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
請訂閱 「雕像」 公眾號原文來自分鏡世界,雕像迷整理。
William Simpson
北愛爾蘭人 漫畫家,電影分鏡師。經營獨立動畫公司:Rogue Eocket。職業漫畫師時,他在DC和Marvel兩大漫畫巨頭都工作過。參與過的漫畫包括了《蝙蝠俠》《特警判官》《康士坦丁:地獄神探》(基努李維斯出演的那個)以及《異型》。2000年他進入電影行業從事故事板及電影概念藝術的創作。
他在初期參與的電影故事板作品基本是類似於《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物歸原主 Closing the Ring》這類的並不出眾的二流電影。由於題材和影片本身問題他展露的風採有限。在2011年,其加入《權利的遊戲》的創作團隊。負責故事板繪製,並參與影片的角色,和道具的概念設計。
最重要的是,William Simpson會出席BJCC 2016擔任創作嘉賓,大家不要錯過和他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呦!(勵德粑粑你看到吧!)
在《權利的遊戲》初期策劃階段其功績尤為明顯。在這部龐大宏壯的巨著由文字向影視的轉換過程中,William·Simpson為其創作了最初的視覺化影像。為整部劇集在製作策劃上,以及拍攝規劃,和宣傳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隨著美劇競爭越來越激烈,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高,這勢必使製作團隊和製作流程的要求達到了電影級別的高水準。故事板流程的引入也就成為了必然。
在近幾年的美國電視劇中,除去現代戲份為主,人物情感對手戲較多的連續劇外,更多的高水準劇集的製作團隊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故事板。尤其在奇幻和科幻劇集中,故事板的使用最為常見。
這其中《權利的遊戲》和《行屍走肉》成為直接代表。《行屍走肉》劇集製作本身沒有故事板。但是其漫畫版本簡直就可以說是為電視劇量身定做的。不僅僅是體現在「又臭又長」的劇情上,整個漫畫的分格形式完全就是細緻不能再細緻的分鏡臺本,經常有整頁的鏡頭分格沒有大小變化,十分具有影視分鏡的氣質,代入感很強。當初看漫畫時就有一種看電視劇的感覺。果不其然,它最終影視化。《行屍走肉》的漫畫作者也承認直接是採用了影視分鏡的形式創作的漫畫。
《行屍走肉》分鏡細緻的漫畫版
所以《行屍走肉》雖沒有形式上的故事板,但其骨子裡天生就已經具有了如同日本【漫畫到動畫】形式的漫畫分鏡基因。
再來看看《權利的遊戲》,作為當前奇幻經典的《冰與火之歌》(尚未完結就已可定為經典)的影視作品,註定了它的製作形式更加的接近與電影,故事板使用更是真正的達到了電影化。在其第三季剛剛結束,高潮餘溫未散之時,讓我們乘勢簡單的一窺《權利的遊戲》中幾集的故事板,並了解一下它的分鏡師William·Simpson。
在《權利的遊戲》的官方宣傳中,終於在第三季時,把故事板,及故事板作者分鏡師推上了前臺(雖然不算是真正的前臺)。劇情宣傳中故事板的形式比重有所增加。也針對各種幕後藝術家以及分鏡師增加了採訪。我想這和HBO之前發售的書籍中 「故事板」部分引起的一定好評有一定關係。
《權利的遊戲》故事板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作為電視劇,它的故事板創作是和拍攝同期進行的。這裡分鏡師就會參考人物角色的形象,以及已完成的影片氣氛去繪製後面故事板。
這有別於一般的電影故事板的創作:屬於純粹的前期概念形式,可能會考慮不到之後的演員及其它具體的影響因素。所以《權利的遊戲》的故事板有著和影片本身共同成長,互為參考的意味。
我們就通過這些幕後的故事板和影片最後成片的對比,來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下美劇的製作細節。
《權利的遊戲》動態分鏡形式的短片
《權利的遊戲》的前置宣傳片以及幾部回顧家族歷史,和世界背景短片
這些短片全部都採用動態分鏡的動畫形式來表現,分鏡師William·Simpson的畫風天生就有一種中世紀的古樸風格,歷史感,和形式感都十分滿足《權利的遊戲》。
