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份簡報近日顯示,蕭山區發生了今年首例狂犬病例。該文件稱,一對姐弟先後被一隻狗傷過。9月份,弟弟被狗咬傷,及時注射了狂犬疫苗。姐姐姜某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7月也曾被該犬傷過,但未被重視,故未處理傷口,未就診,未注射狂犬病疫苗。11月份,姜某被確診為「狂犬病」,目前處於腦死亡狀態。
此事引發網友質疑稱,「孩子爸媽重男輕女。」
12月14日,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否認前述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的行為。他說,據他了解,姜某病危和病重期間,其家長均不遺餘力地對其進行救治。
前述知情人士稱,疾控中心的簡報寫得比較簡潔,可能會引發誤解,網絡上斷章取義曲解受害家屬的行為,尤其「重男輕女」這一說法是對該患者家庭較為沉重的打擊,也是對他們的二次傷害。他希望群眾通過這一事件更好地認識狂犬病,認識到狂犬病並未被完全消滅,若被動物咬傷、抓傷後應及時打針,這是唯一有效的辦法,而非繼續「深挖」患者家庭的相關信息。
關於是否就網上質疑問過家屬,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我們得到信息時,小孩已處於病情嚴重階段,從人性化角度出發我們也要為家長考慮,不方便過度打擾家長。」
對於「弟弟打了疫苗,姐姐卻沒打」,前述知情人士認為,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當事人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小孩子生活在城市裡,從小沒有聽說過(狂犬病),學校可能也沒有進行相關教育。」該知情人士說,他們沒有打疫苗的意識,且家長可能忙於工作,沒有發現小孩被咬傷、抓傷的情況。
他說,目前多數家中養寵物的人可能存在疏忽心理,認為時間過去很久了,問題不大,因此沒必要打疫苗。
此前,紅星新聞報導稱,蕭山區北幹街道興議村村委會工作人員表示,女孩家裡不是重男輕女的情況,「應該是弟弟被咬了,告訴了家長,家長知道了事情就去給弟弟打了疫苗,他們可能以為姐姐(最初被抓傷的時候)沒有說,(相當於)稍微抓了一下,不要緊的」。另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介紹,女孩目前還在醫院的PICU救治。
澎湃新聞稍早前報導,《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報》稱,11月19日17時30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報告現住址為蕭山區的1例狂犬病例。蕭山區疾控中心聯合杭州市疾控中心、濱江區疾控中心對該起疫情進行了調查處置。患者姜某為女性,是蕭山區金惠中學初二在讀生,其與父母及弟弟共同居住於蕭山區北幹街道某村。
前述文件介紹,姜某於11月6日晚餐後在家中出現右手發麻感覺,並伴有疲乏,周身不適,但其與家人未引起重視,未就診;8日凌晨2時許嘔吐2次,並伴有出冷汗、頭暈、頭痛等症狀。8日上午,姜某前往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內科就診,醫院予抗感染、抑酸、補液等對症處理;8日晚其嘔吐加重,伴嘔血、大量出汗、畏光等症狀,轉急診搶救室;9日姜某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進一步加重,被收入PICU治療,因其煩躁不安,醫院予以鎮靜等對症治療。姜某自13日開始逐漸進入昏迷狀態,16日開始出現瞳孔散大,19日,姜某被確診為「狂犬病」。目前姜某已處於腦死亡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腦炎,是動物源性傳染病。通過狂犬病發病動物咬傷、抓傷皮膚,或者舔舐黏膜或皮膚破損處而傳播。狂犬病潛伏期一般為1-3個月,少數小於1周或達一年以上。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