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無非就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我一直認為郭德綱一定看透了世間冷暖,才能意味深長的說出這樣一番話。
郭德綱這一路走來,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質疑,更多的是被所謂的「主流相聲」所「看不上」。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郭德綱立志要把相聲帶回它原本的模樣,而改革者向來都會伴隨著質疑。
其實不光「主流相聲」,一些主流媒體也都對郭德綱頗有言辭。
一檔小小的《德雲鬥笑社》,便引來了無數主流媒體的質疑聲。
青年報稱: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
新聞周刊評價郭德綱:從小劇場到綜藝,郭德綱反正不會閒著。
觀察網甚至批評郭德綱:應該摒棄相聲界的封建禮教。
仿佛在一些人眼裡,郭德綱成為了眾矢之的,恨不能他能退出相聲界。
郭德綱是不是主流我們不作評價,但郭德綱卻從來沒有低過頭,冒著質疑聲一路前進。
他的堅持並沒有付諸東流,而是受到了央視的「青睞」。
11月2日,郭德綱在社交平臺發了一條圖片,是央視的綜藝節目《金牌喜劇班》的宣傳照。
上面赫然寫著6個大字:「首席金牌導師郭德綱」,因為是郭德綱自己發的,想必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這也是央視繼陳佩斯後,又一次的公布了「金牌導師」的人選,也算直接回應了前段時間網上的各種猜疑。
其實這一次郭德綱能當選「金牌導師」,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是他的能力受到了央視的認可。
本來以郭德綱的能力,能成為導師毋庸置疑,但郭德綱卻一直被主流相聲「看不上」。
說起「主流相聲」,姜昆的名字是怎麼也繞不開的。
並不想寫相聲江湖的「愛恨情仇」,就單純地說說姜昆這個人。
其實姜昆對相聲的喜愛程度,並不遜色於郭德綱,早年間也有很多經典的作品。
他的一些作品,總能讓大家在大笑的同時,還能品味出一絲絲「暗諷」社會風氣的味道來。
彼時的他,也以發揚相聲為職責,並且還建立了中國相聲網,之後又將相聲帶到各大衛視。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喜愛的東西,能夠受到大家的認可。
如果不是對相聲有極度的熱愛,姜昆又何必如此大費周折?
他成功了,他將相聲的早年間的「天橋下九流」,帶成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民眾的認可。
可他卻沒有堅持下去,當上文曲主席後,所謂的主流相聲開始慢慢地脫離了群眾。
這其實不是他的錯,只不過是在其位謀其職罷了。
也就是在相聲慢慢又淡出民眾視線的時候,一個小黑胖子出現了,而且又將相聲拉回傳統,帶回到民間。
郭德綱不止一次的說過,德雲社的相聲永遠不會摒棄小劇場,因為只有小劇場的相聲,才能與民眾近距離接觸。
於是就形成了相聲界的「雅俗對峙」,說白了就是主流相聲與德雲社的對峙。
其實無論怎樣,都代表著相聲界又「火」了,這也是姜昆樂意看到的。
但無奈身在其職,彼時自詡為「主流相聲」的演員紛紛對郭德綱表達不滿,「反俗」的稱號更是此起彼伏,所以姜昆必須站出來。
郭德綱的相聲究竟是不是俗?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因為相聲在早間年本就是「下九流」,只是民間用來討飯吃的手藝而已。
也正是因為它來自民間,自然免不了有些俗氣,也難登大雅之堂。
但關鍵因素是正因為它來自民間,才能受到民間百姓的喜愛。
而自詡為主流相聲的團體,卻始終要把相聲往高雅上帶,也就刪去了很多相聲的精華。
離開了民眾的相聲,還能是相聲嗎?
而被他們視為「俗」的郭德綱,此次能夠成為央視的「金牌導師」,毫無疑問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其實郭德綱此次能夠當選金牌導師,跟他的3個能力離不開關係。
從他以往的節目,就可以看出來他有非常幽默的颱風,總能在不經意間調動起現場的氣氛。
加上他有超強的隨機應變能力,就算有個別情商低的嘉賓,他也總能「力挽狂瀾」,將節目進程回到正軌。
最後就是他強大的控場能力了,郭德綱始終能夠通過自己漫不經心的言語,帶動著觀眾的情緒。
觀眾也總能為他的喜而喜,為他的悲而悲。
而且如今的德雲社,也算得上是世界相聲第一團體了,商演更是遍布六大洲。
再加上他的粉絲跨越了老中青三代,能夠當上金牌導師也是眾望所歸。
退一萬步講,能帶出德雲社一眾優秀的徒弟,他的人品能差到哪去?
越來越期待央視的《金牌喜劇班》了,有陳佩斯、郭德綱等人坐陣,節目的內容也確實讓人期待。
而央視不拘一格,善用人才,也勢必會讓此節目大火。
最後說一句,其實相聲並沒有主流不主流之說,能夠讓觀眾喜歡的相聲,就是好相聲。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