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個故事沒有發生…… 上海爺叔

2021-02-27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愛跳舞的楊繼勇進過少年宮,走過穴,開過夜總會,現在是教阿姨媽媽跳舞的社區舞蹈老師。用他的話來說,「從小群眾文化裡出來的」。

倘若有人問起他布滿半個手臂的紋身,他會輕描淡寫地說:「故事呀,身上的故事。」只是我們沒想到,背後是這樣一個故事。


青年時代楊繼勇走穴劇照。這套拉風的演出服,是他自己做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當時的雜誌。「阿拉埃個辰光,褲子都是自己做的呀。上半段緊身呃,下頭的絮絮頭嘛到城隍廟買的,回來縫紉機踏踏。我背心、襯衫都自己做!」看來每個上海爺叔年輕時都是個好裁縫。楊繼勇說,家裡有一本小地圖冊,走穴時期地圖上的小鄉鎮幾乎都跑遍了,最遠從陝西開始,一直沿著河西走廊演到新疆伊犁。福建、浙江、江蘇、湖南是「走穴大省」,每次去,一演就是半年。


這是楊繼勇的第一張舞臺照,當時在讀小學,在少年宮表演的節目是群舞《飛奪瀘定橋》。


頭上插了兩根羽毛,不是要扮齊天大聖,而是模仿高山族服飾,當時讀初中的楊繼勇在文化館裡跳《阿里山的姑娘》


這支舞蹈的名字叫「日出」。 當時楊繼勇技校畢業,已進廠工作,業餘參加工人俱樂部的演出。八十年代初,舞蹈擺脫了之前僅局限於戲曲舞蹈、芭蕾舞和民族舞,加入了一些現代元素,服裝也有所改變。楊繼勇和小夥伴們穿的白色連衣裙、T恤衫當時算是很時髦的。


這套演出服也是楊繼勇自己設計的。「上身衣裳要短,這樣顯得我腳長,下頭是馬褲,褲腳管收起來的」。走穴時期,楊繼勇經歷了一次「轉型」。剛開始,他在演出隊裡是跳舞的,後來「舞搭子」去了日本扒分,他只好改行唱歌了。在正式上臺唱歌前,他花了半年時間鑽研歌唱表演。「當時上海有很多劇場,比如長江劇場、解放劇場,每天晚上有演出。我專門去看每天晚上9點鐘的壓軸演出。其實當時舞臺上的唱來唱去就是那幾首歌,但是每個人唱歌引來掌聲的『點』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為唱得好,有的人是因為講得好,有的人是因為跳得好。我就每天看,把他們的『掌聲點』都學過來。所以我雖然唱得不好,但是掌聲反而比他們多。」演出服也是為了引爆「掌聲點」設計的。「我上來第一首總歸是《站臺》。搖滾的唱好,後頭我就全唱『西北風』了——那種奶油小生的歌我唱不好。儂看我裡廂一件好好叫的紅顏色汗衫剪成這個樣子,是因為我第二首要唱《紅高粱》。個末從《站臺》到《紅高粱》要轉換場景伐啦?啪,衣裳一脫,效果老好,掌聲就來了。到第三首隨便我唱了,因為氣氛已經被我帶動起來了,人家對我沒要求了。」


不走穴的時候,年輕的楊繼勇就在上海大世界駐場表演,這是當時貼在大世界外面的海報照片。


體育館外,八九個戴麂皮帽的「女牛仔」倚著欄杆,清一色長裙拖地,長髮及腰。走近看,女牛仔們暗藏「心機」,橙色長裙是斜肩款的,露出一側香肩,愈發顯得亮白俏麗。只可惜不再纖細的腰線「出賣」了她們,透過臉上的大濃妝仔細打量,牛仔們都已到了被年輕人稱作「阿姨」的年齡。

體育館裡,美阿姨更多。有舞臺裝扮的,穿大紅色連衣裙,戴白色蕾絲長手套,手持小巧金拐杖;也有貼假睫毛走年輕時尚路線的,套一件「男朋友風」寬大T恤,上面綴滿了亮閃閃的孔雀綠亮片。

這裡是市民廣場舞大賽的決賽現場。正式比賽上午9點開始,據說來自不同社區的各路隊伍7點半就過來走臺了。

這樣的比賽多是阿姨媽媽們的市面,偶爾看到幾個爺叔,要麼傲嬌老練,穿國標舞緊身衣,頭髮梳得油光鋥亮,要麼拘謹害羞,站在臺上緊張得手腳都無處安放,一副趕鴨子上架的模樣。

