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份簡報顯示,蕭山區發生了今年首例狂犬病例。
患者於11月6日晚餐後在家中出現右手發麻感覺,並伴有疲乏,周身不適,但其與家人未引起重視,未就診;
11月8日凌晨2時許嘔吐2次,並伴有出冷汗、頭暈、頭痛等症狀;
11月8日上午,前往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內科就診;
11月8日晚其嘔吐加重,伴嘔血、大量出汗、畏光等症狀,轉急診搶救室;
11月9日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進一步加重,被收入PICU治療;
患者自13日開始逐漸進入昏迷狀態;
16日開始出現瞳孔散大;
11月19日,被確診為「狂犬病」;
目前處於腦死亡狀態。
十幾天時間就這麼浪費了一條生命
此前,患者與其弟弟先後被一隻狗傷過。2020年9月份,弟弟被狗咬傷,及時注射了狂犬疫苗。姐姐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2020年7月也曾被該犬傷過,但未被重視,故未處理傷口,未就診,未注射狂犬病疫苗。
患者的父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今年5月他們領養了一隻剛剛生下來的小狗。9月兒子被狗接觸了一下,被抓傷沒有出血。當時帶兒子去打了狂犬疫苗。
女兒說她兩個月前被狗舔了一下指甲縫邊上的倒刺,被狗爪子稍微碰了一下,沒有出血。當時女兒沒放在心上,也沒說。家長過了兩個月才知道這個事情。按常識判斷,狂犬病犯病很快,被接觸了之後24小時之內一定要打針。想已經超過了兩個月,當時女兒也沒事,而且狗也沒有發病沒有異常,所以以為就沒有事情了。
其實狂犬病有個潛伏期,一般為1-3個月,少數小於1周或達一年以上。
很多人都知道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近100%。
而很多人認為,只有被狗咬傷出血了才嚴重,才需要打狂犬疫苗,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三成狂犬病患者感染時沒出血
2017年7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曾報告一個發生在上海閔行區的狂犬病病例:
2017年5月,38歲的姚某某在自家門口休息時被小區內看似正常的犬咬傷左手手背,輕度咬傷,未出血。當日姚某某自行進行了傷口清洗及消毒,後續未作其他處理,發病前也未接種狂犬病疫苗。兩個月後,姚某某開始出現精神亢奮、吞咽困難、怕風、怕光、怕水、煩躁、易怒、胸部壓迫感等症狀,並有傷人傾向。後雖經搶救,最終還是死亡。
人跟動物接觸的狂犬病危險程度,可以分為Ⅰ級暴露、Ⅱ級暴露、Ⅲ級暴露,其中,Ⅲ級暴露的危險性最高。
Ⅰ級暴露:接觸或餵養動物;完好的皮膚被舔;完好的皮膚接觸狂犬病動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洩物。
Ⅱ級暴露:裸露的皮膚被輕咬;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
Ⅲ級暴露:一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破損的皮膚被舔舐;開放性傷口或黏膜被唾液汙染;暴露於蝙蝠。
據2019年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中國2017年狂犬病流行特徵分析》,在2017年報告的167例狂犬病病例中,Ⅰ級暴露和Ⅱ級暴露加起來佔比達到了31.14%。
也就是說三成狂犬病患者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時沒出血!
我國狂犬病發病人數2007年達到一個高峰3300例,目前已經下降到每年低於1000例。
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由於狂犬病疫苗失效或者沒有及時處理導致發病死亡的人數還是有幾百例。
那麼,這些人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嗎?當然不是。
狂犬病是個古老的疾病
假如西醫的方法最終失敗了,面對西方醫學說的狂犬病發病後100%的死亡率,是不是只能坐以待斃了呢?
我們要告訴大家中醫治療狂犬病的方法,請大家記住和推廣,關鍵時候可以救人一命。
重點來了:中醫經典漢朝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下淤血湯」可以治癒狂犬病!
