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只有芸知道》以木心的詩歌「從前的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引入,在紐西蘭水墨畫般優美風光和動人的音樂中,平靜舒緩地敘述了隋東風(黃軒飾)和羅芸(楊採鈺飾)在異國他鄉相逢相知、相濡以沫的溫情故事。平淡無奇,卻多次直戳觀眾淚點,給寒冷的歲末年初捎來溫暖和感動。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出手不凡、回望初心,以情感人的純愛情片。影片通過倒敘,讓一個柔軟、乾淨、美好的故事,如涓涓細流,緩緩流入我們心田。
影片中的故事原型,是馮小剛的老朋友兼助理張述與妻子羅洋。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打諢插科,沒有拖沓矯情,也沒有刻意催淚,甚至都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
每段感情裡面所發生的故事,都是在柴米油鹽中的日常。恰恰是那份日常,給了電影感人的力量。也正是由於它的真實親切,自帶情感推力,容易觸動人心,喚起了觀眾的共情。
它又像一個老朋友坐在你對面,娓娓講述了一段自己波瀾不驚的過去。更像是一首唯美憂傷的散文詩,在不經意間撥動了你心底那根最柔軟的弦,讓你不由淚流滿面。
淚點一: 「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凝結著林太太刻骨銘心的思戀
一幅感人的愛情長卷在黃軒、楊採珏的柔情演繹中徐徐展開。故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的日子慢而純。東風和小芸在北京擦肩而過,卻在紐西蘭合租了一套住房。房東林太太是一個善良、優雅的中國女人。因為丈夫離世而獨居。林太太看似沉靜,卻有著一副熱心腸。她是隋東風與羅小芸愛情的締造者和婚姻的見證人。
東風與小芸一個白天打工,一個晚間送外賣。他們陰差陽錯很長時間未曾謀面,只是通過小紙條互懟彼此。一天,東風在院中的樹下吹起長笛,小芸手裡握一個橙子,循聲而來。兩人一見如故,風雲相際。東風認定美麗的小芸就是自己今生一定要娶的老婆。那天的陽光真好啊!東風燦爛的笑容,蕩漾在小芸甜美的梨渦裡。
小芸擔心自己先天性心臟病連累東風,卻又渴望幸福,竟然要用一次賭局決定婚姻,不料卻贏了。在海外漂泊的東風和芸就這樣喜結連理,婚禮只有一對新人和林太三人。簡單的火鍋喜宴,新人沒有醉,林太卻醉了,她觸景生情,回憶起第一次見到林先生時的情景:「我就看了你一眼,就一眼,我的魂就丟了,可是現在,你就丟下我一個人,一個人……」林太用手比劃著,語無倫次。她飲下一杯酒,泣不成聲地說:「想他!」
影片中徐帆飾演的林太很出彩,她傾情投入,以爐火純青的演技,將林太在風芸喜宴上失控的那段戲,駕馭得出神入化。把對已故丈夫的思念,表現得淋漓盡致。林太一句全片最錐心的話:「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不僅曾讓拍攝時在監視器後的導演馮小剛淚如雨下,也讓銀幕前的無數觀眾瞬間淚崩。
東風牢記林太的囑咐,為了給小芸安全感,他義無反顧帶著小芸來到了小島開中餐館;小芸喜歡安靜,他把家搬到了靜謐的世外桃源;小芸喜歡小狗,他就收養了布魯。小芸喜歡鯨魚,他就在臥室裡裝了巨大的鯨魚背景板;有帶槍客人吃霸王餐鬧事,他立馬衝出來擋在小芸前面。
當東風和小芸回到奧克蘭,再去看望林太時,卻得知林太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已突然離世。隋東風和小芸越來越明白,生死都是自然,越是相愛,越是會受傷。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相愛的那天,以為是永遠,分離的突然,偷走了時間。他們永遠不會忘記林太說得話:半路被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淚點二:「可是今天,你就多吃點,吃飽。」送愛犬布魯去安樂死是那麼的不舍
