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丨乳腺癌診斷「金標準」 的病理報告,究竟怎麼看?

2020-12-25 騰訊網

病理報告一直被稱為癌症確診的「金標準」。許多患者拿到病理報告的那一刻簡直一頭霧水,心情隨著各種未知數值的高低忽上忽下。

病理報告到底怎麼看?我們以乳腺癌為例,掌握以下幾個關鍵點,你就能快速掌握它。

1

病理分類

拿到病理報告最先注意的是病理診斷中的XXX癌,浸潤性癌,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哪個更嚴重一些?

非浸潤性癌:主要包括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這類癌細胞還未突破相應組織的基底膜,也就是說癌細胞還在導管內,沒有向外侵犯,擴張領土。因此,類乳腺癌患者預後很好,5年生存率95%以上,手術後不需要化療。

早期浸潤性癌:包括早期浸潤性導管癌,早期浸潤性小葉癌,是指癌細胞已經像其他部位攻佔城池,但是幸而佔領位置較少,一般浸潤程度小於10%,此型仍屬於早期,預後較好。

浸潤性癌:癌細胞已經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廣泛侵犯周圍組織,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癌,佔乳腺癌總體80%,此型一般分化程度較低。這一類乳腺癌最為常見 ,目前的治療已經取得較大的進步,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高。

2

組織學分級

乳腺癌的組織學分級可用來表示癌的分化程度,分為3個級別:Ⅰ級,Ⅱ級,Ⅲ級。如果分級越高,則表示癌症惡性越高,預後效果越差,復發轉移的機率也越高。

不過組織學分級僅僅是診斷工具,並不能以一概全。所以當你在病理報告上看到了三級,也不必過於悲觀,雖然敵人很強大但是醫生也會拿出更好的裝備和它奮戰到底,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3

TNM分期

TNM分期,這三個字母組成的「有字天書」難倒了不少患者,究竟怎麼看才是正確的呢?

T:表示原發腫瘤的大小。醫學上將腫瘤的大小分為三個區間:≤2cm(T1),2~5cm(T2),≥5cm(T3),已經侵犯胸壁或皮膚(T4)一般來說,腫瘤越大,病理T分期越高,預後越差。

N:有無區域淋巴結轉。

N0——指的是在腫瘤附近區域淋巴結未捫及,可能以往已切除

N1——腫瘤同側的腋下淋巴結有腫大,但是淋巴結尚可以活動。

N2——腫瘤同側腋下有很多淋巴結腫大,且它們互相融合,或與其他組織發生黏連導致它們不能活動。

N3——腫瘤同側深部的淋巴結有轉移,例如同側鎖骨下、上淋巴結轉移。

M:是否有遠處器官的轉移,無轉移M0,有轉移M1。

看完這個表是不是覺得對這個分期還是有些模糊呢?

簡單總結就是:

I期:腫瘤的大小<2cm,癌細胞沒有出現任何轉移,包括腋窩淋巴結和遠處器官。

II期:腫瘤大小在2~5cm伴或不伴淋巴結轉移;或者是腫瘤<2cm但是有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沒有遠處器官組織的轉移。

III期:腫瘤大小≥5cm伴或不伴腋窩淋巴結轉移,沒有遠處器官組織的轉移。

IV期:不論腫瘤大小如何,淋巴結有沒有轉移,癌細胞一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即有遠處轉移,均為四期

乳腺癌的分期決定了乳腺癌的治療方案以及未來發展預後,早期比晚期預後好。

4

免疫組化指標

接下來我們把目標轉向大家最常想要了解的免疫組化指標,主要作用是用來分析腫瘤性質特點。其實,整份報告中,比較關鍵的主要就是ER、PR、Her-2、ki67這四個指標,因為這是判斷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的指標,更是直接關乎後期的治療方案的制定。

ER(雌激素受體)

「-」表示陰性,「+」表示ER為陽性,通常「+」越多,表示患者雌激素受體水平越高,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效果越好。

PR(孕激素受體)

「+」越多,表示患者孕激素受體水平越高,與ER一樣,是選擇內分泌治療的指標。

HER-2(人類表皮因子受體受體2)

HER-2(0)和HER2(1+)表示免疫組化結果為陰性;HER-2(2+)表示尚不能確定是陰性還是陽性,需要FISH(螢光原位雜交法)檢測進一步確定;HER-2(3+)表示陽性。

如果這個指標過度表達,呈陽性,就說明癌細胞惡性程度更高,侵襲性更強,進展更快,相對更容易發生復發、轉移,是個有點令人討厭的指標。

Ki67(增殖細胞核抗原)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公共衛生相關項目建設的投資總量是去年的兩倍,縮減了其他的一些專項,集中支持公共衛生領域的建設。」

根據這四個指標的的檢測結果,可以獲得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為後期的治療提供合適的方案。

LuminalA型:ER、PR強陽,HER-2陰性,同時Ki67很低——內分泌治療

LuminalB型Her-2陰性:ER和/或PR呈陽性,Ki67較高,Her-2陰性——內分泌治療+化療(大多數患者要加用化療。是否加用化療需要綜合考慮激素受體表達高低,復發轉移風險,以及患者狀態)

LuminalB型Her-2陽性:ER和/或PR呈陽性,Ki67較高,Her-2陽性化療+抗HER2治療+內分泌治療。備註:本亞型患者常規予以化療

HER2過表達型:ER、PR均為陰性,HER-2陽性——化療+靶向

三陰性乳腺癌:其特點是ER、PR和HER-2三項指標均陰性——化療

5

轉移指標:淋巴轉移?脈管癌栓?