相比之下,楊繼勇的「畫風」不大一樣。他個頭一米八,紋了半個花臂,半長的頭髮隨意散落下來,不說話的時候板著張臉,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因為人長得高大壯實,倒有點像是老江湖的籃球隊教練。

坐在後排的阿姨拍拍他的肩,搭話問:「儂昨天來比賽過的對伐?」

「沒啊。」還好那張嚴肅的臉說起話來時,線條柔和了一些。

「反正我看到過儂的。」阿姨肯定地說。

「是伐?我這隻面孔難看,人家都記得牢的。」他打趣自嘲說。這位陌生阿姨被他逗得嘿嘿窮笑:「儂人長,頭髮又長,所以印象深呀。」

在這樣的場合,楊繼勇的外形、打扮是挺與眾不同的。事實上,他是石門二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舞蹈老師,這次是帶隊比賽來的。

問起他布滿半個手臂的紋身,他謙虛中難掩得意:「故事,身上的故事,對不對啊?你們有知識的人都曉得的,沒知識的人不懂。」他舉起右臂晃了晃,動作帶點舞蹈功架,似乎還微微翹起了蘭花指。

這是他不久前剛紋的。他說:「我心情一不好,就去紋身了。這一大堆(紋身)都是針搞出來的。我一邊紋,一邊照樣老酒吃吃。我有照片的,儂看!」他饒有興致地翻出手機裡的照片,畫面中他把一隻手攤給技師,另一隻手裡拿著瓶石庫門黃酒。「下半日3點鐘弄到夜到(晚上)9點半,弄到後頭我睏著噢,一點不怕痛。我男人伐?」

臺上比賽的隊伍走馬燈似地換著,舞蹈風格迥異。有跳民族舞的,有跳國標舞的,有跳華爾茲的,也有跳廣播操式的排舞的。輪到楊繼勇帶的隊伍上場,跳的是《黃河》,抗戰主題,但阿姨媽媽們在臺上跳得有幾分像街舞。楊繼勇說,這是現代爵士舞風格。

選擇這樣的舞風,他有自己的道理:「現在是中性化時代,全世界流行中性文化。儂看傑克遜女人腔,麥當娜男人腔,伊拉才會成功。所以我排出來的舞蹈都是中性化的。」


「楊老師,金色年華。」舞蹈隊的隊長拿來一瓶黃酒給楊繼勇過目。參加完比賽,大家找了家飯店聚餐。

「阿拉上趟比賽得到800塊錢獎金。這點鈔票分到每個人頭上就幾十塊,有啥意思啦?阿拉就一道聚聚餐。」這是他帶隊引以為傲的地方,「阿拉團隊所有的演出補貼、獎金都不發的,作為團裡基金,大家有點團隊歸屬感。」

「先敬楊老師,辛苦辛苦,編排得噶好。」隊長帶著大家齊齊舉杯。

舞蹈隊的隊員年齡在50-70歲之間,楊繼勇今年54歲,比大部分隊員要小一些。但作為老師,威信還是有的,阿姨媽媽們都敬他三分。

從比賽場地直接到飯店來,有的阿姨抽空卸了妝,換上平常穿的衣服,有的索性仍套著比賽時穿的豔麗玫紅色繡花小襖子,臉上頂著大濃妝,或許心裡還在回味臺上的感覺。

「儂不要看我看上去老兇的,我對伊拉不敢兇的。伊拉比我兇,喊我只『小棺材』——我比伊拉小呀!」楊繼勇半開玩笑地說,「儂不哄牢伊拉,儂倒黴。好不容易培養伊一年兩年,伊一記頭不來了,儂又從頭開始,吃力伐?現在上海舞蹈隊多少多啦?儂一不留心,伊到其他地方去了。」

他吃菜不多,不停地往杯中斟酒。一位阿姨端著酒杯走過來:「楊老師,伊拉叫我代表大家敬儂一杯。」這位阿姨人不可貌相,酒杯一碰,頭一仰,咕嘟咕嘟把滿滿一杯黃酒喝個精光。看來能被大家推選為代表,果然是酒量不凡的女中豪傑。

不過能喝酒的阿姨畢竟少,大多數時候楊繼勇只能自斟自飲,一面有些嚴肅地和隊員們討論隊裡的一些事務。

喝得興致上來了,他也會賣賣萌,講幾個段子。「伊拉作,我比伊拉還要作。」他指指身邊的這群阿姨媽媽說,「我從小到大在女人堆裡廂,伊拉想啥,我都曉得的。所以伊拉看到我頭昏。」

