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給家裡老人買玩具嗎?

2021-01-18 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光明視野」版面於1月8日推出《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如何讓「銀髮族」老有所玩、老有所樂》整版報導,探討了國內老年玩具需求和供給現狀。報導推出後,引發了網友們熱烈討論,在留言中,有網友覺得「老年玩具」是一個新概念,既被人忽視又值得發展;有網友分享了自己身邊老人與玩具的暖心故事;也有網友感嘆,給老人買玩具更提醒著我們要對老人多些關心與陪伴……

一位叫「卿心君悅」的網友在閱讀後寫下了《父母予以我們一個歡樂的童年,我們如何還給父母一個快樂的晚年?》一文:

……我開始反思母親年老的生活——每天早上6點左右起床,直到晚上10點左右睡覺,中間除了偶爾去超市買菜或是與朋友逛菜市場,基本整天都會待在家中,或是看電視,或是睡覺。

不讓母親外出,一部分原因在於我擔憂外面交通的不安全,而剩下的原因,如今想來或許是我覺得待在家中安安全全看看電視、睡睡覺也挺好,既可以避免我的額外擔憂,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發生。

我們長時間囿於一處都會覺得悶,會想外出走一走;我們會拼命地尋找「樂子」、培養「愛好」,來放鬆身心、打發無聊、愉悅精神,那麼我們的父母就不需要嗎?他們將大多數的精力,用在照顧晚輩身上;他們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僅限於打牌、跳舞、逛市場;他們的生活單調且沒有色彩。

那麼我們是否關注過父母的愛好,我們是否樂於幫助父母培養愛好,我們是否為自己購買一些娛樂類物品時,會考慮到為父母也挑選幾件?

總是有人在說,「時代對老人不夠友好」,這個時代很多的樂趣多針對於新一代人。科技所帶來的愉悅,新事物所帶來的愉悅,老人很難感受到;生活處處可見的發展痕跡,日常生活中的便利,老人很難體會到。不僅感受不到相應的愉悅和便利,有時反而會生成煩惱、困擾。

不要總把拒絕老人的理由,擺放在老人年紀大——「不懂」、「講不通」、「講不明白」上面。曾經,父母絕不會因為我們年紀小,而拒絕帶領我們融入世界。

或許,一些改變的發生絕非一時一刻之事,但是我迫切希望,從此時此刻起,我們可以多關注一下父母的精神生活,日常的娛樂項目。可能,那些我們童年需要的玩具,那些我們成年需要的愛好,那些可以助我們消磨時光、尋找快樂的東西,或許如今已成為「老小孩」的父母,他們也開始需要了,他們也渴望老有所好、有所樂。

我們很開心報導引發了讀者這些思考與討論,讓大家想到給自己的長輩買個小玩意兒,送個小驚喜,多回家陪陪他們,這也啟發著我們對老年玩具、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關注。在老人的靜默、孤寂面前,我們不能等著老人來要求,或許,我們主動的給予,會是他們最好的禮物。

您覺得老人們會喜歡什麼玩具?

您想給家中老人買什麼樣的玩具?購買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呢?

除了玩具,您覺得老人還需要什麼,我們能給予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想法,分享您的故事與體會。在我們即將推出的後續報導中,期待您的觀點和故事上報紙。

以下為《光明視野》版報導(有刪節)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如何讓「銀髮族」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寒冬的周末,記者來到位於通州區楊莊路的「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推開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寬闊敞亮的空間,佔地足有200多平方米。偌大的店鋪被分為陳列區、運動健身區、益智玩具區,豐富多樣的大小玩具遍布其中,讓整個空間格外溫馨。

店鋪中老人的身影並不多。店主宋德龍告訴記者,前段時間,老人們來得挺多,一天能有好幾十人。這幾天天氣寒冷,加之受疫情影響,老人們很少出門。

72歲的劉先生笑聲爽朗,是這裡的老顧客。平時除了帶孫子,他就愛打桌球。「自從發現了這家店,就惦記上了,常過來看看。投壺、空竹、小人書,好多好玩的,還沒玩遍呢。」他的孫子兜兜今天是第一次來,很多玩具從沒見過,正滿眼新奇地蹲在地上把玩空竹、鐵環,時不時摸摸「華容道」,解解九連環,還拉著爺爺興衝衝地玩起了投壺。

