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達潔能:中國陶機巨頭併購歐洲名企

2021-01-18 佛山在線

12月8日,科達潔能舉行成立26周年慶典晚會。經過26年的發展,地處「中國建陶產業之都」的科達潔能,從一家手工作坊發展壯大成為陶瓷機械行業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巨頭。幾乎所有世界重要的建築陶瓷產區都能看到科達潔能裝備的身影。這一切,都得益於其技術升級、產品質量可靠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如今,面對國內陶瓷產業產能過剩困境,作為陶瓷機械供應商,科達潔能如何破局?作為建材機械龍頭,科達潔能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過硬的產品質量,積極打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科達潔能出口到印度的陶瓷壓機生產線。/佛山日報資料圖片

創新產品引導行業節能減排

在科達潔能眾多產品中,首屈一指的產品當屬壓磚機。據悉,該產品不僅產量最大,國內市場佔有率也是最高。隨著近年來瓷磚「大而薄」的潮流興起,對陶瓷裝備企業在大噸位、超大噸位壓機等方面的研發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達潔能早就看到這一趨勢,先後推出超萬噸壓機,不斷刷新著國內陶瓷壓磚機最大噸位紀錄。

穩定可靠的質量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在超萬噸壓機中,科達潔能在主機研發上有自家的發明專利——雙纏繞結構,這一突破使壓機的剛度比傳統結構提升了10%~15%,疲勞強度提高了20%~35%。與此同時,科達潔能在超萬噸壓機上還應用了新型壓力、位置的控制算法,確保頂出精度可以達到0.1mm以下,並可採用5次加壓。多方面的技術創新確保了科達潔能生產的產品能達到最優的使用效果。

對於高耗能的陶瓷產業,國家環保監管趨嚴已然成為一大發展挑戰,陶瓷機械行業該如何適應行業發展?其實,早在2006年,科達潔能就開始著手清潔煤制氣技術的研發,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目前已成為領先同行的清潔煤制氣設備製造商和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一直以來,陶瓷行業與裝備行業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科達潔能自主研發的大規格陶瓷薄板生產成套裝備,將傳統的陶瓷磚做大、做薄,降低生產能耗;而陶瓷噴墨印表機,不僅能讓過去瓷磚複雜的裝飾技術變得更加簡單,實現所看即所得,還能實時監控每種顏色釉料的消耗情況、產品合格率情況,實現管控一體化。

科達潔能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科達潔能併購了江蘇科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72%的股權,結合雙方的技術優勢,實現「前端清潔生產」與「末端煙氣治理」的協同。目前,企業已經在蒙娜麗莎建設了類似火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標準的生產線,成為陶瓷行業清潔生產的典型示範。

投資併購實現快速做強做大

2000年左右,陶瓷業內一般認為科達、恆力泰和海源機械是公認的陶機三足鼎立。然而,2002年科達進入資本市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這不但成為科達發展的裡程碑,而且深刻改變了整個中國陶瓷裝備產業的格局。上市後的科達迅速邁上了快車道。

2011年,科達機電出資吞併了國內陶瓷機械老二的恆力泰,成為亞洲最大的陶瓷機械設備供應商。在陶瓷機械領域,科達機電拋光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居首位,而在陶瓷壓機市場恆力泰佔據國內第一的位置。現在吸收合併恆力泰後的科達已經佔據了國內陶瓷機械絕對的市場份額。

科達除了利用資本市場在陶機領域併購做強做大之外,還向建材機械相關產業鏈挺進,之後合併蕪湖新銘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完善牆機產品構成;斥資3.3億元收購具有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資質的東大泰隆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5月,科達又經恆力泰控股,將佛山卓達豪納入旗下。卓達豪的加入,彌補了科達潔能、恆力泰在原料車間整線設備的空白。合縱連橫的資本運作,不僅使業績大幅提升,也為打通產業鏈、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強力支持。如今,科達旗下子公司已超過20家,擁有科達、恆力泰、科行、新銘豐、科達東大、埃爾、卓達豪等行業內知名品牌。

輸出技術開拓海外市場

義大利時間9月26日晚,科達潔能與義大利高精製造領域的領先企業WITALYSRL(Witaly)籤訂了《股份購買和股東協議》,經交易雙方協商一致,擬以約168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36億)的價格向Witaly購買其持有的I.C.F.&WELKOS.P.A.(Welko)60%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科達潔能將成為Welko的控股股東。在2021年12月31日前,若滿足約定條款,科達擬繼續收購Welko剩餘40%股權。

