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不足10平方的咖啡館開了一年半,卻坐穩了周邊咖啡品類點評榜單top1的位置。憑啥呢?文末有視頻&福利
>
我在採訪中有幾個印象:
每一趟去,話還沒有講幾句,老闆小徐那邊,一杯塑料杯壁上淌著冰水的冰拿鐵已經遞到你手旁了——「天熱,天熱,唔要客氣!」
每一回徐瑛婷這麼說,我總能想起小辰光去我單位裡,搶著買鹽汽水給我喝的熱心阿姨;
二是我們有一個昭華路、武夷路的福利群,群裡每天都會更新一些「群待辦」,我注意到,無論多晚,徐瑛婷都會把這些按鈕點一遍,示意她也參與了;
三是我們送去周到小馬路的掃碼貼紙,她主動拿來直接就貼在了店鋪裡最醒目的位置。
好客,周到,不計較,這是任何人和她打交道都能留下的直觀印象。
小生意不好做,能做出來的,總歸要有點本事的,徐瑛婷的本事,大概就是這兩點:與人無隔,同時又分外勤勉吧。
她是有點像《沙家浜》裡的阿慶嫂,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
第一次去BEFORE SUNSET咖啡館,是在一天傍晚,五點鐘快,武夷路靠近定西路,一間小小的白色門面裡亮著暖黃色的燈,這家門面「壓壓叫(上海話:低調的)」的小店,路過時卻很容易搶走你的目光。
小店門口L型地擺著兩條長凳,上面坐著幾位有了些歲數的爺叔阿姨,爺叔們人手一支煙,輕拍著大腿聊著時事,倏忽彈出雲霧……
阿姨們則捉對聊著各自的家事,女兒出嫁沒,有好的對象介紹伐?阿姨們一面聊天,眼光也是敏銳的,她們最早看到了端著攝像器材的我,對視不過幾秒,便脫兔般地從座位上移出了我的鏡頭。
一位阿姨說是因為沒化妝,另一位阿姨則是穿著工作制服,忙裡偷閒,也不方便入鏡了。
這樣的一個畫面,通常我是在南北炒貨店或者棋牌室門口常見的,反正,我是很難把這畫面和一家以冰花蜜拿鐵和澳白走紅的咖啡店搭到一起。
>
這家BEFORE SUNSET是19年初開的,開店的前因後果,聽起來蠻像一部勵志電影的,也推薦打算開咖啡館的朋友都聽一聽。
徐瑛婷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國企擔任珠寶鑑定師的工作,工作到了第六個年頭,所謂的職業倦怠期吧,有的人就倦怠一會兒,接著又回到工位上了,徐瑛婷還真的豁出去闖一闖了。
作為一個普通上海女孩,她在辭職這件事上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可想而知的,不過她在丈夫的鼓勵下還是邁出了這個步子。
家庭和財務的準備只是個開頭,她又去考出 SCA 精品咖啡協會證書,又在星巴克烘焙工坊工作了3個月,三班倒,咬著牙頂下來了。
從零開始學咖啡、出師,再到盤店、裝修、開店,一條龍都是自己走下來的,上海小姑娘,不容易的。
>
一般來說,開咖啡館的文藝小年輕,和家長裡短的爺叔阿姨是在一條鄙視鏈的上下遊,小徐卻在其中遊刃有餘。
她是有「聚人」的天賦的,她的店面只有10平方,但是擺滿了顧客們送的小擺設,插畫、貼紙、玩偶、相片,包括春節前的春聯也是,顧客們相互之間處久了也成了朋友,連她們隔壁的日料名店廣屋的日本老闆也要每天過來打卡一杯凍拿鐵。
從小在曹楊新村長大的老闆徐瑛婷,是不怕生的性格,她說自己是「飯泡粥(上海話:話嘮的意思)」,從小就討爺叔阿姨們的喜歡。總之她坐鎮,這條街上的朋友路過了就願意走進來坐一歇,談談「山海經」(上海話:聊天)。
「用精品咖啡豆和唯品牛奶(高端牛奶品牌)做的拿鐵,口味總歸比速溶咖啡好。」小徐說,阿姨爺叔們也是識貨的。
她店裡的定價,最低價的拿鐵是15塊一杯,比隔壁愚園路上的網紅店將近便宜一半的價格,憑良心講,口感絲毫不差,也難怪顧客們會樂意在點評上頻頻點亮她家的小星星了。
立秋時節,小風習習,一杯拿鐵,一家小店,梧桐樹下,小馬路上。歡迎儂有空也來坐一歇。
「上海小馬路」是一個全新的系列,幫儂一道,尋有勁的人,兜好白相的店,聽聽講不光的故事。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