婚後15年,東風和芸相愛如初。他們開了一個中餐館,取名「芸的館子」。沒有外遇,沒有爭吵,風託著雲,雲依著風。每一天都是風輕雲淡,甜甜的蜜意,暖暖的幸福。他們把愛情變成了婚姻,又讓婚姻充滿了愛情。布魯的到來讓一狗、兩人、三餐、四季的日子更加豐富、靈動,飽含溫暖。
布魯(Blue)是一個小男孩帶來的流浪狗,是上天送給東風和小芸的禮物。它聰明、乖巧、通人性。當布魯看到在浴室中暈倒的羅小芸,馬上把東風拉扯過來,及時救了她一命。從此,這隻愛犬儼然替代了小芸夭折腹中的嬰兒,成為了東風與小芸的孩子。布魯就是兩人愛情的結晶,是他們生活中最為珍視的家人。
他們一起散步、睡覺,一起經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布魯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當東風和小芸發現布魯異樣,帶它去寵物醫院檢查時,醫生確診布魯患了直腸癌,且已是晚期。他們的心痛是無藥可醫的,哀傷、憫惜和不舍百感交集。然而,東風和小芸愛莫能助。
為減輕布魯的痛苦,東風和小芸忍痛做出送它去安樂死的決定。小芸想到自己是先天性心臟病,醫生預言將會在20歲早逝。她愈發對布魯的即將離去悲慟無比。晚上,布魯安靜地睡在小芸身邊,東風留下布魯的一個爪印用於它的墓碑。
醫生說布魯不能吃太多的香腸,小芸在它即將走到生命終點之時,流著淚默默地給布魯餵了許多香腸。她喃喃地說:「布魯,以前媽媽不給你吃那麼多香腸,因為怕你掉毛,怕你生病。可是今天,你就多吃點,吃飽。」 影廳裡的觀眾和在一旁的東風一樣,眼淚都在眼睛裡打轉。
東風最後帶布魯去醫院施行安樂死時,它心裡一定是明白的。布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在寵物醫院門前,它幾次回頭依依不捨注視著東風。被拉進醫院門之前,布魯最後深深看著東風的眼神讓人不忍直視。東風再也無法控制自己,像個孩子跪地慟哭。影廳中響起一片啜泣聲,分不清來自銀幕內還是銀幕外。
東風和小芸把布魯的骨灰安葬在離家不遠處的一顆百年參天大樹下。這棵大樹和他們的家不即不離,遙相呼應。在冥冥之中,羅小芸意識到,自己有一天也會像布魯一樣離開東風。在小芸去世後,東風按其遺願,將她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了布魯墓邊。後來,東風又養了一條狗,取名布魯。
淚點三:「我在哪兒,你就得在哪兒。」隋東風和小芸病床前的訣別令人心碎
「準備了永遠,沒準備再見。」相濡以沫的兩人,本該就這樣牽手白頭。不料,這種童話般的美好愛情,卻沒有永遠。從影片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小芸在另一個世界,東風是獨自留下來最苦的那個。他承受著悲痛與思念,卻還要為了小芸用力地活下去。他承載著羅小芸的愛和渴望,繼續走過日後的無盡的孤獨歷程。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過的日子。」這大概是片中唯一溫馨、安寧、甜蜜的情話。即將上手術臺生死未卜的小芸,在手術的前一夜,認認真真洗了澡,她要給深愛的男人留下乾乾淨淨的樣子。小芸執意讓東風躺在她身邊,她依偎在愛人懷裡,最後感受東風那熟悉的體溫和氣息。
小芸半是笑靨明媚滿懷期待,半是預感結局淚眼婆娑:「你替我捐一把藍色的椅子吧,你每天遛彎兒累了,就坐下來歇一會,就像坐在我懷裡。」離世的百般無奈和對愛人的無限眷戀都在裡面了。隋東風把小芸緊緊摟在懷裡:「我在哪兒,你就得在哪兒。」而小芸說的依舊是林太那句話:「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苦啊!」東風和無數觀眾止不住淚如泉湧。
