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彰顯中華之美(文化隻眼)

2021-02-08 人民網

  戰國狩獵紋絛紋樣
  資料圖片

  唐代寶花立獅紋錦,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趙 豐供圖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打造的《衣尚中國》近日與觀眾見面。節目以創新活潑的形式展現中華服飾文化,凸顯中國審美,令人眼前一亮。

  此前,這個節目的製作人問,最能代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符號是什麼?能想到的選項固然有很多,我的回答是絲綢,是「錦繡中華」。絲綢是中國物質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錦繡則是絲綢中的精品,具有華美的外表和雋永的內涵。在漢語中,有大量詞彙用錦繡來表示美好,如錦繡前程、錦繡河山、錦心繡口、錦天繡地等。以錦繡形容中華,不論是從物質文化的角度,還是從詞語的衍生意義來看,都非常貼切。

  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的絲與印度的棉、埃及的亞麻、巴比倫的羊毛形成鮮明對比。早在6000年前,華夏先民已從桑林中的野蠶食桑、作繭、變蛹、化蝶升天中,聯想到人類自身的生死來往,於是把蠶絲裹身視為溝通天地、天人合一的途徑。人們栽桑養蠶,採繭繅絲,經緯織錦,飾彩成繡,裁剪作衣,使絲綢成為裹身以禮天地的服飾。

  隨著禮樂文明的發展,錦繡服飾以其豐富的裝飾性和鮮明的辯識度,成為身份等級的重要象徵。《尚書·益稷》中記載,黃帝用日、月、星辰、山、龍等十二章紋來表示最崇高的等級。此後形成的歷代服飾制度中,龍紋成為皇帝的專用圖案,而與龍相似的蟒、飛魚和鬥牛圖案用於賜服,文武百官的朝服則用不同的飛禽走獸代表等級。服飾的色彩也具有區分等級、適應不同禮儀場合的功能,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傳統農業經濟中,絲綢佔有重要地位。蠶桑絲織是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之一,凡宜桑之地,歷代王朝都要徵收絲綢賦稅,地方官員則將勸課農桑作為自己的使命。在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下,生長在絲綢產區的女子皆有織繡之藝,作為自己立身養家的基本技藝。早在先秦時期,絲綢就是一種重要的商品,並具有實物貨幣的功能。漢唐之際,絲綢成為絲綢之路上的硬通貨,所有的大宗交易、大筆借貸,甚至政府的軍費開支等,都以絲綢作為單位。

  絲綢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把野生的桑蠶馴化成家蠶,堪稱人類文明史上一個重大成就。目前來看,在自然界的昆蟲中,只有蠶和蜜蜂被成功馴化。除了養蠶,絲織提花技術也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曾列舉了26個以英文字母開頭的中國對世界有貢獻的科技成果,其中包括踏板織機和提花機。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中,也可以看到絲綢的影子——紙最初的含義是指制絲綿過程中茸絲的積澱物,印刷術的發明也與絲綢上的凸版印花術有關。

  絲綢更是中國審美和時尚的代表作。「不看匣裡釵頭古,猶戀機中錦樣新。」色彩繽紛、紋飾多樣的錦繡,體現了人們對美的不懈追求。歷代織錦樣式圖案的創新,既是中華民族藝術創造力的表現,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互鑑的成果。隋文帝曾命何稠仿製波斯錦,為中原織錦帶來新的風格;唐太宗讓竇師綸在益州督造蜀錦,首創陵陽公樣,將西域團窠動物紋與中原花卉紋結合,流行了幾個世紀;唐玄宗的嬪妃柳婕妤發明了鏤版夾纈,從宮裡流傳到民間……

  今天,我們要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美的滋養和創新的靈感,絲綢和服飾文化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作為博物館,首先要傳承保護好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在此基礎上,將文物的價值廣為傳播,並推動一些應用設計,讓傳統服飾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活在當下的美。

  在文化傳播方面,電視節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一批聚焦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深受觀眾歡迎,激起了許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衣尚中國》以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講述服飾故事,展現服飾之美,探尋服飾文化背後的中國審美精神,與我們博物館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同時,節目邀請知名服裝設計師結合傳統服飾和現代元素進行創新設計,也是推動絲綢和服飾文化走進當代生活的有效方式。

