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平淡的愛情故事憑什麼打動人心?

2020-12-23 薛丁格的猹123

看完這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後,我對婚姻愛情及生離死別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薛丁格的猹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張翎編劇,黃軒、楊採鈺主演的文藝愛情電影。改編自馮小剛好友張述與其妻子羅洋的真實愛情故事。在這部電影中,馮小剛一改以往創作風格,給予了觀眾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電影的魅力完全解讀出來。所以,我今天將從該片的敘事結構和手法以及情感表達方式兩個方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談談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觀眾的幾點原因。

01、通過半插敘、半倒敘式結構以及三個懸疑點設置的高妙敘事手法:把一段真實經歷改編的愛情故事講述得唯美、浪漫,有效控制了觀影過程,使觀眾產生共鳴

對於一部根據真實人物原型創作的愛情文藝片來說,題材的限制讓這類電影無法對故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如何利用看似簡單的人物關係來推動情節發展並引發關於愛情、人生主題的探討,是非常考驗創作水平的。

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張翎利用半插敘、半倒敘式的敘事結構,多個懸疑點設置以及暗藏伏筆的高妙敘事手法緊緊地吸引住了觀眾。直到影片結束,所有的疑點才解開,觀眾的好奇心也得以最終滿足並引發更深一層的關於影片主題的思考。下面我將就影片的敘事結構與手法,來解讀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

半插敘、半倒敘式敘事結構有效控制觀影過程

《只有芸知道》以半倒敘半插敘的方式,通過兩組相似或對比的鏡頭畫面,分成兩條時間線,展開故事敘述:一是主時間線,由丈夫隋東風在妻子羅芸去世後,根據羅芸生前的遺願,相繼去四個地點分別安放羅芸的骨灰; 二是根據隋東風回憶,分三段講述了他和妻子在一起十五年間的生活種種。

兩條線索之下的故事敘事結構看似平鋪直敘,直至兩條時間線交合,觀眾才恍然大悟,其主線竟然暗藏在這兩條時間線之內:即是從隋東風視角,揭開妻子羅芸的心理及情感變化的線索。

對於觀眾而言,用這種的半插敘、半倒敘式的敘事結構來講述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文藝愛情電影。不僅實用新穎,而且代入感十足。片中沒有刻意設置的劇情、刻意設計的衝突,唯有日常生活中,人物在真實狀態下真實的情感呈現。我想這就是馮小剛在這部電影裡面想要表達出的真正深意。

②用三個懸疑點設置的敘事手法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影片一開始交代了丈夫隋東風在家中收拾妻子羅芸的遺物。此時,桌上的戒指神奇地開始移動,掉到地面上。隋東風恍惚間看到妻子仿佛又重新出現在自己面前。電影一開場便通過略顯」超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營造了神秘又浪漫的氛圍。並且直接揭示了電影的最後結局,讓觀眾帶著好奇進入劇情中:妻子羅芸為什麼會去世?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是導演設置的第一個懸疑點,也是故事的起點,類似序幕。

隨後,隋東風帶著妻子的骨灰踏上了旅程。鏡頭也跟隨著隋東風的回憶來到了十多年前:新婚不久的隋東風和羅芸夫婦來到克萊德風景優美的鄉間,買下大房子並開起了中餐館。就和生活中大多數漂泊異鄉,共同打拼的普通夫妻一樣,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和憧憬。

隨後兩人遭遇到一系列生活重大變故:羅芸因身體原因流產、收養的流浪狗布魯的去世、以及中餐館被火燒毀——對於這些場景,導演表現得隱忍克制,沒有過度用煽情的運鏡或者配樂,來放大人物的不幸。但電影用了更高明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在提前獲知結局的情況下跟隨主角進入回憶,當災禍到來時,那種生活的美好與希望被逐漸摧毀的過程能夠更加的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劇情發展到這,第一個懸疑點還沒解開時,導演又拋出了第二個懸疑點:羅芸那天當著極光到底許下了什麼心願?

