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聖誕節特輯》中的黑科技

2021-02-21 設計癖

想跟設計癖聊聊?神出鬼沒客服小癖:15210428522。有緣自會相見٩͡[๏̯͡๏]۶

設計癖今天不談設計,談談劇,這部劇叫——《黑鏡》(Black Mirror)。

這是一部豆瓣評分 9.3 的英劇,導演 Otto Bathurst、Euros Lyn、Brian Welsh,編劇 Charlie Brooker、Jesse Armstrong、Kanak Huq,主演若干。2011 年開播第一季,2013 年第二季,2014 年聖誕推出了第三季的聖誕特輯,然而 2015 的聖誕過完了,第三季依然不見蹤影。典型的一年出一季,一季等一年的英劇模式。

圖|黑鏡第一季

整個劇以未來生活為背景,講述當時的尖端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這裡說的影響,並不是什麼好影響。主人公都是沒什麼料可以爆的小人物,他們掙扎在科技和人情的邊緣,最終逃不過被時代推著走的命運。不同於酷炫式科幻片,黑鏡總帶這些小陰暗,細思極恐。兩季裡黑科技層出不窮,讓人拜倒在編劇和導演的神腦洞。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最近(2014 年)更新的這個聖誕特輯——《白色聖誕節》中的黑科技。

圖|主人公 Joe(左1)、Matt (右1)

主角 Matt 白天有自己的職業,晚上就化身把(yue)妹(pao)導師搞搞副業。他負責坐在小黑屋裡指揮客戶(通常是找不到女友的屌絲)如何混進公司聚會,如何跟妹子搭訕、套近乎。他能看到客戶看到的一切,在後方幫他查資料,提出可行方案。為什麼 Matt 能看到客戶看到的世界呢?莫慌,後面會重點提到。

Matt 的小黑屋裡三個電腦屏幕都是無邊框全透明屏幕,而且可觸,不需要滑鼠和鍵盤。

同樣的科技還應用在後來另一個主人公 Joe 的電視上,全透明的電視,想想都赤激。

以及再後來 Matt 的正經工作中的客戶的手機。這個地方處理的很貼心,雖然是透明屏幕,但是從背面看不到屏幕上的內容,只有正面才能看到,充分保護隱私。

這種全透明屏幕其實已經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比如這是 Numner One 設計團隊打造的 HTD-01 電腦屏幕,當然也是概念機型。

同樣在 Matt 的工作室裡,我看到了人臉識別技術。客戶看到的圖像傳入 Matt 的電腦之後,Matt 只用了 3 秒就搜到了那個人的全部個人信息。通過他在社交平臺發布的照片,判斷他什麼時候在哪裡做了什麼,幫助客戶成功避開了該男子的懷疑。


這是整個劇集裡讓我膜拜的第一個科技,另外還有兩個,不知道你接下來你們會不會跟我有同樣的感覺。

在未來,每個人都被安裝了電子眼。而且是強制性的,像出生證明一樣跟你一輩子,永遠不能摘除。這個科技也是引起兩個 Matt 和 Joe 後面一系列問題的萬惡之源。只要別人連結了你腦系統中的電子眼系統,就能清楚的看到你眼中的世界。Matt 就是用這個遙控客戶泡妹子,當然也包括了客戶噓噓、嘿嘿嘿的畫面…


除了這個用途,電子眼配有一個紐扣大小的控制器,用戶可以用它操控自己的眼睛拍照、打電話等等。

這是一個電子眼的衍生功能,是讓我拜倒的第二個黑科技——選擇屏蔽。原理就是,你很討厭一個人,討厭到了再也不想見到他,跟他說一句話的地步,你就可以按下小遙控器的屏蔽鈕。那個人就在你的世界就化成了一坨虛影,你再也聽不到他 BB,也看不到他張牙舞爪。而且這個屏蔽是雙向的,他也看不到、聽不到你的一切。