  在全球化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的題中之義。希望更多人能從錦繡華彩中領略絲綢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從而獲取創造我們時代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作者為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

(責編: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神復刻楊過君子劍,《非凡匠心》用細節彰顯中華之美
    引經據典 彰顯中華文化之美 熟讀金庸小說的人很難忘記《神鵰俠侶》中對君子劍神乎其神的描述——劍身烏黑,沒半點光澤,就似一段黑木一般,和平常的寶劍不同,這劍既無尖頭,又無劍鋒,圓頭鈍邊,倒有些似一條薄薄的木鞭,但寒氣逼人,而且鋒銳異常。
  • 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開幕
    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開幕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05日 19:32 A-A+ 月9日,在恭王府推出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
  • 2020深圳錦繡中華春節活動匯總 錦繡中華廟會燈會時間門票介紹
    2020年新春即將到來,深圳錦繡中華春節期間有活動嗎?快來看看吧!  目前公布的活動有錦繡中華自貢燈會嘉年華、春節大廟會  門票價格:日場220元,夜場85元,優惠票49.9元起2020年錦繡中華春節大廟會  活動時間:2020年1月25日-1月30日  一年一度的錦繡中華春節大廟會全新熱鬧登場!
  • 從萬裡河山到綠色之心 錦繡中華遂寧表達
    行走於「壯麗河山」的主題燈組之中,中華山河的美麗畫卷,將在頭頂徐徐展開,這是中華的自然之美;一個個傳統文化燈組,讓傳統文化在光影中得到細膩的表達,從三星堆的頭像到中國的剪紙藝術,展現出中華的文化之美。不僅是美的展示,更在於中國精神的藝術解讀。
  • 央視《衣尚中國》追隨錦繡故事 造就中國之美
    11月7日晚19:10央視綜藝頻道(CCTV-3)《衣尚中國》正式迎來了首播,這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在第一期就引起了觀眾們強烈的精神共鳴,本期主題為「錦繡之美」,詮釋了中華兒女對服飾紋樣和手工藝技巧的極致追求
  • 《中華文明之美》,巧展中華文化魅力
    近期,湖南衛視推出文化禮儀公益節目《中華文明之美》,打造「730文化帶」。該節目每周日至周四晚「730」黃金時段播出,每期8分鐘。節目通過「老夫子」和「小阿毛」之間充滿童趣的教學互動,用情景再現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禮儀和傳統習俗,將知識性、文化性、趣味性較好地集於一體,啟迪心靈,溫潤心靈。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德克·卜德:中國文化的「異域之眼」
    德克·卜德:中國文化的「異域之眼」 2020-12-23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重要內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公共文化空間建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對傳承鄉土文化、涵養村民精神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 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自貢燈會嘉年華活動正式啟幕
    央廣網深圳12月24日消息(記者李強 通訊員陳穎 韋旋)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的自貢燈會嘉年華活動23日正式拉開帷幕。30萬㎡非遺手工燈海、40米長水上神獸燈組、旺得福遊園會及大型夜間演出《龍鳳舞中華》等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正式面向遊客開放,滿足遊客各層次需求,打造深圳夜遊網紅新地標。即日起網絡特惠票39.9元起限時發售,遊客可通過錦繡中華官方微信購票。
  • 惠安漁民捕獲1.4米長中華錦繡龍蝦,專家說是真的…
    眼!界!經過專家鑑定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中華錦繡龍蝦」    莊國興和船員們一眼就認出是中華錦繡龍蝦,這可是個好東西,他們高興壞了,小心翼翼將它抓了起來,放到專門的氧氣箱。並於今天凌晨1點回到小岞。    泉州師院海洋與食品學院的陳老師看過照片後,確認這就是中華錦繡龍蝦。他介紹,錦繡龍蝦其實並不少見,但一般在一兩斤重,這麼大的就非常少見了,應該可以值不少錢,但具體多少,他建議可能採用拍賣的形式。