乳腺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術後患者最為關注的就是如何避免癌症轉移,這兩個有關轉移的指標你們一定十分關注!

淋巴轉移

癌細胞轉移第一站

乳腺癌發生轉移的第一站就是腋窩淋巴結,因此檢查淋巴結是否有轉移是病理報告上必備的一項。淋巴結轉移通常以(淋巴結轉移數/共清掃的淋巴結數)的方式表示,如2/16就是指總共清掃了16枚淋巴結,其中2枚有癌細胞轉移。

一般而言,淋巴結轉移數目越多,其發生遠處器官轉移的風險越大,預後越差。但是這些只是病情客觀狀態的展現,並不完全代表預後,努力做好足療程、足劑量的規範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轉移風險。

脈管癌栓

預警信號

脈管癌栓就是癌細胞在血管中形成栓塞,是有關乳腺癌預後的一項指標。如果檢測報告中表示脈管內見癌栓,說明癌細胞可能已經隨血流附著在血管壁上了,腫瘤細胞遠處轉移的危險性將大大升高,但並不代表已經發生了轉移。

脈管內有無癌栓的檢查可以幫助患者明確腫瘤細胞是否有遠處轉移的風險,以便對患者癌症是否轉移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查,為後期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學會上面幾點內容,對於乳腺癌患者而言,你就能輕鬆解決病理報告的問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適當的了解這些內容才能更好的對戰乳腺癌!