Matt 老婆發現他居然發展幫人搞妹子這樣沒臉沒皮的副業,一氣之下屏蔽了他,並且一直沒有取消屏蔽,從此他就再她的世界消失了。

Joe 喜當爹,但是女朋友不願意把孩子生下來,於是大吵一架,女朋友把他屏蔽了,他也從她的世界永遠的消失了。

這個技術極品在於,不僅人消失了,所有和那個人有關的照片、影像,包括後代都消失了…可憐的 Joe 翻看女票的照片都變成了這樣…

Joe 發現女票沒有真的把孩子打掉,而是生下來了。於是他每年聖誕都會偷偷的在遠處觀望一下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也是只一個虛影,因為屏蔽效果可以延續到後代。

以及影片最後,Matt 因為偷窺罪和涉嫌目睹了一場兇殺案沒有報警罪,被判處被所有人屏蔽。之後他的世界裡所有的人都成了白色的一坨。

別人眼中的他就成了紅色的一坨…細思極恐啊,還不如直接死刑了算了。

還沒詳細介紹 Matt 的正經工作,他是一個公司的意識設置師。主營業務是在客戶太陽穴埋下一顆意識收集裝置,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通過手術把裝置取出來,放到一個蛋殼型的裝置裡。這個小珠子就具備了客戶所有的意識,稱為「副本」。它擁有獨立思維能力,就像另一個客戶本人,但沒有本體,只是一堆代碼。

Matt 的任務就是對意識代碼進行設置,完成客戶要它去做的任務,設置的過程就像熬鷹。Matt 會先給意識一個虛擬的場景和身體,如果意識拒絕工作,他就用電腦設置虛擬世界裡的時間流逝 n 天,再不服就 n 個月。現實中只過了幾秒鐘,意識卻在虛擬空間裡熬過了幾個月的百無聊賴。最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快給我任務做吧,閒著的滋味真是太難受了。

意識的任務也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它更了解它的本體。它就負責每天把室內溫度、光線、早餐做到自己最滿意的程度,給主人安排好日程表等等。自己服務自己嘛,圖個舒心。

前面說的喜當爹的那位 Joe,他的女票意外喪生,屏蔽效果也就此消失,他終於可以去老丈人家看一眼自己的女兒。卻沒想到女孩一回頭,是個亞裔。Joe 瞬間發飆,你特麼是在逗我!盛怒之下失手把老丈人打死了,被警察抓住後拒絕認罪。於是警察提取了 Joe 的意識種子,讓 Matt 將功折罪拿到口供。



Matt 就通過這個像上世紀的照相機一樣的設備與意識世界連通,設置了個場合和 Joe 的意識玩起了誅心戰,最後成功拿到口供。

然並卵,最後 Matt 還是被所有人屏蔽了。Joe 的意識更可憐,他被設置了「一分鐘一千年」,在虛擬世界裡巡迴往復,承受一千年的寂寞。


這是一個小細節,在影片中間 Joe 的女朋友不堪 Joe 的窮追不捨,起訴要求 Joe 不得靠近她的身邊 10 米以內,Joe 忍痛籤了警局的確認書。注意這個確認書,是像 kindle 一樣的電子墨水,一行一行的顯示出來。


以上就是聖誕特輯的全部黑科技,兼完整劇透。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劇,你說呢?

