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除了需要牢牢守住東湧鎮抗疫工作的每一道防線外,還需要兼顧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吳漢彬說,「有的時候忙起來,就真的是只知道自己的上班時間,但幾點下班、能不能下班,就真的不好說了。」
如果把整個東湧鎮的防控工作比作一臺機器,他們就像一顆顆螺絲釘,渺小而又重要。當每一顆螺絲釘安裝在自己的位置上,整臺機器便能運轉起來。
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網格員。
早上7點多,吳漢彬戴好口罩準備出門。他所負責的片區有100來戶村民,他要跟其他同事一起,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100多戶家庭走訪完,清楚掌握每一戶每一人的行蹤、體溫等情況。
「沒在村裡的、在回村的路上的,你要知道人現在在哪裡、去過哪裡、大概什麼時候到;在村裡的,你就要清楚他的身體狀況。」吳漢彬說,事無巨細,每一個細節都需要了解,不漏一人、一戶。
吳漢彬是南湧村的網格片長,對於所負責片區的人、事、物,他都熟悉掌握。2020年的春節還沒過完,他就「擱」下家庭,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入戶排查登記、對外來人員進行測溫、對返鄉人員進行跟蹤回訪、協助接送隔離人員等等。
而如果有疫情重點地區人員回來,吳漢彬則會更忙。他需要幫忙接送這部分街坊到隔離酒店進行隔離;期間街坊如有其他需求,他還要幫著解決,解除集中隔離回到家中居家隔離後,吳漢彬有時還需要幫助有需要的街坊購買日用品,每天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等等。
「從下高速到東湧的第一刻,到最後解除居家隔離那一刻,我們一直都會在。」
在疫情緊張的那一段時間裡,不只是吳漢彬,每一個網格員每天都忙得團團轉。白天工作做完,晚上需要整理統計,下了班過後還有可能中途被叫回來。
「有些街坊是白天從省外自駕回來的,回到東湧一般都凌晨兩三點了,所以我們需要提前到高速路口等,一接到人就直接送過去隔離酒店或是送他們回家。」吳漢彬說,大家累點辛苦點沒關係,但防線得守住。
「麻煩各位以家庭為單位,拿齊行李物品有序地下車,往前走找到自己的姓名。」
2020年12月20日,東湧廣場中央一抹鮮豔的「紅」格外顯眼,黨旗下分列兩排站立著網格黨員和網格員,大家手持寫有群眾姓名的牌子,靜候隔離的學生與家長。
當天,東湧鎮在對入境酒店工作人員進行例行檢測中,排查發現一例新冠肺炎核酸陽性人員。隨後,市區鎮三級聯動,對東湧鎮內三村一社區進行全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並對相關人員進行醫學隔離。於是便有了上述那一幕。
網格員護送隔離人員坐上轉運車輛、到達家門口,一對一服務、點對點接送,為他們開路、幫忙提行李、照看小孩、贈送「回家大禮包」。「保姆式」的護送,不僅撫慰了隔離人員不安的情緒,還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真切的關懷。
吳漢彬告訴記者,組織安排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當晚,分配到工作的網格員都沒有回家,大家在辦公室裡將桌子拼拼湊湊「湊合」了一晚,「那天很晚才歇下來,第二天很早就要起來繼續工作,沒必要回去了。省下來回的時間,工作進度也可以快一些。」
記者了解到,在隔離期間,為全力保障隔離群眾的正常生活,網格員每天至少早午晚三次上門走訪,了解群眾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如為隔離人員提供採購、配送服務,送去幫忙代買的生活用品和新鮮的水果蔬菜等等。
據了解,此前有一對從國外回來的夫婦在東湧鎮內居家隔離,但並無親屬居住在附近,也是由網格員幫忙解決他們生活方面等需求。
網格員貼心、細緻、周到的服務,為隔離群眾解決了後顧之憂,也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作為東湧鎮的網格員,吳漢彬的經歷只是全體網格員的一個縮影,在未知的風險下,他們有平凡人的恐懼,也有英雄般的堅持。
「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些害怕的,尤其怕自己不小心傳染給了家人。所以過去一年裡,一部分人有一段時間都是自己吃喝住,跟家人時刻保持著距離。」
他們是孩子的爸媽、父母的兒女,他們也有伴侶、親人、朋友,面對疫情他們會害怕,但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們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義不容辭地走上疫線。
我們希望,大家能多一點諒解、多一份耐心,配合網格員的工作,攜手共同抵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