楊繼勇在山海關路的小洋房裡長大。「阿拉老頭子是技術工人,工資一百多塊。冷天三件絨線衫——兩件細絨線衫,一件粗絨線衫——阿拉屋裡廂六個小孩,人人有的。」

小洋房裡的鄰居大都有點「立升」(資財雄厚),「住的都是亨得利老闆這樣的人」,楊家也不能沒了面子。「阿拉爺總歸像人家有鈔票人一樣,每天下班帶水果回來。」他說,「但是阿拉老頭子節約,帶的都是爛蘋果、爛生梨。回來扦啊,壞的地方挖脫。早上買不起牛奶哪能辦?去買豆腐漿,一碗淡漿,一碗甜漿,摻在一道,再分成三小碗。」

楊繼勇排行老五,上頭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但是每天早晨寶貴的豆漿,他總能分到一小碗。「阿拉阿哥、阿拉阿弟都比我矮半隻頭。為啥啊?吃得沒我好,都被我吃掉了!」他說,「因為我從小就會拍馬屁!」

他從小就很「搞得定」媽媽和幾個姐姐。「阿拉娘生日,我動腦筋唻,用豆瓣殼做只船:『姆媽,生日快樂!』」他作出手捧小船獻寶的姿勢,臉上的表情也帶了點孩子氣,「阿拉娘感動得昏過去噢,老認真地跟我講:我養了噶許多小孩,就儂最乖!然後就開始罵阿拉阿姐了:『還叫伊(指楊繼勇)汏飯碗?儂自己汏!』那麼我老乖的,阿拉阿姐汏飯碗的辰光,我就待在旁邊。——儂當我戇大啊?否則阿拉娘一跑開,我不要被阿拉阿姐吃生活啊?——我跟伊講:『阿姐儂汏飯碗,我陪儂一歇噢。』阿拉阿姐一邊汏一邊生氣:『(家務)都是我做的喏!儂啥事體都不做的喏!』我講『阿姐儂辛苦噢』,我還擼擼伊。那麼伊講『噢噢噢,算了算了,我不怪儂。』我又哈哈哈白相去了。」

一段話把阿姨們笑得前俯後仰:「儂迭只男人!」

他繼續不動聲色地說:「我每天早上陪牢阿拉娘去上班。阿拉娘老早單位在泰興路、北京路上。阿拉從山海關路走過去,一條半橫馬路。我老乖的,攙牢伊,攙到對過四達食堂,有賣5分錢3隻小籠饅頭,一包包湯水老足的,哈嗲。到了那裡,伊就買給我吃。我基本上給阿拉娘吃半隻,我吃兩隻半。」

「有辰光我讀書來不及了,就豁翎子(暗示)了:『姆媽,今朝來不及了,學堂裡升旗,老師叫阿拉早點去。』伊就跑到阿拉門口慈谿路的煙紙店,幫我買5分錢一包桃爿(桃片),裡頭有七八隻。那我這包桃爿扎臺型唻,學堂裡送給我香橡皮的,我看得起儂噢,塞只給儂;阿拉阿哥今朝對我老好,我塞只給伊;阿拉阿姐今朝不叫我汏飯碗,塞只給伊。我發發這個。」

「哦呦,人情好做交關了!」有些阿姨已經聽得笑不動了,可他偏有逗人笑自己不笑的本事,這時故作嚴肅說:「所以講我現在對付你們也有一套。這個人好罵,那個人不好罵,我都曉得的。這個人不好罵,我就白眼睛,伊哈難過,比罵伊還要難過。」

阿姨們一邊窮笑一邊紛紛表態:「儂也不用對付阿拉,阿拉蠻老實的。阿拉屬於乖小孩。」「阿拉屬於老乖的!」

「阿姨媽媽都被我『花』得頭頭轉。」楊繼勇轉過頭來說,「『花』伊拉最重要,跳舞擺第二位。——跳舞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囉。——『花』伊拉,伊拉開心呀。其實阿拉群眾文化,開心最重要。」

「我一生只做過一樁事體,就是跳舞。儂不要看我是業餘的,但是我就只做這一樁事體。」楊繼勇說。

在到社區裡來教舞蹈之前,他進過少年宮,走過穴,也開過夜總會。用他的話來說,「我從小是群眾文化出來的」。

六七歲的時候,他靠一支舞「一戰成名」,一路被選進了市少年宮。這支舞,是他跟在阿姐後面「偷」學來的。

「我最大的阿姐69屆,文藝小分隊的。伊拉跳舞,我就在旁邊看。少年宮來選拔,其他男小孩要麼跳『小鴨子嘎嘎嘎』,要麼臉塗得墨黜烏黑,『咣咣咣』腳蹬蹬,跳『亞非拉人民要解放』。我上去跳了支啥呢?我學阿拉阿姐,跳了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一邊抑揚頓挫地念著,一邊擺出舞蹈姿勢,旁邊的阿姨們點點頭:「有呃有呃,當時是跳忠字舞呀。」

這支舞所向披靡,直接把楊繼勇領進了舞蹈的殿堂。小小少年發現:跳舞,老好白相的嘛!