相關焦點

  • 《黑鏡》第三季中的黑科技
    《黑鏡》這部劇第三季一次放了6集相信不少人都已經看過了,一如既往的好不過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我們來聊聊《黑鏡》中的黑科技
  • Circus 白色聖誕節:黑鏡中黑色的我們
    和你的家人朋友坐在一起看《黑鏡:白色聖誕節》吧。這部來自英國的電視劇在12月16日播出的聖誕特別篇延續了該劇一如既往的讓人渾身不自在的氣息,無論你營造的節日氣氛多麼溫馨祥和小清新,都會在觀看該劇的一個小時中被毀滅殆盡。《黑鏡》的編劇Charlie Brooker曾對《衛報》這樣解釋「黑鏡」這一標題:「如果科技是一種藥——它確實感覺像藥——那麼,究竟什麼是它的副作用?
  • 《黑鏡》不再「黑」
    《國歌》中首相妻子在關上門後立刻轉身離去的背影;《一千五百萬裡程》中男主將玻璃碎片放進盒子時的小心翼翼;《白熊》中以正義之名懲戒罪犯的旁觀者臉上的笑容;還有《白色聖誕節》中男警員最後的那句「我把他的時間調成了一分鐘一千年」……幾乎每集都會留下引人深思的一幕。英式《黑鏡》所呈現的故事以及故事內核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久久難以消散的餘波,是一部幾倍時長的電影才能容下的。
  • 黑鏡|全世界最腹黑的電視劇又來了!
    作為天蠍座的大雪心中全世界最腹黑的電視劇,2018年的第一篇推文,獻給《黑鏡》!《黑鏡》以建構於現代科技背景的獨立故事,表達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正如「黑鏡」這個名字,「腹黑」和「映射自身」是《黑鏡》劇集的兩個特點。所以,《黑鏡》中的故事,過程都讓人看得提心弔膽或雲裡霧裡,結局總是讓人唏噓惆悵。
  • 《黑鏡》特輯:讓人倒吸涼氣的聖誕大禮 電影公會
    沉寂了一年多以後,腐國神劇《黑鏡》終於以一支74分鐘的聖誕特輯強勢回歸。與前輩一樣,特輯同樣把矛頭指向了無處不在的科技。
  • 《黑鏡》的故事是發生在同一宇宙中,不信請看細節分析!
    第三季第六集「為國所恨」四、科技公司TCKR《EDGE》雜誌上半部分同樣在第三季第二集「遊戲測試」中,那同一本雜誌上方出現科技公司TCKR的技術廣告,該公司便是第三季第四集「聖朱尼佩洛」(San Junipero)中的科技公司。
  • 《黑鏡》的迷思:當科技黑入我們的感官
    假如現在有一種科技可以直接黑入人體,截獲從眼球到大腦這條神經線路上的視覺信號,然後對其進行任意操作,這個時候大腦會認為這個被改變過的信號就是眼睛真實看到的世界。這話可能有點繞,下面看看《黑鏡》中的兩個例子。《黑鏡》S0305,政府修改了軍人的感知系統,讓軍人看不到被殺戮對象的真實面目。這些軍人一直以為自己屠殺的是所謂的「蟑螂」,而不是活生生的像自己一樣的人類。
  • 《黑鏡:聖誕特別篇》一分鐘一千年的聖誕節體驗
    我們這次不介紹《真愛至上》、《西雅圖夜未眠》又或者《精靈鼠小弟》等經典系列的聖誕電影了,而是推薦這部《黑鏡:聖誕特別篇》,畢竟現在未來科技主題設定正熱門,又恰逢小編是一個從第一季開始便拜倒在《黑鏡》石榴裙下的腦殘粉。
  • 黑科技腦洞神劇《黑鏡》又出新,看得我再也不想刷朋友圈了
    英國電視4臺的迷你劇《黑鏡》,2011年第一季出來的時候就被贊為神劇,周末,第三季一口氣放出6集,於是紅姐的周末就交待給這部劇了。第一季第一集的「首相直播日豬」就賺足了噱頭,這種通常表面很惡俗實際沒什麼意義的低級趣味,在《黑鏡》編劇的腦洞中,偏偏有著比表面文章更吸引人的內涵。
  • 《黑鏡》為什麼好看?神編劇腦洞大開,描摹被黑科技奴役的芸芸眾生
    《黑鏡》前兩季,大抵如此,高屋建瓴,勢大力沉,將矛頭對準科技進步帶來的系統化專制,像是在宣告:「老大哥」已死,「黑科技」當立。於是我們看到,跨過權力邊界的黑科技,娛樂至死的冷血媒體,進退失據的新道德和舊倫理,以及深陷其中又麻木不仁的烏合之眾。
  • 越來越「黑」!《黑鏡》第四季將在Netflix回歸!
    從畫風可以看出,新一季《黑鏡》,涉及到的科技越來越「黑」,內容覆蓋面也越來越宏大。今天,我們想藉機回顧下本劇內容提到的人類與科技的關係。隨著時間推移,《黑鏡》的「預言」有哪些已經逼近、甚至成為真實。----有劇透!
  • 黑鏡第四季:生活在被科技寡頭壟斷的絕望世界裡