小芸笑中帶淚、柔情似水地對東風說:「我要是昏迷幾十天,你不得急死。」半嗔半嬌的口吻,讓人心頭一顫。手術後,羅小芸雖沒有昏迷幾十天,但也超過一周。難以想像東風是帶著怎樣的期盼,在痛苦中一分一秒熬過來的。小芸走了,他的人生屬於自己,卻也不全屬於自己。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世間還有什麼比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人離去,卻無力挽留,更讓人心碎的了?東風摟著小芸,生怕一鬆手小芸就會飄走。這令人悲傷的畫面,兩個人千般不舍與撕心裂肺的痛,讓很多人明白了與生別離相比,其他都是小事。只要能與相愛的人朝夕相伴,無病無災,就是莫大的幸福。
黃軒和楊採鈺在這場戲中,真情流露,完全沉浸在其中。黃軒坦言,「我往床上一坐,把被子給兩個人蓋好,把她這一摟,她第一句話一開口,我就哽咽得說不出話來。當要面對分別的那一刻,只要想到那個場景就會心痛。很難想像如果是自己面臨這樣情景該怎麼辦,人生無常,更應珍惜,半路上被留下的那個人,要帶著愛好好活。」
淚點四:「鯨魚來接你了!」亡妻魂歸大海見證著風與芸的生死之戀
鯨魚一直是小芸所迷戀的。她從小就沒有安全感,相信鯨魚噴水會帶來愛情和安全。這源於她自身的病。她把鯨魚收藏在心裡,陪伴和慰藉自己。她希望像在大海無憂無慮、飛躍噴水的鯨魚那樣自由自在生活。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像鯨魚躍出海面的瞬間,雖然短暫卻富有活力、明朗且健康。
影片中反覆出現有關鯨魚的情節,小芸心心念念出海觀鯨。但在要去看鯨魚時,東風為保護小芸,不顧一切與惡人打架,導致沒能實現願望。後來聽餐館的僱員說她和居民去救擱淺的鯨魚,忙了一夜,小芸為自己沒能參加又和鯨魚擦肩而過感到很失落。
最後,隋東風帶著愛戀了15年的愛妻的骨灰,去完成她的心願,見證過去的愛情和歲月。東風來到海邊,漁夫告訴他,已經有四十來天都未曾見過鯨魚而不想出海。當看到東風帶著亡妻的骨灰,漁夫動了惻隱之心,帶他出海尋找鯨魚。
或許是被東方的誠意所感動,數條鯨魚突然躍出海面。它們遊弋、翻滾、噴水。似乎是專門為小芸表演而來。鯨聲沉悶悠遠,又多麼像愛人的傾訴與苦苦思念啊!漁夫驚喜地說「看,它來接你的詹妮弗了!」小芸終於見到了最愛的鯨魚。東風看著鯨魚,吶喊著:「鯨魚來接你了!」
東風將手心裡的骨灰,輕輕揉捏著,像是在最後擁抱、親吻、撫摸著心愛的人,戀戀不捨地送她飄向大海,這個慢鏡頭道盡了東風對小芸的愛。東風手心裡小芸骨灰,在《相愛那天》的歌聲中,緩緩灑向了海面,如霧如雲在風中輕揚,幻化成小芸的倩影。這實現了小芸渴望歲月靜好,也渴望生命燦爛的願望。
漁夫大叔聽完了東風和小芸生死相戀的感人故事,親眼看到東風把愛妻的骨灰灑入大海後。他滿眼含淚,迫不及待地撥通電話,破天荒對自己的老妻說「I love you」。漁夫的妻子異常驚訝。她問漁夫:「是我得了要死的病,還是你做了對不起我的事?」看到這裡,觀眾笑著流下了熱淚。
黃軒的表演細膩生動,哀傷內斂,繼電影《芳華》之後,再次給觀眾帶來驚喜。他對東風的情緒、語言、表情、動作以及細節都把握得非常精準。如東風靈魂附體般,表達得自然流暢。完成了一次看似靜若秋水,實則激流暗湧的挑戰。時時牽動著觀眾的情緒,讓觀眾感受了最動情、最真摯的藝術意境,收穫了一致好評。
淚點五:「我沒活過的年數你替我好好地活下去。」留戀於長笛中的未了情
在《只有芸知道》結尾彩蛋中,隋東風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子,他拿起長笛想重拾昔日美好,卻無意間發現長笛裡面有一張紙條。這是羅小芸留下的,上面寫著:「當你看到這張紙條時,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沒活過的年數你替我好好地活下去。」