「嘭」一聲,宋德龍用一臺小爆米花機做出了噴香的爆米花。84歲的房奶奶一直圍著看:「這個機器用著挺方便,還能自己做零嘴兒。想當年,那可都是大機器,鐵傢伙,現在很少見了。」房奶奶念叨著,買了一件帶回家。她住在店鋪附近,家裡人少,平時發愁不知怎麼打發時間。「來這兒不但能玩玩具,還能和其他老人聊天。這兒的玩具對我們口味,那些電子設備,老年人看不太懂。」

幾位中年人也在店裡轉悠。他們有的想給家裡老人買點兒小玩意,有的帶孩子來「懷舊」。「現在的孩子沒怎麼見過這些,想讓她也體驗下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一位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對記者說。她還和店主探討:「只賣玩具能掙錢嗎?我看,來玩的老人比買的多。」

這也是許多人來「老有所玩」後產生的疑問:讓老人們免費玩玩具,還有人願意買嗎?宋德龍有自己的考慮:「開這家店不僅是賣玩具,更是希望建成老年人的俱樂部,讓大家一起玩兒、交朋友。一旦收費就感覺味道變了。」

他曾多年從事與老年文化有關的行業,深深體會到老年人娛樂的缺失,所以才開了這家店。收羅400多種玩具花了他不少心血。到目前為止,雖然開業以來受到不少關注,但還沒到盈利階段。「我在投資前就做好了面對困難的準備,希望半年以後可以逐漸盈利吧。不過也有好的趨勢,最近不少物業公司、養老院、企事業單位過來團購,為老人設計一些娛樂活動、用玩具解壓。」宋德龍說,開業以來他最自豪和欣慰的,是讓更多人注意到了老年人被忽視的「玩兒心」。

江蘇南京,一位老人在耍玩石鎖,鍛鍊體能。新華社發

記者走訪發現,多數老人很少有屬於自己的娛樂活動,日常的精力和時間大多用來照顧晚輩,此外,就是跳跳舞、打打牌。被問起想要什麼樣的玩具時,很多老人表示幾乎沒想過,但「聽了就動心」。他們告訴記者,有趣的小玩意兒當然喜歡,但不知道怎麼買、買什麼。

開店之前,宋德龍考察過國內外老年玩具的市場情況。他發現,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目前已有成規模的老年玩具專賣店,還有專門為老人開發玩具的企業。日本對老人的精神生活非常關注,經常在市場上推出各種老年益智類玩具和交互類玩具。美國有一系列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的玩具和戶外娛樂設備。而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老年玩具」還是比較新的概念。

「老年玩具店,咱們國內之前也零星有人經營,但能堅持下來而且盈利的少之又少。」宋德龍坦言,「總得有人來努力,努力多了,說不定就成了。」

現在的老年玩具市場怎麼樣?老人們喜歡玩什麼?聽聽玩具店主、設計者、老年「玩友」、專家學者怎麼說。

【講述】

老年玩具網店:利潤不高,需求挺大

講述人:淘寶某老年玩具店店主 王 宏

從小我就喜歡鼓搗小玩具。因為很多老年人也想玩玩具,但不知道去哪兒買,我就開了家網店,專門賣些老人們喜歡的物件。

實體店我也開了一家。店裡兒童玩具銷量很好,但老年玩具就很少有人買。我發現去店裡的老人幾乎不給自己買玩具,可能是覺得不好意思。大多是年輕人為父母、祖父母購買,就算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也都想著給自己的父母買玩具。雖然實體店中老年玩具銷量不佳,但是網店銷售漸成規模,這說明老年人的潛在購買需求是很大的。