「儂想想看,跟一堆小姑娘在一道,多少開心啦?」他說,「別的男小孩只好接觸自己班級裡的小姑娘。我可以比人家多一倍,除了班級裡的,還有那麼多舞蹈隊的小姑娘。」

少年宮裡陰盛陽衰,楊繼勇說,男小孩「相應要格算一點」。「講給儂聽不相信,我小辰光橡皮、鉛筆從來不買,都是小姑娘送的。因為少年宮裡就三個男小孩,我小辰光長得又好看——現在不好看了,老頭子了——我還要揀香橡皮,2分頭的臭橡皮我不要的。交關人送,儂不要揀好的嘛?」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楊繼勇從技校畢業,被分進紡織機械廠做車床工作,「跑進去一股油啊鐵啊,我青春期面孔發得一塌糊塗,怨死了」。好在因為從小有文藝特長,他常被借調到外面演出。

「第一趟賺鈔票是被借到青年話劇團。埃個辰光(那時)演話劇《秦王李世民》,裡廂有幾段舞蹈。演一場8塊錢,演了幾個號頭(幾個月)下來有好幾百塊。我買了件羊皮的皮夾克,覺得哦呦不得了,收入噶好!」他回憶說。

原來,跳舞不僅能看到更多的姑娘,還能賺到錢。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走穴」潮興起,「管儂啥專業、業餘,啥人掌聲多,啥人就撈鈔票」。楊繼勇索性從單位裡出來,跟幾個朋友組成表演隊,全國各地走穴去了。

「走穴走穴,有『穴頭』。全國各地幾個穴頭,阿拉都認識的。伊拉專門管場地的聯絡,每個劇場聯絡好,打公用電話或者寫封信過來,阿拉就出發了。」他說,「之前老百姓看到的都是樣板戲,伊拉對文娛活動處於一種饑渴的狀態。突然有一場歌舞表演,唱唱鄧麗君、劉文正的歌,跳跳霹靂舞、華爾茲,家家戶戶都來看。假使再有點時裝表演,有人穿比基尼,就不得了了。儂不要看演出費十幾二十塊一場。阿拉好的辰光一天演五場,差的辰光也有一兩場,一個號頭好賺幾千塊。」


楊繼勇和妻子就是在走穴時期認識的。「老早我訓練的第一支時裝舞蹈隊,有一兩千人來報名,留了4個人,阿拉老婆是其中之一,老好看的。」他說。好看到什麼程度呢?「老早沒啥廣告的,理髮店、照相館門口都是一張張照片放著當廣告。阿拉老婆住新會路,長壽路從橋開始,一直到曹家渡,每隻照相館、理髮店都有伊的照片。」

在來時裝表演隊之前,她是自行車零件廠的女工。「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看過伐?就像裡廂的女工,人捆綁在機器上,一天八個鐘頭,老辛苦的。那麼能夠出來走穴,穿得山青水綠,再辛苦伊也會拼命練。」

楊繼勇現在常跟舞蹈隊的阿姨們開玩笑說,當年老婆請他吃了頓淮海路上天鵝閣的西餐,「直接就搞定我唻!」

「格辰光吃啥,我講給你們聽噢:鄉下濃湯,一塊排骨,一瓶可樂。就這點東西,兩個人吃脫三十幾塊。」——「格辰光蠻結棍了。」有阿姨適時點評。——只聽楊繼勇繼續說:「我哈激動:噢,這個女人半個號頭工資被我吃脫了。我講:『我來買好伐啦?』我其實袋袋裡只有十幾塊。『吃!』伊講,伊還像你們一樣『花』我:『楊老師,我老崇拜儂呃。儂教得阿拉噶吃力,我人又笨。』——伊跟儂一模一樣噢,橫學不會,豎學不會。」他突然把話峰轉到眼前的隊員身上,然後又忽地轉回去:「我又不好講伊,伊賣相好呀!那麼飯吃好,我更加從今以後不講伊唻,伊變老大唻。」

