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四川北路上的新海食品商城
是許多阿姨爺叔心目中的淘貨聖地
價錢便宜,東西又體面
▽
天貓超市賣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
這裡只賣10元
天貓14元一聽的德國黑啤
這裡10元能買3聽
來這裡的顧客
基本上都背著比較大的包
有人還拖著簡易拉杆箱
不少人專門從郊區乘公交來淘貨
即便到了中午飯點,人依然絡繹不絕
同樣的商品
為啥賣得比市場價便宜這麼多?
▽
仔細一看還是能發現一些端倪:
這裡的商品堆放有些雜亂
有的標籤寫得很隨意
還有不少錯別字
「豬肉脯」寫成了「豬肉鋪」
更重要的一點是:
這裡賣的大多是
臨近保質期的食品
阿姨拖著拉杆箱來買進口食品
「放冰箱保存沒啥問題啊
關鍵是價格實惠呀」
新海食品商城主打臨期進口食品。法國幹紅、德國巧克力、越南速溶咖啡、捷克全脂牛奶、日本餅乾……記者眼前浮現出一張世界地圖。「疫情發生後,外國進口食品少了,有的價格上去了,但不影響上海人到這裡淘貨的熱情。」店裡服務人員說。
10元3聽的德國黑啤怎能不叫人愛啊
左邊店門處堆著各式外國啤酒,一款名為「意文」的德國原裝進口黑啤,標價10元3聽,月底到期。在天貓超市,這款啤酒賣到59元4聽。這樣便宜的價格吸引了不少人駐足,一位腰身胖胖的阿姨掏出厚實的布袋,一下提了6聽。「買回去老頭子可以過過酒癮,啤酒還可以用來燒菜哦。」
大桶裝5升的德國黑啤也很醒目,標價58元,在淘寶網上同款最便宜的賣99元。一位爺叔轉了幾圈折回來,拿了箱黑啤,又看了看那個大桶,「有點重了,下次騎個電瓶車來提」。
還有不少價格低廉的洋酒
店裡進口甜食不少。一名五十多歲的女子走到貨架前,她想買一款叫「嘉柯」的焦糖味可可碎粒黑巧克力,可惜都賣完了。「這款巧克力賣得很快的。」一旁工作人員說。她有些小遺憾,順手拿了邊上的泰國夾心餅乾。
在餅乾專區,一個700多克的北海道什錦禮盒,賣82元,網上要賣120元,還是要配優惠券的那種。馬來西亞的500克夾心餅乾38元,網上賣40多元。不過,這樣的價格,對前來淘貨的顧客似乎有點偏貴了。
各式外國餅乾,爺叔嫌有些貴了
還有更便宜的進口食品特價專區。這裡人氣更旺,顧客基本上都背著比較大的包。一位穿著短袖衫的阿姨推著一個紅色波紋簡易拉杆箱,看架勢準備大買一番,只見她豪氣地拿起一摞比利時白巧克力餅乾就往袋子裡裝,邊上標價是10元3包。
5元2包的德國脫脂奶粉也引起她的注意。這款奶粉外文包裝上還專門貼出了中文說明,顯示保質期到2020年9月13日。只有10天就到期了,可大家都不在乎,拉杆箱阿姨毫不猶豫拿了2包,另一位阿姨也湊過來拿了2包。
「這麼短時間吃得完嗎?」「這個可以用來泡咖啡,很快的呀!」
說完,她又拿了兩包,這堆奶粉短短10分鐘就被搶光了。
阿姨推著拉杆箱繼續淘貨
一位頭髮花白、穿著老頭衫的爺叔站在貨架前,他看的是一款澳大利亞的蜂蜜,28元,保質期到10月26日,另一款是土耳其的七春子蜂蜜,10元,9月28日到期,更遠點是5元5瓶的蜂蜜。他猶豫了一下,挑了5元5瓶子的。
這款義大利橄欖油,很多人來看
橄欖油貨架攤子前的人也挺多。一款義大利橄欖油,10元一瓶,顯示9月25日到期。「這個用來煎牛排、煎雞蛋,也可以拌蔬菜沙拉,我去過義大利的呀,那裡都用橄欖油!」
「聽我女兒說,吃橄欖油健康,還可以預防癌症和老年痴呆,天貓上這個要賣30多元呢。」兩位塗著紅指甲的中年阿姨湊在一起研究後各拿了一瓶。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認真地看保質期
記者注意到,店裡除了臨近保質期的食品,也有一些保質期拉得比較長的食品,比如一種日本薄餅,生產日期是2020年7月28日,保質期到2021年7月27日,價格10元。一款35元的日本速溶咖啡,今年5月12日生產,保質期到2023年5月12日。
不過,記者發現,顧客對價格比較敏感,對保質期並不太在意。「放冰箱保存沒啥問題啊,關鍵是價格實惠呀。」
又遇到一位拉杆箱阿婆
臨期食品別「一扔了之」
但要注意……
快要過期的食品,在很多商戶眼裡沒有價值,還要找供應商、找運輸來處理。這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人力、時間和資源,不少超市直接丟棄,據了解,本市超市及便利店每天會有10%左右的食品報廢,大多是將其拆封后作為溼垃圾處理。一天內直接丟棄處理的臨保食品,價值就達40萬元左右。
臨期食品是否就「一扔了之」?市人大代表黃錦海建議,根據臨近保質期食品的數量、特性以及門店的規模,因地制宜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櫃。如果有條件,可以構建臨期食品的產業鏈,像新海食品商城這樣的專做臨期食品生意的店,就是個不錯的下沉市場,滿足了人們既追求新奇又想省錢的心理需求。
位於仙霞路上的柯姆滋進口食品店,同樣是打出了臨期零售概念,只是這裡的消費者比新海食品商品更年輕些,進口食品的種類也更多樣。
這樣的店在很多國家都有。據悉,美國知名有機食品超市Trade Joe's的總裁,震驚於食品供應中有高達40%最終進了垃圾箱,而全球有1/9的「挨餓」人口,就在波士頓開了一家低價銷售臨期、品相不佳食品的超市Daily Table,店裡全是幾十美分、一磅的商品,結果店門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
銷售臨期食品的Daily Table
黃錦海還建議,鼓勵便利店等食品經營者將臨近保質期食品捐贈給社會福利機構、慈善機構等組織。記者還了解到,上海已經有社會組織在上海探索食物銀行的運作模式,把可能被浪費的食物收集起來,分發給社區有需求的人。
而臨期食品的銷售,涉及到監管與規範。比如,臨期食品是否會與山寨食品相混淆?臨期食品到什麼時候不允許繼續售賣?一旦消費者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商家有沒有必要擔責?
「無論何種形式的捐贈或經營,食品安全必須是第一位的。」黃錦海說,超市、便利店等食品經營者應當保證所處理臨期食品的安全,不得捐贈、轉賣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社會福利機構和慈善機構等公益性組織應當建立臨保食品接收、貯存、派發等相應的管理制度,不得接收和派發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而銷售臨期食品的商店和櫃檯,應在醒目位置標明「臨近保質期食品,請在保質期內食用完畢」等字樣。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王海燕
微信編輯:皮小姐
校對: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