近年來,科達潔能的海外發展之路亮點多多:科達潔能海外營收從2014年的8千萬美元,到2015年超過1億美元,2016年更是突破1.88億美元。此外,2016年開始,科達潔能在海外向下遊建築陶瓷行業延伸,布局發展中國家的瓷磚市場。2017年,科達潔能海外戰略次第推進,海外收入首次突破20億元,超過全年營業收入的35%,比2016年增長59.21%。

在相對成熟的海外市場,科達潔能實現從提供單一設備銷售到輸出技術和服務轉型。比如在印度,科達潔能通過建立物流和服務中心滿足當地需求。除了提供裝備,還提供相關配件,以此挖掘大量的配件市場。

對於新興市場,比如非洲,則重點輸出中國技術和資本,其中投資設廠是重要方式。以肯亞為例,科達潔能聯手廣州森大建設的特福陶瓷廠,2016年3月動工,11月正式量產,12月就實現了盈利。

而對於歐洲等高端海外市場,科達潔能則建立合資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支撐優勢產能輸出,把低成本大產量生產模式推向歐洲高端市場。

企業簡介

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涵蓋建材機械(陶瓷機械、牆材機械、石材機械等)、環保潔能(清潔煤氣技術與裝備、煙氣治理技術與裝備)、潔能材料(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三大業務領域,並提供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服務和融資租賃業務。企業的發展戰略方向是國際化、智能化和服務化。