賣老年玩具比賣兒童玩具費事很多。同一年齡段的兒童智力水平、動手能力等大致類似,而同一歲數的老人情況差別非常大,需求很不一樣。很多做兒女的平時很少回家陪伴老人,就想給他們買玩具解悶兒。但他們對老人情況不是很清楚,我們的客服也沒法有針對性地提出購買建議,這樣,為老人選玩具的難度就更大了。

現在,我還沒發現國內有專門生產老年玩具的廠商,我都是去不同的玩具廠商那裡,憑著經驗判斷老人大概喜歡什麼,然後買回來,按照「益智」「防痴呆」「鍛鍊靈活性」「解悶」等分類售賣。判斷失誤也是常事。比如進貨的時候,我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棋類遊戲,覺得挺有意思。買回來才發現,老人們覺得太難了,貨賣不出去。基本上,魯班鎖、華容道等傳統物件,數獨、記憶棋等大眾化玩具,老人們比較熟悉,不會排斥,而且因為玩的人本身年齡層分布廣,老人們不會覺得只有小孩才玩,接受程度也更高。

我們這個行業規模很小。淘寶上沒有專門的「老年人玩具」分類,我們被劃到了母嬰類目,目標客戶常常找不到我們,這讓我很頭疼。

經營了5年多,現在網店每月有一兩千人次的購買量。這些年來,回頭客多了,也有越來越多的晚輩意識到要關心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雖然賣老年玩具的利潤不高,但老人們能得到喜歡的玩具,我就很開心。

北京豐臺區康助護養院宛平城養老服務驛站,一位老人與工作人員在玩跳棋。新華社發

養老行業從業者:讓老人在娛樂活動中找回自己

講述人:康語軒孫河老年公寓創始人 金恩京

康語軒90%以上的客戶都是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等認知障礙的老人,玩具一直被當作護理、治療的重要工具。但我們目前除了麻將、撲克、棋類之外,其他玩具很少。因為市場上很多老年益智玩具的理念有些落後,往往把老人看作無法自理的病人,做出的產品很幼稚。我覺得其實患病老人是擁有豐富人生經驗的成年人,他們只是逐漸忘掉了後天習得的知識,雖然表達有困難,但不願意被看成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們應該平視他們,尊重他們。

我們和高校研究團隊合作,為老人們開發了一些多功能遊戲和玩具。老年人視力下降,對色彩的辨別能力降低;不太敏捷,所以不適合玩需要精細動作的玩具和遊戲,這些考慮都應體現在設計中。

老年公寓裡最受歡迎的是我們改良過的二十一點棋牌玩具。老人感受到競爭的快樂,大家可以盡力做數學計算,和同伴交流。對獲勝的老人,我們會發小獎品。老人可以把獎品送給家人,也可以用獎品裡的寵物食物餵寵物,很有成就感。患病老人們也有贏的渴望,有與人合作、競爭的需求,能夠承受比賽的壓力。在玩耍過程中,他們不覺得自己是被照顧者,大家都是遊戲的參與者和合作者。

我們還組織家屬和老人一起開設海馬記憶工房,讓老人們組成團隊、角色分工,進行運營管理,設計、製作手繡包、便當包,還能售賣賺錢。我發現,老人們對這種情景式娛樂非常投入,焦慮等症狀有很大改善。

我們意識到,老人的娛樂活動不單是為了保持能力,更應以創造價值為目的,所以我們嘗試把玩具融入日常生活中,防止顯得刻意做作。我們希望通過環境的營造,藉助玩具和遊戲,讓老人們自在、體面地生活。

上海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中度認知障礙老人開設的康複課上,一位老人通過玩小遊戲進行認知訓練。新華社發

玩具設計師:設計更多益智產品,傳遞心中關愛

講述人: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講師 傅吉清

醫學和心理學研究發現,老年人玩玩具不僅可以增進生活中的主動性交流,更能緩阻阿爾茨海默症的發展。但是現在,我國的老年人玩具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不是老年人不需要玩具,而是沒有真正屬於他們的玩具。