  • 《衣尚中國》今晚首播,李思思、朱廣權、胡杏兒、周深帶你一起感受錦繡之美
    錦繡凝聚了中國傳統審美的極致呈現,它取靈感於世間萬象,又用絲線裝扮了萬象世間,是中國人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不斷到達,又不斷超越的巔峰。回溯它的美學之源,錦繡最初的定義是什麼?今晚19: 10,央視綜藝頻道《衣尚中國》首期節目,讓我們一起感受錦繡之美!
  • 五月出遊好去處:珠海海泉灣+錦繡中華+世界之窗
    超抵開售,接近三折優惠酒店兩天一晚度假套票超抵票價:¥499/套讓您體驗海泉灣的魔性,帶您過足癮兩大一小家庭溫泉套票超抵票價:¥169/套讓您感受海泉灣的柔情,蕩漾在美好日常初夏相約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身體和靈魂一同享受一場文化盛宴第十三屆文博會錦繡中華分會場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展」時間:5月10日-5月15日
  • 《衣尚中國》破題文化節目新品類 以服飾之美傳遞中華美育精神
    從欣賞美到創造美,從想法到實踐,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進行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趙軍從美學教育角度提出了新的期待,希望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學教育,不僅是從知識結構中了解美,也從歷史、傳承的角度對中華民族的美學發展有更多了解。
  • 黃景瑜陳燕妮合唱《國旗之下》看江山如畫頌錦繡中華
    激昂向上振奮人心的歌詞,大氣磅礴中又帶有一抹柔情的旋律,勾勒出祖國的如畫江山,抒發了對祖國的拳拳之愛。《國旗之下》由陳濤作詞、王備作曲,兩位詞曲作家曾多次攜手創作出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這首《國旗之下》是兩人再次合作的精品之作。而《國旗之下》的演唱者黃景瑜和陳燕妮,二人則是首次合作,對於這第一次的跨界合作,二人的配合出人意料的默契。
  • 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的自貢燈會嘉年華活動正式啟幕 30萬㎡燈海...
    30萬㎡非遺手工燈海、40米長水上神獸燈組、旺得福遊園會及大型夜間演出《龍鳳舞中華》等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正式面向遊客開放,滿足遊客各層次需求,打造深圳夜遊網紅新地標。即日起網絡特惠票39.9元起限時發售,遊客可通過錦繡中華官方微信購票。
  • 朱廣權、周深、胡杏兒邀您共賞「錦繡之美」
    作為開篇之作,《衣尚中國》將第一期的主題設定為「錦繡之美」。錦繡不僅是絲綢的代名詞,在很多時候它也被用來修飾山河、文章甚至中華。然而,小小的錦繡何以代表中華?在這期節目中,胡杏兒、周深、朱廣權、叶音、鍾晨將同專家學者、服裝設計師一起,為您揭開「錦繡」的神秘面紗!李思思開啟奇妙「大唐之旅」眾星齊聚還原錦繡「高光時刻」唐朝是中華錦繡的巔峰時代,在本期節目的「歷史空間」中,主持人李思思將前往「錦繡大唐」開啟一段奇妙的旅途。在這段旅途中,思思首先邂逅了擁有五百臺織機的「大唐首富」霸道總裁何明遠。
  • 漢服「同袍」廣州競美,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1月4日至5日,首屆「南國漢服嘉年華」在廣州舉辦,來自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區等眾多漢服相關領域協會組織與愛好者入場與展示漢服之美,廣州日報記者留意到,現場陸續上演甲冑及漢服方陣遊行、漢服婚禮、古風歌手大賽、趣味弓箭賽等活動,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30萬㎡夢幻花燈夜燦如晝 來錦繡中華·民俗村歡度元旦
    本次活動亮點有30萬㎡非遺手工燈海、40米長水上神獸燈組、旺得福遊園會及大型夜間演出《龍鳳舞中華》等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滿足遊客各層次需求,打造深圳夜遊網紅地標。即日起網絡特惠票39.9元起限時發售,遊客可通過錦繡中華官方微信購票。
  • 2021錦繡中華自貢燈會嘉年華璀璨開幕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12月23日晚,享有「天下第一燈」美譽的自貢彩燈以百組之氣勢、頂級之工藝、奇巧之創意亮相深圳錦繡中華,璀璨絢爛的「2021錦繡中華自貢燈會嘉年華」將深圳變成了七彩繽紛的不夜天。2021錦繡中華自貢燈會嘉年華由自貢彩燈運營公司與深圳錦繡中華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是自貢燈會衝破新冠疫情霧霾,實施「彩燈+」和「+彩燈」跨界融合、借燈出海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自貢彩燈今年國內最大規模、最高水準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