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的上升主要是由於鈉離子從細胞外快速的向細胞內大批流動完成的

2020-12-19 煙臺吃吃吃

2.3 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

關於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 目前也是採用離子流學說進行解釋的。同樣, 動作電位的產生也需要兩個前提: (1) 細胞膜兩側同一種離子的濃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原理在靜息電位產生機制中已述及; (2) 細胞膜受到刺激時, 各種離子通道會出現不同的狀態, 此時Na+通道處於激活狀態, 其極易通過細胞膜, 而其他離子通道處於失活狀態, 細胞膜對其幾乎沒有通透性。由於AP的去極化相和復極化相的形成機制並不相同, 下面分別闡述。

2.3.1 動作電位去極化相的形成機制

當對細胞進行有效刺激的時候, 受到刺激的局部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道便會打開, 因為細胞內的Na+濃度相對較低, 於是鈉離子在濃度差的驅使下 (濃度差產生的作用也稱為化學驅動力) , 快速的向細胞內大批流動, 從而導致細胞內與細胞外的電壓差值逐漸減小, 直至到零, 鈉離子繼續向細胞內流動, 致使細胞膜兩側的電壓出現反極化, 也就是「內正外負」的狀態, 此時便出現了阻止Na+內流的力量--電場驅動力, 當電場驅動力與化學驅動力達到平衡時, 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達到動作電位的最高點, 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完成[10].

2.3.2 動作電位復極化相的形成機制

當AP去極化到頂點之後, 細胞膜上離子通道的通透性發生變化, 也就是細胞膜不再對鈉離子通透, 轉而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增大, 因而鉀離子在化學驅動力的作用下開始外流, 動作電位開始下降, 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重新回到膜外帶正電、膜內帶負電的狀態, 動作電位的復極化過程完成[11].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 AP的上升支主要是由於鈉離子從細胞外快速的向細胞內大批流動完成的;AP的下降支主要是由於鉀離子從細胞內快速的向細胞外大批流動完成的。這兩個過程的Na+和K+流動均為易化擴散的通道轉運, 故不需要消耗能量。