帶著疑問,觀眾又跟隨著隋東風的回憶來到了更遙遠的過去,兩人相識之初:隋東風和羅芸作為共同來奧克蘭打拼的北京人,共同租住在了一個屋簷下。從第一次見面到日久生情,再到隋東風求婚成功並在賭場幸運的贏下啟動資金。最後在房東太太的幫助介紹下搬往克萊德開中餐館。

此時,導演又拋出了第三個懸疑點:羅芸一開始為什麼要拒絕隋東風的求婚,她心中的「秘密」到底是什麼?不到影片的最後一刻,導演絕不亮出底牌,這就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了觀眾的心。

在觀眾還沒來得及沉浸在短暫回憶中的美好時,便帶著所有的疑問,跟隨隋東風的旅程,回到了主時間線——殘酷的現實中去尋找答案。

愛犬布魯的墓旁、大海中翻騰的鯨魚、北京的父母家、一路前行的丈夫——羅芸的四份骨灰代表了她生前的四份情感羈絆,並最終都得到了歸宿。而羅芸的生前最大的秘密也被揭開:

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被束縛,尋求安全感又嚮往詩和遠方的人生,最終對著極光許下了希望擺脫桎梏的願望,而餐館的火災正是她內心欲望的投射。

影片所有的懸疑點至此全部解開。觀眾仿佛也跟隨著隋東風一起完成了一次探尋妻子秘密的旅程,強烈的代入感與情感共鳴是本片敘事手法的成功之處。

02、創新設置的情感表達方式:用配角形象的塑造以及寫實主義的拍攝方法,結合主角相濡以沫的美好與生離死別的殘酷相交織,引發觀眾的回味與深思

①從電影中配角形象的塑造,讀懂馮小剛對欲望擬人化的表達,欲望是內心巨大缺失的呈現

那麼電影中馮小剛是如何對人性慾望進行了表達?我將從電影裡的兩位最重要的配角形象來做說明。

白人女孩梅琳達無拘無束的生活,象徵著羅芸人性中追尋自由的欲望

梅琳達本來是羅芸餐館的幫工,一賺到錢,便去世界各地旅遊、支教。這種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生正是羅芸心中所嚮往的。但是因為先天的身體原因以及對丈夫的情感羈絆,讓她不得不把這種欲望埋藏在心裡。這種矛盾心理讓她不得不放下內心真正的渴求,只能偷偷的面對著極光,許下餐館被毀滅的願望。然而當餐館真正被毀了,她又仿佛在丈夫「胸口扎了刀」一般難受。

對羅雲來說,因為丈夫,她對安全感的渴望始終戰勝了對自由的欲望,而房東林太便是影響羅芸人生觀的關鍵人物。

徐帆飾演的房東林太,像是熱心的家長一般,在異國他鄉促成了羅芸和隋東風的愛情,也讓羅芸選擇了安穩的生活。

在隋東風羅芸簡單又溫馨的婚禮上,林太回想起了逝去的老伴,不禁失聲痛哭。

"半路留下的人,苦啊。"

可以說,林太同樣也促成了羅芸對於生死觀的轉變。所以在生前,羅芸為了丈夫選擇了安穩的生活,並且隱藏了自己的秘密。而在離開這個世界前,她留下遺願,讓丈夫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希望開始新的生活。

在《只有芸知道》中馮小剛沒有為了塑造女主的完美形象,而刻意設置峰迴路轉的劇情,唯有普通人物在真實狀態下真實的情感與行為。如此真誠的作品,我想這正是這部電影值得讚譽的地方。

寫實主義的拍攝方法,用意象進行隱喻。

導演將十五年裡主角的每段經歷,藉助記憶片段式的蒙太奇手法進行剪輯,並利用各種意象隱喻的方式,留下伏筆和線索,進而過度到人物行為和語言的細節刻畫。

以片中幾個重要的意象為例:在羅芸因為身體原因流產,並被查出很難再懷孕之時,她把母愛寄託給了流浪狗布魯。而布魯的死亡幾經鋪墊,甚至大大超出了最後羅芸告別的戲份,其實便預示著羅芸死亡的「彩排」。同樣的手法,馮小剛在《大腕》、《非誠勿擾2》中都曾表現過。61歲馮小剛曾在上節目宣傳這部電影時,談到生死問題,他坦言「希望死在片場」。不過度的在主角告別的戲份上煽情,而藉由寵物這樣的意象來預示,可以看出馮小剛儘可能地用克制、寫實地方式來展現情感。

而兩人屋前生長的大樹正隱喻了羅芸對於生的渴求:她每時每刻都在從老天爺手裡,搶著活下來的權利。而當隋東風從羅芸父母口中得知真相後,終於理解了妻子,"她安心了,我就安心了。"

