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有效地毀掉聖誕節?和你的家人朋友坐在一起看《黑鏡:白色聖誕節》吧。這部來自英國的電視劇在12月16日播出的聖誕特別篇延續了該劇一如既往的讓人渾身不自在的氣息,無論你營造的節日氣氛多麼溫馨祥和小清新,都會在觀看該劇的一個小時中被毀滅殆盡。
《黑鏡》的編劇Charlie Brooker曾對《衛報》這樣解釋「黑鏡」這一標題:「如果科技是一種藥——它確實感覺像藥——那麼,究竟什麼是它的副作用?這一領域——在愉悅和不適之間——是我的新劇《黑鏡》的定位。標題「黑鏡」是你在每一面牆,每一張桌,每一個掌上都可以找到的——電視、顯示器、智慧型手機上冰冷的、泛光的屏幕。」
///劇透預警///SPOILER ALERT///
這一集的黑鏡在故事上恐怕並不是系列中最出彩的,但它仍然是一個紮實而巧妙的好故事。《白色聖誕節》被分割成了五段,序章做了充分的鋪墊和懸念設置,故事在「我希望每天都是聖誕節(I wish it could be Christmas everyday)」的歌聲中開始,大雪中的某個小屋裡,Rafe Spall飾演的憂心忡忡、沉默寡言的Joe和Jon Hamm飾演的氣場強大、自信健談的Matt開始了他們間並不順暢的對話,而對話中的「這是份工作,不是坐牢」以及「這不是審問」等等對白都和開篇的歌聲一樣會讓你在故事結束時恍然大悟。第一部分通過Matt幫助屌絲把妹卻間接害死了屌絲的故事進一步建立起Matt的形象,以及更重要的,向觀眾介紹了未來的植入式設備Z-eye,及其一項極為關鍵的功能——屏蔽。第二部分則由卓別林的外孫女Oona Chaplin(沒錯,就是《權力的遊戲》中Robb Stark的妻子的演員)出演Greta,這一部分展示了故事中第二個關鍵的技術——通過將名為cookie的裝置植入一周後再取出,以代碼模擬、複製一個人的大腦。故事的結尾Joe對cookie中的代碼的遭遇表達出的同情也引出了Matt對其「一個做了壞事的好人」的評價。第三部分中Joe終於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他的故事是……簡單的說這是一個喜當爹的故事……好在到了結尾,故事的收尾相當成功,兩種技術分別帶給兩個主人公悲劇的命運,故事的高潮、情緒的爆發,以及「我希望每天都是聖誕節」的歌聲,一切都恰到好處。就這樣,觀眾的聖誕節氣氛順利地被毀了……
回頭看這五個段落,除了序章和結尾外,第一部分講了一個乾淨利落得幾乎可以獨立成篇的高富帥利用科技幫助屌絲逆襲(最後果然沒有成功)的故事,第三部分的故事仍然完整但是多少有些俗套和狗血(尤其是車禍這種韓劇水平的轉折設置……怎麼不說是癌症啊……),而夾在中間的幾乎純粹是功能性的第二部分則實在顯得有些生硬,給人感覺幾乎跟插了一段廣告差不多(效果上也許還不如播一段廣告:Smartelligence,我們用一個cookie複製你的腦,把它虐成腦殘,然後它就什麼都願意做了!),且Greta這一脫離劇情主線的角色也實在是有些多餘……
但不考慮故事,僅看《白色聖誕節》中的反諷和隱喻,即使在《黑鏡》系列中也是頗具野心的。
與許多人所理解的不同,《黑鏡》系列到目前為止,且不說第一季中的《國歌》與第二季中的《Waldo時刻》這樣幾乎沒有科幻元素的政治寓言,其餘所有即使是把背景設置在近未來的集目,其核心也並非對於未來的隱憂,而是對於當下的演繹。《一千五百萬點》不會讓你相信有一天人們真的都要在跑步機上跑步換取點數,但你會想起可能自己前一晚還在收看的各類選秀節目以及娛樂對於價值的消解。《白熊》也不會讓你擔心人們有一天會建立起劇中那樣病態的主題公園,但你會意識到網絡時代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扭曲的正義。《你的全部歷史》和《馬上回來》中的技術雖然更為現實,但故事中科技對人的異化同樣並非發生在未來,而是在你拍視頻、刷社交網絡的此時此刻。這也正是《黑鏡》系列如此成功的原因,它並不告訴你「照這樣下去人類以後可能會變成傻逼」,而是直截了當地甩你一臉「我們已經是傻逼了」,這也讓其著力體現的對科技的反思,與眾多科幻外衣包裹下的小清新影視作品相比,顯得難能可貴。