這張小小的紙條上看似只有簡單平常的叮嚀,可字裡行間鋪滿了小芸對往昔情感的深深留戀,飽含了她對東風走出陰影的懇切期待,多少濃濃的愛意和祝福都在其中。紙條和長笛,讓東風相信,羅小芸沒有離開,她永遠和自己相依相伴。仿佛小芸只是暫時出門,很快就回到東風身邊。看到此處,我的眼淚一發不可收拾。
隋東風和羅小芸最初的相見,是因為悠揚的長笛聲吸引了小芸。婚後,為了給小芸踏實穩定的生活,文藝青年東風拿長笛的手拿起了菜刀和炒勺,一拿就是15年。當東風再次拿起了長笛時,青春韶華已經逝去,羅小芸和他也是天上人間,永不相見了。
看到此處,「我要過的日子,就是有你的日子」,這句臺詞又在觀眾心頭縈繞。我們仿佛看見了隋東風在暖風夕照下吹奏長笛的影像,長笛流動出來的旋律便是羅小芸心靈的回聲,它沁人心脾而又餘音繞梁。羅小芸拿著橘子走了出來,陽光真好啊,和他們第一次見面一樣。
非常喜歡這個畫龍點睛之筆,如果沒有它,會覺得結尾有些沉悶。我們相信,東風會帶著小芸的希望好好生活下去。片中戳中觀眾淚點的地方很多,特別是我這種淚點低的人,如不是使勁忍著,恐怕幾次都會哭出聲的。
我旁邊一對老夫妻,在觀看電影時默默握緊了彼此的手。前排的女孩靠著男孩的肩膀輕輕抽泣,男孩摟著她,並低頭親吻女孩的頭髮。散場的時候,我看到幾個阿姨還在不停地抹眼淚。我自己也是一次又一次淚流不止,影片放映結束後,等的觀眾都走完了,我才擦乾眼淚,不舍地最後一個走出影廳。
結語
馮小剛:我62歲了。過了六十歲之後我們的性格好像被身體支配的,會改變,心腸越來越軟,想拍一些純粹的美好的故事,這是我內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觀眾的需要。
影片最後播放著《只有芸知道》主人公原型張述和妻子羅洋的真實舊照,人們看著恬靜微笑的羅洋,壓抑住抽噎,沉默無語。影片中東風和小芸文藝浪漫的相遇,細水長流的相伴,彼此眷戀的生死別離,給了觀眾足夠溫暖的力量和與命運對抗的勇氣,感受到了平凡真摯的愛。沒有蓋世英雄的豪邁臺詞,沒有感天動地的浪漫橋段,與其是在說一個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倒像是隋東風替張述在紐西蘭海邊吟唱了一曲送別愛妻的歌謠。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情懷滿滿的作品,平淡的敘述是馮導半輩子的功底。以一段相濡以沫的真實故事,一段遠在他鄉的遙遠愛情,在某種程度上拓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廣度。影片像一杯極品茶,淡淡的清香,回味無窮。
你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會被擊中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以至於會像那個漁夫大叔一樣,迫不及待地想對另一半表達自己的愛意。在最快的時間告訴對方:「我愛你!」並好好擁抱一下所愛的那個人。
《只有芸知道》或許不是最好的電影,但在這部波瀾不驚,沒有跌宕起伏,沒有山盟海誓的影片裡,卻有著最好的愛情。使得觀眾在被電影感動的同時,又能讓人聯想到自身感情經歷中的點點滴滴。普通人的愛情也可以驚豔時光,也可以把日子過成詩。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情感,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最大的感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芸知道》是2020賀歲檔中最平淡卻又最催淚的愛情片。是這個冬天,最讓人溫暖的一部電影。在這個快節奏,浮躁的社會,抽空去看看這部影片吧,體驗一下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