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走的距離》觀後感.

2021-02-08 生活皆詩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停的在行走與停留間不停的轉換,無論行走與停留,相同的是總會有故事發生,不同的則是心境。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墨西哥的小眾電影《行走距離》,又名《友誼在最近的距離》,這部電影的顏色飽和度並不高,跟印象中的墨西哥電影不一樣,這個不是重口味的犯罪片或者動作片,而是敘事的劇情片,畫面以灰黃色居多。

電影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狗血愛情,只有最真誠的那一份友情和親情。電影裡只有四個人是出現最多的,他們四個人的對手戲幾乎佔了電影的99%的時間。

 

影片主要講述因身體肥胖而行動困難的費德每天只能待在家裡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的姐夫拉蒙給他看了他們外出旅遊時拍的照片。這激發起費德對攝影的濃厚興趣。

 

在相片衝洗店裡,費德遇到了店主的兒子,一個酷愛漫畫書的孤獨少年保羅。費德慢慢地發現攝影對他來講已經不只是一個愛好,而是成了他生命的寄託。三個人的友誼也在交往中不斷深化,並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電影的開頭便是費德坐在床上,背上的一塊塊下塌的肉被汗水裹挾。沉重呼吸聲透露著費德的心臟拖拽著龐大的軀體艱難前行。飯桌上的費德將麵包塗上果醬,汗水從額頭留下沿著鼻梁,在鼻尖聚成滴狀,或落在地上,也許是在胸前。

 

因為他的身體的原因,他在生活中沒有一個朋友,父母已經去世,姐姐嫁人,時不時的會和姐夫一起回來和他聊聊。

 

平時的時候,他就自己一個人住在危房裡面,他居住的地方已經成了廢棄房屋,所有的人都搬走了,只有他一個人住在這裡。他就在這個地方居住了好幾十年,每天足不出戶。

 

每天的工作是在一張方桌上,珠子按不同的形狀放在不同的瓶子裡,一盞檯燈,一個收音機,一把小手鉗。每一個動作仿佛都帶動著一滴汗水落下,同樣的是沉重的呼吸聲。 費德靠著這樣的簡單手工活養活自己,也從未出過門,哪怕是在自己家裡轉上一圈也會把自己累夠嗆。

 

日子就這麼無趣的過著。

 


直到有一天,出去旅行的姐姐和姐夫回來,把他們在外面遊玩時拍的照片給費德看了。

 

這一下立刻就喚醒了費德想要"走出去"的欲望。外面的世界,像潘多拉魔盒一樣瘋狂的吸引著費德,同時吸引著費德的,還有攝影。

 

他想要像姐姐和姐夫一樣,拿著照相機記錄下所有的美好。此時他的屋子才開始有了生活的氣味。

夜晚,一個人的費德。從白天妹夫帶的圖片裡,費德的眼睛裡閃著光。費德從床底掏出以前的老相機,比比劃劃,看著膠捲,不知道這裡面還有些什麼照片,決定把照片洗出來。

第二天費德穿上多年前的西裝準備出門,那西裝早已不再合身。褐色長衫,木製拐杖,狹長的小巷是費德沒有邁出的距離。要知道早上有人敲門,費德跑出來開個門可能時間就到中午了。

這次出門洗膠捲的決定無異於二萬五千裡長徵,記不清有多久沒出過門的費得就這樣出發了,拄著拐棍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因為洗照片的原因,他認識了照相館的帥氣小哥,保羅。原本保羅還想要坑費德一筆。他賣給費德一個老古董照相機,結果費德剛剛充了一次電,充電器就壞掉了。

 

保羅跑去他家上門維修。看到費德居住的環境,聽到他的故事之後。心地善良的保羅動了惻隱之心,他開始關心這個一輩子都被困在這裡的胖子。

 

同時,還有費德的姐夫,雷蒙。費德在得到照相機後,就像個剛剛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樣,整天把它拿在手裡,愛不釋手。

 

一個人在家竟然還玩起了自拍。其實說到底,自拍只是他緩解孤獨的一種方式。就像小帥哥保羅一樣。年輕帥氣的保羅在片中,身邊除了費德和他的姐夫雷蒙之外,從沒出現過其他人。