下淤血湯,由大黃、桃仁、和地鱉蟲三味中藥,以蜜和黃酒調服。最早是治療婦人腹中淤血的。中醫根據狂犬病人發病後「瘀熱在裡,其人如狂」的症狀,將下淤血湯用於治療狂犬病,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實際上,狂犬病是個古老的疾病。
還記得屠呦呦的故事嗎?屠呦呦團隊在研究治療瘧疾的時候,最初實驗中青蒿的效果都不好。後來,她再次翻閱古代文獻,《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的幾句話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原來青蒿抗瘧是通過「絞汁」,而不是「水煎」。這可能是因為高溫會破壞藥物的療效。於是屠呦呦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在攝氏60度的溫度下製取青蒿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肘後備急方》是晉朝葛洪編著的。這本書裡面就有一章《治卒為犬所咬毒方》,是治療被狗咬傷的。方法1「先嗍卻惡血,灸瘡中十壯,明日以去。日灸一壯,滿百乃止」。這種被狗咬後清理傷口並在傷口熱灸的方法,符合現代醫學治療原則。
狂犬病病毒不耐熱,比如56℃時30-60分鐘即失去感染力。嗜神經性是狂犬病病毒自然感染的主要特徵,病毒最初進入傷口時,不進入血液循環,而是在被咬傷的肌肉組織中複製。所以,在傷口熱灸雖然不一定能達到56度,但是還是有助於殺傷、消滅狂犬病毒的。
為什麼要灸100天呢?因為《肘後備急方》還說:「凡犬咬人,七日一發。過三七日不發,則脫也。要過百日,乃為大兔。」就是說21天不發,算是暫時脫離危險了;100日不發,才是真正解脫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指出狂犬病從暴露到發病一般為1-3 個月,這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不過,《肘後備急方》記載的其他方法價值不大。真正實用並獲得長期驗證的,還是上面說的這個「下淤血湯」。
為什麼「下淤血湯」可以治狂犬病
有人說中醫根本不知道狂犬病毒的存在,怎麼可能會治療狂犬病呢?
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一個科學家遞給他的助手一個燈泡,讓他給出這個燈泡的容積。幾個小時過去了,科學家發現他的助手拿著皮尺,在紙上列出了一大堆複雜的公式,還在滿頭大汗的計算。「天哪!」科學家當著他博士生助手的面,將水倒滿燈泡,然後再將燈泡中的水倒入量杯中。燈泡的容積就出來了。
在這個故事中,科學家的助手的思維模式就是西醫的思維模式,而科學家的思維方法是宏觀的方法,不管什麼形狀的燈泡,都可以幾秒鐘直接得出結果。
類似的,西醫認為如果不知道具體的病原體是什麼,就無法治療疾病。並將此看成是真理。西醫從微觀入手,從分子水平研究人體生理和代謝,並以此開發藥物,是化簡為繁的方法;只要一個細節出錯,結果必然出錯。這就是西藥開發成功率極低及副作用不可避免的原因。
而中醫採用了化繁為簡的方法,不管你病原體是什麼,只關心它對人體的機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然後糾正這種影響就可以了,你不需要關心一個容器的形狀和尺寸,也不需要知道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還是衣原體。
我們再回到狂犬病這個問題上來。前面說過,其實下淤血湯最早是治療婦人腹中淤血的。但是因為狂犬病人發病之後的症狀,和下淤血湯的適用症狀很像,因此用下淤血湯來治療狂犬病,真的獲得了成功。
解放前,無錫人周小農在《山西醫學雜誌》發表文章,談到治瘋犬咬傷之方:「象邑多瘋犬,遭其害者治多無效。適有耕牛亦遭此患而斃。剖其腹,有血塊大如鬥,黧紫,攪之蠕蠕然動,一方驚傳異事。有張君者,曉醫理,聞之悟曰:「仲景雲『瘀熱在裡其人發狂』。又雲『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下血狂乃愈』。於斯用仲景下瘀血湯治之。不論證之輕重,毒之發與未發,莫不應手而愈。轉以告人,百不失一。
