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媽媽牽著三歲的兒子黃小鴨路過玩具店,商店裡懸掛著皮球,小黃鴨指向皮球,拉著媽媽靠近皮球,說:「媽媽,媽媽,我要買。」
丫媽媽拉著孩子走到水果店前,雷厲風行地買了一個比皮球更貴的西瓜。唐小丫告訴小黃鴨,咱玩西瓜也一樣地好玩,我們一起回家玩滾西瓜好不好?
孩子十分聽話,只是嘟起嘴角、低頭沮喪地走著,丫媽媽看出了小黃鴨的心思,於是逗他玩:「西瓜不僅可以玩,還可以切開來吃。那麼你喜歡吃嗎?」孩子回答說:「吃。」
丫媽媽第一次拒絕了小黃鴨的要求。丫媽媽沒有讓小黃鴨獨立選擇玩具,而是按照自己的主張買了西瓜。西瓜已擁有了很嚴重的影響:
第一:西瓜對孩子來講,無法抱起它的重量;
第二:西瓜不能傳球、不能灌籃;
第三:小黃鴨在喜歡的對立面上,他開始討厭吃西瓜;
第四:小黃鴨每次經過玩具店,只是久久的站著,不再提出買買買。孩子終於不敢提問;
第五:丫媽媽的第一次決定,是否影響到她的第二次的決定?買,還是不買?
丫媽媽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對兒子負責。第二次,丫媽媽完成了一個小把戲:先是帶小黃鴨走到玩具店門口,然後轉向斜對面的水果店,同樣,她跟前一天一樣買了一個西瓜。
這是為什麼呢?如此行徑有何深意?
丫媽媽在西瓜裡面,賣了什麼關子?
丫媽媽帶著孩子又來到玩具店。丫媽媽這說:「媽媽這一次應了你的願望,給你買一個皮球怎麼樣?」小黃鴨高興地飛起來。他說:「耶,我要大大的皮球。」
老闆娘遞出來一架時尚飛機,從側邊使了一個眼色給老闆,說:「快給他」。小黃鴨的手裡順其自然地接到飛機。且先扔了皮球。
接下來,他開始喜歡玩飛機,蹲在店門口仔細地研究飛機該如何起飛。
站在一旁的丫媽媽,開始了第二次拒絕孩子買飛機:「咱們下次買,今天先買一個皮球回家玩,好不好?」孩子專注地玩飛機,好像沒有耳朵似的。
寶媽們,你們可知道這次購買是商家引誘孩子購買玩具。最後,小黃鴨抱回了一架飛機,而西瓜被他扔在某個角落。
在這個場景中,牽涉到了三個問題:
第一:價值觀的問題;
第二:審美觀的問題;
第三:承諾的問題。
一:價值觀
我們都一樣0~6歲的孩子,在不久的將來能慢慢地形成個人價值觀;或是希望孩子在小學之前建立建立起價值觀的基礎。
不言而喻,一張白紙的第一筆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八零、九零、零零後的你可以拿起筆為他畫出正確的一筆。
——價值觀就體現在玩具店。即什麼該買,什麼可買可不買,什麼是喜歡的,什麼是堅定的,什麼是不可改變的?
你可以為孩子描繪一個畫面,讓他喜歡上這個畫面,你說:「皮球可以打滾,可以飛翔,可以扔遠。你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踢球,讓我們來可以看看你的鞋子究竟有多厲害……」
小黃鴨不再三心二意,以此為鑑。請告訴天空,孩子的價值觀基礎是否已建立起來?
二、審美觀
孩子的眼睛做不到火眼金睛,但可以做到對漂亮的東西產生鑑別力。孩子的審美標準是建立在可愛的、友好的、美好的外在體現。
卡通玩具對於男娃來講,男娃喜歡車;女娃則喜歡芭比娃娃。且喜歡的程度:「至死不渝」。
孩子對各式各樣的玩具造型、顏色和玩耍方式,在目光掃視的過程中,他們心中會產生初步的好奇感。
玩具,就像女生對做美甲、對買化妝品一樣的審美情趣;像男生買豪車一樣的堅定執著。
三:承諾
你對孩子只是隨便說說:媽媽下次一定給你買一輛挖掘機;爸爸下次買火車給你。孩子記住一個承諾,也許花費了他的許多個夜晚和清晨的時間。而你們的承諾,在你們看來也已煙消雲散。
對於承諾,做得好的寶媽,孩子會格外地講信用。做得到的承諾,便可以承諾;做不到的承諾,便掘地三尺也不要承諾。因為孩子對一個承諾的渴望不可磨滅。孩子會記住你的承諾沒有兌現,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會輕易地向你們提起,因為,他們建立起了自己的自尊體系。
每次經過玩具店,你們會繞道而行又扭頭鑽進店裡買買買?還是牽著孩子一直走,讓孩子在落差中「體驗生活」?
歡迎您在評論區天馬行空不著痕跡,任意拍些磚頭吐槽都可以!如果您覺得有點意思,那麼就請轉發給你周圍的人。謝謝。
【末尾的小插曲】:
「戶外篇」我會一一為大家推出。在接下來的推出當中,不僅會有「戶外篇」,將會有更多的「篇系列」為大家呈現,扒一扒各種各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