換句話說,他也同樣沒有朋友。兩人初次見面的時候,保羅一個人坐在照相館裡,帶著大耳機聽音樂,手裡拿著漫畫書

 

影片的最後,費得終於看到了海,這是他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場景。三人面朝大海,在一片氤氳的霧色中靜靜等待太陽來臨,太陽總會升起,只是時間早晚。


這部電影需要一個人靜靜地看完,不能急躁。故事非常平淡,但是平淡的故事中一直透露著感動。

 

其實,每個在困境中痛苦拉扯的人都像是電影裡失控的費德,把幾百斤的贅肉想像成無數次重壓下的焦慮總和,電影中的痛感總是與生活中的酸楚契合。

但電影中的溫暖卻不會延展到每個人的身上,並不是誰都會像費德一樣幸運,能碰到願意帶自己去海邊的朋友,在生活慣性的平淡殺死自己之前,永遠都有一個邁出去的機會。

 

蕭伯納曾經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種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種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而人生也有兩大快樂,在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時,可以享受追求和創造的過程;另一種是你得到心愛的東西後,可以去品味和體驗勝利的果實。儘管生活充滿了遺憾,儘管靈魂備受折磨,但也不要忘記有夢的存在。

 

禁錮費德的是那身揮之不去的贅肉,而禁錮我們的卻是那無形的「贅肉」,我們日復一日的工作,面對毫無生趣的生活,就像費德一樣被「贅肉」壓的喘不過氣。

我們也漸漸地步履沉重,原地踏步;我們也變得懦弱、妥協,不願再嘗試新鮮的事物。但我相信,在習慣性的平淡中只要我們肯邁出第一步,也會看到海邊的「日出」。

注:部分內容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之《行走距離》
    我們今天推薦的電影就是差點被埋沒的好電影《行走的距離》影片取材於重度肥胖患者這一邊緣人群,講述了一個因為過於肥胖的身體不得不呆在家裡的人如何走出困境的故事。電影的核心是故事,但是現在能為我們靜下心講故事的人卻越來越少,《行走距離》很少會為了製造某種戲劇衝突或效果而對鏡頭做什麼處理,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好地沉浸到故事裡。
  • 藝術與生活的距離 ——電影《昨天》觀後感
    藝術與生活的距離——電影《昨天》觀後感 周末參加了朋友組織的第104期電影沙龍,
  • 電影《行走距離》:生而為人,願你的世界總有光明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停的在行走與停留間不停的轉換,無論行走與停留,相同的是總會有故事發生,不同的則是心境。
  • 電影《熱血教師》觀後感
    後續還會有4部電影的觀後感,這些電影的選擇是根據《人生轉軌處》的作者曾贊軍老師的電影清單來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看電影,寫觀後感。看到馬修·派瑞這張熟悉的臉,大學時代的回憶重現。他是當時我們英語系風靡的肥皂劇Friends(老友記/六人行)的男主角之一。
  • 疾走天堂電影觀後感
    ,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疾走天堂》觀後感(五):這是部非常出色的片子  年初的時候看的.非常驚喜,驚喜的是導演在羅拉快跑以後拍出了進步如此神速的一部片子.這部電影的精妙就不需要用語言來過多的螯述了.任何一個足夠客觀公正的懂得欣賞電影的人都應該能夠欣賞這部電影的秒處
  •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 2020-08-2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看電影《永無止境》觀後感
    觀看電影《永無止境》,寫觀後感。觀後感裡包含回答這個問題:為何越聰明恐懼越少?越自卑越不願意學習?作業:觀看電影《永無止境》,寫觀後感。觀後感裡包含回答這個問題:為何越聰明恐懼越少?越自卑越不願意學習?看完《永無止境》之後,我心裡最大的感受是——埃迪就是個超人!是個超級預言家!真是太牛了!太聰明了!
  •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  昨天,佩戴口罩、掃健康碼、測量體溫,我和兒子今年第一次去電影院,看了期待已久的電影「八佰」,影片根據抗戰史上真實戰例電影鏡頭,從一個孩子的記憶展開。影片主線,傾盆大雨的夜晚,從湖北、浙江、安徽等省奉調增援淞滬會戰的團防局趕到了戰場,士兵中有剛放下鋤頭的農民,不僅沒受過軍事訓練,還抱著從鄉村到大上海轉轉的心態。斷壁殘垣的場景讓人驚心動魄,團防局遭遇日冦,一觸即潰,怯懦怕死的特寫畫面,給觀者痛惜的真實感。
  • 電影八百觀後感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點影寫觀後感,因為這部影片真的太觸動我了,做為新中國成長起來的90後,從小抗日劇沒少看,對那段屈辱的歷史一直不敢忘,之所以寫八百觀後感,是因為我突然發現近兩年這類體材的電影,是好的電影和電視劇沒有了。