「三十塊,楊老師幸福一輩子。」有阿姨總結說。

「所以阿拉老婆講東,我不往西的。伊現在老太婆了我也對伊好,聽伊言話的。」楊繼勇說,「因為她無微不至照顧我,早上幫我茶倒好,蘋果汁打好,藥幫我擺好,出去衣裳都準備好……」

「到位呃,到位呃。這個老婆楊老師儂手電筒照來噢。」阿姨們紛紛誇讚。

「哈—哈—哈—」,每講完一個段子,楊繼勇會用誇張的笑聲收尾。只是笑容收住以後,臉上的表情又有些嚴肅。

到上世紀90年代初,群眾文化生活逐漸豐富,走穴賺不到錢了。然而經濟逐漸發達,人們的夜生活豐富起來。楊繼勇轉型開起了夜總會,當時人稱「小辮子」。

扎個小辮子的造型是他特意為自己設計的。「我這個人蠻動腦筋的。為啥道理不剃光郎頭(光頭)呢?當初光郎頭都是槍斃鬼,或者派出所、收容所裡出來的。儂剃光頭就肯定是壞人。」他分析說,「紮根辮子呢?流氓認為我黑道的,人家斯文人認為我藝術家——混在當中,想像空間大唻。壞人來了,儂到底是只斯文人十三點呢?還是只流氓呢?讓伊吃不準。」

在夜總會,他最喜歡的還是管舞臺表演。「夜總會走進去一個歌舞廳,再進去是KTV。我就歡喜坐在歌舞廳裡,所有舞蹈都是我自己編的,老享受的。」他說,「我的演員哪裡來?一個是門口貼廣告,還有一個,講出來儂不相信,我到保姆介紹所去尋。老多外地小姑娘以為上海鈔票好賺,跑過來一記頭沒方向了,只好去做保姆。我就到介紹所去,看啥人形象好、體型好,我就跟伊談。」

他說,當年帶出來的姑娘如今都已嫁作他人婦,斷了聯繫。「因為阿拉的背景是夜總會,人家現在結婚了,我跟伊拉聯繫不好。」

「群眾文化」的風潮一直在變,夜總會開了十幾年,「到後頭也不賺鈔票了」。「我想想我也老了,50歲了,就到社區來了。」他說。四年前,他向石門二路街道毛遂自薦,成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舞蹈老師。平時他不但開班上課,還做了個交流舞蹈教學和視頻的微信公眾號。

有時,他在公號上放一首打油詩:「吃過苦,嘗過甜,轉眼之間又一年。心挺累,人挺煩,想想都為了什麼。天空飄來五個字:一天竟破事。轉眼覆蓋五個字:那都是舞蹈。」

有時,他放上一些自己講解、演示的舞蹈教程。在教學視頻裡,他一上來並不急著開腔,而是側對鏡頭,先抽口香菸,讓煙霧飛一會兒,再喝口茶,腔調統統擺足,然後才轉過身開始面對鏡頭說話。後來聽他說,這些視頻還都是自拍的。


楊繼勇教授踢踏舞鞋製作的視頻,上來就笑場了

到社區裡當老師,小辮子不能扎了。他把頭髮剪短了一些,又在下巴上蓄了點鬍子。「留這種感覺。」他說。

這鬍子,有講究。「儂看,老早電影裡頭,啥《魂斷藍橋》,四十幾歲的人,伊鬍子留得老短的,顯得伊老性感。到老了鬍子就長了,顯得老成熟。我現在一直剪的,就讓伊長一點點,顯得太成熟就不大靈了。我隨便做啥都要研究,蠻壽頭刮氣(傻裡傻氣)的。」

雖然自稱「老了」,但聽到人家叫他「爺叔」,還是有些淡淡的憂傷。「老早人家都叫我『大哥』。」他說,「現在也經常有人叫我『爺叔』了,我心裡廂就咯噔一記。我心想:快了,挨下來要叫『老伯伯』了。爺叔出現了,老伯伯緊跟著就來了。」

在人生的前幾十年裡,他走穴、開夜店,天天看到的都是年輕姑娘。現在轉而成了帶阿姨媽媽去參加廣場舞比賽的社區舞蹈老師,讓人不禁好奇他有沒有心理落差。

「我沒有落差。」他想了想說,「我把自己當成一個角色。我在給阿姨媽媽上課的時候,我就扮演一個老師的角色,把她們看作我面對的對象。我不在乎她們好看難看,跳好跳壞,我只是努力把她們塑造成這個群體裡最好的。到了家裡,我就扮演老公的角色,講好話給老婆聽,儘量讓她開心。」