鯨魚和笛子,是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意像,隱喻著男女主的詩和遠方,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婚後隋東風不再吹笛,羅芸也一直未曾看到鯨魚,兩人都為生活逐漸消磨了理想。

影片結束前,隋東風乘船把羅芸的骨灰撒向大海,伴隨著海面上翻騰著巨浪的鯨魚,隋東風大聲歡呼著。隨後,隋東風重新拾起笛子,帶著羅芸的希望開始了新生。觀眾似乎也隨著隋東風一起,所有壓抑悲傷的情緒都在這一刻得以釋放。

03、解讀這部真實故事改編的愛情電影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幾點原因。

儘管《只有芸知道》的故事背景也與生離死別有關,這部片子卻缺乏讓觀眾喜歡的這類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現,然而為什麼它依舊能讓觀眾引發深刻的情感共鳴?我認為下面的三點,是主要原因。

①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情感經歷,在影片中得以體驗

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在電影中可謂相當常見。可前提是普通人要身處電影中戲劇化的環境。放到現實生活中則降低了這種感情發生的可能性。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普通人只能平凡的愛情或者婚姻生活。跌宕起伏的情感經歷註定只能在電影中感受,導演一反常規的將平凡人的愛情故事搬上銀幕,讓更多的觀影者仿佛從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影子,得以回味無窮。

②讓觀影者看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生活

電影中相遇相愛的美好與生死別離的苦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自然而然地引發觀影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觀影者不禁會聯繫到現實的生活,想起身邊的人和事。在電影最後,船夫聽完隋東風敘述完他和妻子的故事後,不免為之動容,馬上撥通了妻子的電話,對她說出了從未說出口的「I love you」。

影片中展現出來細水長流的情感,讓觀影者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而這正是《只有芸知道》作為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愛情電影的魅力所在。

③ 讓觀眾期待擁有同樣一份美好而真摯的感情

羅芸因為先天性疾病,對人生對婚姻不抱希望的時候,隋東風出現了,一個懂她、愛她,能給她安全感的男人。

這樣真摯的感情,平凡又真實,是每個人心中美好的憧憬,如果願意,它可以是我們生命中可以創造的奇蹟。導演用細膩的視角,抓住了觀影者對美好愛情的期待。等到片尾出來男女主人公原型照片的時候,不由得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因為是真實的所以情才真切,因為是真實的所以意才綿長。

總結一下: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愛情故事改編地電影,導演所運用的敘事手法及情感表達的方法,都讓觀眾有了更強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只有芸知道》故事內容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自身感受,解讀了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人的幾點原因。