來源:乳腺癌互助君

最近沒看到好醫友的更新?請將好醫友「設為星標」,就能及時看到啦~

相關焦點

  • 青島市中心(腫瘤)醫院啟用山東省首個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後病理診斷...
    2020年7月29日,青島市中心(腫瘤)醫院正式啟用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後病理診斷報告模板,成為山東省首家實現該診斷報告模板化的醫院。醫院病理科參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病理診斷專家共識(2020版)》,建立了醫院乳腺癌新輔助治療電子病理申請單及診斷報告電子模板。新輔助治療電子病理申請單的啟用,將督促乳腺外科醫生為病理醫生的診斷提供必要的臨床信息,而病理診斷報告電子模板的啟用將使病理診斷更準確,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並能更好地評估乳腺癌患者的預後。
  • 學會了這幾點,讓「醫學零基礎」的你也能看懂乳腺癌病理報告!
    當所有病歷複印出來拿到手裡,翻開每一頁,令大家最無從下手的就是病理報告那一頁了吧,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拿到病理報告,怎麼看?看什麼? 確認拿到的,是自己的報告嗎?
  • 一文讀懂丨外泌體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
    更關鍵的是,38種蛋白質其中的30種可以作為潛在的、有待開發的腫瘤標誌物應用於臨床,以判斷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外泌體蛋白組學分析顯示膜聯蛋白Ⅱ(AnnexinⅡ)是腫瘤來源外泌體高表達的一種蛋白。研究人員通過體內實驗發現腫瘤來源外泌體可創造一種促進轉移的微環境,而外泌體AnnexinⅡ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pCR與non-pCR病例討論及病理評估問題探討
    雖然《新輔助化療後病理評估專家共識》在2015年已經發布,但目前國內對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病理評估的臨床實踐還存在較大差異,為此,91360智慧病理網邀請國內相關單位專家,通過病例展示的形式介紹他們的經驗和建議,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乳腺癌新輔助治療臨床和病理診斷的規範化處理。本期特邀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石慧娟教授和李輝教授,以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甲乳外科林穎教授分享她們單位的病例及相關經驗。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腫瘤良惡性的準確判別、惡性腫瘤的分類對於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精準的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是通過對活檢或手術切除的腫瘤標本進行固定、取材、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的組織學檢查以診斷疾病,是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是公認的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也是目前任何手段都無法替代的終末診斷。
  • 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解密如何讀懂體檢報告
    可面對天書一般的數據報告以及多數醫院惜字如金的健康建議,很多市民還是搖頭大呼:看不懂!而對於養生達人來說,體檢報告單上出現的一個升高或降低的不完美的小箭頭,都讓人揪心著急,為之心緒不寧、茶飯不思。不用著急!接下來,體檢科專家將手把手教你,讀懂自己的體檢報告單,並且利用這份最基礎的體檢報告,指導就醫和日常保健養生。單位體檢是基礎把關,應重視!
  •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適合中國人的乳腺癌篩查標準
    近日由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提出、並牽頭起草的《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標準(T/CPMA 014-2020)》(簡稱標準)在線發表於《中華腫瘤防治雜誌》。通信作者為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教授。
  • ——從演員徐婷的病情談病理報告的解讀
    首先看下筆者最先得到的網上相關信息:平心而論,這篇報導客觀描述了徐婷的病情——『很可能是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T-LBL)』,但我不太明白的是隨後看到的評論中,甚至不乏出自淋巴血液專科醫生之手的文章將徐婷的疾病直接描述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所以想藉此機會對各位感興趣的朋友談談對病理報告的解讀:    下面是從朋友圈得到的徐婷的病理報告:
  • 什麼是早期乳腺癌?這個檢查是公認的診斷方法,希望能幫到您
    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約為成年婦女的1%。近年來,隨著人們營養狀況的改善、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等等問題。乳腺癌發病趨勢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患者的發病年齡也由中老年婦女向青年女性擴展,臨床已常見20歲左右的病人,最年輕的患者只有l4歲。
  • 揭秘醫生做出診斷的臺前幕後……
    許多疾病憑臨床問診加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等就可診斷,但對於腫瘤來說,其診斷一般分為五級,權威性、可靠性逐級加強,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最終診斷,也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病理學診斷通常被認為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也是腫瘤的最終診斷。如果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髮生衝突時,一般要以病理診斷為準。
  • 一文看懂:所有食管疾病的病理報告
    一、先了解一下食管的基本知識 食管為一肌性管道,長約25cm,以胸骨頸靜脈切跡平面和膈的食管裂孔為發為頸、胸、腹三部。 頸部:長約5cm,其前壁借疏鬆的結締組織與氣管貼近,後方與脊柱相鄰,兩側有頸部的大血管。 胸部:長18~20cm,前方自上而下依次有氣管、左主支氣管和心包,並隔心包與左心房相鄰。
  • 一文讀懂!乳腺癌患者需要了解的21、70、28基因檢測
    ●研究一:NSABP B-14 21基因從NSABP B-14臨床試驗中668例ER陽性、淋巴結陰性患者組織蠟塊標本的250個候選基因中,篩選出與遠處轉移相關的21個基因。
  • 清華、協和等單位開發乳腺癌AI診斷工具,可準確識別惡性腫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大癌症。高發病率、高致死率的乳腺癌雖然可怕,但如果能夠做到及早發現、並按照最佳時間進行治療,則有望大大改善存活率。目前,超聲等醫學影像是乳腺癌篩查和診斷的主要手段,在乳腺癌的評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陳杰:40載病理人生 顯微鏡中徜徉
    即便有了行政工作,陳杰也一直未離開過病理一線。年輕醫生遇到不會看的疑難病理,都放到他這裡,白天忙完行政工作回到病理科,陳杰便開始對這些病理進行診斷。從1978年至今,陳杰在病理這條路上走了近40年,「幫助病人診斷清楚病因,給病人解決了實際困難,是病理醫生最有成就感的時候。」陳杰說,這也是他投身病理,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病理學診斷的原因所在。
  • 天心融媒帶你看兩會丨一圖讀懂2021年天心區政府工作報告
    天心融媒帶你看兩會丨一圖讀懂2021年天心區政府工作報告 2020-12-26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西雙版納傳來的病理切片 松江20分鐘傳回診斷
    短短4天的時間,團隊在當地成功搭建起了遠程病理平臺,開展了疑難疾病診治帶教,謀劃了未來的醫療幫扶之路。填補空缺 搭建遠程病理診斷平臺勐臘縣人民醫院是當地縣城最大的醫院,但一直沒有設立專門的病理科,也沒有病理科醫生,相關設備性能也存在不足,病理診斷服務因此長期處於空缺狀態。
  • 韓國一觀眾看《嫉妒的化身》後竟診斷出乳腺癌!
    這部劇講述的就是電視臺男記者李華信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的故事。11月4日,在《嫉妒的化身》觀眾留言板中,有位觀眾講述了自己看電視劇後查出乳腺癌的事情..(全文)大家好,我是《嫉妒的化身》的忠實觀眾。為了表示感謝,所以今天來這裡留言了。我是因為喜歡曺政奭和孔曉振所以才看的電視劇。我本來對乳腺癌一無所知..連想都沒想過這件事。
  • 一文讀懂:高尿酸血症怎麼治療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來自專輯痛風一文讀懂:高尿酸血症怎麼治療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一、什麼是高尿酸血症:正常飲食狀態下,兩次空腹檢測血尿酸水平,女>360μmol/L(6mg/dL)、男>420μmol/L(7mg/dL),就診斷為高尿酸血症。
  • 乾貨丨一文教你心包積液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就此話題,在2020年長城會心肌與心包疾病論壇中,江蘇省人民醫院周蕾教授對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進行了詳細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心包積液病理生理及病因 正常心包可有10~50 ml的血漿滲出液,起到潤滑作用。當病理過程導致液體吸收減少或生成增加,則會形成心包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