這種形式的短片成本很低,但效果卻並不遜色於大製作。《暗黑破壞神3》的開場動畫,《金剛狼2》的宣傳片等各種影視片和遊戲越來越多的採用這種動態分鏡形式。
第三季中第8集的故事板片段
第三季第8集「此子團」的故事板片段。
這段情節達到了第三季後半部分的第一個高潮,整部劇情的一個轉折點。
山姆使用龍晶匕首刺向白鬼,白鬼碎裂的特效,在故事版中交代的十分詳細。鏡頭角度幾乎完全遵從故事板。
第三季中 「狗熊和少女」的故事板片段
第三季第7集中「狗熊和少女」的故事板片段
詹姆·蘭尼斯特和灰熊的對峙段落。詳細的描述了人物動作,機位角度,以及針對特效的特別說明。最後影片中的場景設計也和故事板相差無幾。
第三季中第4集的故事板片段
第三季第4集「自死方休」的故事板片段
丹妮莉絲在這一段的鏡頭組接中,龍母的形象第一次前所未有的強化。作為分支劇情,丹妮莉絲的情節始終時整部劇的催化劑。這裡的故事板也被完全吻合的採用。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後期的龍動畫的特效製作上,依據故事板的痕跡明顯。
還有在人物形象,和表情上也比較貼合劇中角色,這也就是對應了前面說過的電視劇故事板創作和已有影片互相借鑑的獨特優勢。
第三季中第10集的故事板片段
第三季第10集「彌莎」的故事板片段
這一段是獵狗帶著艾莉亞逃離的段落,最終的成片畫面中並沒有完全按照故事板的繪製順序。稍微有所打亂。
《權利的遊戲》分鏡師,概念藝術家William Simpson
下面是HBO官方針對《權利的遊戲》對他的一個簡短訪談:
HBO:說一說你在《權力的遊戲》中的如何工作的吧。
WILLIAM:我主要的任務是整理導演的想法,以多格漫畫的形式把它們畫在紙上,然後用於電影的拍攝和製作。我拿到劇本就要開始去計劃用什麼樣的畫面有說服力的概括其內容。還要考慮其可以被實際的用於拍攝。
其實我自身是有很多方法去表現畫面的。但是和導演一起工作,就要以導演的視角去解釋和表現畫面。這非常重要,因為導演有整體的宏觀視角。有時我也會添加部分以自己的視角理解的畫面,這也會讓我覺得很有趣。
HBO:你也創作漫畫,對你來說什麼更具挑戰,漫畫還是故事板?
WILLIAM:對我來說這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我本身的漫畫非常電影化。我的漫畫風格一向是比較多的,也相當寫實。
但是兩者又有點不同:在漫畫中,你只需要捕捉一個動作裡的一個畫面即可。而在電影中,你要考慮機位和時間去分解鏡頭畫面。你必須要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機位去繪製畫面。這是有難度的,但也是樂趣所在。
HBO:你參與過很多電影項目,你認為《權利的遊戲》的工作比較特殊嗎,有什麼感受?
WILLIAM:我曾經工作過的項目都是一部電影對應一個導演。而《權力的遊戲》每一集都類似於一部電影。它採用不同的導演。和五位不同的導演工作,在同一時間面對不同的劇本,以及劇本的隨時變化,這些真的很具有挑戰。
我創作故事板時,會嘗試在畫面裡注入一種我漫畫的特徵。我認為這很有用,這讓我把那種想要的鏡頭感覺更好的傳遞給攝影師。
HBO:通過這幾年對《權利的遊戲》演員的接觸,你覺得畫他們以及他們的神情容易嗎?
WILLIAM:熟悉演員就如同通過漫畫的形式繪製故事板,那是很痛快的。我也非常想知道是哪個演員來扮演這個角色。如果角色明確,我就可以參考他們的表情和形象。肯定比其它角色更容易創作。但是很多時候,我繪製的劇本中的角色的扮演者都是沒有確定的。所以沒有演員給我參考,這時候我會參考《野蠻人柯南》…
HBO:你的《權利的遊戲》故事板畫冊已發行。你覺得哪些人物設計你最滿意?
WILLIAM:應該有一個兩個角色還不錯。但是對於我自己來說,第一季裡面出現的「白鬼」是最出色的。我和Tim Van Patten一起合作完成了它,因為這個角色的確很難去創作。當時創作出來後需要提交給高層參考,並且要去解釋它能如何表演,還要保證它能切實可行的被拍攝。結果是,我和朋友一起翻開我繪製關於白鬼的草稿,他們不禁感嘆:「天啦,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它真的很棒。
William·Simpson繪製的「白鬼」人物概念稿
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