《白色聖誕節》也是如此,與其說Z-eye的屏蔽功能是對Google Glass等設備由「可穿戴」向「植入式」發展的未來演化趨勢預測,倒不如說是對社交網絡對人們交往方式的異化的誇張化和具象化(當然同時也順便黑了Google Glass……),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早已習慣屏蔽微博和朋友圈中那些長得難看還天天發自拍的朋友,以及自己上一次與女友吵架時你們是不是在各種通信和社交工具中拉黑了彼此……哦你還沒有女友?那你是不是看遍了網絡上的各式把妹教程,與其在約會前上知乎提問,想不想乾脆找一個Matt這樣的高手跟你共享視覺,實時輔助你在酒吧搭訕?
另一方面,思維複製的技術卻在另一個層面上令人反思。首先劇中cookie的容器神似Amazon Echo,其次Greta的副本在羅西尼的歌劇音樂The Thieving Magpie(聽到這段音樂你應該會想起庫布裡克的《發條橙》,甚至有可能像我一樣順帶想起初次看《發條橙》時的身心不適感)中喚醒Greta的場景簡直是對智能家居、物聯網等等一眾近年來科技界熱炒的概念的諷刺。至於這一技術本身,則可牽扯出一整段的科幻/科技史,上可追溯至「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認識論、懷疑論、唯我論),下可追溯至上世紀末盛極一時的賽博朋克文化(《神經浪遊者》、《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你如何確定自己是一個四肢健全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裝滿營養液的缸中接受各種神經電信號的大腦或是一個高度擬真的虛擬實境中的一段代碼?《白色聖誕節》中衍生出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就是一個大腦或是一段代碼,你適用於怎樣的道德?複製人被認為違反倫理,機器人有阿西莫夫三定律,那麼克隆的思維/沒有實體的機器人,是否因為更「不像」人類而可以用來奴役/虐待/刑訊逼供?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給《黑鏡》的忠實粉絲們的聖誕禮物,Charlie Brooker在《白色聖誕節》中埋下了各種與前兩季各集的聯繫:與Matt一起圍觀屌絲把妹的人中有一個人的ID是I_AM_WALDO(《Waldo時刻》),另一個則是Pie Ape(《一千五百萬點》),Joe看電視切換頻道時出現了Hot Shot(《一千五百萬點》)和Tonight For One Week Only(《Waldo時刻》),在看UKN(《國歌》)對於火車事故的報導時屏幕底部出現了「MP Liam Monroe聲明Twitter帳號被黑」(《Waldo時刻》)和「Victoria Skillane上訴被駁回」(《白熊》)的新聞,此外Beth用的驗孕棒和Martha在《馬上回來》中用的是同一款,以及她也唱了《一千五百萬點》中Abi唱的那首歌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
注意電視屏幕底端的滾動新聞
最後的最後,祝大家聖誕快樂。
如果你至今沒有看這一集《黑鏡》,並且想知道哪裡可以下載到高清資源,歡迎關注本訂閱號然後偷偷問我,我會偷偷告訴你。
Circus袁瞻專欄
Circus,John le Carré的間諜小說中英國情報機構的代號。
分享給別人,把他們的聖誕節也毀掉
苔原·Tundra | 無趣的人禁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