相關焦點

  • 平淡中飽含激情,激情又隱藏在平淡之中的電影。—《只有芸知道》
    馮小剛又拍了一部他自己想拍的電影《只有芸知道》,而電影的誕生過程,像極了影片的名字。跟《芳華》從他本人年輕時文工團的經歷中獲取靈感不同,《只有芸知道》是取材於馮小剛身邊摯友張述、羅洋的真實愛情故事。兩人從相識到戀愛再到結婚,馮小剛是這段愛情歷程的見證人。《只有芸知道》正是改編自張述和羅洋間真實的故事,連公交車上的邂逅都一樣。演員方面,馮小剛讓《芳華》中沒能走到一起的「劉峰」和「林丁丁」再續前緣,黃軒和楊採鈺分別飾演劇中的隋東風和羅芸。這是一段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故事,可在愛情之外,卻是總有一個人要先走的人生孤獨。
  • 《只有芸知道》:離開馮氏幽默,馮小剛用平淡演繹最純粹的愛情
    2019年12月20日,由馮小剛導演,黃軒、楊採鈺、徐帆主演的電影《只有芸知道》如期上映。電影上映後,就迎來了觀眾兩極化的評價。有人看後,坐在電影院流淚滿面,情緒久久不能平復;有的人,卻覺得電影陳詞乏味,甚至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 《只有芸知道》:離開馮氏幽默,馮小剛用平淡演繹最純粹的愛情
    2019年12月20日,由馮小剛導演,黃軒、楊採鈺、徐帆主演的電影《只有芸知道《只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摯友張述和妻子羅洋間的愛情故事。電影講述了男主角隋東風和女主角羅芸,在異國他鄉相戀相知的故事。但是他選擇不再一味地迎合觀眾,而是開始拍攝一些更能打動自己的作品。作為賀歲檔的常客,馮小剛以其著名的「馮氏幽默」奠定了自己在導演圈的地位,並收穫了一群忠實觀眾。而馮小剛並沒有被自己的「馮氏幽默」所束縛。不論是《集結號》中的英雄主義,還是《唐山大地震》中的母女親情,亦或是《只有芸知道》中的感人愛情,馮小剛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那些感動了自己的故事。
  • 馮小剛《只有芸知道》後勁十足 北大學子被打動
    由馮小剛執導,張翎編劇,黃軒、楊採鈺、徐帆、Lydia Peckham主演的暖心愛情電影《只有芸知道》目前正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熱上映。「淚點高的人也看得老淚縱橫」,有觀眾與相伴十幾年的丈夫一起觀看電影時握緊了彼此的手,電影中美好而留有遺憾的愛情讓他們更懂珍惜身邊人。
  • 黃軒楊採鈺主演《只有芸知道》平凡愛情看哭觀眾
    原標題:馮小剛重回賀歲檔,黃軒楊採鈺主演《只有芸知道》平凡愛情看哭觀眾近期,電影《只有芸知道》開啟了全國千場點映。這一次,馮小剛摘下「賀歲喜劇」的標籤,為觀眾帶來的是一部溫情脈脈的愛情片。電影《只有芸知道》改編自真實愛情故事,由黃軒、楊採鈺、徐帆主演,講述了漂泊半生的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這是繼《芳華》之後,黃軒和楊採鈺的再度合作。黃軒第一次聽導演講述這個故事時, 「聽得直起雞皮疙瘩,眼眶也溼潤了」,當下便決定出演。
  • 只有芸知道原型人物真實故事揭秘 只有芸知道劇情介紹
    只有芸知道原型人物真實故事揭秘 只有芸知道劇情介紹  12月20日,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只有芸知道》正式上映,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好評,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劇中的主演是有原型人物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電影《只有芸知道》,悲涼的故事背後,原來愛情還能是這樣!
    電影《只有芸知道》這部劇正是講述了一個這樣很單純很純粹,平庸亦美好的愛情故事。由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芸知道》講述了一對80年代移民紐西蘭的夫妻的愛情故事。影片主要採用倒敘和插敘的方式。這部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動人心弦的懸疑,沒有狗血現實的愛恨,整部電影只是平淡又緊湊地敘述了一個真實普通的愛情故事。故事雖然平淡卻是真實。影片中展現了無數的大自然分光,這也象徵著愛情純真而又美好。
  • 《只有芸知道》一生一瞬,只愛一人.
    馮小剛賀歲檔新作《只有芸知道》將於12月20日上映,該片由張翎編劇,黃軒、楊採鈺、徐帆、Lydia Peckham共同主演。無論是時代背景宏大的《芳華》還是真人故事改編的《只有芸知道》,都承載了馮小剛的時代情懷以及個人情感
  • 《只有芸知道》:馮小剛用慢節奏文藝片講述中年人的愛情
    《只有芸知道》 就是講述了一部,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的感人愛情故事。黃軒飾演的男主隋東風是一個性格陽光、喜歡樂器的男生,身處異國他鄉的他,除了追逐夢想外,他想一直就這樣無憂無慮生活下去。
  • 《只有芸知道》票房破億卻被評,觀眾們覺得這部片怎麼樣
    這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希望大家看完後能珍惜親人的目光。時隔兩年重返賀歲檔,導演馮小剛如此推薦自己的新片《只有芸知道》。".與以往馮小剛電影上映前的熱鬧相比,《只有芸知道》顯得低調。但符合電影本身的基調。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年紀大了,心軟,想拍一些簡單的故事。