相關焦點

  • 醫學英語: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
    由於過氧化物酶的分子較大而不能透過細胞膜,這樣可以用於標記膜外表面的蛋白,包括外周蛋白和整合蛋白的外部分。標記後,分離膜蛋白,電泳分離和放射自顯影進行鑑定。若是要標記膜內側的蛋白,則需將膜置於低離子強度的溶液中以提高膜的通透性,使乳過氧化物酶進入膜泡進行內側蛋白的標記。   25.
  • 《工作細胞》強勢科普,講述我們每個人體內細胞的故事!
    故事首先是由於人類的免疫力下降,肺鏈入侵,大部隊被白細胞消滅後開始追擊漏網之魚,我們看看白細胞在追擊肺鏈時都說了什麼?肺炎鏈球菌是什麼?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
  • 有人說就算人類達到巔峰,也無法造出一個細胞,神級文明創造的?
    下面,我將帶你們從外到裡一點點深入到我們人類的細胞,了解這個美麗的神話世界!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細胞膜,其主要由脂質(磷脂、膽固醇)和蛋白質組成,表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還連接有搖擺的鏈狀結構——糖基和蛋白質。細胞膜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骨架,其中鑲嵌有蛋白質,是流動鑲嵌模型。
  •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身體裡有很多的細胞,淋巴細胞只是其中一種,但是淋巴細胞的重要性我們還是了解的,淋巴細胞的主要的作用掌握身體的免疫系統,抵禦外來入侵。所以淋巴細胞是越多越好嗎?其實不然。那麼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淋巴細胞也是有分類的,淋巴細胞是身體抵禦外敵的最後一層防護網,如果淋巴細胞出現問題一定要重視,因為如果免疫系統癱瘓了,身體的狀況就會變得很差。
  • 成都北科細胞中心啟動 每年為3萬人儲存細胞
    在軟體方面,團隊具有15年的從業經驗和科研數據,培養了一批專業的技術、管理和服務人才;在硬體方面,細胞中心主要製備區域按照GMP規範的B級潔淨區進行建設,具有專供臍帶血處理等符合GMP標準的實驗室;設備方面均為國際一線品牌,具備血細胞生物學、HLA配型、遺傳學和冷凍生物學相關的專業設備,設置有細胞存儲庫、區域綜合細胞製備中心、綜合細胞檢測平臺等,嚴格建立相關技術標準、規範和信息化管理體系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於它們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並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裡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知識科普筆記
    11.樹突狀細胞:將入侵體內的細菌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片段當作抗原遞呈,擁有向其他免疫細胞傳達抗原信息的職責。如同其名字一般向周圍伸出樹突般的突起。12.血小板:血管發生損傷時,集合起來堵住傷口,是血液成分的一種,比一般細胞小。13.血塊:血液凝固形成的餅狀團塊,用於止血及恢復受傷部位。
  • 醫學英語:細胞通訊
    細胞通訊(cell communication)   細胞通訊是指在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社會中, 細胞間或細胞內通過高度精確和高效地發送與接收信息的通訊機制, 並通過放大引起快速的細胞生理反應,或者引起基因活動,爾後發生一系列的細胞生理活動來協調各組織活動, 使之成為生命的統一整體對多變的外界環境作出綜合反應。
  • 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體內的細胞故事.
    現實中的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免疫球蛋白),主要執行機體的體液免疫。故事首先是由於人類的免疫力下降,肺鏈入侵,大部隊被白細胞消滅後開始追擊漏網之魚,我們看看白細胞在追擊肺鏈時都說了什麼?肺炎鏈球菌是什麼?
  • B細胞的免疫應答及免疫記憶
    T細胞依賴的抗原活化B細胞在細胞表面同時表達MHCⅠ類和II類分子,因此,它們可以向CD4Th和CD8T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呈遞細胞內和胞外抗原。當它們呈遞的抗原肽,與它們自己產生的抗體結合的抗原肽相同時,它們作為抗原呈遞細胞(APC)的作用得到增強。
  • 「變節」的NK細胞:蛻膜樣NK細胞極化
    主要的NK激活受體是NKG2D、NCR和DNAM1。另一種外周血NK細胞亞群是CD56brightCD16–/low(約佔外周血NK的5%至10%),即CD11b−CD27+/-。這些細胞毒性差,能產生細胞因子,包括TNFα和GM-CSF,被認為具有免疫調節功能。
  • 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Mooney五位細胞力學和生物材料界大牛聯合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viscoelasticity on cellular behaviour」的綜述文章,綜述了組織和細胞外基質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應用。
  • 什麼是細胞外基質(ECM),它的影響有多大?
    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複雜網絡,稱作細胞外基質。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內皮細胞的基底部者為基底膜,而在細胞間黏附結構者為間質結締組織。
  • ReliveFILL瑞黎菲-基於歸巢療法的細胞外泌體醫學美容
    當機體缺血、缺氧、損傷時,機體內或者外源性幹細胞具有向損傷部位優勢分布的特質。研究發現,MSCs在治療各類疾病時,表現出了牢固的黏附、爬行、擴散和跨內皮細胞遷移的過程,並且在該過程中趨化因子CXCL9、CXCL16、CCL20和CCL25的表達都有顯著增強[1]。同時許多研究表明,趨化因子及其受體操控著MSCs歸巢的動員和遷移。
  • 細胞剝離術祛眼袋
    是由於眼輪匝肌邊緣比較肥厚形成的,一般笑起來的時候才會出現。眼輪匝肌天生比較薄的人,一般不會有臥蠶。難道是美女專屬?而眼袋的本質是脂肪,它由眶隔筋膜內、中、外三團脂肪團膨大形成。它的位置在臥蠶下面,而且一般會伴隨著淚溝存在。淚溝比較好辨認,是出現在下眼瞼靠近鼻子的一條凹溝。
  • 《工作細胞》不看這部番,我都不知道我的細胞這麼可愛
    尤其是生物科普向,畢竟這個學科曾斷送了我的理科夢。再好看都不行。食屍鬼、巨人、銀魂、獵人…全部完結了也不行。就是本能的抵制,不看!《工作細胞》,看名字也能猜出個大概,是一部關於人體內細胞如何運作的硬核生物科普番。登陸B站後,瞬間爆火,更新的兩集播放量全部過千萬。
  • 【漫畫學生物】細胞中的水
    我們之前學過,生物體內的水含量非常高 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水是生命之源」的說法 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 支持內源說的主要是地球科學家 他們認為:地球起源時,形成地球的物質裡面就含有水
  • 死亡細胞新手任務怎麼完成?死亡細胞新手入門攻略指南
    主要玩法  《死亡細胞》內置七大遊戲系統,分別是主線模式、每日挑戰模式、難度系統、皮膚系統、符文系統、道具系統、經濟系統,七大系統組成《死亡細胞》所具有的全部玩法。  主線模式:分為普通模式和自定義模式,是《死亡細胞》遊戲的主要內容,每通關一次會掉落紅色的Boss細胞,在出生點的玻璃管道可以選擇注入Boss細胞的數量,調整遊戲難度(當前難度與每日挑戰模式的難度相連)  每日挑戰模式:是隨機性最大的遊戲內容,內置當前版本的全部武器道具技能,按照分數來計算總體成績,與全球玩家攀比……為鼓勵玩家體驗每日挑戰,官方設定了幾張武器圖紙,是需要通關每日挑戰來解鎖的
  • 炎症的自述:發生、機理和結局|中性粒細胞|炎症|機理|損傷|-健康界
    除了擴張,血管的滲透性也會變大,導致血管內的一些物質和液體流失到血管外,填充到組織中,所以會變得「腫」,造成組織的變形,這種變形又牽拉到該處的神經,導致發「痛」。不過這裡的「痛」還有部分原因是炎症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如緩激肽、血清素、前列腺素等)造成的。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或不產生記憶B細胞
    為了探究潛在的病因,我們檢查了急性SARS-CoV-2感染死亡患者胸部淋巴結和脾臟,並觀察到沒有生發中心,Bcl-6+生發中心B細胞顯著減少,但AID+ B細胞保留了下來。生發中心的缺失與Bcl-6+ TFH細胞分化早期的特異性阻斷、T-bet+ TH1細胞的增加,以及濾泡細胞外TNF-α的異常積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