如何讓老人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活力?懷著這樣的夢想,我帶著學生開展公益課題——緩阻阿爾茨海默症的輔助玩具設計。我們走進養老院,看到很多老人或多或少有著記憶衰退、機能下降的前兆,他們眼裡的空洞讓我們非常心痛。在護理員幫助下,我們和老人進行了多次交流。漸漸地,老人們向我們敞開了心扉。他們希望有東西玩、有人交流,不想被社會排斥。

我們嘗試著以「邊玩邊想邊看」的形式,幫助老人重建對自我思想、情感和行為等的認知。研究發現,不同的玩具能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例如,找不同、找錯誤等遊戲能夠改善觀察能力,棋類益智遊戲有助於鍛鍊右腦功能,情感治癒陪護類產品則能讓老人想起觸動內心的往事,勾勒出記憶中的形象。

從這些原理出發,我們設計了Heal A系統。它由實體產品和網絡虛擬產品組成。音樂棋盤和記憶放映機用於輔助治療,音響託盤集合了充電、藍牙音響和收納功能,用聲效和視覺的轉換喚醒深度感知,激發老人情感交流的欲望。我發現,老人們在使用產品時,看著視頻中的家人和朋友們,總是眼中綻放出神採,嘴角露出笑意。他們在感受著屬於他們的「童趣」。

因為我國的老年玩具和輔助益智類產品市場尚不成熟,無法科學預估研發和生產成本,所以,我們的產品設計只能局限於實驗室,無法量產。作為產品設計師,我由衷希望這樣的課題能持續下去,帶給老人們情感的交流、肢體的感知、精神的觸動,帶去實實在在的關愛與呵護。

江西贛州章貢區三康廟社區的老年居民使用健身器材鍛鍊身體。新華社發

樂高奶奶:搭積木,搭出心裡的童話世界

講述人:北京市民 齊女士

孫女3歲多時,我帶著她去玩具店買積木。先買了幾個方頭仔,帶著她一起拼。玩著玩著,我比孫女還上癮。一有空,我就去店裡轉。

搭積木的魅力到底在哪兒?首先是挑戰性。雖然有拼裝說明書,但還是常出錯,比如選錯零件、放錯位置等。這就需要冷靜耐心,回過頭一步步找原因。為了糾錯,我會花好幾個小時,實在沒辦法就端著半成品到店裡請教店員。正是因為「不容易」,所以每次完成作品,都會特別喜悅。

其次是積木設計的奇妙和大膽。比如「冰雪奇緣」套裝晶瑩剔透的海藍色城堡實在太漂亮了。還有我最喜歡的「樹屋」,一個大樹冠上居然建有三棟房子,家居擺設一應俱全,還有旋轉樓梯、歐式圍欄、可以蕩來蕩去的鞦韆和精緻的草坪。更讓人驚喜的是,設計師配備了綠色和金黃色兩種葉子,方便根據季節更換。拼完「樹屋」,我有空就坐在它面前看,好像置身其中。

我和孫女還買了一些散裝件做創意樂高。有時我們會比賽,在規定時間內看誰搭得有創意。過程很緊張也很開心,經常創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每搭完一個積木,我都會用手機拍下來,放到收藏夾中。為了不讓它們沾上灰塵,我買了一個牆面大的玻璃櫃,把它們放進去,成了我們家的一道風景線。

隨著年齡增長,我經常想,怎麼遠離阿爾茨海默症的困擾?也許搭積木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進口類玩具價格偏貴,如果能有物美價廉的國產商品,那該多好啊。

專家點評:小玩具背後有老年文化建設大文章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黃石松

小玩具,大文章。老年玩具進入大眾視野、逐漸走上市場,折射出當今老年消費方式的變遷、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全社會敬老、孝老、養老政策環境與文化氛圍的形成。

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對老年文化需求的認知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消極的。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轉型期中的新矛盾,及時了解老年文化需求的新變化,深刻認識老年文化建設的家庭功能和社會功能,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推動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迫在眉睫。