    在這一季的《黑鏡》中,有多個與意識相關的故事,它們與 2014 年聖誕節特別篇一起,勾畫出了一個可能的世界線——在諸多科幻作品中,人類在科技樹上的進化往往朝著兩個大方向推進,其一是發展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其二則是VR、意識的數據化,在電子世界中拓展生存空間。至《黑鏡》第四季結束,意識數據化的那條世界線的一切糟糕的可能性都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
  • 黑鏡|重溫white Christmas特別篇
    黑鏡初始的定義是:在高科技時代,手機或電腦等屏幕恰恰就像一面黑鏡子。基於此,第一季發展出的獵奇劇情確實令人驚豔,但S3後的編劇開始偏向走人性探討路線,科技、腦洞含量明顯減少,甚至有幾集完全是娛樂、溫情屬性,這讓被重口味畫風慣壞的觀眾一時難以適應。但是,黑鏡的「封神」不在於脫軌,而因它「建構於現代科技背景,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
  • 再也不「黑」的《黑鏡》| 第五季
    黑鏡的故事背景,通常設置在架空的現實或不久的將來,劇情常常具有科幻意味。在科技光速引領人類走向未來的同時,以極端的黑色幽默諷刺和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充滿了反烏託邦精神。所以,你既可以將它理解為獻給未來或現在的黑色童話,也可以理解為科技大好形勢下的一記警鐘。為何取名《黑鏡》?
  • 黑鏡:難道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存在?(完全不劇透)
    很多人說影集《黑鏡》是探討人性與科技的科幻驚悚片,但我會說,科技只是《黑鏡》的手段。《黑鏡》是一種恐怖片,有別於鬼片或是暴力血腥片所觸發的本能與死亡恐懼,《黑鏡》觸發的是存在危機與荒謬式的恐怖與噁心。我到現在還記得大學時看了科幻驚悚片《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電影以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Schrdinger's cat) 與多世界詮釋(the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作為劇情靈感,講述在平行時空裡,你與另一個時空的你崩塌 (collapse) 為現實中唯一的你。當時看了全身起雞皮疙瘩。究竟為什麼科技與恐懼在電影中常是互補互惠的主題呢?
  • 《黑鏡 第五季》個人看法而已
    第一季第二季講的都是廣義意義上的對社會對大眾的影響,很尖銳深刻,讓人細思極恐,黑鏡真的很黑! 第三季開始,內核還在,但是不那麼黑了,講的點變小了,而且有些梗也用過了。從第四季開始,完完全全開始拍美國大片,uss callister風格完全是美國科幻電影風格,過程沒有轉折,平鋪直敘,人物在劇中沒有成長,變態天才最終的結果就是不能融入社會嗎而走向滅亡嗎?感覺黑鏡走下神壇了。
  • 《黑鏡》第三季:表面探討「黑科技」,實則反思「黑人性」
    這集主要想探討的是「超級VR」應用到遊戲行業中,對玩家可能造成的傷害。當技術已經百分百可以模擬人類五感的時候,人類的大腦包括身體是否能夠承受?第三集《黑函之舞(Shut up and dance)》中的科技元素最少,探討的主題讓人想起《水果硬糖》,似乎全片只為了結局的那個反轉——但其實也並沒有那麼意外,這是整季讓我覺得最弱的一集。
  • 《黑鏡》特輯 | 致鍾愛選擇快感的你
    ▲《黑鏡:潘達斯奈基》《黑鏡》創造者曾解釋「黑鏡」即意味著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屏幕熄滅之後,倒影著人們面孔的鏡子。2018年末,Netflix推出的《黑鏡》以「交互式電影」的方式與觀眾赴約,沒有進度條,沒有快進與後退,只能在Netflix平臺在線觀看。這次,觀眾不僅在「黑鏡」中看到了自己,更成為了這面鏡子的締造者——有權選擇不同的劇情走向來決定影片中人物的行為,並引向屬於自己的結局。
  • 【影評】黑鏡:難道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存在?(完全不劇透)
    張毓思威斯康辛大學哲學系與社會學系很多人說影集《黑鏡》是探討人性與科技的科幻驚悚片,但我會說,科技只是《黑鏡》的手段
  • 聖誕特輯 《黑鏡》之白色聖誕爆預告 "廣告狂人"男主主演
    據悉,被譽為科幻諷刺「神劇」的英國Channel 4當家科幻諷刺劇《黑鏡》(Black Mirror)今年將播出聖誕特別集《Yuletide