑》湯姆·提克威,是個電影天才。他11歲就拍攝了電影短片,13歲正式進入電影界,28歲就拍出了電影長片處女作《一臉死相的瑪利亞》,之後連續拍攝幾部電影之後,在34歲這一年,也就是1998年,他拍攝了這部影響了電影史的《羅拉快跑》。
  • 王浩楠:體重曾高達668斤,為愛1年猛瘦400斤,終獲幸福
    王浩楠:體重曾高達668斤,為愛1年猛瘦400斤,終獲幸福但他更受大家熱議的,還是他成功減肥的事跡。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王浩楠就從最初的668斤減成了268斤,整整400斤,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他減肥的背後,是一個美好的愛情的故事,為愛減肥的他,也是用自己的故事和毅力感動了眾人。
  • 5歲王恆屹熟背400多首古詩,撒貝寧稱讚: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王恆屹,5歲時參加央視綜藝挑戰不可能,可以熟背400多首詩詞,識字3000多個,不僅會背詩,還可以解釋詩的意思。在節目裡,隨機挑選的十連詩句,只留三個字,他也能答出完整的詩句。最後完成了令人驚嘆的挑戰,被撒貝寧稱讚是「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 「中國第一胖」王浩楠,體重達668斤,為愛1年猛瘦400斤
    關注我,帶你看娛圈秘聞,吃最熟的瓜!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王浩楠就從最初的668斤減成了268斤,整整400斤,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他減肥的背後,是一個美好的愛情的故事,為愛減肥的他,也是用自己的故事和毅力感動了眾人。
  • 曾是中國第一胖,體重高達668斤,為了愛情,一年減掉400斤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人生相許」,愛情就是如此的讓世人著迷,感情到底是什麼東西,會讓人們寧願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生死都在一起,大概沒有幾個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吧。古往今來,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隔河遙遙相望,只為每年才相見一次,祝英臺在梁山伯的墳前化作蝴蝶追隨愛人而去,愛情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愛情總能給人們無限神奇的能量,因為愛情,總有人心甘情願做出很大的改變,一個被稱為中國第一胖的山東男孩王浩楠,他為了愛情,竟然在一年內成功減掉了400斤。
  • 行走距離
    家裡收拾的也挺整齊的,我也會好好洗盤子,管他有沒有人看。如果再胖個100斤,應該就更邊緣了。呵呵呵。不扯遠了。我和這個胖子一樣歡樂。影片的人物設置一反常態。帥哥沒有跟帥哥帥哥美女玩,胖子也沒有扎堆,沒有突兀出來的美女,沒有煽情的渲染,沒有比慘的橋段,沒有過多的文字,每個人情感流露都很純淨。太平實了,平實得超乎了現實,卻讓人特別希望那就是現實。
  • 《逃離》:三種受限的人生狀態,跳動的心,我們該怎樣逃離!
    《逃離》便是如此,作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細碎、直白的描寫以及對人物心理坦誠深刻刻畫,還原了很多人由內心到外在的整個世界。讀第一遍時,主人公卡拉的愛情和婚姻奪走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但是在重讀過程中,我恍然大悟,這部諾貝爾獲獎作品不單單是在講女性、愛情和失敗的婚姻,它可以放在更廣闊的領域——人類的困頓生活狀態裡去解讀。那是「不滿足」、「絕望」、「乏味」這三種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