「我每天扮演好多角色。我把人生當作在演戲,我在角色裡不願意出來。」他頓了頓說,「一旦我不再演戲了,我想到我是一個父親,我就受不了了。我把這一塊忘了,這個角色我已經做完了,我做壞了。

兩年多以前,他大學剛剛畢業的獨生兒子在泳池裡意外溺亡了。

「阿拉兒子5歲開始遊泳,每天一個半鐘頭訓練,我就坐在旁邊。每天噢,除非我出去演出、有事體,一直到伊高中畢業。我跟阿拉兒子關係就像兄弟一樣,所以我胸老悶的。」

「伊小辰光有趟遊好泳發寒熱,我從夜總會回來,幫伊按摩脊椎。整整一夜天,推了六個鐘頭。第二天到醫院裡去,醫生講伊喉嚨裡有炎症,但是按摩已經消掉很多了。所以我一直以為我能夠救伊。伊出事那天,我趕過去想救伊。搶救了一個半鐘頭,醫生講再搶救下去就難看了。我一下子清醒過來,打了110。」

「兒子沒出事情以前,我感覺到我在這個世界上是最快樂的人。我到社區裡來工作,鈔票是不多的,但是真正回歸到我喜歡做的事情上。我就是喜歡跳舞。我一輩子到結束,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有時他禁不住會設想,如果兒子現在仍在這個世界上會怎樣。

「我回去打開門,他在玩電腦。我摸摸他頭:『學堂裡哪能?』『蠻好蠻好,阿拉一個小老師又要幫我介紹朋友了。』我講『儂去好了,鈔票我有』。無非是這樣。」

「他如果沒出這個事情,現在或許已經成家了。一個禮拜回來吃一次飯,我也不可能天天看到他,也就這個樣子。我在這裡,仍舊在談自己的故事,只不過沒有這個部分。對我來講,改變的是一種心理。」

巨大的悲傷之下,還有一種無力和迷惘。「像我們這種事情,沒有社會幫助,也沒有心理輔導的介入,只能靠自己去釋懷。你遇上這件事情,不可能回到過去,只能從現在起重新開始。只有靠自己。」

他感到自己「這一輩子是跳不出來了」,但日子還得一天天過下去。他選擇了把自己的生活灌滿。

「我老早歡喜睏懶覺的,早上醒了先坐在床上,想想今朝做啥。我現在醒了就要讓自己忙起來。」他說,「上半日(上午)一直是我最好的學習辰光。我四五點鐘就起來了,學電腦、弄視頻。中午喝點酒,下午就上課。晚上看抗戰劇,看兩集三集睡覺。我晚上不讓自己想東西,否則一晚上睡不著。我就跟著電視情節跑,反正裡廂老是死人,都是血腥場面。看看人家二十幾歲也是這樣,都死了,哈哈。」