方用大黃三錢,桃仁七粒,地鱉蟲去足炒七個,共為細末,加蜂蜜三錢,用酒一茶碗煎至七分,連渣服之。如不能飲酒者,水、酒各半煎服亦可。服後二盒飯下惡濁之物。日進一劑,迨二便如常,又宜再服兩劑,總要大、小便無纖毫惡濁為度。」(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就是說,中醫解剖了被瘋狗咬傷後發瘋死去的耕牛,發現牛肚子中有大塊的瘀血,呈黑紫色。根據張仲景的理論,因瘀血導致發狂,用「下瘀血湯」就可以治好。一試之下,果然百無一失。
浙江寧海名醫嚴蒼山1924年撰《湯頭歌訣續集》亦記錄了這個方法,並把下瘀血湯命名為「癲狗咬毒湯」:
癲狗咬毒無妙方,毒傳迅速有難當。
桃仁地鱉大黃共,蜜酒濃煎連滓嘗。
可見用此方治療狂犬病在浙江流傳已廣。
解放後關於用下淤血湯治狂犬病的案例就更多了。這裡舉兩個例子:
一、黃道六醫案(江蘇醫藥•中醫分冊1979;41):
1956年8月,餘在某某縣人民醫院搞中醫藥治療「乙腦」試點,該縣某區轉來一狂犬病人,不能見水,喝水時要用毛巾遮目,方可飲下,病情十分嚴重,院領導召集全院醫務人員會議,並邀餘參加,討論治療方案。西醫稱狂犬疫苗早巳用過,效果不顯,別無良法。徵詢餘之意見,爰書《金匱》下瘀血湯方,囑即配服。翌日晨,果下惡物甚多,怕水尚未盡除,囑繼續配服原方,惡物下盡,病亦霍然。下瘀血湯配製和服用方法如下。
處方:生大黃9克,桃仁7粒(去皮尖),地鱉蟲7隻(活去足,酒醉死)。
配製和服法:上3味共研細末,加白蜜9克,陳酒1碗,煎至七分,連滓服之。如不能飲酒者,用水對和,小兒減半,孕婦不忌。空腹服此藥後,別設糞桶1隻,以驗大小便,大便必有惡物如魚腸豬肝色者,小便如蘇木汁者,如此數次後,大小便如常。不拘劑數,要服至大小便無惡物為度,不可中止,如留有餘毒,則有再發之虞。如服後大小便正常而無惡物者,非狂犬病也。愈後不禁忌。
餘用本方治療狂犬病多例,屢試屢驗。
二、沈佔堯、李輝《狂犬靈防止狂犬咬傷45例》(《浙江中醫雜誌》1984年10期)
筆者近10年來用「狂犬靈」防治狂犬咬傷者百餘例,有完整資料45例,簡介如下:
狂犬靈用方:桃仁(去皮尖)6克、土鱉蟲(去頭足)6克、生大黃9克、蜂蜜15克(衝服),早晚空腹時服,一般服藥5-10劑,重者服20劑。(此方即下淤血湯方)
凡狂犬咬傷者服藥後,必瀉下豬肝、魚腸樣黑色大便,小便如蘇木水樣,服藥至大、小便正常為度。
如服藥後二便正常,系非狂犬所傷,可做鑑別參考。
經治45例,男性39人,女性6人;其中15歲以下的11人,15-50歲之間的28人,50歲以上的6人。該45例思者經治療後,隨訪2-10年均未發病。
中西醫治療狂犬病的對比
按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的說明,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臨床大多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狂犬病潛伏期從5 天至數年(通常2-3 個月,極少超過1 年),臨床發病時,病毒已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及神經外的器官中。如無重症監護,病人會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後1-5 天內死亡。
目前對狂犬病導致死亡的病理生理學尚未闡明。儘管腦、脊髓、脊神經根的炎症廣泛分布,但並沒有破壞神經組織結構。死因可能是由於控制循環和呼吸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或功能障礙。
也就是說,雖然西醫對狂犬病毒的研究已經很深入了,但是「目前對狂犬病導致死亡的病理生理學尚未闡明」。
對於西醫認為一旦發病100%死亡的狂犬病,中醫只是根據狂犬病人發病後的生理症狀,採用「下淤血湯」,將毒素髒物從大便、小便排出,卻取得了幾乎100%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