  • 「經典電影觀後感」推廣價格預估,靠譜的自媒體推廣平臺
    經典電影觀後感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2,綜合排名位列623889名,娛樂分類排名位列167693名,領先了44.2%的百家號。 經典電影觀後感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45%為中等文章,55%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電影《驚濤駭浪》觀後感
    電影《驚濤駭浪
  •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2020-12-10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劇評:《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去年有一部炙手可熱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當時看到好多閨蜜、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吹爆這部劇,網上也是好評如潮,我就挺想抽時間觀瞻一下。但是,去年由於一些原因,還是將這部劇擱置了:一方面,我當時沉迷於《明朝那些事兒》,另一方面,去年經歷了好多波折,擔心這部劇太過壓抑和黑暗,也就沒有勇氣去觀看了。
  •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電影《少年的你》觀後感
    不少看了電影《少年的你》的人說,電影反映現實,有時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電影《少年的你》,講述的正是很多人不願提及的校園霸凌故事。根據玖月晞小說改編,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尹昉、黃覺、吳越、周也、劉然、張耀、張藝凡、趙潤南、郜玄銘主演。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
  • 經典電影《無間道3》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無間道3》觀後感看過《無間道3》之後悵然若失。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已不僅僅把《無間道》視為一部電影了。回想起當初看「一時的驚喜,如今看它倒更像是一種習慣。只要它在拍,我的必看電影清單中就永遠有它的位置;不用擔心續集沒有原來的好,只是借它回味一下也是值得的。
  • 看電影 《角鬥士》觀後感匯總
    2、《角鬥士》觀後感   ——1501 任婭鳴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並不是英雄的史詩其實這類題材的電影,並不太感興趣。電影最開始,壯闊而殘酷的冷兵器交戰場面,羅馬軍隊與日耳曼蠻族的吼叫與廝殺,都讓人不寒而慄。來不及貫穿其史實線索,首先一個「血腥殘忍」的映象印入腦中。當然影片為了塑造馬西墨斯的英雄形象,打造的這戰爭畫面著實宏大且精彩。馬西墨斯,從喊著「羅馬必勝!」
  • 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電影《八佰》觀後感,來欣賞一下吧。電影《八佰》觀後感篇一《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電影中是四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
  • 《其後》觀後感
    《其後》是一部由森田芳光執導,松田優作 / 藤谷美和子 / 小林薰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其後》觀後感(一):百合無語  今天在商場裡看到梁的一張大廣告照片,從電梯下來,咋一看果與松田優作有幾分相似,但他的眼神裡還是有著2005年的幾分閃爍.
  •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文/林小麗
    但看了她編劇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由衷地承認她是個好編劇,她的作品裡有信仰、有愛、有正義感。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HBO與臺灣公視合作的本土化的劇集,一共10集,單集55分鐘。雖然劇集太少,但集集都震撼人心。 有許多人看一、兩集,不等看完就迫不及待地寫觀後感,有許多人看一集寫一集觀後感。
  • 《行走距離》:從400多斤「小」人物故事,看人生必經的三種困境
    《行走距離》是一部非常小眾的墨西哥電影,由導演阿爾瓦雷斯執導,豆瓣評分高達8.3分。這部時長104分鐘的喜劇片,卻不是一部可以讓你開懷大笑的電影。電影中的主演都不出名,卻恰好符合電影的人物設定——一部關於「普通人」生活困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