  • 《只有芸知道》:簡單純粹的愛情溫暖人心
    非常時期,禁足在家裡,今天正好是情人節,在網上搜了一部去年上映卻沒有趕上觀看的愛情片《只有芸知道》,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拍攝的畫面很美,一幅幅恬淡寧靜紐西蘭田園風光美得像一部風光片。。這部影片並沒有複雜的故事情節和過多的人物塑造,男主角隋東風在他的妻子羅芸不幸病逝後,帶著她的骨灰穿行一萬五千公裡,把她的骨灰或掩埋或撒落在她身前最喜歡和向住的地方。
  • 影評:《只有芸知道》不差 只是太挑人
    如今,馮小剛借《只有芸知道》上演了一出成人愛情童話,如若不是有真人原型在身後背書,這一出成人純愛,勢必也會衍生出「裝純給誰看?」的質疑?中年人的愛情故事不好拍,走過了少年少女純美的愛戀,成年人的複雜性在大銀幕上總是要展現出來的,無處不在的矛盾是書寫中年人感情觀的良好載體,比如《失樂園》對於婚外情的極致描述、《婚姻故事》對於離婚爭吵的重點描摹,都是帶血的尖刀。
  • 《只有芸知道》:細思極恐的愛情,馮小剛這一次玩得夠深情
    一向以馮氏幽默探討婚姻與愛情關係的馮小剛,此次也玩起了深情,由黃軒與楊採鈺主演的《只有芸知道》,讓我們看到了馮小剛對純愛的解讀。在小編看來,這是一場唯美的愛戀,它不完美,但也正是因為這份不完美才更打動人心,讓愛情有了更高的純度。《只有芸知道》取自馮小剛身邊摯友的真實事件,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黃軒飾),中年猝失妻子羅芸(楊採鈺 飾),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
  • 《只有芸知道》打動人心,卻票房不佳?原因只因這一個
    馮小剛的賀歲片《只有芸知道》播映後,網上評論基本分為兩派,一是流淚唏噓贊其深情的,一是大罵其是「爛片」的。數據顯示一切,該片上映5天後票房才過億(當初《芳華》是14個多億),豆瓣評分只有6.5分。原因何在呢?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馮導的用心良苦,看看他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 馮小剛回賀歲檔,黃軒楊採鈺主演《只有芸知道》平凡愛情看哭觀眾
    電影《只有芸知道》改編自真實愛情故事,由黃軒、楊採鈺、徐帆主演,講述了漂泊半生的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談及拍攝影片的初衷,馮小剛導演坦言:「用這部電影來紀念我的好朋友張述和他夫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想在這個歲尾年初的時候給觀眾溫暖,讓人想起這一年的閃光時刻和幸福瞬間,再把這份溫暖傳遞給身邊的親人、愛人。」
  • 不接地氣的愛情——《只有芸知道》
    不接地氣的愛情——《只有芸知道》今天聊聊電影《只有芸知道可能是為了彌補《芳華》裡好男人劉峰,劉峰和林丁丁在《芳華》裡沒能有個結果的感情糾葛,等到隋東風和羅芸在《只有芸知道猛一看《只有芸知道但這裡的「平淡」卻越來越讓人覺得不接地氣。影片中極力構建一種普通人過小子日的安寧,又要不斷煽情搭上一點生離死別的愛戀,可惜的是,故事主人公們早就雙腳離地飛到九霄雲外,無法引起國內觀眾的共鳴。如果說每天接觸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接地氣,那麼是個人就接著地氣呢。
  • 《只有芸知道》的孤獨,是因為愛情
    一狗兩人三餐四季,《只有芸知道》滿足了對浪漫愛情的所有完美想像。我們看見的「浪漫」都是屬於普通人的,在快餐式愛情時代的今天,也可以有這麼溫暖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源於真實,也許我們感動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投射在故事中的我們自己。
  • 《只有芸知道》,從前慢的愛情故事卻直戳觀眾淚點
    電影《只有芸知道》以木心的詩歌「從前的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引入,在紐西蘭水墨畫般優美風光和動人的音樂中,平靜舒緩地敘述了隋東風(黃軒飾)和羅芸(楊採鈺飾)在異國他鄉相逢相知、相濡以沫的溫情故事。平淡無奇,卻多次直戳觀眾淚點,給寒冷的歲末年初捎來溫暖和感動。
  • 只有芸知道:故事真的很簡單
    最純淨的愛情也就這樣了。今天和大叔看了《只有芸知道》,一開始其實沒有抱太多期待去的,純粹是朋友送的電影票,加上是馮小剛的作品,覺得應該也不會太差。出現的角色也只有一個房東,一個好友,一條狗。故事很簡單,簡單到觀影結束後旁邊一個小哥對另一個小哥說自己睡了一小時,覺得「故事太過於平淡」。故事真的很簡單。
  • 豆瓣6.4《只有芸知道》:平淡無奇的「慢」,才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從前慢》前言:《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黃軒、楊採鈺等主演的一部文藝愛情片,於2019年12月20號上映,劇情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故事。目前在豆瓣的評分只有6.4分,網友紛紛用「平淡無奇」、「馮小剛太慢了」、「我真不知道,只有芸知道」等來形容劇情的寡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