他手臂上的紋身,紋的是兒子的故事。

我手臂當中紋的是兒子入黨申請書上的籤名。把這個紋在身上很突兀,所以我在下面紋了水,上面是祥雲。他現在到天上去了,我就把這個故事紋在身上。」


-End-

寫稿子:韓小妮

拍照片:楊眉

插圖:顧汀汀

編版子:unFunny


長按二維碼並識別可關注本號

本號所有文圖均為原創,謝絕轉載

謝謝支持與理解

相關焦點

  • 一個「上海爺叔」在澳洲的最後「墮落 」
    阿姨跟爺叔的差別是:阿姨看上去「好」就好了,爺叔看上去「好」還不算好,要不看也好才算好;阿姨的好,是好在閒話講得好,而爺叔的好,是好在好講閒話。 我一到澳洲不久,就認得了這麼一個「上海爺叔」。講起來不好意思,我至今不曉得伊叫啥名字,因為大家都叫伊「爺叔、爺叔」。
  • 故事|最精明的上海爺叔阿姨,在Costco買什麼?
    本文作者/顧箏 李欣欣 韓小妮Costco開業大火。上海從來不缺排隊搶購的隊伍,因為這座城市有最會計算、最為精明的爺叔阿姨。這對阿姨爺叔全副武裝在人群裡相當扎眼在本周三早上第一批排隊的人群中,這對爺叔阿姨的顯眼指數,不亞於早上7點就搬著小板凳在門口坐等的人。
  • 論腔調,誰比得過上海爺叔!
    人人都知道,上海爺叔頂頂會做菜,買汏燒堪稱滬上一景。你以為上海爺叔只有這一面?錯了,上海爺叔骨子裡的前衛、別樣,在健身這件事情上,絲毫不拖我們年輕人的後腿。年輕人喜歡扎堆健身房跑步擼鐵,上海爺叔心疼錢,但也各有自己的法子。
  • 電影短片《上海爺叔》在奉賢「藍房子」開拍
    10月12日上午,由燮藝術館、趙澤安電影工作室聯合出品,上海福聆影業有限公司攝製的以上海為題材藝術電影短片《上海爺叔》開機儀式在楊王術界創意園「藍房子」舉行。本片主要演員餘謌、陳冠良、龔勝芳擔任,主演之一的餘謌,是在上海文化藝術界默默耕耘的一位「爺叔」(上海俚語:叔叔),他為主創提供了點金之筆,給影片增加了許多靈感、亮點。
  • 爺叔阿姨的Costco經濟學
    上海從來不缺排隊搶購的隊伍,因為這座城市有最會計算、最為精明的爺叔阿姨。他們從資源匱乏的年代而來,在一次次的實戰中練就了一身迅速比價的本領。Costco的商品分量很大,但爺叔阿姨的大腦高度運轉,能迅速算出單價,再調取之前積累的信息做比較,一兩分鐘內就能判斷合算或不合算,從而做出買或不買的決策。
  • 好餓啊,也有上海阿姨爺叔表示
    昨天去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吃飯,偶遇張藝興作為CALVIN KLEIN JEANS 代言人來現場直播,天吶,那個粉絲們排隊等候的隊伍長啊,好多女孩焦急地等待著偶像,手上高舉著張藝興名字的宣傳小海報,口中說著午飯都還來不及吃,好餓啊,也有上海阿姨爺叔表示:吃飽了,小明星一個,有啥好看。哈哈哈這就是代溝,每一代人有著自己年代的偶像🤩。話說,我人高,所以張藝興從店鋪走出來的時候,我高舉手機,拍攝相當成功
  • 上海爺叔拎起滅火器奔向自燃車,還說只是舉手之勞!模子!
    正當大家手足無措的時候一輛浦東51路公交車路過上海爺叔、駕駛員孫曉看到了這一險情,立即靠邊停車拿了車上滅火器就朝火海飛奔去用完了一個滅火器後火勢雖變小了,但並沒有被撲滅他又折回車上拿了另一個滅火器回來繼續噴完,才徹底撲滅大火來感受下他的速度爺叔滅火過程被旁人拍了下來面對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 王玉玲 || 管爺•管叔
    從早上8點到11點,除了遺憾我們50多年前的一寸合影照丟失外,都在滿懷敬佩地交談著管爺、管叔的"廉政"事跡。話匣子打開,去世幾十年的管爺似乎又浮現在眼前。管爺的名字叫管俊亞,是秀春的爺爺,中共合陽縣地下黨的縣委書記,典型的老革命,合陽名人。值得敬佩的是,管爺雖然有老革命的光環,德高望重,卻絲毫沒有官架子。
  • 中國最早的英語角,記錄了上海爺叔的青春歲月
    這個中國最早誕生的英語角,曾經也是上海爺叔們青春歲月裡的一部分。「年輕人講『格幫上海爺叔CN都老棺材了,英語講了噶好啊』。伊不曉得阿拉老早年紀輕辰光,都在此地混的。」今年60多歲的老侯膚色偏黑,聲音洪亮。他謙虛地說自己英語「不來事」(不行)。
  • 上海爺叔金鍊子佩戴圖鑑
    但你走在夏天的上海的馬路上,爺叔脖子上金燦燦的大金鍊子真的很難忽視。你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感覺這道金光自帶能量罩,讓人好奇又不敢造次?今天,我們在路上抓住了十條上海爺叔金鍊子,你即將觀賞的是上海爺叔金鍊子佩戴圖鑑。上海的老字號金店裡,爺叔絕對是主力客源。