當前,老年文化建設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老年文化需求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相較於老年生活的物質滿足與基本保障,大家對老人的文化、精神、教育特別是社會參與需求關註明顯不夠,甚至存在漠視傾向。

老年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參與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老年文化建設主要由老人、單位、街鄉鎮(社區、村)等組織實施,內容主要是文化娛樂、學習教育等。由於缺乏規範引導,老年文化群體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利用老年文化群體兜售保健產品、理財產品,侵害老年人權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十四五」時期老年人素質提升,對文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隨著20世紀60年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群逐漸步入老年期,老年人整體經濟實力、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明顯提升,自主意識更高,接受新技術、新思潮更快,對精神文化、社會參與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更加凸顯,更加需要豐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時代推進老年文化建設和社會參與,可以從以下方面發力:

一是發揮家庭基礎作用,落實義務贍養人在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權益。採取教育引導和法律強制、道德約束等多種方式,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文化建設責任,關注並滿足老人文化生活需求,樹立良好家風。

二是大力發展玩具、遊藝等老年文化產業。各級政府要完善扶持政策,鼓勵更多企業和社會主體參與老年文化產業發展,搭建完整的老年文化產業鏈,推進產業集群形成,為老人設計製造更多符合需求的文化產品、文娛用具。

三是推進老人參與社區共同體建設。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完善社區老人文化、娛樂、教育、體育設施等硬體建設和老年人協會等組織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老年文化資源下沉到社區,將文化服務、文娛產品送到老人身邊、床邊。

四是大力發展老年文化群眾組織,以其為依託,重建老人與社會群體之間的紐帶。要聚焦老人的文化娛樂、精神心理和價值實現需求,倡導和推動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激發老人自尊自重、積極有為的主動性,為老齡社會持續注入發展動力。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之殷 王斯敏)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之殷 王斯敏