原標題:科達潔能:中國陶機巨頭併購歐洲名企

文字 | 佛山日報記者譚海琪

編輯 | 周志釗


相關焦點

  • 科達潔能:布局全球逆勢擴大非洲投資
    當時科達潔能布局非洲東西部沿線,和貿易起家的森大在肯亞等非洲4國合資設立並運營陶瓷廠。其中科達潔能負責提供陶瓷生產設備,輸出小投資、大產量、低成本、高回報的「中國制式」建材生產模式,同時藉助森大龐大的營銷網絡,實現建築陶瓷市場的廣泛覆蓋。「海外疫情暴發比國內晚。
  • 科達潔能擬向非洲陶瓷項目追加投資擴建生產線
    原標題:科達潔能擬向非洲陶瓷項目追加投資擴建生產線   4月22日和4月23日,
  • 科達非洲第5個陶瓷廠來了
    4月22日,科達潔能(600499)發布公告:科達與森大集團擬對合作的尚比亞建築陶瓷生產項目追加投資1700萬美元——從3300萬美元調整到5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4億元)。項目計劃綜合產能為年產850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瓷片、小地磚、仿古磚和拋光磚。
  • 2016年第一季度 環保產業併購、融資保持高速增長
    環保行業正處在併購、整合的大周期中。2016年行業的併購整合依然是大趨勢,案例數量會越來越多,傳統環保領域的併購會更加活躍。
  • 美敦力、史賽克、邁瑞等全球醫療器械巨頭併購之路!
    泛泛之研究,多聚焦於巨頭併購所帶來的效益,缺乏對當時場景的重構,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有毒之雞湯」。  我們研究近30年醫械行業的併購,力圖對 「什麼場景下發起規模性併購以及縱向與橫向的選擇」等核心問題進行回答,希望可以給正在崛起的中國醫械企業帶來些許啟發。
  • 請回答2020:晶片巨頭併購潮究竟意味著什麼?
    而到了今年,這5起行業巨頭併購同行對手或整合異業巨頭的大手筆操作,不僅打破了2015年的「併購天花板」,而且是將併購玩法推入了「巨頭對巨頭」的新階段。如果非要用一個比喻來說,就像是《航海王》的路飛團隊從新世界的前半段進入了後半段,從挑落地方豪強到開始挑戰「四皇」的升級了。那麼,2020年的這場IC產業的併購潮的原因和邏輯又是怎樣的呢?
  • 恩格斯故鄉又來中企,生產疫苗
    中企藥明生物收購德國製藥廠,生產新冠疫苗「恩格斯故鄉迎來又一家中國企業!」德國《商報》22日報導稱,德國製藥巨頭拜耳集團周一宣布,當天與中國藥明生物達成一項收購交易,將把位於德國伍珀塔爾的一家藥廠出售給對方。
  • 歐美油氣巨頭轉型:歐企「逐綠」,美企「不積極」
    歐美油氣巨頭轉型:歐企「逐綠」,美企「不積極」 2020-10-19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英企實習】中國電信(歐洲總部)-網絡架構師助理
    公司介紹 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於2006年在倫敦成立,不僅連接歐洲與中國,而且延伸至整個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乃至全球各地。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與合作夥伴一起,為整個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客戶提供中國電信業經檢驗的全球商業通信解決方案和強化的歐洲市場服務。
  • 婺城700餘名駐企服務員進企幫辦
    金華市科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由於工人返鄉、原料不足、機器設備維修、物流停運等問題,企業產能一度跟不上,負責人金躍鋒十分焦慮。  婺城區經濟商務局獲悉後,派來了駐企服務員王碩,問題迎刃而解。「事無巨細,有求必應。設備出故障,他積極幫我們聯繫技師;車輛運輸遇到難題,又是他跑相關部門協調對接。」
  • 家電併購黃金時代落幕
    這意味著,我國家電企業遊獵海外市場併購「買買買」的黃金時代已然落幕。02.家電巨頭大併購的黃金八年如果我們將時間軸再往前推10年,就能看到自2010年來逐漸熱情,並在2016年爆發高潮的國內家電巨頭海外併購戰盛況。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國家電巨頭的海外併購序幕在2010年5月緩緩拉開。
  • 併購加速,爭推超巴產品,巴氏奶市場「卡位」戰術升級
    在業內看來,以巨頭跑馬圈地、長保超巴產品湧現、生產工藝不斷提升為三大特徵,巴氏奶市場「卡位戰」已悄然進入白熱化階段。無論在巴氏奶存量市場還是增量市場上,各乳企都在竭力突破銷售半徑,搶佔消費者心智,否則很可能失去競爭機會。
  • 全球大巖板生產線139條,中國年產能1.5億㎡「陶城報·巖板調研」
    根據《陶城報》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已建成生產1200×2400(mm)及以上規格的巖板生產線大約有139條,其中,中國、義大利、西班牙、印度分別有68條、30條、13條、19條,合計129條,佔比超過93%;其他地區則在印尼、土耳其、阿聯、伊朗等國家有零星布局。這個數據,也可以從陶機裝備巨頭的數據得到驗證。
  • 歐洲17國做出決定,通信巨頭也聲援華為,餘承東果然沒說錯
    在全球5G的布局中,華為目前擁有的必要5G專業全球第一,且三季度的5G通信設備市場份額顯示,華為以超過30%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超過諾基亞和愛立信等一眾通信巨頭。只不過在歐洲市場,華為的行進步伐要緩慢很多,不少國家都在遊說之後將華為拒之門外。
  • 低溫乳品「軍備賽」開始,巨頭加入將改寫巴氏奶格局?
    6月16日晚,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在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後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巨頭布局巴氏奶(鮮奶)市場有助於將品類做大,新希望有自己的競爭優勢。此番回應背後,是蒙牛、伊利、光明及恆天然、優諾、明治等國內外巨頭在中國巴氏奶市場的深入布局,蒙牛總裁盧敏放不久前還公開表示,蒙牛的目標是做鮮奶市場「老大」。業內認為,「低溫乳品的軍備競賽開始了」。
  • 走進科達股份,派瑞威行CEO易星解密營銷先行者的謀略洞察
    專注營銷,重視實效,大中華區艾菲和科達股份達成戰略合作可謂水到渠成。 就此,2020大中華區艾菲獎終審會北京專場10月14日落地於科達股份,對於本次的戰略合作,大中華區艾菲總裁、全球艾菲高級副總裁徐浩宇表示:「科達股份業務範圍覆蓋至汽車、遊戲、網際網路、金融等多個領域。
  • 三星/SKI搶購韓國鬥山銅箔61%股權 銅箔產業併購熱潮持續升溫
    鬥山 Solus是歐洲唯一一家生產銅箔的公司。這些大公司相信鬥山Solus能夠與它們的電池和電子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新能源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5G通訊產業進入「爆發期」,處於產業鏈中基礎材料地位的銅箔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 蒙牛將拿下妙可藍多欲做中國奶酪老大 巨頭髮力攪動奶酪行業格局
    由於體量小增量大,國內奶酪市場近年來不斷擴容,加上伊利、蒙牛等巨頭加入,發展行業迎來新的生機,以兒童奶酪為代表的奶酪零售市場強勢崛起。  蒙牛將控股妙可藍多  資料顯示,妙可藍多是國內唯一一家以奶酪為核心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對於該筆交易,蒙牛對外解釋:長期看好中國奶酪市場,並將奶酪作為重要的戰略新興業務板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