  • 老底子上海爺叔屋裡廂額本幫咪道,靜安百姓心中的NO.1!
    小店簡陋至極,也沒有任何炒作,像極了兩位爺叔的為人,熱情本分,30年環境沒變,位置沒變,味道沒變!無數明星都是這裡的座上客!沒有菜單,沒有現代化點菜系統,全靠手寫。有啥想吃的儘管問爺叔就好,特別靠譜,他會告訴你今天招牌有哪些,哪些菜最時令!
  • 辭去上市公司董事,60歲爺叔開了間僅10㎡的咖啡館
    爺叔做好端出來,還要仔細叮囑吃法:「我告訴你怎麼吃。」 「不要攪,一勺酸奶酒釀,蘸一點醬油(咖啡)三個一起,口味自己調節,來試試。」 爺叔請教了一圈咖啡達人,想出來一個辦法:「把咖啡直接做成冰塊,一杯澳白的量,再用熱的奶泡去激它。」
  • 老上海早餐指南 | 跟爺叔阿姨們學學吃飯
    ,還有許多爺叔大媽排著隊也要吃的早餐鋪,比起巨富長的網紅 brunch更受歡迎。,我們吃完第一口就把它記在了上海必吃小館子的本本上。拼桌吃飯的時候,熱情的上海爺叔告訴我們在愚園路上吃過小籠包餛飩,如果還有肚子,一定要去加餐一份街口的王記蔥油餅上海蔥油餅的製作很講究
  • 上海人最快2小時10分就能到!阿姨爺叔已...
    時髦阿姨爺叔早已前去打卡咯~最近,鹽通高鐵(鹽城至南通)正式開通運營。以往上海人要去鹽城要麼自駕,大約需要4個半小時要麼在南站坐大巴,需要5個小時這條高鐵開通運營後上海到鹽城最快運行時間為2小時10分鐘到連雲港最快運行時間為3小時35分鐘簡直直接縮短了一半!
  • 「大佬倌」半個世紀的鐘表奇緣|寶藏爺叔②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爺叔,是上海一寶。這群活躍於市井的男人自得其樂地過著小日子,也優哉遊哉地享受著內心大世界。
  • ...阿姨爺叔為啥噶歡喜?這裡快過期的食品太吃香,有人拖著拉杆箱...
    「疫情發生後,外國進口食品少了,有的價格上去了,但不影響上海人到這裡淘貨的熱情。」店裡服務人員說。10元3聽的德國黑啤怎能不叫人愛啊左邊店門處堆著各式外國啤酒,一款名為「意文」的德國原裝進口黑啤,標價10元3聽,月底到期。在天貓超市,這款啤酒賣到59元4聽。這樣便宜的價格吸引了不少人駐足,一位腰身胖胖的阿姨掏出厚實的布袋,一下提了6聽。
  • 好讓爺叔阿姨從容地點杯拿鐵屁股坐穩的咖啡館,紅不紅都是其次的|...
    文末有視頻&福利>我在採訪中有幾個印象:每一趟去,話還沒有講幾句,老闆小徐那邊,一杯塑料杯壁上淌著冰水的冰拿鐵已經遞到你手旁了——「天熱,天熱,唔要客氣!」小店門口L型地擺著兩條長凳,上面坐著幾位有了些歲數的爺叔阿姨,爺叔們人手一支煙,輕拍著大腿聊著時事,倏忽彈出雲霧…… 阿姨們則捉對聊著各自的家事,女兒出嫁沒,有好的對象介紹伐?阿姨們一面聊天,眼光也是敏銳的,她們最早看到了端著攝像器材的我,對視不過幾秒,便脫兔般地從座位上移出了我的鏡頭。
  • 「戲精」在上海假扮警察被爺叔無情戳穿,現場群眾:哈哈哈哈哈
    【兩男子在上海一路口假扮警察,被爺叔無情戳穿!戳視頻看爺叔的無情「嘲諷」👆屬地派出所民警接報後,即將涉事兩名男子傳喚至公安機關,確認兩人系冒充警察,目前正在開展相關調查。網友👀大爺還是你大爺被大爺無情嘲諷
  • 《安家》電視劇爺叔謝亭豐一家的神秘關係,小寶的一席話說出痛點
    唯獨給人老油條的爺叔謝亭豐,只是給人一種老奸巨猾的感覺,但是在電視情節裡爺叔的家庭情況卻是有著神秘的面紗。爺叔在家裡竟然和妻子在分房睡,而且兩個人的生活表情處處展現著尷尬,給人感覺根本就不像一對已經結婚生子的夫妻,反而個人一種正在戀愛中情侶之間的那種羞澀。二兩個人的關係根本就不是一對真正的夫妻。
  • 安家:爺叔和黃渤是同齡人,和馮紹峰是同班同學,歲月是把殺豬刀
    安家:爺叔和林志穎黃渤是同齡人,和馮紹峰是同班同學,歲月是把殺豬刀《安家》中有著強大的明星陣容,孫儷、羅晉作為主演自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一部劇中除了主演以外,配角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安家》中王子健、樓山關、朱閃閃和爺叔都是很有看點的配角,在最新的劇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