相關焦點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如何讓老人老有所樂?
    「來這兒不但能玩玩具,還能和其他老人聊天。這兒的玩具對我們口味,那些電子設備,老年人看不太懂。」幾位中年人也在店裡轉悠。他們有的想給家裡老人買點兒小玩意,有的帶孩子來「懷舊」。「現在的孩子沒怎麼見過這些,想讓她也體驗下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一位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對記者說。她還和店主探討:「只賣玩具能掙錢嗎?我看,來玩的老人比買的多。」
  • 如何讓老人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我們可以為老人提供什麼,讓他們能老有所樂?近期,一些老年玩具店進入大眾視野,光明智庫派出記者現場觀察、多方走訪,把玩具店主、設計者、老年「玩友」、專家學者的聲音聚攏於此。期待這些聲音激發的思考,轉化為向老人奉上的一份貼心禮物,讓晚境美好,人間情暖。在這裡重拾兒時樂趣寒冬的周末,記者來到位於通州區楊莊路的「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
  • 家裡的玩具堆滿了兩個房間!重新搬家時我丟掉了孩子所有的玩具
    但六六以前的玩具,我卻一樣都沒拿,六爸搬家時還問我,說一樣都不拿嗎?我說對,都不拿。這選擇是我這幾年買買買,堆滿家裡整整兩個房間的玩具之後的真實體會,其實我們的孩子並不需要太多的玩具。過多的玩具不僅造成浪費,更重要的是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孩子還沒有出生家裡的玩具就已經堆滿,一出生睜開眼睛,就是會唱會轉的床鈴;再一轉頭,玩偶、積木、聲光玩具目不暇接。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如何讓老人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來這兒不但能玩玩具,還能和其他老人聊天。這兒的玩具對我們口味,那些電子設備,老年人看不太懂。」 幾位中年人也在店裡轉悠。他們有的想給家裡老人買點兒小玩意,有的帶孩子來「懷舊」。「現在的孩子沒怎麼見過這些,想讓她也體驗下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一位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對記者說。她還和店主探討:「只賣玩具能掙錢嗎?我看,來玩的老人比買的多。」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如何讓老人老有所玩、老有所樂
    「來這兒不但能玩玩具,還能和其他老人聊天。這兒的玩具對我們口味,那些電子設備,老年人看不太懂。」幾位中年人也在店裡轉悠。他們有的想給家裡老人買點兒小玩意,有的帶孩子來「懷舊」。「現在的孩子沒怎麼見過這些,想讓她也體驗下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一位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對記者說。她還和店主探討:「只賣玩具能掙錢嗎?我看,來玩的老人比買的多。」
  • 一件玩具賣4000多元被秒搶?是你你會買嗎?
    ,賣4680元,你會買嗎?也許你不會,但會買的人大有人在。公司專注於經典動漫IP、原創文化IP玩具雕像的製作和開發,目前已設計製作了《聖鬥士星矢》、《宇宙騎士》、《鎧傳》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動漫中角色的玩具雕像,作品獲得了集英社、龍之子、東映、Sunrise等IP版權擁有方的認可。日前,記者來到天神工業的辦公室,那裡完全是一個「二次元」的世界——地上、桌上堆滿了各類手辦和玩具雕像,抬抬腳就可能踢到一個奧特曼,一扭頭就會發現一個聖鬥士正在盯著你。
  • 【來問】你給狗狗買的玩具選對了嗎?
    大家應該都給狗狗買過玩具吧?
  • 「媽媽,給我買個玩具吧」,「你去賣玩具吧」!
    她纏著我給她買包包,「不就三百多塊錢嗎?我上次過生日你都沒給我買禮物。」閨女富養,以後才能避免誘惑,於是我一咬牙給她買了,那可是我近一個月班主任費。路遇她同學一家,她說,「叔叔阿姨,讓我爸爸晚上請你們吃飯吧」。在兩個爸爸搶著付錢時,人家兩個孩子又拽又拉,阻止爸爸不讓付錢,六六也幫著拉,「叔叔,讓我爸掏吧,我們做生意,有錢」。
  • 原創6招教你應對買玩具哭鬧不止的熊孩子
    孩子因為一時興起想要某個商品,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購買,然後孩子就開始用哭鬧的方式來獲取滿足,這樣的情景在你家孩子身上是不是會經常上演,你又是如何做的呢?當時的情景很尷尬,阿黛爾也很著急,當時頭腦中突然閃現一個念頭,阿黛爾迅速的從包裡拿出本子和筆,認真的對兒子說,是這款汽車嗎?兒子停止哭鬧,說是。於是阿黛爾認真把這款汽車的名稱記錄了下來。兒子問,媽媽你在寫什麼?阿黛爾說:我正在把你的願望記錄在本子上。兒子又說,媽媽,那你把這個飛機也記下來,等我大一些就可以玩了。然後還很高興的跑到姐姐那裡說,姐姐,你快告訴媽媽有什麼禮物想要買的,讓媽媽記下來。
  • 被瘋狂推銷的老人鞋,真的值得買嗎?
    「足力健老人鞋,家裡的老人都應該有一雙!」大家對於這一句廣告詞應該很熟悉吧,甚至可能說是被洗腦的程度。倪萍大姐的微笑,蔡明阿姨的勸說,張凱麗女士的呼告……許多有名的中老年人代表在電視上推銷,讓不少老人家心痒痒,跟風去買鞋子去了。
  • 愛問小愛娃的美衣、玩具到處飛,家裡的零七八碎找不到,該如何收?
    自打有了熊孩子,家裡又多了一出歡樂的鬧劇,凌亂的版本也隨之不斷升級,本就相互矛盾的兩件事兒,讓寶媽們更加糾結了!萬般無奈之下,在帝都買不起大house的眾女神在愛粉群裡唱起了「收納」大戲:整理箱、收納盒、真空袋…各種道具登臺亮相;廢物利用、二手轉讓、玩具租賃…不同流派在空中飄過;最終還引申出了如何和老人相處的續集,你說熱鬧不熱鬧?
  • 槓精媽媽:玩具買回家那一刻起,家裡就不消停了……
    題圖:玩具總動員作者:槓精媽媽 VS 土老師限時福利:關注「一土全村」公眾號,對話框輸入
  • 家裡老人說方言,會影響孩子學說話嗎?
    轉載來自:寶媽時光「么兒,你看嘞個lu色的葉子和紅色的fuafua」「哎呀媽,你不要說你那個椒鹽普通話」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未來會有什麼區別?差距不是一點點
    一旦孩子的新鮮勁一過,再昂貴的玩具也會被扔到一旁,玩具多的孩子也總會做事3分鐘熱度。在給孩子買玩具這件事上,家中老人和寶媽的觀點也大不同,家中老人過慣了苦日子,因此覺得孩子玩具多純屬是浪費。但是寶媽卻認為給孩子買玩具,是為了讓孩子長見識,不想孩子過得苦巴巴的,有條件不應該給孩子更好的嗎?
  • 「場景篇之玩具店」孩子提出要買玩具,你是買還是不買?
    那麼你喜歡吃嗎?」孩子回答說:「吃。」丫媽媽第一次拒絕了小黃鴨的要求。丫媽媽沒有讓小黃鴨獨立選擇玩具,而是按照自己的主張買了西瓜。所以,八零、九零、零零後的你可以拿起筆為他畫出正確的一筆。——價值觀就體現在玩具店。即什麼該買,什麼可買可不買,什麼是喜歡的,什麼是堅定的,什麼是不可改變的?你可以為孩子描繪一個畫面,讓他喜歡上這個畫面,你說:「皮球可以打滾,可以飛翔,可以扔遠。
  • 林志炫自己買地蓋6層別墅,家裡健身器材堪比健身房,還有玩具房
    林志炫自己買地蓋6層別墅,家裡健身器材堪比健身房,還有玩具房 說到林志炫的時候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他的那一首《單身情歌》吧 很多人都說每年
  • 女兒因爸爸不買玩具,在玩具店門口慪氣不走,爸爸直接奉陪到底
    小孩子出門,眼裡只有美麗的衣服和可愛的玩具,所以出門買玩具是避免不了的。家裡玩具成山,爸爸面對依依想買玩具的想法,並不服從。於是依依在商場裡跟爸爸嘔氣乾脆不走,引來了很多行人的關注。爸爸生氣的對依依說:「家裡的玩具堆的都快沒有你地方住了,今天爸爸不可能給你買玩具。」
  • 對於老人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在兒女家裡輪流贍養嗎?
    老人輪流去幾個孩子家裡吃住,一周或者一個月甚至是一年,不斷的讓老人變換新環境,也可以讓他們換換心情。現在,周老太在女兒家裡生活,幫忙帶外孫,每月兒子給她寄生活費,有什麼頭疼腦熱的,兒子會多寄些給她。輪流養老,減輕子女負擔和壓力。嚴老太和老伴生有三兒兩女,她四個月就換一個地方生活,女兒出嫁的,總不好讓她們給自己養老吧。
  • 為了戒掉孩子玩具癮,她扔了家裡所有的玩具,結果被罵慘…
    在吃午飯的時候,大女兒在恐龍主題的禮品店發現了一個恐龍玩具,非常想要。但是博主認為家裡自己給女兒買的玩具夠多了,不能再買了,於是拒絕了。(示意圖,並非博主女兒)之後的行程裡,博主就發現女兒一直悶悶不樂,做什麼都不太開心,顯然是還在對那個玩具念念不忘。
  • 不花冤枉錢,0~3歲寶寶玩具這樣買,一年省掉大幾千元
    生娃前真沒想過,孩子這麼小也能有這麼多玩具要買。還記的娃剛出生時,月嫂就問,「寶媽,黑白卡買了嗎?」後來,不僅是黑白卡,各種手抓球、手搖鈴、布書等等不同月齡的「必備」玩具,也都沒落下,考慮到安全問題,買的還都是價錢不低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